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如屡薄冰,你说我能走到对岸吗 » 第3章 北京城骤降鹅毛大雪,金陵城突起狂风暴雨(三)

第3章 北京城骤降鹅毛大雪,金陵城突起狂风暴雨(三)

    当鹅毛大雪覆盖了北京城的夜空之时,千里之外的金陵城此时正电闪雷鸣。

    从白昼开始,这天上就是一片乌云密集,直到夜深,却始终未见一滴雨落下来,只天上的乌云越积越多。

    看来这雨若不来则已,来则定是一场惊天彻地的狂风暴雨。

    腊月二十八的金陵城,虽不及北京那样寒冷,却也阴风阵阵,凉意刺骨。

    不久以前,湘军第一猛将鲍超率霆字营星夜奔驰赶赴金陵城。

    至此,湘军对金陵形成三路大军合围之势。

    金陵城墙坚厚冠绝天下,周长达九十里,高达三丈,城墙之上可供两架马车共行。

    且城墙与江河湖泊相连,极是易守难攻。

    湘军围城已达两年,双方死伤无数,围绕金陵展开大小战役数百次,几乎无日不战。

    到了这时候,不管是城内的太平军还是城外的湘军,都已把血流的差不多要干了。

    城内更是早就人心浮动,每每深夜过后,就有三五成群的人,趁着守军不注意,走水路,过栅口,从破损的城墙洞里溜出去。

    这些人往往是拖家带口,且非富即贵,为了逃避战乱才行此下策。

    近月以来,湘军向金陵城内派去了不知多少细作、密探,在城内制造恐慌,或威逼利诱,或诈骗巧取,或造谣街市,总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扰乱城内的军心。

    现如今,江南第一重镇,曾经富贵甲天下的金陵城已是残破不堪。

    城内早已断粮,凡是能吃能消化的基本都找不到了,就连老鼠也被吃的所剩无几,整座城池摇摇欲坠,随时都有被攻破的风险。

    光华门外。

    庞青云正坐在营火边上,凝神思索。

    他所部山字营,奉命攻打城东南光华门。

    本来围攻金陵城,并没有山字营的份,庞青云原本就不属于湘军派系。

    而湘军又是狄大人的家底,他想独吞这块最大最肥的蛋糕,自然不想让任何人插手。

    陈大人势单力孤,庞青云又是他一手提拔,因此不遗余力的想要拉拢山字营壮大自己的势力。

    陈大人位居湖北巡抚,为了能给山字营一个登台露脸的机会,不惜调用了整个湖北当年一半的厘金税收,用以给湘军充作饷银。

    用这四十万两银子,来换山字营一个机会。

    狄大人在笑纳了这白花花的银子后,也信守诺言,放了金陵城东南的光华门给山字营。

    庞青云知道,陈大人在拿他赌。

    在拿他山字营八千个弟兄的性命做一场赌局。

    可他乐意在这场赌局里做一粒赌注,因为这不仅仅是陈大人翻身的机会,更是他庞青云翻身的机会。

    这个机会,庞青云求之不得。

    此刻,他正苦苦思索破城之法。

    “大哥,兄弟们捉到一个长毛的细作,问什么也不肯说,我把来一刀杀了。”

    姜午阳提着一把仍在滴血的短刀,走过来盘腿而坐。

    庞青云嗅了嗅空气中的血腥味,连头也不抬,“嗯”了一声。

    姜午阳若有所思道:“大哥,仗打了两年,兄弟们怨气都很大......朝廷不发饷银,如今连粮食都断了,想当初跟咱们一块出生入死的老兄弟也死的死、伤的伤......”

    庞青云瞥了他一眼,道:“午阳,你后悔跟大哥出来投军了?”

    姜午阳用衣角抹干净刀上的血渍,眼神坚定地说道:“你是我大哥,你去哪我就去哪,我不后悔。”

    庞青云一笑,搂住姜午阳的肩膀,使劲拍了拍。

    他默默站起身,道:“走,带我去看看那个细作。”

    二人借着微弱的灯火,翻过几座小土丘,果然见到一具穿着湘军服饰的尸首。

    “搜过身了?”庞青云问。

    “搜过了,什么也没有。”姜午阳怏怏答道。

    庞青云拔出佩刀,三两刀便划开了那尸首的衣服,将他外套剥了下来,借着微弱的亮光细细打量。

    “水。”他伸出一只手。

    姜午阳迅速解下腰间的水壶,递了过去。

    庞青云将水淋在那衣服内侧胸口处,片刻过后,果然看见衣服里有个夹层。

    他不言语,用刀划开,取出里面的一个信件。

    姜午阳脸上颇有惭愧之色,道:“大哥,还是你心细。”

    那信件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慕王亲启。

    “慕王?”

    展开那书信,只见上面字迹草草,显是仓促之间写下:

    “眼今势逼天京危殆,天王既已就义,兵凶战危,贼虎视我王都,莫若速集义兵,聚心腹英杰,急驰而来。

    辅佐幼王,再图他径,借地重立旗帜,共谋夙愿!”

