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最强三代,建文帝靠边站 » 066:洪武15年

066:洪武15年

    转眼间就已经从洪武十三年来到了洪武十五年,朱雄英也终于到了八岁,如果不是他穿越而来,这一位大明最正统的继承人就要夭折了。

    之前分析过朱雄英的死亡自然是不简单的,而且会牵扯很多利益团体。

    开国功臣自然是不会搞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幺蛾子,江南士族也不会脑子有坑到弄死朱元璋最看重的孙子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如果那样的话毫无意外,朱元璋即使拼着天下的骂名也会铲除了江南士族,即使江山动荡,他也要世人知道他的怒火不是谁都可以熄灭的。

    既然排除了外在的因素,那就只能是内在因素,如果只是区区吕氏,那就显得胆子太大了吧。

    但是按照原先故事线发展这一切又能够解释的通。

    洪武十一年常氏难产而死,朱雄英和朱允熥成了没娘的孩子。当昔日的小娘成了名义上的嫡母,这一切就发生了改变。

    历史上朱棣可以处理了朱标的后代,也问责于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的儿子,这是为什么?

    被压抑的太久了,老大老二老三一直压在老四的头上,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如果按照兄终弟及来说只有他们三个都薨了,他朱棣才有机会。

    那么吕氏会不会也是如此黑化了呢?

    别人的孩子当了皇帝自然不一定会对吕氏很好,但是他的长子朱允炆当了皇帝那么她就是皇太后,这值得一赌,但是她又不傻。

    一旦朱雄英发生意外,第一个怀疑的对象就是她吕氏,而且操作失误她整个家族也会灰飞烟灭。

    可是相比起来带来的巨大收益,这一切风险都是值得的,只不过需要好好操作一下。

    《明太祖实录》:

    洪武七年冬十月己未,皇嫡长孙雄英生。

    洪武十五年五月己酉朔,皇嫡长孙雄英薨。

    上感悼辍朝,葬钟山,侍臣皆素服,徒步送葬,追封虞王,谥曰怀。

    朱雄英好不容易过了两年的咸鱼日子,气的朱元璋想把他收拾一顿,天资聪颖到了一种堪称妖孽的地步,只不过不爱学习,这就让朱元璋感觉一阵阵头疼。

    叹了口气,朱元璋只能开始开始忽悠大法。

    “英儿啊,三月二十一日,黄河在朝邑决口了,你说要怎么办呢?

    只要你能说出来,爷爷就给你免了你需要上的那些课程。”

    朱元璋此时循循善诱,奈何朱雄英只是白了他一眼。

    “不黄河夺淮么,这东西从宋元开始就有了,主要是从河南境内向南溃堤漫溢,主流由颍、涡二水入淮。

    爷爷你继续坚持前朝防黄保运就行了,对淮河水患不用顾及。”朱元璋听完嘴角抽搐。

    朱元璋:不管怎么行,等着他们造反吗?还是等着这玩意把自己的老家给淹了?

    “果然是不靠谱……”朱元璋眼神仿佛能杀人,看的朱雄英一顿讪笑。

    明初,黄河主流经河南荥泽、原武、开封、商丘、虞城、徐州等地,与泗水汇合,至清流县汇淮入海。

    洪武十五年(1382),黄河在荥泽、阳武决口,经由怀远县挟涡入淮。

    而这也就是朱元璋问朱雄英的原因,他怕他老家被淹了。

    《明史·河渠志》记载:

    洪武二十四年(1391)四月,黄河河水暴溢,这是明代第一次大规模的黄河夺淮。

    其中,经由凤阳府境内挟颍、涡二水入淮者,称为大黄河(当时的凤阳府辖亳州、颍州等18个州县,跨淮河两岸广大地区)。

    自洪武元年至建文二年的32年中,淮河流域共有14年发生洪涝灾害,因黄河南侵夺淮的就达13年。

    “爷爷,你先别急,这又不是一次两次了,你要一次性能够找到个处理一切的好方法,而不是每次效果都不咋么样,而且还把朝廷搞得穷哈哈的。”

    朱雄英想起自己前世看到的洪武二十九年的工资单,整个人都不好了,也就有了上面这些话。

    官员的俸禄(月俸)水平:

    正一品,87石;

    从一品,74石;

    正二品,61石;

    从二品,48石;

    正三品,35石;

    从三品,26石;

    飞四品,24石;

    从四品,21石;

    正五品,16石;

    从五品,14石;

    正六品,10石;

    从六品,8石;

    正七品,7石5斗;

    从七品,7石;

    正八品,6石5斗;

    从八品,6石;

    正九品,5石5斗;

    从九品,5石。

    朱雄英接着说到,察觉到朱元璋有了兴趣连忙连着往下说:

    “爷爷你可记得范文正公?

    他的赈灾方式与众不同,效果自然也是不错的,我觉得咱们可以采取他的方式。”

    “咱知道啊,你想表达什么?咱知道他这个人,而且咱很佩服他。”

    朱雄英听着不自觉用自己之后刮了刮鼻头。

    他想起来了,清朝人记载洪武年间朱元璋赦免了范仲淹的一个后人,确实是因为佩服他,不然也不会赦免他犯了罪的后代。

    可是朱雄英接着又想起了,范仲淹后人在明末可是带头投降了带清,然后还提出了汉人应该留辫子,也就引发了剃发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朱雄英身躯开始剧烈颤抖,显然很不爽这种事,我堂堂华夏男儿,怎么能够受如此屈辱。

    他仿佛能够隔着时空听到那些为了不易发之人的痛斥,感同身受一般。

    “看来以后一定要把女真处理了,不然后患无穷,要么让他们一直愚昧,要么让他们成为大明的一把刀。”

    朱雄英暗暗在心底发誓。

    “英儿,醒醒,你怎么又在发呆,而且身躯颤抖?”

    朱元璋一脸关心,他自然不晓得朱雄英是因为范文正公。

    “害,让爷爷担心了,孙儿刚才走神了,该打。”

    “不了,你接着说,让咱看看你是如何想的?”

    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说着。

    “大灾之年,范仲淹大兴土木,大搞赛事。

    爷爷以为如何?”

    朱雄英自然想说以工代赈,想想还是算了,不然还要给朱元璋解释一番,作为一个懒人,能不多说就不多说。

    “你呀,这是要爷爷当昏君啊。”朱元璋笑着,朱雄英知道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默默给朱元璋点了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