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崇祯:自朕始明月万年 » 第40章余盐变私盐

第40章余盐变私盐

    “臣天津右卫千户丁休顿首再拜!”

    木作坊内,王承恩端着丁休的密折朗读起来。

    朱由检依旧坐在桌子前画着图纸。

    “自臣到天津右卫伊始,不敢有分毫懈怠……今军营已开工,建造速度极快。”

    “天津三卫盐政混乱,正盐以次充好,余盐皆变为私盐。”

    朱由检停下手中的炭笔,看了一眼王承恩。

    “私盐成风也就算了,灶户得不到一点好处,反而变得更加困难了。”

    “皇爷!盐税乃是大明根基,现如今不仅仅无法支应财政的开支,反而害了灶户。”

    丁休把在高家村的所见所闻上报给了朱由检。

    正盐就是灶户按照官府要求支了工本收取的盐,根据官府公布的生产计划生产出来的。

    有对应的盐引,剩下的部分就是余盐。

    一般来说这些余盐价格会高于正盐,虽然也是拿东西换。

    余盐的质量也会超过正盐。

    怪不得私盐好卖,质量好又便宜,老百姓自然用脚投票了。

    现在灶户手中的余盐官府已经不再用钱物和灶户兑换了。

    每个地方指使盐丁挨家挨户搜刮余盐。

    盐丁敢这么干,自然是有人在背后撑腰。

    “长芦的都转运盐使司看来也是烂透了。”

    朱由检敲了敲桌子,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不仅仅是这些,丁休在折子还提到了州府和卫所的人也参与了。”

    “呵呵……行吧,王大伴你继续,朕继续听着,你继续给朕念。”

    朱由检拿起炭笔又继续开始画图纸。

    “天津右卫军在编满员5600户,实际军户数量仅有一千五。”

    听到这个数据,朱由检自己都感觉有点牙酸。

    一个天津右卫,一年要吃掉国库五万四千两的白银。

    整个大明号称百万大军,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实际可用之兵到底要打多少折扣,朱由检想都不敢想。

    王承恩停下来偷偷看了一眼朱由检。

    “嗯,情况确实堪忧啊。”

    “皇爷,这缺口确实大了点,这样下去情况会很糟糕,幸好皇爷圣明。”

    王承恩竖起大拇指,打心眼里佩服朱由检的安排。

    “圣明不圣明另外一说,朕也是想大明江山永固,百姓能吃的饱吃的暖。”

    在其位谋其政,朱由检从来就没打算放任不管,目前的局势只能暗中布局,明面上大刀阔斧的阻力巨大。

    那群认钱不认人的文官,可是会为了利益搞罢工的。

    眼下大明的这些武职一个个极度不自信,脊梁被打断了,只能乱为那群蛀虫的走狗。

    能用的人那就剩下那些了。

    丁休的上的折子很仔细,方方面面都提到了。

    朱由检还是很满意的,特别的是工程进度。

    “丁休做的还是不错的,料想用不了多久,天津右卫的局势就会发生逆转,到时候会为大明添一大助力。”

    “皇爷说的是,津门的布置将来肯定会带来不小的惊喜。”

    朱由检托着下巴想了一下,按照丁休的汇报,目前的状态只要顺利推进就行了。

    两年时间天津三卫有雄兵十万,每年给自己的內帑增加个五百万两的银钱,压力会小很多。

    到时候就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决闹饷的问题了。

    现在的户部尚书别的不会只会哭穷,一天到晚的就说没钱。

    就喜欢把没钱的户部尚书不好当挂在嘴边。

    “惊喜吗?这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吗。朕比任何人都想赚钱你知道吗,朕才是虽然富有天下,却没有勋贵老爷们有钱。”

    王承恩听完整个人也沉默了。

    “皇爷也难当啊。”

    “朕不是盛世之君,只能靠自己的双手来开创盛世,大明积贫积弱太严重了。”

    王承恩跪倒在地,眼里满是敬佩。

    “奴知道皇爷的雄心壮志,恨不能赴汤蹈火为皇爷效命。”

    朱由检起身拍拍王承恩的肩膀。

    “王大伴起来吧,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总要留下点什么的。”

    “皇爷想留下点什么呢?”

    朱由检抬头望天,沉默了一阵并没有回答。

    王承恩也知趣的没有继续追问。

    而是从一旁拿出奏折。

    “皇爷,这是魏公公来的折子。”

    魏忠贤和丁休同一天离开的京城。

    料想也差不多走要到宣大那一带了。

    “臣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顿首再拜。”

    朱由检端起桌上的茶碗喝了一口,皱了皱眉头。

    自进宫以来,自己喝的茶入口都是苦涩浓厚的。

    凭借的多年的喝茶经验,这玩意差不多就是中等偏下的水平。

    自己花了最贵的钱,买了中等偏下的茶叶。

    想想心里就不平衡,果真拿自己当大冤种了。

    一次两次自己能忍,时间长了真就有点过分了。

    “东厂提督!”

    “奴在!”

    王承恩把手中的奏折放下。

    “这茶一般,让锦衣卫请光禄寺卿喝上一杯吧。”

    敢动自己的蛋糕真的有点过分了。

    “皇爷!这是?”

    “让锦衣卫把这茶给光禄寺送去就行,他们自己会知道问题的。”

    “奴遵旨!”

    王承恩端着茶,还带走了一部分茶叶走出去了木作坊,很快就回来了。

    “皇爷,已经安排下去了。”

    “嗯,继续念老魏真朕的折子吧。”

    王承恩从托盘里拿出念了一半的奏折。

    “老奴感念皇爷恩情,夙兴夜寐不敢懈怠。”

    “这老太监什么时候也开始用成语了,当真奇了。”

    “皇爷可是有旨意给魏公公的,当日回了魏府之后,魏公公可是做了一番布置的,锦衣卫番子来报,魏公公现在可是手不释卷。”

    朱由检点点头,听人劝吃饱饭,魏忠贤还真这么做了。

    “前辽东巡抚、兵部右侍郎袁崇焕刚正毅勇可堪大任。”

    听到袁崇焕这三个字的时候,朱由检眼皮跳了跳。

    按道理来说,袁崇焕和魏忠贤应该是不对付的,天启七年的时候宁远大捷,袁崇焕还是有很大功劳的,魏忠贤在中间搞了小动作。

    弹劾袁崇焕没有驰援锦州,论功行赏的时候袁崇焕就得到了一个官加一级的奖赏。

    这袁崇焕也硬气,最后自己收拾铺盖不干了。

    “这两人什么时候联系上的?”

    朱由检对袁崇焕其实不太感冒,主要是这家伙吹牛的功夫太厉害了,也不是说他没点真本事。

    “奴也不知道,折子里面有袁督师的平辽计策。”

    “呵呵……平辽计策吗?”

    该吹的牛逼一点没少。

    “取来朕看看吧。袁崇焕还在京城?”

    “回皇爷的话,袁督师还在京城。”

    朱由检打开奏章时候看了一眼。

    “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