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最强三代,建文帝靠边站 » 016:大明的皇位继承

016:大明的皇位继承

    明朝第二个入统藩王便是朱祁钰。

    朱祁钰是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后,被迫继承皇位的。

    没错,还真是被迫,哥俩从小关系好么,然后哥哥被逮了,弟弟就不得不出来顶着。

    还好于谦等人给力,不然北京保卫战要是失败,朱元璋估计能气活过来。

    他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当时的明英宗不顾大臣苦苦劝谏轻率北伐,之后成为了一块金字招牌。

    这可能就是皇帝傻不拉几然后放权给王振的后果吧,明朝几代积攒的国力被这么一个败家子败了个大半,不过比起来胡亥好太多了。

    还真是没有对比,永远不会被刷新下限。

    在明朝边境多次作为筹码要挟明朝服软。

    当时身处监国地位的朱祁钰被于谦拥立为皇帝,主持北京保卫战获得成功,明朝度过危机。

    随后尊英宗为太上皇,朱祁钰为景泰帝。

    但是这一事件还没有结束。

    朱祁钰继位时大家安心辅佐,但是当明英宗被放归以后,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最终与北京保卫战有关联的所有一手大臣全都不得好死,而景泰帝也不得入宗庙,葬皇陵,成了亲王陵墓。

    第三次便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当时的明武宗落水后不久死去,可能是五行相克吧,

    他干的事情了不少,除了当皇帝,别的一学就会,那么这样的人真不会当皇帝吗?

    张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商议以后决定,以明武宗血缘关系最近的兴献王之子朱厚熜入京即位。并且镇压了一次政治叛乱。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朱厚熜的性格极强,极有主见,张太后和杨廷和事后也表示后悔。

    朱厚熜希望大权独揽,不做张皇后和杨廷和的傀儡,于是双方在发生了我们所熟知的大礼议事件,明朝政局进一步被撕裂。

    就很简单,老道士不想多个爹,还是平白无故的那种,这就很有性格了。

    为了将老爹捧为皇帝,也就是明睿宗,实际上不可能当过皇帝。

    也就是沾了儿子的光了。

    第四个入统藩王是明思宗或者明毅宗朱由检。

    信王朱由检是明熹宗三个儿子都夭折之后的选择。

    也是末代皇帝,自挂东南枝的那一位。

    明熹宗是一个典型的木匠皇帝,对于治国别无才能,但是对于用人,尚有平衡之力,但权力也落入魏忠贤之手,不过那是皇帝授权给他的,时刻可以拿回来。

    而朱由检继位以后短期内铲除阉党明朝政治清明,随后因为多年积弊和重大的国内国际问题,以及其应对处置失当,葬送了整个大明王朝。

    也不能说是葬送只能说是他不会平衡,这是个自负的家伙。

    如果换成他的祖宗朱厚熜来那就好说多了,帝王权术玩的那是一个炉火纯青。

    四位入统藩王在为政期间对政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朱棣虽然对建文帝的所谓心腹毫不手软,但同时自己的班底可是十分厉害的保证大明没有发生系统性政治问题。

    甚至进行了多次北伐,也取得了丰厚成果,对于明朝武器装备的配备,使用,研发以及全国军事部署,民政,削藩问题上毫不含糊。

    他把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没有做成的事情全部做到了。

    其间的差别,除了他的侄子朱允炆没有魄力和手段之外。

    更在于朱棣拥有着丰富的政治斗争经历,知道如何动用手段怕你自己办成这件事。

    他可是九大塞王之一,镇守在北平。处理的事情多了去了,自然晓得没人能整得过自己。

    朱祁钰最大的功绩就是率领北京明军打赢了一场北京保卫战,虽然当时他被拥立为皇帝,哭着坐在那个位置上的。

    保卫战胜利,甚至是在僵持之时,朱祁钰有了信心十分享受和贪恋皇权,甚至对于自己的皇位十分敏感。

    自己哥哥被放归以后变得如坐针毡,随后重病,石亨等人发动南宫之变,拥立明英宗复位。

    出现了一个统一王朝不曾出现的问题,那就是在前朝明英宗举行朝会,但是在后宫,朱祁钰却依然躺在卧榻之上,两个合法皇帝同在宫中。

    当他得知自己的哥哥复位以后,朱祁钰曾说到如此甚好。

    但是因两位皇帝而导致的政治斗争和政治残杀,也给明朝政治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阴影。

    接下来的明世宗在位45年,前期改革激励堪称天下大治。

    很多奸佞宠臣全部诛杀的同时。多次下诏降低全国赋税并且休养生息,广开言论,但是到了中期以后,政治腐败,武备废弛,海盗大作,使得毒害东南十余省份的倭寇大规模发生,日益猖獗。

    虽然嘉靖皇帝在之后也加强了对东南沿海的防控,在其统治末年也初见成效。

    但是社会因此而遭到的经济损失,也难以估量,同时,明世宗在继位之初的大礼仪,明朝政治割裂成两大派系,内阁混乱现象日益严重,直接影响了明朝后期的政局。

    后期继位的崇祯帝在短期内肃清阉党可以说结束了政治上的巨大混乱。

    但问题在于,东林党也有自己的根本弱点,相比于朝廷,他们更忠实于自身的利益。

    将自己的根据地东南沿海从繁重的赋税中解脱出来,摊派到全国。

    在上报给崇祯帝的国家政策当中,都有意无意地为东南沿海开脱。

    尽可能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受损失,曾经拥护阉党的地区,则严厉打压,加征税,再加上当时天祸不断逼得民众造反。

    崇祯帝多次用人失当,急于求成,致使农民起义等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曾有过多次彻底平定内乱的机会,都因为其妇人之见和关外之事而被迫搁置。

    朱雄英感觉自己最近一直在跑偏,也感觉朱元璋对自己那天拿出的丹药很有兴趣,毕竟亲眼见识了疗效,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是自己孙子的东西,他也是要脸的,堂堂大明皇帝要是和小孩抢东西,传出去岂不是笑掉大牙。

    “英儿,你为什么要给李爷爷这个药啊?”朱元璋那天的疑问依旧在朱雄英耳边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