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最强三代,建文帝靠边站 » 010:李贞将逝

010:李贞将逝

    而嫡长孙朱雄英洪武十五年夭折后葬于钟山。

    不过关于李文忠和徐达之死,史学界争议颇多,按照史学家吴晗的观点,他们死于朱元璋之手。

    不过随着医学发展。排除了所谓烧鹅导致徐达而死的荒谬说法。

    所谓赞拜不名就是皇帝特许臣子朝拜时,赞礼官可以不直呼其姓名,而只称呼其官职。历代能获此殊荣的都是重臣甚至是权臣,而明代能赞拜不名的人居然只有李贞一个人。

    得到如此殊荣,若换了常人定是欣喜异常,可对于李贞来说却是局促不安,他曾向朱元璋表示自己只是生长田畴之间,服勤稼穑之事,只是有幸娶了孝亲公主,才得此富贵,如此厚恩愧不敢当,要辞去厚禄。

    值得一提的是,李贞还特意提到“愚騃小孙景隆亦叨职于侍卫”。

    愚騃就是愚笨的意思,这固然是李贞自谦之辞。但

    如果从李景隆最后的结局来看,李贞这样评价孙子还真是精准,不过那时候不仅李贞,就连李文忠也看不到结局了。

    洪武十一年(也就是1378年)76岁的李贞忽然重病,连话都说不了。

    朱元璋亲自去探望,拉着李贞的手问道还认识得朕吗?

    两人想起旧日艰辛苦难的日子,相视而哭。

    不久李贞就病逝了,朱元璋追封李贞为陇西王,谥恭献。

    朱元璋一介布衣,少时孤苦,青年投军,历经十五年而统一天下。

    李贞虽无大才,但为人谨小慎微,即使儿子李文忠是开国功臣,自己也得皇帝厚待,却一直谨小慎微,没有因为位极人臣而得意忘形,最终才能得以善终。

    只要不浪就没事,不过他儿子李文忠就有点意思了。

    朱元璋江山坐稳之后,李文忠劝朱元璋不要大肆屠杀开国功臣、伐日本、依赖宦官,朱元璋却为此动怒,将他免职。

    公元1383年,李文忠病重。

    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派淮安侯华中为其诊治,洪武十七年去世(公元1384年),年仅四十六岁。

    李文忠去世后,朱元璋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认为是华中下毒。

    将华中及其家人逐到建昌卫,还将其他医治李文忠的太医及其家人斩首。

    为了纪念李文忠,朱元璋亲自给他写祭文,追封他为岐阳王,还将他的肖像挂在功臣庙,位列第三。

    不过怎么都感觉朱元璋有作秀的嫌疑。

    朱雄英清了清脑袋,整个人头都大了,果然四岁的身躯不能承受如此规模的回忆,只能通过食物和睡眠来补充能量。

    知晓这一切的朱雄英选择看好戏。

    相当于他已经预判了朱元璋的预判,前提是历史记载不要出错,而明史的可信度显然是极低的。

    成化犁庭以及建州月屠,沉重打击了女真的势力,而其中被杀的就有努尔哈赤五世祖,这也就有了后来清朝屠杀明朝宗室,没啥仇恨,就单纯为了报仇。

    明朝分化女真,为了巩固统治,女真不断试探明朝是看中了明朝土木之变后国力下降。

    希望正史不要坑了自己,朱雄英只能如此祈祷。

    越是娘家强势的太子,越容易被废。

    皇帝不允许外戚太强,否则太子就会成为皇后的傀儡。

    功臣集团不允许外戚太强,否则功臣集团的利益一定会受到外戚的威胁。

    朱标位子很稳的原因并不难,马皇后基本没啥亲人,有也是给了一些钱财打发了,没有任何外戚的可能。

    功臣集团多和帝王子女联姻,同时李文忠的身份就有点尴尬了,你这是外戚啊,还是最炙手可热的外戚。

    不过,同样是淮西武将集团,并不存在根本性矛盾。

    而宗室这一边朱元璋分封诸王,以此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朱标也没有强力竞争者,如果要说的话,也就只有朱棣算是。

    但奉行嫡庶之分的朱元璋又怎么可能在太子朱标活着的情况下去培养朱棣当接班人呢,这显然不合理。

    如果朱棣想上位,只有一个办法,等。

    朱标1392年薨逝,朱樉1395年薨逝,朱棡1398年薨逝。

    按照长幼有序,兄终弟及来说却也是可以的。

    朱元璋濒死前想要见燕王朱棣,显然是改变了想法。

    作为朱元璋的儿子,他不可能不会在应天府安排自己的心腹,如果这一切他都知晓,并不急,只是慢慢等着。

    他可是快40岁的人了,怎么可能对付不了一个只会依靠文人的愣头青。

    这也就是朱元璋临死之前改变主意的原因吧。

    不论如何,朱允炆的下场都不会好,夺人皇位,天打雷劈。

    如果朱允炆是嫡子,朱棣自然是没有正经理由。

    而在朱棣眼中大嫂一直是常氏,而非吕氏,虽然朱元璋将吕氏扶正为太子正妃。

    然后才有了所谓嫡二子的说法。如果参考商王帝辛的同胞兄弟,那就不是嫡子,而是庶子,建文是在未扶正之前出生的。

    既然朱元璋破坏了规则,那么他朱棣自然也可以利用规则和漏洞,毕竟老爹会的儿子多少也会点,这不靖难之役出来了么,而且清君侧的口号瞬间占据了大义。

    你连基本的活路都不给我的兄弟们,老爹尸骨未寒,你就让湘王朱柏被迫自杀。

    既然你没大哥的仁义,我和宁王就反了你,额,不。是除奸臣,恢复纲纪。

    朱允炆取得如此下场其实没一点问题,就如同刘贺那样,没有政治头脑,一上台就要整大的,而且下手的人还是有实权的人。

    你这样不死才奇怪。皇位来的太容易,他也就迷之自信以为自己是洪武大帝了。

    老爹死了,老妈是太子妃,便宜大哥朱雄英早夭折了,而三弟朱允熥不被父亲待见,身后的淮西武将集团差不多被朱元璋连根拔起了。

    对他没有一丁点威胁,不能说建文太弱,只是他的何苦太小了,没有经历过风雨,一直生活在朱元璋设计的温室中。

    以为自己的三个大臣和李景隆是可以帮助自己抵御燕王的,别忘了李贞对自己孙子的评价,不堪大用。

    而值得一说的也是魏国公徐达的长子,这也算是尽心尽力帮建文了吧,奈何建文烂泥扶不上墙。

    他敢迁都?他敢亲征杀敌?他敢对北元用兵?

    不,他只会把屠刀放在自己所防备的宗室身上,外戚和功臣朱元璋帮他料理了,他需要的只是处理好藩王制的缺陷。

    “陛下,曹国公……”二虎欲言又止,意思很明确。

    “来人,摆驾,曹国公府。”朱元璋连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