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曹叡 » 第1章 父子相会

第1章 父子相会

    曹丕一页一页的翻阅,看到曹叡关于同郁筑鞬部的战斗时,将书放了下来。

    “叡儿,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你居中指挥也就罢了,为何要亲自上阵冲杀。你若是出了差池,让为父,你大母,你阿母如何区处?”

    “以后再莫做这样的事了。”

    “唯!”曹叡低声应道。

    曹丕拿起书接着往下阅读,看到轲比能的名字时,想起之前他遣使送嫁妆一事,又是气不打一处来。

    “你说说你,中原女子那么多,为何偏偏要收下一个胡女?你知不知道,这件事你惹出了多大的乱子?”

    “孩儿不甚清楚。”

    曹丕没好气的说道:“你在外面当然不知道,我都给你压下来了。”

    “多谢父亲。”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曹丕警告道。

    过了小半个时辰,曹丕已全部看完,将书合上。“在关中走了一遭,感觉如何?”

    “儿以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关中四塞,带河阻山,沃野千里,可谓天府之土,占尽地利也。然经李郭之乱,关中千里人烟稀少,沟渠破败,土地荒芜,已无人和矣。”

    关中形胜千里,成就了周、秦、汉三代数百年基业。

    彻底平定北方后,曹操或许也考虑过以长安为基,但是正如曹叡说的那样,关中的人太少了,承担不起国都之重。

    而且汉中没能控制在手中,长安随时会面临刘备的兵锋。

    于是曹操开始经营洛阳,在洛阳兴建宫殿。曹叡脚下的建始殿,就是曹操屯驻洛阳时开始修建的。

    曹丕秉承曹操的遗志,在称帝后,第一时间将都城迁到了洛阳。不过曹丕也没有完全放弃长安,他有意定下五都,长安在五都之列。

    “看来你这一躺出去,真的学会了不少东西。”曹丕评价道:“很不错。想当初为父小的时候,经常跟着你大父出征,由此增长了不少见识。”

    “这事孩儿知道,父亲六岁就学会了射箭,八岁学会了骑射,自幼跟着大父出征,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

    “孩儿幼时,也跟大父出征过哩。”

    “这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父以前跟孩儿说过,说我身为曹家子孙,也应该从小学骑射。”

    说起骑射,曹丕又不免多唠叨了几句。“你大父让我等学习骑射,是为了让我们遇到危险时能够自保,不是让你恃强逞凶,带头冲锋的。”

    父亲大人教训儿子,曹叡只能老老实实的应承,不敢有任何反驳。

    “听说你在长安给为父准备了重礼,还不快点拿出来,准备藏到什么时候去?”

    “阿父是如何知道的?”曹叡问道。

    “阵仗闹的那么大,能不知道嘛?不只是为父,洛阳的朝臣都知道了,都等着看你印的书呢。”

    曹真又是派人搜罗匠人,又是派人搜罗诗赋,阵仗能不大吗?根本瞒不住人,消息稍微灵通点的都知道了,都等着目睹长公子刊印的书。

    再说曹丕先接见的郑称,作为儒者和曹叡的侯傅,郑称面圣时将曹叡和印刷一事一顿猛夸。

    经过匠人一个多月的研究和改进,印刷用墨的问题已经解决,只要再把纸张的价格打下去,便能大规模刊印书籍。

    曹叡将小木箱移到曹丕身边,里面装着已经刊印好的书籍,匠人精心制作的雕版和墨糊,还有郑称汇总的印刷全部工艺流程。

    箱子打开,一股墨香沁人心脾,好闻就是好墨。

    摆在最上面的是曹叡的“鸿篇巨著”,《三百千》。

    三字歌曹丕已背的滚瓜烂熟,直接翻到后面的百家姓,看到魏曹打头,嘴尖微微上翘。直到将千字文看完,才把书放一边。

    “你这倒也取巧,为父开蒙时还得跟夫子老老实实学习句读。”

    曹叡回答道:“开蒙越是简单,能够学习的百姓就越多。读书的百姓多了,才会有更多的人才为父亲所用。”

    “若是天下人才皆入父亲彀中,天下必然长治久安。”

    曹丕听完心花怒放,哈哈大笑出来。

    后面两本是《易》和《春秋》,曹丕随意的翻阅了几下,只将郑称断的句读和自己脑海中的做个比较,就放在了一边。

    终于看到了《三曹文学》,曹丕看的很是认真,尤其是看到自己的诗赋时,还会忍不住念出来,边念边回忆自己当初作诗的心情。

    荫高树兮临曲涡,

    微风起兮水增波。

    弃故乡,离室宅,远从军旅万里客。

    后面曹植的诗赋,曹丕没有再看,拍了拍曹叡的肩膀,说道:“我儿有心了,这份礼物为父很喜欢。”

    不过曹丕心里还是有些疑问,这些书看着同抄录的一般无二,便问道:“这些书是印刷出来的?”

    “那还有假,雕版都在这里呢。”说着将箱子里的雕版和印刷工艺都拿了出来,对曹丕说道:“父亲,这便是雕版,父亲若是不信,儿可以亲自示范。”

    曹丕拿起一块雕版看了起来,看到版面上板板正正的反着的字,心里信了大半。

    木箱里工具都是全的,唯独缺了调配墨汁的清水,曹丕便对外面喊到:“来人,取水来。”

    水很快取来,曹丕按着郑称汇总的工艺流程一步步操作下来,最终得到了一张印有文字的纸张。

    不过因为是刚刚上手,还有些不熟练,有个凹处积了点墨汁,被印在了纸张。

    曹丕抑制住激动的心情,将刚刚印好纸张和书上的内容比照。字迹一模一样,甚至连字与字之间的间隔不差毫分。

    当下再无疑虑,这些书果真都是这样印刷出来的。

    激动的说道:“好好好,我儿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这些礼物为父收下了,凡是参与献礼之人,都重重有赏。”

    曹叡拜谢道:“孩儿替他们谢过父亲。”

    “你呢,有什么想要的赏赐?”曹丕将儿子扶起,问道。

    “这是孩儿分内之事,不需要赏赐。”

    分内之事,曹丕的思绪回到了从前,那时候父子二人携手走在邺城王宫中。

    将思绪拉回,曹丕道:“我儿,你已年过十六,再住在宫里已不合适。”

    “旁边的永安宫,我已让人收拾好了,你等会见过你大母和你阿母后,就带着你的几个姬妾去永安宫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