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侠骨傲雪 » 闻听雨娘子

闻听雨娘子

    “心中自有长京景,

    何处不见长京花。

    长京百楼琉璃脆,

    白兰玉楼挂天灯。”

    这是一墨客,来到长京,踏遍长京所作的一诗,长京的文人骚客听到后无不称绝,而那墨客在长京三年后,在一处桃花下又将这诗念出,只留原开篇后,作一新诗!

    只闻这诗乃是:

    “心中自有长京景,

    看遍长京世芳华。

    马踏春风长京道,

    万家灯火映河山。

    人生浑噩几余载,

    大醉大梦几时觉。

    一朝梦醒花百开,

    万里桃香世芳华。”

    当时在场的文人们听了,都笑言那文人醉了,而那文人听了这话,端起桌上一杯桃花酿,轻轻抿了一口,看着杯中桃花酿上桃花瓣,微风轻轻拨弄,是啊,他是醉了,也不知是醉倒在了这桃花酿中还是如这杯中桃花瓣,醉倒在这长京的万千红尘当中而不知!而迷醉!

    后来人们问这位墨客姓甚名谁,而那墨客只是大笑,说自己乃一书生,至于姓甚,不足道尔,人们又问这诗可有题名,那墨客便说,这诗便叫那《盛世雾悟》吧!

    而从那日起这长京便多了一诗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绝唱,多了一人便是那不愿透露身份的神秘书生……

    在这长京古道上,有伞人随着人潮而行,一少年郎一戴这紫色面纱的女子,而那女子背着剑鞘,右手还牵着一眼上蒙着白纱的女童,如此怪异的组合引来了不少的视线,而这三人便是姑苏,张巧巧与白烟绾。

    姑苏对于旁人所投来的视线并不在意,甚至对这说长京姑苏都不在意,姑苏在意的只是那日梦河所得的玉盘的指引,玉盘会指引姑苏让姑苏诧异,他没想到这玉盘还会指引他,而这玉盘与师尊有关,既然玉盘指引他来这长京,那与其当一个不知方向的无头苍蝇还不如来这长京看看,说不定有“意外”的惊喜!

    张巧巧对于姑苏带她们来这长京也不在意,毕竟姑苏才是老大,而姑苏不可能无缘来这长京,毕竟,所以,这里有线索!

    而白烟绾心思便更单纯了,姑苏带她去哪她便去哪。

    姑苏寻着玉盘的指引,来到了长京的一处有名的琴阁《听雨喧》阁建有三层,姑苏三人进入阁内,经小二介绍一楼看戏二楼喝茶吃果子三楼听曲,《听雨喧》不留客,客欲留,抓风接雨留不住,所以《听雨喧》只在辰时初开与酉时末关,在这之外的时辰《听雨喧》是不待客的,要来也只有等明日了。

    而姑苏来的巧,此时以快到酉时了,故《听雨喧》还待客,可即使是这般时辰这《听雨喧》内的客还是挤满了这阁,不仅因这《听雨喧》的名气,还因为今日的听雨娘子要亲自舞琴了!

    而小二也对姑苏笑言客官来的巧,今日正巧听雨娘子舞琴弄曲,客官时运大盛啊!

    姑苏闻言也只是笑笑,而张巧巧听着小二的话却有些茫然,因为她没听说过听雨娘子这个人,这也正常,因为她出了浮金后,便都在跟着姑苏他们“走的江湖”并没有来这长京的这片区域,而听雨娘子有名便只在这区域,而片区域离姑苏走的那江湖隔着不知多远。

    而姑苏对于这听雨娘子同样陌生,他便问小二听雨娘子是谁,而小二听了这个问题也很诧异姑苏一行没听过听雨娘子,便知晓眼前的少年并没有戏耍自己的意思便向姑苏解释道,而姑苏三人听了小二的讲述,便明白了这听雨娘子到底是谁了。

    关于这听雨娘子是谁,没人见过真容,小二说他虽在这《听雨喧》做事,但他也没见到过,也许是见到了但并没有认出,而也许是为了增添神秘感,小二故意如此说,但具体为何姑苏并不在意。

    传闻她乃是坠落人间的仙子也有传闻说她是前朝的公主!

    坊间有关于听雨娘子的传说数不胜数,而关于这听雨娘子的传言,最真也流传最广的便是那,琴艺通神,闻弦曲便识人的传说!

    传闻,世人虽不曾真正见过听雨娘子,但只要是听雨娘子亲自弹的弦音,那人们便会知晓舞琴者便是听雨娘子,所以听雨娘子这已然成了一个说法,一个对琴艺高绝之人最好的赞美,而被此称赞之人无一人因自己的琴艺被以他人的名字而夸赞恼怒,反倒是十分开心与受用,因为这是对他们最好的肯定,能得以世人以“听雨娘子”这词而赞美自己的琴艺,岂不荣焉?

    姑苏回忆着小二对听雨娘子的讲述已然以在了《听雨喧》的第三楼,一旁的张巧巧却觉得小二是夸大了说辞,可看着这第三楼如此多的人都为了听听雨娘子弹曲,似真如小二所言听雨娘子琴艺通神,闻弦便能识人,便也不由的信了几分。

    而张巧巧手牵着的白烟绾,因为人多了紧张便拉着张巧巧的手的力大了些,她从未来这多人的地方!

    一般这些地儿,以前她都是躲着走的,若不是姑苏带她来此,以她的性格,她根本就不敢来这地方,所以她此时的“压力”非常大,便只能用力握住张巧巧拉着自己的手了!

    张巧巧感受到这力道,便蹲下身子,笑着与白烟绾平视,小声安慰着她,白烟绾看着张巧巧的笑颜,听着那一声声小小的安慰,她的心这才放松了些。

    对于琴艺如何通神,世人谁人知?恐怕只有见过之人才能知晓,可事后再忆时,想用话语描绘,却也描绘不出了,因不管如何言语也描绘不出那时通神的奇异!

    对于琴艺如何通神,姑苏也是不知的,而这玉盘又指引姑苏来此,所以姑苏便来看看,来看看这玉盘的指引是否指向那听雨娘子,而若是如此那听雨娘子又是何“人”呢?所以姑苏想来看看,看看这听雨娘子!

    对于之后的“结果”如何,姑苏并不在意,失望也好惊喜也罢,对于姑苏而言求得不过是一线索,若是好便有可能顺着这丝因果去寻找可能,如若是坏,那便就当听了一曲,看了一场琴艺“通神”!

    姑苏想着,便闭上了眼睛,等待起一曲的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