    信的落款处还清晰地盖有忠王李秀成的印信。

    读完这封信,庞青云双手不住地开始颤抖,脑子里飞快的闪过一个念头:“幼王要逃出城去了!”

    按照信中所说,天王洪秀全已经身死,金陵城破已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李秀成为了保住天王洪秀全的基业,才在这万分危急之刻写信报知慕王谭绍光,让他一同前来汇合,以图东山再起。

    李秀成的做法十分冒险,当然也是最后的一线生机。

    只不过,被围困在金陵城中已久的的李秀成,此时还不知道慕王谭绍光早已在苏州死于非命。

    姜午阳问道:“大哥,这信上都写了什么?”

    庞青云小心翼翼地将那封信件收好,问道:“这件事除了你还有谁知道?”

    “就李家那两个兄弟,大哥,你认识的,我们从寨子里带出来的。”

    “嗯,午阳,如果这信上说的是真的,那兄弟们这两年所受的苦就都值得了!”庞青云略带激动地说道。

    姜午阳仍是不知所云,不过大哥庞青云的话他向来信服,从不会有丝毫质疑。

    “午阳,从现在开始将夜巡的人手多加一倍,让兄弟们机灵些,只要是从城里出来的,不管什么人,一律仔细盘问,这中间干系重大,你现在就吩咐下去。”

    姜午阳答应了一声,还想再问,庞青云却已经走远。

    天空中再次打了个闷雷,一道闪电斜劈下来,山坡上一道电光划破漆黑的夜。

    庞青云靠着断了一截的木栅,胡乱吃了些粗粮面窝,准备和衣小憩一会,这是他行军打仗多年以来的习惯,吃睡都与普通士卒无异。

    刚闭上眼,只听一匹快马疾驰而来。

    马匹急切的嘶鸣声让他一下子警惕起来。

    “哪个是庞青云?”

    从马上下来一个壮汉,铁塔一般粗壮,比寻常人至少要高一个头,腰间挎一把鬼头刀,足踏铁钉马靴,走起来虎虎生风。

    同样在营火边蒙头大睡的赵二虎被他这一声大喝吵醒,支愣着身子半坐起来,瞪眼瞧着。

    大多数人的反应都和赵二虎一样。

    即使知道来者并非敌军,但无论是谁也不想在晚上熟睡之时被无礼的吵醒,个个都满脸的怨气,像是事先商量好了似的保持一片沉默。

    大汉见无人回应自己,更提高了嗓音,张口骂道:“他奶奶的,你们这几个耳朵塞上驴毛了?”

    山字营的兄弟没有一个是窝囊废,自然不许有人上门骂街。

    赵二虎拾起身边一块巴掌大的石子,在手上颠了两下,眼神充满挑衅的站了起来,嘴角挂起轻蔑的笑容。

    石头在他手上颠了四下,在第五下的时候被一下抛在半空中,接着所有人都看到赵二虎以极快的速度出拳收拳,那块巴掌大的、几乎重达二十斤的石头应声而破,在空中碎成好几瓣,“笃笃”散落在地上。

    赵二虎仍旧是一言不发,双眼充满挑衅,同时笑得更为轻蔑。

    山字营的兄弟早已见怪不怪,若论战场上的悍勇,整个山字营八千多号弟兄没几个能胜得过他。

    那大汉挺直水桶似的腰,饶有兴趣地将目光锁死在赵二虎身上,发出十分浑厚雄壮的嗓音,“你是庞青云?”

    赵二虎呼哧一笑,笑声中带着嘲弄。

    接着其他人也跟着笑了,在黑夜里露出十来口或黄或白的牙,他们乐得看着这个冒冒失失的家伙在众人面前出丑。

    那大汉想来是没有料到会在这里碰钉子,他本就是性如霹雳,肝如烈火之人,岂能容忍被当众戏弄?

    大汉两个箭步,已至赵二虎身前。

    在体型上看来,赵二虎显然逊色不少,那大汉站在他面前竟浑似一堵墙。

    大汉一伸手,也在地上抓起一块硬石,夹在双掌之间,手指发力,只听“喀拉拉”一声,石头便已被捏碎。

    他随手便丢在地上,笑道:“做弄些小娃娃的把戏,也想吓唬老子?”

    赵二虎一言不发,双目瞪视。

    “二虎哥,揍他!”一个十七八岁的后生挤出人群,大声说道。

    这一声立时便引得群情激愤,更有三五个人一齐发喊:“揍他妈的!”

    赵二虎一抬手,怒喝一声,“都别吵!”

    人群立即安静下来。

    赵二虎往后撒开两步,摆开架势,又喝一声:“来!”

    那大汉也发一声喊,扔掉手中马鞭,解下腰间鬼头刀,双腿用力,在地上重重一踏,下盘扎的极为稳实。

    “狗儿的,今天不打得你哭天喊娘,老子不算好汉!一帮臭叫花子,臭要饭的,他妈的!看招!”

    大汉破口大骂,左掌上翻,右拳兜了个圈子,猛地向赵二虎面门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