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太阳流过马星河 » 第3章:村里的河堤筹备会

第3章:村里的河堤筹备会

    蝉鸣风噪,树遮骄阳。马桥村村民服务中心一楼80多平米的会议室里,房梁前后的两台吊扇呼呼的刮着有点疲闷的空气,村民们短袖短衫凉拖鞋的稀稀拉拉坐在会议室的十几条长凳椅上抽烟闲谈,刚选上村干部的李春林坐在第一排位置的椅子上,反复翻看着自己刚打印的村民会的发言材料。

    刘金宁和村支书记李舒鹏、老村主任刘运城站在村部外面那棵十几米高的老槐树下,朝着中间隔着几垄田埂的穿村而过的水泥路上望着,等着县政府办和镇上领导过来听村里的商议事务。

    左等右等,车都从村路上过去了好几辆,就是不见政府的车过来。大家还正张望着村部坡坎下的村道,两黑一白三辆轿车就停到了刘金宁眼前。一问才知道,原来按照刘金宁提供的从马桥进村的路线,因为移动公司安装通讯信号塔,大型吊装设备挡住了道路,张志强只好在金桥镇政府的引领下从经过原来竹田村村道入口,顺着金星水库而下,经过村部坡坎下的村道,这才到了村部。

    刘金宁微微一笑,觉得张志强是进到他们村的县属领导里面的第一个冤大头,因为马桥村村部也是依照坡地上的地势而建,竹田组的李家院子和水库位置都高于村部,刘金宁也没想到他张志强会被移动公司挡了一道。

    虽然心里有暗自窃笑老同学拜山头道路受阻,但在一干乡镇领导和村民村干的众目睽睽之下,于公于私他都要努力礼仪相待、夹道相迎、有托于求的按照公务方式接待自己的这位“老搭档”。刘金宁和李舒鹏行立张志强两侧,把县、镇领导引进村部的会议室,会议室顿时想起欢快热烈、夹杂着烟草味的掌声。

    张志强跟村民们也不见外,走到主席台上也不落座,直接站在桌前跟村民们娓娓道来。

    “各位乡亲、各位村民朋友,这次受你们刘村长的委托,带着乡镇的干部们一起来参加马桥村马星河河道护堤修建村民筹备会议,是非常欢欣鼓舞的,我看到了你们干事创业的激昂热情和高昂斗志,更看到了你们想要通过奋斗拼搏改变村容村貌、书写村庄更美好未来的决心和勇气。河道护堤的修建,离不开村民们的热情参与和无私奉献,需要你们以共同的心血和汗水凝结成坚实的屏障,用勤劳的双手筑起一道道美丽的河道防线,保护我们的田地和庄稼,未来和希望。”

    在对村民的志气鼓舞上,张志强很有亲和力,在简单的起头话语之后,他接续着说:“我们深知,这项工程只是我们村庄发展进程中的一小步,但却将是我们村庄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将象征着我们村庄的繁荣和进步、荣誉和骄傲,我也相信,你们肯定有信心、有能力将这个美好的开始延续下去,去为我们村庄描绘出一幅更加美好的生态画卷。”正说着,屋外空地上卷起的风裹着一层尘土卷进了会议室,张志强被沙尘吹眯了眼,不得不中间停顿下来。”

    刘金宁见状赶紧把办公室的门朝外关上,又递给张志强一瓶水。张志强停顿下来喝了口水,又清了清嗓子接着说:“当然,你们的刘村长也跟我反复报告过马星河河堤修筑的各种困难,最大的阻碍就是资金问题,县政府目前也没办法能够马上批复和签发这个项目,但是我想,只要举全村之力,多方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引导在外办企办业、开商经营、技术务工的乡村能人为我们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力等多方面的帮助,再加上刘村长对于河堤生态观光旅游和下游马鸣、马塘村的一些旅游规划,河堤的建成将帮你们形成连片的乡村旅游资源,充分吸引到旅游投资企业的青睐,这也将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

    因为讲的太过投入,张志强被自己的口水呛到了一下,清了清嗓子便又接着说,“只要你们能够干出一些成效、政府看到了一定的成绩,项目的落实和后续县里资金的支持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在这里代表县政府、代表你们的村长努力的鼓与呼,希望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起携手共建、共同为村庄富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谢谢大家!”

    张志强刚一说完,台下村民即刻掌声雷动,却让背了一个上午主持稿的李春林感觉手足无措,他根本没想到县政府的人会比他对村里的人还要热情。只是事后他才知道,原来刘金宁早就跟张志强串通好了,连这个发言稿都是刘金宁写好的稿子让张科长发挥的即兴演讲。

    等张志强讲完,刘金宁就大致讲了一些马星河河堤修筑的建设施工计划和目前已经完成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批复、设计规划的情况,他还找在水利设计公司上班的同学帮忙做了专门的设计图,精准测量了河道修筑的长度、河堤宽度和厚度,并且对沿河田地使用的情况进行了精准统计,凡涉及用地的村民他也一一的沟通到位,现在只等筹到首批建造款就可以进行材料采购和建设施工了。

    开完简短的河堤修筑筹备会,刘金宁就带着一支白衬衣黑长裤黑皮鞋和短袖短裤凉拖鞋衣饰穿着交织组成的行人队伍,绕过折折坎坎的田垦就到了当年李春林被绞伤手指的那个水坝上。

    水坝那一块的宽阔田垄,村里人起了和好听的名字,叫龙口里,分布靠近不同院落的耕田,村里人都有不同的叫法,李家院子的叫早禾塘,汤家院子的叫汤家坝,舒家院子的叫舒家冲。

