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最强三代,建文帝靠边站 » 048:改善伙食

048:改善伙食

    朱雄英自然是吃不惯光禄寺的食物,区区外廷,粗制滥造。就算是内廷,他也能够挑出好多问题。

    他又不能亲自去做,这就让朱雄英很是无语,他要真去做了,朱元璋不得批斗他才怪。

    在寻常百姓家里自然是可以的,在皇宫这种行为自然是不被允许的,哪个皇室成员闲的没事干整天往厨房钻?

    传出去不得让人笑掉大牙。

    只不过朱雄英是真的忧伤,来自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他自然是受不了古代的食物,感觉就是对他的一种摧残。

    想想也容易理解,吃惯了各种美食,遇到不好吃的自然是难以下咽。

    “英儿,你怎么不吃?”

    朱元璋眉头有点皱起来了,自家大孙子从小就挑食,这他一直知道。

    因为这件事没少让他伤脑筋,他确实宠这个大孙。

    自家孙子吃不好他也吃不好了。

    朱元璋从小就知道吃不饱多难受,看着每次大孙都只吃一点,朱元璋心里苦啊。

    也幸亏陈明善没看到这一幕,不然羡慕得估计眼泪汪汪。

    陈明善:我在这里被人追杀,什么太子殿下,什么少主,什么大当家,感觉没一个对我友好的。

    朱元璋:就你,你爷爷是陈友谅,确实是咱的故人,这没毛病,可是咱没想到啊。

    陈理竟然把你藏在了咱的应天府,咱要不是派人去查还不知道你会在这里,这可真是个意外之喜。

    朱雄英:难道这就是爷爷说陈明善是他故人之后的原因吗?真是笑死了。

    不得不说,朱元璋把陈明善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什么你是咱的故人之后,虽然他犯了错,咱还是找到了你,咱不是那种不知恩图报的人。

    (这也没错,如果陈友谅不被消灭,张士诚但凡去帮助陈友谅,朱元璋肯定就寄了。)

    洪武十三年,确实屁事很多,朱棣就藩北平府,胡惟庸案,什么的,最后就是邓愈的外孙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尚炳出生的年份。

    朱元璋表示心情很好,儿子去镇守边疆了,胡惟庸这个家伙终于铲除了,朱樉这个滚蛋儿子终于给他生了个孙子。

    朱元璋才不会去管是谁生的,只要是他的孙子就行了,观音奴历史上生了两个孩子,不过查来查去也不知道生的是谁。

    当然很简单,朱樉大婚后不可能忍得住,对观音奴自然很是抵触,不过不代表就不会宠幸对方。

    毕竟渣男可以对着一个不喜欢的人张口就可以说着天花乱坠的各种诺言,海誓山盟也是信手拈来。

    有点跑题了,不过这一年就这几件事看起来比较重要,也就没了别的什么事。

    对此朱雄英只能祈求自己快快长大,然后他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不过这东西不是一蹴而就。朱元璋想让朱雄英有个快乐的童年,而朱雄英只想快点长大,然后拥有足够的力量去自保。

    这身边就全是各种危机,朱雄英不怕不行啊。

    也就只能把淮西武将集团拉到自己这一边了。

    然后处理张士诚的后人张怡,这才是真正头疼的问题,朱元璋给他赐婚这纯粹就是和观音奴那样,真是离谱,朱雄英目前确实没有能力反抗,也不敢反抗,这就是政治婚姻的无奈。

    朱雄英手掌紧紧握成拳,他只恨自己年纪太小,没什么影响力,别人对他更多是出于朱元璋的威慑力对他如此恭敬,而不是因为他的实力。

    “算了,算了,爷爷,你能不能让工匠打造个东西,我感觉那样吃饭的话饭不容易凉。”

    朱雄英可怜兮兮看着朱元璋,朱元璋此时有点为难。

    他自然是怕自己孙子亲自去下厨,那成何体统,如果是别的当时他还可以接受。

    朱雄英看着朱元璋的表情,自然猜到了他的为难之处,就在思索如何才能让朱元璋同意自己。

    真的很伤脑筋啊,朱雄英缓缓抬头盯着房梁,陷入了沉思。

    “房梁?头顶?天窗?

    这是不是可以用一个心理学效应。”朱雄英忽然想到了前世看到的心理学效应。

    鲁迅先生在《无声的中国》中说: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要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段话揭示了一个典型的心理学效应——“破天窗效应“。

    而朱雄英发现只有这个效应才适合现在的情况,

    “爷爷,我想……”朱雄英还没说完,就被朱元璋粗暴打断。

    ……

    “你别想了,君子远庖厨,你不知道?”朱元璋一本正经地对着自家大孙说着,他自然知道君子远庖厨的真正意思。

    不过此时的朱元璋就想用被理解错误的君子不能做菜,不能去厨房的那种错误理解。

    “不是,爷爷,我没想着去做吃的,我可不会去做那个。”朱雄英这句话说完,朱元璋整个人的脸色就好了很多。

    “只要你不胡来,皇爷爷就答应你的要求,要是敢胡来,看我不收拾你一顿。”

    朱元璋此时已经退了一步了,没辙,他发现他的大孙和他一样,特别执拗,属于是想干一件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的那种。

    也不知道这种性格是好是坏,朱元璋只能被动采取措施去进行预防,为了避免影响扩大化。

    朱雄英看着朱元璋让步了,自然知道是自己的机会来了,就从衣袖里面取出了一张纸,上面画着一个铁炉子。

    下面是圆环形底盘,上边是十几厘米的烟囱,中间是放食物的东西,里面用的燃料竟然是木炭。

    朱元璋盯着这个奇形怪状的玩意,一脸郁闷,但已经答应了自己大孙,就让工匠准备去处理。

    “等等,爷爷,我要一个铁质的和一个用黏土烧纸的。上面还要有盖子。”

    朱雄英自然是拿出了火锅这个玩意,朱元璋神色古怪。

    他并不怀疑工匠的能力,早知道明朝中后期,他们就已经造出了水雷,比西方可是早了100多年,都不晓得为啥前世的历史书上不说明英战争,看那多解气,大明将亡,也照样打败外国殖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