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返火红年代,我在大宅当医生 » 第10章 误会了

第10章 误会了

    在大宅子的这个平凡的夜晚,因为一声惊叫,一切都变得不再平静。陈张氏的尖叫声像是夜晚的一道惊雷,震惊了大宅子的每一个人。

    二大爷王重海,总是对这类事充满兴趣。他的声音总是比人先到:“出了什么事?怎么这么吵?”

    紧跟着,阎埠贵和陈德胜也加入了围观的队伍,每个人的表情都透露着不同程度的好奇和紧张。

    大柱子的表情格外复杂,眼神中满是心疼和痛苦。在这样的时刻,即使是最亲密的兄弟,也难免会有隔阂。

    场面一度陷入了尴尬和混乱,直到许民开口,他的话语平静而有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大家先别急,听我慢慢解释。”许民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他深知,面对这样的误会,唯有耐心解释才是王道。

    王海民最先开口询问:“许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晚上发生了什么?”

    许民清了清喉咙,开始详细解释:“实际上,柳燕燕她是来找我看病的。这么晚了,也是因为她实在是太难受,别无选择。”

    陈西洋的表情变得异常复杂,他显然是被陈张氏的哭诉所动摇,但又对许民有着本能的信任。

    王海民听完许民的解释后,脸色稍微缓和了些:“这样啊,那我们是不是误会你了?”

    许民点头:“是的,一大爷。我知道,晚上这样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但我也是没办法,毕竟看病救人是医生的本职。”

    周围的居民听完许民的解释后,开始纷纷表示理解。尽管刚才的一幕让他们震惊,但许民的名声和平日里的行为让大家愿意相信他。

    陈德胜忍不住开了个玩笑:“许民,没想到你还挺受欢迎的嘛,连这种时候都有人找你。”

    大柱子也终于放下心来,他知道,只要许民开口,大家都会相信他:“那就好,我们都相信你,许民。”

    在经历了一场误会之后,大宅子的夜晚重新恢复了平静。许民对每个人的理解和信任感到非常感激,他知道,在这个小社区里,他并不孤单。

    而对于柳燕燕来说,这一夜她经历了从恐慌到安心的转变。许民的保护和大宅子居民的理解,让她对这个温暖的社区有了更深的感情。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误会,在许民的耐心解释下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大宅子的生活依旧继续,而每个人的心中,都对这个小小的社区充满了更多的爱和期待。

    在大宅子的早晨,总是充满着一种悠闲与和谐的气氛。然而,今天的早晨对于许民来说,却是一个新的开始。经过昨晚的一番波折,许民终于得到了自己的独立诊室,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和挑战。

    柳燕燕坐在许民面前,她的脉象被许民仔细把握着。在得出诊断结果后,许民认真地对柳燕燕解释:“沉细之脉,表明是里证配合湿证,同时也暗示着虚证的存在。简而言之,就是体内有湿气,且身体虚弱。”

    柳燕燕轻声问道:“那,我应该怎么办呢?李大夫。”

    许民的眼神里充满了专业的自信:“不用担心,我会给你配制一剂药方,来帮你调理。你只需要按照我的指示服用,应该很快就会有所改善。”

    在旁边的陈德胜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暗自佩服许民的医术,同时也对许民的人品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他知道,许民不仅医术高超,更重要的是,他心地善良,总是想着怎样帮助更多的人。

    许民给柳燕燕开好药方后,又耐心地解释了服用方法,并提醒她注意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柳燕燕认真地听着,心中对许民充满了感激。

    当王海民听说许民给自己的母亲制药的事情,他内心深受触动,再次感受到了许民的善良与大度。他主动提出要给许民钱,买药材制药,许民的这份心意,让他深感温暖。

    大宅子的其他居民在得知这一切后,对许民的印象更加深刻了。他们知道,许民不仅是一个好医生,更是一个值得尊敬和信赖的好邻居。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民的独立诊室开始运作,他每天都忙碌着接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的医术和善举,很快就在大宅子乃至周边地区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希望能得到许民的治疗。

    许民的日子越来越充实,他感到十分满足和快乐。因为对他来说,能够帮助到别人,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大宅子的故事继续着,而许民,已经成为了这个小小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大宅子的历史讲堂上,许民今晚选择了一个特别的主题:探讨建国初期到六十年代初的社会变革和人民生活。他希望通过这次分享,让大宅子的居民们更加了解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打破一些固有的误区。

    在简陋却充满温暖的小院子里,许民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前,开始了他的讲解:“大家可能有个误区,总觉得建国以来就一直苦熬着,思想桎梏着……其实不是这样的。”

    他继续说道:“从49年到52年,人均寿命确实只有35岁,算上农村更低。但到了59年,人均寿命就突破了50岁。尤其是53年到57年间,老大哥援建了156项工业基础项目,从一片废墟上直接建立起了中国初步工业基础,这五年非常成功!”

    王海民听后,感慨地点了点头:“是啊,那时候国家的确是处于一片火红的奋斗中,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也相当宽松。”

    陈德胜插话道:“对对对,我记得那时候海子里每个星期都会举办舞会……”

    许民微笑着点头:“正是因为社会大力发展经济搞建设,思想和生活氛围要宽松得多。而且,那些年的文艺界几乎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有大批优秀的音乐、小说出现。”

    柳燕燕好奇地问:“那许民,您觉得如果没有那些年的变故,我们的历史会怎样呢?”

    许民沉思了一下,回答:“很难说,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向前,我们只能从中吸取教训,珍惜现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的祖国是坚韧的,人民是伟大的。”

    当晚的讲堂结束后,大宅子的居民们还久久不能平静。许民的分享不仅打开了他们对那个时代新的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未来的思考和憧憬。

    就这样,大宅子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居住地,更成为了一个小型的文化交流中心,许民和他的家人,以及大宅子的每一个居民,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