    水坝上那些原来用来抽水冲洗矿石的高扬程水泵,早已在刘金宁上大学的时候,因为生态环境原因,洗矿的工厂被政府关停,都被拆除恢复,每个水坝也都重新修葺过一番,水田灌溉的功能也得到增强。

    刘金宁的想法就是从中间河段的水坝位置开始,从村道引一条简易通道装运石方和水泥钢筋材料,再顺着河道两侧朝着上游和下游延展,一步步铺开进行修筑施工。再加上马桥村三座跨河的可通行车辆的桥梁,都可以从河道两侧沿着桥和路面向上下游分段进行修筑施工。

    张志强站在河坝上,顺着马星河的河道流向望向远方,河道和水泥路将整个马桥村高低起伏的田垄分割成大大小小的田块,错落有致。他看着刘金宁给他指着的设计图上的一些标注点,肯定了他施工步骤的想法。

    对于大学里面这个关系最铁、曾经一起做过导师社会科研实践项目、创过学校创业社团组织的老同学,张志强完全能够评估他干实事、创真功的决心和勇气,而且他在马桥村村干部任上的这几年,所做的真实事张志强都是耳熟能详的,而且每件大好事他也都能记在心上,所以对于这次刘金宁要搞的大项目他也是鼎力支持。只是确实县里财政僧多粥少,他也得反复权衡汇报才能不有失偏颇。

    站在波光粼粼的河坝上,夏风拂过,热波滚烫,火辣热烈。河坝一侧长着几棵高大的白杨树和河堤边成排的垂柳树,迎着田野里吹来的风沙沙作响。河坝底层随着河水摆动的河草、溪藻散发着淡淡的腥甜味道,清澈的河水里成群结队的小河鱼快速的来回移动,坝渠里偶尔有虾群、泥鳅潜到水面底下打个转。

    河岸的野芹菜、小雏菊、水竹芋在太阳底下探头远望,炽热的阳光撒满河面、稻田水面,水天相映,蓝绿相间。层层叠叠、块块团团的水田里,刚下完秧的秋稻刚刚转青,正拔节生长,一派生机盎然。河坝下,水流潺潺,瀑水像巨幕帘布一样从六七米高的坝顶垂落到坝底的水潭,在十多米宽的水潭上面氤氲着一层层水雾。

    张志强几人站在坝顶朝下面的水潭望了望,说,这水好啊,你看这水潭得有三四米深吧,竟然能够清澈见底。听着县领导竟然夸赞起了马星河的水,刘金宁忍不住有点掩抑不住的自豪感。

    他说,马桥村的水在十里八乡算的是小有名气的,金星水库上面的几处水源地,都是以岩泉为主,泉水甘甜清冽,水量丰沛,矿物质丰富,常常有周边村民带了水桶开车过来打水,马星河流经马桥村的一段,更有好几处自然泉井,每个村落都在泉井周边做了砌筑,建了水泵房,将井水引到每个村落一个最高的水塔位置,再通过自来水管连接到每家每户。

    说完,刘金宁便沿着河坝往上指着不远处一个小水泵房,说,那里就是汤家院子村民们饮用水的水源水井,张秘书长我们过去看看。张志强看着刘金宁满脸虔诚的样子,欣然点头。

    于是一行十几人便踩着土石坝堤上面淹没脚踝的狗尾草一脚深一脚浅的向着汤家院子的饮用水水井走去。水井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修筑,水井内壁是用大块的岩石砌筑修成,井口是方形的,两米多宽,井底到冒出地面一米多的部分,总共三层,上宽下窄,地面部分的石板外沿刻凿了水井修筑的时间信息,井水从地上部分的一个水槽流到旁边的两个水池里,两个水池是村民们后来修建,用作洗衣洗菜。

    走到水井边,大家的白衬衣和T恤衫都已在炽阳的烘烤下被浸湿,口渴难耐。刘金宁赶紧从水泵房水泥瓦房檐下的墙上取下一个木勺从水井里舀了一瓢水给张志强喝。张志强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忍不住一顿夸赞,说,还真是不错,这水还真是清甜解渴。看着张志强喝的这样痛快,还忍不住一顿赞赏,于是又把木瓢递给了其他几个乡镇干部,大家也都毫不推让的拿着木瓢从水井里舀起水来喝。

    等大家喝完水,刘金宁又叫李春林将河坝建造的设计图纸拿到张志强面前,指着上面标注圆圈的标记说,马星河马桥村段有7处村民饮用水泉水井泵房,当时我们做设计的时候也有充分考虑到河坝修筑时对水泵房和水井的保护措施,这样就能够既保持水井的原貌不被破坏,又能够保障河坝修筑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听着刘金宁的计划介绍,张志强高兴的点点头,说,看来你对河堤的修筑考虑的还是很全面的,所有的细节都考虑的很周到,我都觉得对你有些刮目相看了。刘金宁说,我这是从泥地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算不的什么,毕竟这个河堤工程关系到全村村民的切身利益,不敢有半点马虎了。

    张志强听完就呵呵一笑,说,你怎么还是像大学时的那样喜欢较真,5毛钱硬币也非得分出个边角来,不过正是有这样的精神,我才觉得我对你的信任和支持是正确值当的。看着刘金宁听完自己的话似乎若有所思,于是就问起水泵房的墙壁上怎么会挂一个木瓢。

    刘金宁告诉他,因为马桥村的水井都是靠近路边修的,过路的人想要在井边喝一口水的话,就得自己找水瓶或者饮水工具,所以从上上任老村长开始,就约定俗成的要在井边立个木杆挂一个水瓢,并且因此沿袭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