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最强三代,建文帝靠边站 » 043:内阁?洪武十三年

043:内阁?洪武十三年

    明年就是洪武十三年,也是个多事之秋,洪武四大案中的胡惟庸案。

    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

    这说明洪武年间是有丞相的,洪武十三年及十三年以前都是有的。

    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后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作为顾问。

    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丞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

    就想问问他累不累,整天忙成狗,所有事都自己干。

    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

    内阁大学士的权力不如宰相,只有票拟权力,先送宦官,再由宦官上呈与皇帝。

    从此明朝名义上再无丞相一职,后来在永乐帝后由内阁首辅实质取代。

    自然是派遣自己的心腹去担任。

    然后同时处理效果也会加快,一切权力来自皇帝,皇帝同时直接处理所有事情。

    内阁大学士只有票拟权,而皇帝看完之后进行批红处理。

    为啥明初不用宦官批红呢,朱元璋规定不许宦官读书识字。

    “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太监是指古代中华文化圈(包括中国、朝鲜、越南等国)中被阉割生殖器后失去性能力,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

    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

    明朝开始又叫年纪大的太监为伴伴。

    “明代首辅权虽重,而司礼监之权又在首辅上”。

    看着这些东西都感觉烦,《明史》记载:

    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宰相制度的废除在一定程度上也结束了威胁皇权的因素,加强了皇权。

    皇权的加强自然也给皇帝带来了很重的负担。

    自家爷爷废除宰相之后开始批阅大量的公文很难获得休息的时间。

    虽然自身能够勤政但是依旧没有空余的时间做完工作。

    老爷子明白了个人能力是太有限了。

    在开始的时候召集了大批大臣开始处理奏章,形成了内阁的雏形。

    这也就把一部分政务分到了朱标身上。

    时间来到了洪武13年,朱雄英六岁。

    (朋友说主角年纪太小却表现和成年人无异,这是个问题。

    不过个人认为这确实有点不太合理,但是按照之前的设定和皇室子弟争宠来看,要是主角没点能力早就被人处理掉了。

    之前设定是主角天生重瞳,这在古代是圣人之相,而且天资聪颖,少年老成这有点略微正常。

    就算主角不去刻意学习如何争宠,他也免不了被牵扯进去其中。)

    前面朱元璋安排的那场所谓的刺杀,一方面就是为了试探朱雄英是不是名副其实。

    另一方面,作为皇孙,他不可能一点都不了解朱元璋的政策,比如法令之类的。

    朱元璋安排张怡刺杀朱雄英也就可以理解为两个熊孩子,那些玩具刀差点一个伤了另外一个。

    然后为自己行为辩解,你做错了事情,为了避免家人的惩罚一定会据理力争。

    那么朱雄英也是个孩子,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他自然可以狡辩。

    朱元璋将张怡安排在朱雄英身边,自然是能够保证朱雄英的安全的。

    同时张怡也是带着目的来的,那点小心思自然瞒不过朱元璋。

    那么安排在朱雄英身边的陈明善自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孤儿,没人要的那种,幸亏得到了几个好心人的收养。

    常常会感慨命运的不公,想要得到的东西太多,他自然不知道自己也是前朝余孽,后面的剧情会逐渐开展。

    “英儿,咱告诉你,你这两年的这几件事已经引起了别人的注意。

    咱用重瞳进行解释,以及你的聪慧。”朱元璋也是有点头大。

    “这孩子着实不太像4-6岁孩子的样子。

    不过这样早熟才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同时也会容易被夭折。”朱元璋心里不舒服。

    “爷爷不喜欢吗?”朱雄英问着。

    “自然是喜欢,可你透露出于年龄不相符合的成熟会让人产生恐惧。

    他们总是会尽全力抹除不在他们控制内的东西。”朱元璋一语道破天机。

    “爷爷,我会藏起自己的锋芒的,当我真正有实力了……”

    朱雄英自然明白朱元璋的意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奇怪的动物被人们当场宝贝,就比如明成祖永乐年间,有人进献长颈鹿却被朝臣当做麒麟。

    那么太过锋芒毕露的朱雄英是不是也会经历危机呢?

    “不过咱要提醒你一句啊,一定要到了16岁才能同房,知道吗?

    你要是敢提前乱来,看咱不收拾你。”朱元璋恶狠狠说着。

    “我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么。

    你孙子我还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朱元璋听了之后点了点头。

    他自然相信朱雄英不会胡来,只是他想不明白为啥朱雄英很是成熟,只能把一切归结于天生重瞳。

    老子李耳他母亲怀了他几十年,出生之后直接就很成熟,朱元璋只能用这个解释来说服自己。

    “爷爷,你要怎么安排陈明善,他可不能放着不用啊。”

    朱雄英看向朱元璋的背影喊了这么一嗓子。

    “你不用管了,咱自有安排,他的作用没你相信的那么简单。

    你的话,就要藏拙,懂不懂!”朱元璋无奈叮嘱自己的孙儿。

    没办法,杀的话舍不得,只能变相保护了。

    况且如果他贵为皇帝都不能保护他的家人,他还不如直接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看来必须让陈明善发挥自己的作用了,高丽必须控制在手里。

    而王氏咱不相信就只能扶持陈友谅的孙子了,希望可堪大用。”朱元璋心里默默盘算。

    他要为自己的孙儿做好一切,他在所不惜,即使他背上千古骂名。

    “宁可我负天下人,我的子孙都不能受一丁点委屈。”这就是朱的底气和底线所在。

    他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同时他需要更加铁血的手段给自己的后人留下一片容易接手的江山。

    “你可以不用这么辛苦,因为我来到了大明,所见即征服,所遇皆铲平,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不灭。”

    朱雄英的野心此刻正式被激发,他不只是要即位,更要成为那日不落帝国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