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母女之间的战争 » 第二章 金色童年 如梦如幻

第二章 金色童年 如梦如幻

    阿珍边想着心事边快速地洗完碗筷,然后瞄着母亲不注意便蹑手蹑脚地出了门,前脚刚一跨过门槛,便“呼”的冲了出去,好像后面有鬼追她似的。

    穿过村头宽敞的晒谷坪,进入一条狭长的小巷。小巷的两侧建筑很有意思,一侧是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高大青砖瓦房,另一侧是低矮的土泥坯房,小巷的尽头,远远可见叔公家敞开的窗户,透出昏黄的灯光。关于这小巷的建筑落差,阿珍依稀听大人们提起过,青瓦房曾是太爷的财产,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太爷的阶级成分被划分为地主,青瓦房就因此被充了公。现在青瓦房的一小部分给一对子女长期不在家的老头老太居住,大部分则当成了公家的柴房。在阿珍的印象中,那对老年夫妻似乎极少与人来往,据说他们有一个儿子,但一年也难得回来一趟,好像在一个叫“柳州”的城市工作。“柳州!”这是阿珍生平第一次听过这个城市的名字,感觉这个城市离自己是那么遥远。

    阿珍走进巷子,远远就听见叔公的咳嗽声了,蜜蜂在窗前飞进飞出。叔公是这个村子唯一的养蜂人,他的蜂箱,就在自己的卧室靠窗的位置。

    叔公叔奶已经吃毕晚饭,叔奶收拾桌子,叔公像往常一样坐在靠墙的椅子上“叭嗒、叭嗒”地抽旱烟,小小的房间里云雾缭绕,弥漫着一股烟草的刺激气味,但阿珍却从不觉得难闻。

    阿珍趴在叔公的膝盖上,好奇地看着叔公吐出的一个个烟圈,问:“叔公,好吃吗?”叔公看她满脸天真的样子,笑着逗她:“你要不要试一口?”阿珍接过长长的旱烟枪,学着叔公的样子吸了一口,“啊,好辣!”她赶紧“呸呸”地吐了出来,叔公笑了,叔奶也笑了。

    叔公踩在一张小板凳上,摸索着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篮。阿珍吞着口水,满脸期待地盯着叔公的动作,满心欢喜,知道肯定又有好吃的了。

    果然,叔公拿出一碟炒得黑乎乎的东西,那东西看起来既像豆鼓又像小虫子,闻起来一股特殊的香味。

    阿珍抓了一小把塞进嘴里,感觉味道怪怪的,说不出好吃也说不上不好吃,她皱着眉头问:“阿爷(阿珍一直管叔公叫阿爷),这是什么呀?”

    叔公说:“这是蜂蛹,多吃点,有营养。”

    阿珍这才明白这是蜜蜂的幼虫,感觉有点恶心,但又禁不住香味的诱惑,闭着眼睛吃了几抓。

    门外传来肥仔的叫唤:“阿珍,出来玩。”

    阿珍立即跑出去,肥仔和几个小伙伴已经等在门外了,手里都拿着一小截树枝。肥仔说:“我们今天玩‘打枪’游戏,分成两派玩,阿珍你和阿英、阿秀她们一派,我们和阿亮、阿祥一派。”

    简单分完工后,小伙伴们就“呼拉”一声冲向晒谷坪,寻找藏身的地方去了。

    阿珍就近找了一堆大石头藏身,远远听到伙伴们嘴里发出的“叭叭”、“砰砰”的摸拟声。其实谁也没有子弹,也不知道打中了谁。这样持续了十几分钟,大家都从藏身之地跑了出来,手里拿着枝条、竹竿、小石块当武器,互相争斗,当然是假打,不来真的。打到后来,谁也分不清谁跟谁一边的了,逮着谁就打谁。阿珍机灵躲得快,挨打的次数不多,斯文的阿亮不服气地嚷嚷:“你们干嘛老是打我?规矩不是这样的,我不服,再来。”于是一帮孩子又一哄而散四处乱窜,有些干脆一口气跑进巷子深处让别人找不着。

    巷子的楼上有大人的声音在呵斥:“你们这帮猴子,吵死了,不用睡觉了吗?”跑进巷子的皮猴子吐了吐舌头,为了不再挨骂,赶紧跑回晒谷坪。

    阿亮的母亲来领他回家去了,其余的见人太少不好玩,也陆陆续续回家去了。阿珍不想回家,看见晒谷坪的那头——天井台上围了一圈了的,心想肯定有好玩的,便凑了过去。

    所谓天井,不过是一个大石围,用水泥和大石块砌成,村民们习惯叫它“天井”。天井高约1米,面积10个平米左右,四围凸起,中间平坦,开井的肚子是空心的,上面有一个不小的洞,远远看起来很像一个巨大的水桶。

