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是朱允熥 » 020 君子远庖厨

020 君子远庖厨

    这是朱允熥第一次见到齐王朱榑。

    其实不止是朱允熥,就算是朱允炆对于这位叔王也没见过几次。

    洪武十五年冬十月,齐王之国青州。

    这时朱允熥四岁,朱允炆五岁,两人都是奶娃娃,对于当时发生的事,几乎不会留下多少记忆。

    洪武二十一年八月,齐王来朝。

    这时朱允熥十岁,朱允炆十一岁。

    再然后就是这一次,洪武二十四年冬十月。

    他们叔侄之间,显而易见的一点都不熟,用“有血缘的陌生人”这句话来形容可谓是恰如其分。

    所以,当朱允熥参加这场家人礼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当一个脸带微笑的旁观者的准备。

    朱标与数年不见的七弟叙旧几句之后,就开始左右看了两眼,招手说道“允炆,允熥,还不过来见过你们的七叔。”

    “侄儿允炆,拜见七叔。”

    朱允炆听到父亲吩咐,立刻上前一步,弯腰拱手行礼道。

    “侄儿允熥,拜见七叔。”

    朱允熥也紧跟其后,上前行礼。

    “大哥,这就是我那两大侄子?数年不见,都长这么大了。”

    朱榑一脸惊讶的望向长兄,随后亲自将二人扶起。

    之后,朱榑脸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哎呀,这次入宫来的匆忙,都忘了把送侄子们的礼物给带进来。”

    “老七,都是自家亲人,这么见外做什么。”

    朱标闻言摆了摆手,说道。

    “哎,大哥,这礼物是我要送给侄子们的,你可别管。”

    朱榑摇了摇头,义正言辞的说道。

    “七弟,今天忙碌这么久,该饿了吧。

    走,大哥给你煮碗面。”

    朱标听了,便转而说道。

    “还是大哥疼我,弟现在真是饿了。”

    朱榑再次摸起自己肚皮,憨笑道。

    “为兄我甚少下厨,若做的不好吃,七弟你可别嫌弃。”

    朱标一边领着弟弟和儿子们往外走,一边笑着说道。

    听到朱标要亲自下厨,朱允熥虽然觉得很意外,但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毕竟作为后世五好青年的他,下厨洗衣打扫卫生,不说精通,也是熟练的。

    而朱允炆却闻而色变,想要开口说些什么,却鉴于自己是儿子晚辈,不好开口。

    文华殿作为皇太子日常办公之所,一应设施都很齐全。

    专供皇太子饮食的小厨房,自然也是存在的。

    等朱标一行人在没有见到别人的情况下进入厨房时,里面除了早已准备好的食材、厨具外,也没有其他人。

    朱标进了厨房,就自顾自的拿起放在八仙桌上的干净厨衣给自己穿上。

    朱榑见了立刻上前,帮长兄穿衣系绳,捋袖子。

    “老七,你坐着吧,剩下的我来就行。”

    等厨衣穿好,朱标转身说道。

    “大哥,看到你在忙,弟怎么有脸坐一旁歇息?”

    朱榑摇头,说着就往灶台后方走去,显然是要去生火。

    看到这两兄弟旁若无人的样子,朱允熥不做多想,立刻上前对朱榑拱手道:“七叔,您今日奔波忙碌许久,还请七叔坐一旁歇息,其他的就让侄儿来做吧。”

    “你知道如何给灶台生火?知道如何控制火候?”

    朱榑听了,一脸怀疑的问道。

    其实养尊处优的朱榑也有数年没有进过厨房了,若非知晓家里的习俗,他也不会事先练习几次。

    “还请七叔坐一旁指点,以免侄儿出错。”

    朱允熥一边捋袖子,一边将衣摆的一角夹在腰带上,以免长袖长衣给弄脏了。

    “既然允熥你想做,那就你来。”

    朱榑看了眼一旁的长兄,沉吟片刻,同意道。

    于是,厨房中的四人,朱允熥负责生火,朱榑负责一旁指点,朱标则等着火生好,烧水煮面。

    只有朱允炆站在厨房入口处,尴尬的不知如何是好。

    从小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朱允炆哪里会知道老朱家居然有这规矩。

    而且接受儒家正统教育的朱允炆,正好背熟了《孟子》全文,也记得文中有一句“君子远庖厨”。

    先不说,朱允炆对这句话是如何看待的。

    就说此时此刻,父亲已经在厨房等着煮面的情况下,朱允炆能说出反对之语么?

    而且,在五弟朱允熥抢走了生火的活计后,朱允炆在厨房还能干什么?

    他这个四肢不勤,五谷不认的人难道还能抢走父亲煮面的活,亲自去煮面么?

    所以,朱允炆只能尴尬地停在原地,用脚趾扣地。

    于是,在这个小小的厨房内,朱榑指点朱允熥将灶火烧好后,朱标开始倒猪油,煎鸡蛋。

    冷猪油一碰到热锅,立刻发出滋滋的声音来,没一会儿就在锅底化成了一滩浑浊的油。

    朱榑见朱允熥烧火烧的有模有样,便抬头观察四周起来。

    他立刻发现了那站立于厨房门口,局促无比的朱允炆。

    不过,朱榑对此没有说什么,转而开始与长兄闲聊起来。

    比如,听说兄长刚从西安回来,期间经历如何。

    比如,抱怨自家两个小儿子如何调皮,开始向兄长讨教育儿经。

    煎蛋煮面不比做饭炒菜,没费多久时间,鸡蛋煎好了。

    “允炆,去把碗拿来。”

    朱标对门口的次子吩咐道。

    “是。”

    终于有事情可做的朱允炆欣喜的拱手应道。

    可下一刻,他又局促了,这碗,在哪里呢?

    他在厨房内四处张望,却一直都没找到。

    最后还是朱标开口提醒道:“碗在桌上的木盆里,用白色丝巾盖着的那个。”

    得到提醒的朱允炆的脸刷的一下涨的通红,他怎能想到碗居然放在这么近的地方呢?

    心中羞愧的朱允炆,默不作声的将丝巾掀开,拿出四个碗摞起,一起拿到灶台边一一放好。

    坐在灶台后面小板凳上的朱允熥将注意力放在烧火上,似乎对朱允炆身上发生的事情充耳不闻。

    而朱榑却是一面与长兄闲聊,一面小心又不引人注意地将目光落在两个侄子身上。

    与朱元璋喜欢将鸡蛋放在面条上方不同,朱标是将鸡蛋放碗里,随后倒入煮好的面条,再撒上几颗碎葱。

    等这四碗面端上桌的时候,虽然面的卖相看着平凡,但内藏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