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最强三代,建文帝靠边站 » 019:祖训录

019:祖训录

    《皇明祖训》里规定,藩王及其子孙们不能从政,不能从商。

    说白了,诸多藩王虽然分封,却不领土地人口,虽爵位尊贵,却对于地方没有管理权限,只是领取俸禄而不治事,无论在地方上还是中央朝廷并没有任何权力。

    《皇明祖训》是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的明朝典籍。内容是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后世子孙的训戒。初名《祖训录》,始纂于洪武二年(1369)﹐六年书成﹐九年又加修订;二十八年(1395)重定﹐更名为《皇明祖训》。

    宣宗在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仁宗去世时以皇太子的身份继位。

    那时候的宣宗已经是二十八岁了,年富力强。

    但是膝下却只有三个公主,没有皇子,这也是成为皇帝后的宣宗心中最为忧虑的事情。

    这和宋仁宗赵祯一样着急,没儿子了怎么办,不过明宣宗好歹有两个儿子,还先后当了皇帝。而宋仁宗只能遗憾收场。

    按照朱元璋当年拟定的《皇明祖训》中的规定。

    帝位传承需遵循立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制度。

    如果宣宗无子的话,那么将来他驾崩后大明皇位可就要被宣宗的弟弟、仁宗的皇子们拿到手了。

    (宣宗的同母弟越王朱瞻墉就一直没有就藩封国浙江衢州,而是呆在京师内,作为潜在的帝位备胎,维护着大明帝系在仁宗一脉传承的安全性)。

    这可真是老备胎了,好几次差点上位,不过都是差一点,时也命也。

    就在宣宗登基时,他的二叔汉王朱高煦就因为长期以来对仁宗、宣宗父子的忌恨和不满。

    (当年成祖立储时,汉王费尽心思争夺储位,最后还是败给了当时是皇太子身份的仁宗),悍然于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在封国乐安州(山东)起兵作乱。

    虽然最后叛乱被平定,但是这也给宣宗一个大大的警告:皇储未定、国本未固,大明江山社稷始终有改弦易辙的危险。

    你没儿子继承,那就给别人,兄终弟及这不就是汉王想要的么。

    宣宗的原配妻子:皇后胡善祥。

    是宣宗为皇太孙时由成祖亲自挑选指定,赐予宣宗作为太孙妃的。

    胡善祥和宣宗成婚后夫妻感情较为和睦,还先后为时为皇太孙的宣宗生下顺德公主、永清公主两个女儿,不能说侍夫无宠。

    不过没儿子也就成了她被废的理由,果然老渣男了。

    太子关系到国本。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是真的可怕。

    但是皇家子嗣,以皇子为重,胡善祥生了两个女儿,没有儿子,这就让宣宗后嗣无人,大统将来可就空虚了。

    虽然作为皇太孙的宣宗当时还年轻,不患无子。

    但是胡善祥本人却压力山大,大明后继无人的问题,全压在了她的身上。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青梅竹马来了,还有这强制包办婚姻什么活路。

    宗幼年时,就因为外祖母彭城伯夫人(仁宗岳母、太子妃张氏之母)的缘故,和山东永城(太子妃张氏老家)主簿孙忠的女儿孙氏相识,并成为了青梅竹马般小儿女关系。

    日后孙氏几乎成为了皇太孙妃第一人选,只是因为成祖横插一脚,最后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皇太孙选妃时,山东济宁锦衣卫百户胡荣第三女胡善祥成为了太孙妃,而之前呼声最高的孙氏却意外落选。(妃嫔之前章节有介绍)

    只得以皇太孙嫔的身份进入东宫,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八月与皇太孙朱瞻基和太孙妃胡善祥一起在皇宫内正式举行大婚礼。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成祖驾崩,皇太子朱高炽奉遗诏即位,即明仁宗。

    皇太孙朱瞻基也进位一步,成为皇太子。十个月后,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仁宗又突然在京师去世。

    皇太子朱瞻基自南京火速返回,即位称帝,即明宣宗。由皇太孙而皇太子,再由皇太子而成为皇帝,宣宗在不到一年内就成为了大明江山的新主人。

    那么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了。成祖当年的悉心栽培下,宣宗对于朝政大事熟稔于心,治理国家也驾轻就熟,对于反叛的叔父汉王朱高煦直接就轻松拿下。

    但是对他来说,迟迟不能诞育皇嗣、大明国本不能确定,这件事才是最槽糕的重压。

    如果自己同汉成帝、唐文宗、宋仁宗、元成宗一样没有亲生子嗣承袭大统,那么将帝系就会转移到旁系宗室手中(比如越王),自己即使文治武功再出色,也将会落得一个无嗣弃世、后事凄凉的境地。

    宣宗在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平定叔父汉王朱高煦作乱,并迫使另一叔父赵王朱高燧俯首、缴还护卫兵力后,内部不稳定因素已经基本消除。

    接下来就是江山社稷后继有人的事情需要特别落实了。

    这以后的一年内,宣宗抱着早日诞育皇嗣的殷切希望,于后宫中旦旦而伐,期盼能够早日迎来皇子降临,从而为大明帝系大宗的延续尽到本分,皇统不至于转移至其他旁系小宗。

    宣德二年(1427年)十月十五,在宣宗皇帝“不懈努力”了一年以后,皇宫中终于传出喜讯。

    和宣宗青梅竹马、同时又宠冠后宫的孙贵妃为皇帝诞育一子,这也是大明皇帝第一个皇子!

    喜不自禁的宣宗马上到太庙向列祖列宗汇报大明后继有人的喜讯,并在十二月皇子满月后赐其名为“祁镇”,同时厚赏立下大功的孙贵妃。

    这个时候,宣宗就有了废黜原配胡皇后,改立孙氏为皇后的想法。

    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经过宣宗的提前布置、安排好对胡皇后的待遇安排和家族优待条件后,皇后胡善祥主动向朝野内外宣布:“国家以皇嗣为重,今贵妃诞育皇子,大明社稷永固。我久居中宫,未能得子,心中不安。母以子为尊,请立贵妃为后,我愿退居别宫,以谦后位。”

    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十二,经过宣宗、胡皇后、孙贵妃之间来来往往数次的“谦让、退逊”之后,一切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