    天井的造型如此奇特,但最初是用来干什么的,却没人能说得清楚,只是村民们喜欢白天在上面晒些农忙收割下来的东西,晚上在这里坐成一圈谈天说地,村头巷尾,家长里短,还能居高临下看大马路上人来车往,倒也是一处不错的所在。如果是一帮青年女子和老太太们,那便是分外热闹了,老太太们会打趣着姑娘们找什么样的婆家,姑娘们则喜欢老太太们讲她们那些古老而又动听的故事。

    阿珍听到故事已经开始了,想爬上天井一起坐着听,但因为个子小,爬了两次都没爬上去。树里的英姐一伸手,把她拉了上去。

    现在讲的是关于董家弄起源的神话故事,这个事故阿珍已经听过了,虽然听起来很玄乎,但在说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下,透着一种半真半假,令人将信将疑。因为他们住的地方就叫“董家弄”。讲故事的是住在村尾的六嫂,六嫂40多岁年纪,听说不识字,但讲故事却是一把好手,在村里要说她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叔奶也在,阿珍便靠在叔奶的膝盖上竖着耳朵听。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董家弄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女娲补天,这里就慢慢变成了陆地,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得很幸福。在董家弄的一户人家的天井下面,睡着一条龙,这条龙一心想回到大海,便在地下不停地打洞,只要它打满100个洞眼,便能在地下连通大海,从而使海水倒灌,董家弄将变成一片泽国。

    恶龙每天在地下不停地打洞,为了不让地上的人们发觉,它只选择每天半夜的时候打洞。打呀打,打了九十九个洞眼,只要再打一个洞眼,恶龙的计谋便会得逞了。但当它打第一百个洞眼的时候,被那户人家的农妇发现了。农妇发觉最近半夜天井下面常常传来异响,这天便起来察看个究竟。她发现了天井下面探出来的两个龙角,大吃一惊,她赶紧把这件事告诉董家弄全体村民。村民们商议后,决定把恶龙吓跑,他们想到了一个聪明的办法:舂米。

    于是,当恶龙半夜在下面打洞的时候,地面上便会传来震耳欲聋的声音:咚、咚、咚。仿佛铁锤敲击着大地。恶龙以为自己的行径被人们发现了,人们是在警告它,从此不敢再来作恶。董家弄也从此过上了和平宁静的生活。”

    六嫂的故事讲完了,姑娘们还想再听,六嫂不想再讲了,便推叔奶来讲。叔奶见大家兴致勃勃,便也不客气,笑着给大家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其实村里会讲故事的来来回回也就那么几个人,反反复复讲的也是那么几个故事:董家弄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嫦娥奔月、狗熊娶亲……可是大家似乎百听不厌,讲的人也是百讲不厌。

    不知不觉间夜已深,一轮皓月当空,满天的星光仿佛人的眼睛一眨一眨。天井边的竹林随风轻摆,摇曳着细长的腰身。天井上投下竹子斑驳的身影。

    阿珍一边望着皎洁的明月,一边听叔奶轻声曼语地讲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古时候,有一户人家,他有个儿子,叫梁山伯……”故事讲到高潮处,众人凝神屏气,只偶尔听到几声风吹竹子的“嘎嘎”响,仿佛天上的月亮也停住了赶路的脚步,在凝神静听。

    阿珍听着听着,眼皮逐渐沉重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被人推醒:“起来,该回去睡觉了。”四顾一看,众人都已经散了,叔奶一个劲地催她回家去。

    阿珍说:“我要跟叔公睡。”一溜烟跑了,叔奶无法,只能跟着回来。

    叔公说:“你还是回家睡吧。”

    阿珍粘着叔公不肯走。叔公只好哄她:“今晚你先回家睡,明天再说。”

    阿珍还是不乐意,叔公蹲下来说:“来,阿爷背你回去。”

    阿珍也实在困得不得了,乖乖地伏在叔公背上又合上眼了。叔公蹒跚着步履,摸黑借着月光出门。月光下的马路,一个行人也没有,阿珍伏在叔公宽厚的背上却备感踏实,那是让她最安全的港湾。

    在叔公摇晃的步履中,阿珍渐渐的、渐渐的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