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网游竞技 » 重生之天道游戏 » 第二十七章 武学传承

第二十七章 武学传承

    近代1928年下旬,肖汉卿、顾汝章、胡凤山、曹晏海、柳印虎、沈祖安、金一明、金仕明等未来名家大师投拜先生门下。

    舒青的师兄弟数量,迎来了一波史诗级的增加和强化,而孙门更是人才济济,日渐鼎盛。

    随之带来的就是老先生的武学传承思虑,除了其子义轲先生外,当前能够称上并公认的慧达之人,暂时只有舒青一个。

    通过多方考量和观察,1929年的正月初,孙福全老先生正式面向全华夏武林和孙门内部宣布,舒青将会作为孙门和他的拳学传人,传承老先生一生的精妙武艺。

    此言一出,外加国考中获得优异成绩,两方加持,舒青在近代华夏武林中的声望地位急剧飙升。

    而舒青也接到了游戏系统的提示:“恭喜‘降临者’大人开启‘武学传承’主线任务,通关该任务,将获得大量神秘奖励......”

    “看来这就是近代主线的最后篇章——武学传承。接下来,需要和平阳姐他们打个招呼,进行闭关式修行了!”

    舒青打定主意,从游戏中的通讯录调集了李平阳的信息,看着取名为‘昭公主’的李平阳,不禁翻个白眼。

    “谥号都敢用,真不知道该夸她胆子大还是别的什么......”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

    轻声一叹,将自己需要闭关修炼,完成任务的情况说给李平阳,在得到对方一个‘准’字之后,舒青扶额苦笑,这回真成公主了。

    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舒青踏进自家师父的院落中,从今天开始,他的支线任务和副本任务都会暂停,接下来的时日里,他将会接受孙福全老先生的武学传承。

    。。。。。

    JS省国术馆内一处风景独好的凉亭内,孙福全老先生挥毫泼墨,弯腰躬身在石桌上不断书写着文章。

    而凉亭外,一名少年郎正在舒缓的打着太极拳,在旁边,还有一位身着古长衫,背负双手,神色郑重的中年人注视着少年的动作。

    三人都没有说话,似乎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半晌过后,少年舒缓的拳法一变,以静化动,拳声雷动,竟然瞬息从太极拳的意境中,转变成形意拳中‘十二形’。

    ‘十二形’是形意拳系的传统套路之一,是取十二种动物的动作特点编排而成,既是精妙的攻防技巧,又是练身的良好方法。

    在十二形中,由戴龙邦传下的有十大形,即龙、虎、猴、马、鸡、燕、鹞、蛇、鹰、熊,后来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又添加了鮀(tuo二声)和鹱(hu四声)形,使形意拳的技击之法更趋于全面。

    相较形意中另一种五行拳的练习,十二形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丰富、劲力全面。

    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还可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提高攻防实战能力。

    “背要挺,腰要直,脚下不能失力,手上注意协调......”

    “十二形,注重‘形’和‘意’,不能干巴的挥舞拳头......”

    “腰腹之力还是差了些,重心始终压在胯下丹田,所谓拧腰顶胯,就是在借力发力...”

    “切记大地就是你的拳力来源,不要硬抗,学会疏导、传输它......”

    “。。。。。。”

    舒青听着孙义轲先生的严厉指导,不禁心里一紧,动作有些僵硬之感。

    “你啊!太严肃了,都快吓到你小师弟了。”老先生停笔抬头,笑呵呵的注视着自家儿子和自己最满意的弟子。

    “严师出高徒,况且‘青昊’师弟现在是要传承孙门拳学的,如果这点压力都受不住,何谈未来光耀孙门。”

    义轲先生不假思索的反驳父亲,认为传道受业解惑是一件必须严肃的事情,而不能有半点谈笑。

    “松弛之道,儿啊,你也要好好参悟一番啊!”老先生意有所指的说道。

    然后伸手招呼二人过来,见到师父帮自己抵消了一波巨大压力,舒青连忙收式,恭敬对着自家师兄抱拳行礼。

    义轲先生先是微微点头,随即也抱拳回礼,二人礼毕,进入凉亭。

    看到孙老先生递过来一张写满文字的纸张,义轲先生伸手接过,仔细端详起来。

    舒青对着自家师父憨憨一笑,随即垫了一下脚,探头看向师兄手中的文章。

    “《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舒青轻声念道,然后眼神明亮起来,仔细的往下看去。

    “...少林武当,一隐一显。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

    “一则自柔练而致刚,一则自刚练而致柔。刚柔虽分,成功则一。夫武术以和为用,和之中智勇备焉。”

    “呼吸有内外之分,拳术无内外之别。善养气者即内家,不善养气者即外家。”

    “拳术之功用,以动而求静;坐功之作用,由静而求动。”

    “求其放心。放心收而后道心生。”

    “若呼吸练至下行,直达丹田,久而久之,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若练至中和,善讲仁义,动作以礼,见义必为,其人虽无百斤之力,即可谓之内家。”

    “物物一太极,物物一阴阳。吾人本具天地中和之气,非一太极乎?”

    “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内外一理而已矣。

    “拳道即天道,天道即人道。”

    “言语要和平,动作要自然。吾人立身涉世,处处皆是诚中形外,拳术何独不然。”

    “拳术可以变化人之气质...”

    “师父,这是?”舒青惊叹的看着孙老先生。

    “此乃为师四十八年前,赴晋访宋世荣先生,讨论内功及内外家之别之事。”

    宋世荣先生,字约斋,号镱泉,直隶宛平人(今BJ大兴县),生于1849年,卒于1927年,享年七十九岁。

    宋世荣先生和他的胞弟宋世德先生,人称二宋,都是宋氏形意拳宗师。

    先生赋性慷慨,急公好义,有古侠士之风,自幼好学,喜读书,为人多才多艺,对于诸子百家无不涉猎。

    于读书之余,常习少林拳和家藏《易筋》、《洗髓》二经。

    “回想当初,思虑如今,不禁起了将此事儿记录下来的想法。”

    “也想让你好好看看,体会一番这其中的拳道至理...”

    听到师父如此浓情厚意的话语,舒青不禁眼眶一红,虽然是在游戏之中,但是这份关怀还是让两世身为孤儿的他很感动。

    “谢谢师父!”舒青恭敬抱拳行礼。

    “阿青,未来的事如何,无人可知,但你要谨记为师一句话。”孙老先生正色的看着舒青。

    “请师父示下,弟子绝对铭记于心。”舒青同样严肃的回答。

    “拳即权,拳势愈大,权势就越大,学拳者,明权势,独守初心,有始有终...”

    看着面前这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家,舒青越发心酸。

    历史上的这位宗师,遍寻世间弟子,却无一人可继承其拳学,好不容易花费数十年时光,寻到了海桂元大师承继衣钵,结果在1928年5月,在随张作霖出关时被炸死(海是张作霖的贴身秘书)。

    自此孙老先生失去了一位优秀的传承人。

    后来1931年,孙老先生欲寻慧达之人继承自己之拳学。于是登报招收弟子。

    仅一周,报名者已达两千余人,先生从中择出三人,认为条件尚可。决定使三人各承自己一门拳学。

    然,同年9月,“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当头,人心惶惶,其时,已不具备潜心修武之环境。于是先生抱憾中断传授。于10月辞职返京。

    自此,先生的拳学传承之路,中断了...

    舒青想不到当时的孙老先生的心里到底是什么感想,也许是淡然?也许是悲痛?又或许是对华夏未来武道的迷茫?

    总之,没有人能够懂得老先生的那分略显沉重的内心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