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宋家族 » 第24章 年前的人情往来

第24章 年前的人情往来

    过了腊八就是年。

    方远将正旦朝会,要进献的礼物,装进礼盒。

    既然要做成自己制药世家的身份,这送的礼自然就是丹药。

    不管是给皇帝的,还是给朋友家人送去的礼,都是各类丹药。

    极少会送,自己不喜欢的字画玉石。一般这样也只是对自己不相熟,又上赶着来结交自己的人。

    方远不求每年贺礼都翻新花样,但求不失礼数就行。

    还是那句话,方远所求,不过安乐低调。

    安乐在前,低调在后。

    低调如果求不到安乐,那也就不去低调了。

    “官人,今日可要进城去游玩?”

    何诗在一旁,帮忙一起打包丹药,开口问了一句。

    “嗯。。。去吧,反正也没事可做。”

    方远想了想,回答的干脆。

    “那妾身备了些礼物,是官人亲自送去给富相公家,还是遣人送去?”

    何诗明知故问,每年的年节礼物,都是方远亲自去送。

    去年被封郡公之后,依然如此。

    只是去年大醉回来抱怨,不该公开可以炼制不老药,说着醉话今年要不去了。

    不过以她对方远的了解,今年肯定还是会自己亲自去送的。

    毕竟,方远也是个喜欢热闹的人。

    每年都说家人纠缠烦人,每年又都会亲自登门拜访。

    不管是自己家,还是富相家,或是去年的赵福姬家。

    只有四个小妾,或是亲人不在,或是顾及礼节,不曾亲自带着礼物去。

    而是先遣人送了礼,再打招呼,过几日登门拜访。

    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

    十几年下来,各家也都了解了他的脾性。

    每次方远登门,都是热情异常。

    尤其是去年,各家亲戚,都是想要求得一颗不老药,自然更加热情。

    尤其是赵福姬的娘家,各种皇叔皇伯,皇侄皇女知道方远要来,都早早在赵福姬的生父,汝南郡公赵世居家等候。

    按照宋朝皇族的庞大,方远的长生不老药,估计是轮不到他们了。

    自然要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拉拉关系,以求有生之年,能吃上一颗不老药。

    可就算这样,这群宗室长辈,还偏爱摆谱。

    方远喝了一肚子傻酒,受了不少窝囊气,不然也不会说出,今年不再去了的话。

    可偏偏,前几日。

    汝南郡公赵世居,又遣人来问,嘉婿什么时候登门拜访。

    赵福姬自然没法推辞,怎么说赵世居也是她老子。

    别人避得,她避不得。

    逼得没法,只能将这个事,说给了何诗听。

    倒不是不愿意说给富若凝听,只是她觉得,日常还是何诗更讨方远真心。

    何诗来说,或许还能劝方远不要失了礼数。

    如果让富若凝来说,说不定她那世家大族的教条规矩,还会惹得方远不快,反而把事情搅砸了。

    “今年。。。哎~还是我自己去吧。不过,去的日子你们别对外说。”

    果然,方远还是要自己去送。

    不过肯定是被那帮宗亲烦透了,虽然今年仍然是自己去,可是特别提了要求,不让提前说。

    “既然如此,妾身便知道了,回头跟若凝姐姐和福姬妹妹说清楚,叫她们不要往外说。”

    说罢,何诗将手里最后一盒礼盒,打包好了之后,递给方远。

    -----------------

    方远千算万算,算漏了一件事。

    他送礼又不是同一天,一起去送的,而是有着自己的规律。

    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早就有有心之人,按照往年他的送礼顺序,推算出他去赵世居家的时间了。

    也就是说,从他提着礼物跨入富相家的第一刻起,他就被人盯上了。

    腊月十三这天,方远提着礼品到汝南郡公赵世居家时,看着满堂的各色皇亲。

    就感觉一道惊雷,从头顶直灌而下。

    又如被毒蛇猛兽盯上的獐麋,浑身战栗。

    差点儿丢下礼物,掉头就跑。

    “哎呀,真是巧啊,姨丈今日也来外公家做客呀。”

    一位年龄看起来,比方远小不了几岁的不知什么皇亲,开口就是姨丈。

    叫的方远,三魂齐出,七魄尽没。

    “你说可不是,令修,你说今日喜鹊枝头送喜,原来还真有这么回事啊。

    这就把妹夫给送来了。”

    这一唱一和的,方远越不好说什么不是。

    呆愣一会后,对着众人开始打起了招呼。

    “各位叔伯舅公好,方远今日来给岳丈送年,想不到巧遇各位,可真是幸会啊。”

    “幸会幸会。”

    。。

    一番客套之后,方远被夹着进了屋内。

    想不到内里还有一帮女眷等着,又是一通拜会。

    方远直觉的头晕目眩,眼前各种丫髻云鬓,屋内香气袭人。

    走一步似遇洪水猛兽,看一眼只觉触目惊心。

    再回首,却是积重难返,深陷苦海。

    遥想去年,那时赵世居要将女儿嫁给方远时。

    这一众慈眉善目的亲眷里,方远可是记得,有好些个是持不同意见的。

    觉得方远只是个空有其表,不得其里的柳絮枕头。

    肯定是在天上混不下去了,被人赶下凡尘来的。

    仗着学了几手制药的本事,赚了些银钱而已。

    不过那时的方远,确实不如现在的声名。

    虽然他炼制的成药很好用,但是毕竟严格算起来的话。

    士农工商,只能算进第三等。

    如果不是侥幸救了富相公家的女儿,才与富相交好,他们最多也就是开方问药的时候,会看上一眼,平时都不带拿正眼瞧的。

    方远那时也不生气,事实却是如此。

    如果不是富弼念其血脉才华,觉得只是娶了一个商贾之女,实在是辱没了仙人下凡的身份。

    也不见得,能有富家小姐下嫁的可能。

    而赵世居,则是因为时常和方远一起看戏。

    一来二去,觉得方远此人,十分稳重。而且有情有义,是个值得托付的人。

    且他自身也是真心想为女儿找个好依靠,恰逢家中也有些财源不济。

    才有了将女儿除籍下嫁的念头。

    你问,好歹是个宗女,就这么不值钱吗?

    赵世居的做法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他的女儿最多算个县主,本就嫁不了什么高官大才。

    况且真正有才华的人,都不会愿意入赘宗家,结了皇亲,从此绝了仕途。

    除非是像小王都太尉王晋那般,由皇帝亲自下旨指婚,才会迫于无奈结亲。

    一般来说,这些宗女,不被买去做了商贾姬妾就算是好命了。

    宋时有个奇景,那就是商人拿钱粮捐了官身,然后就可以大胆的花钱买县主,结皇亲。

    再仗着自己皇亲贵胄的身份,大肆欺行霸市。

    京城的米粮,布庄,哪家不与皇室结了亲。

    方远那时作为一个有官身的,正宗朝廷正封侯爷,愿娶县主,才是大大的降了身份。

    晚上,在赵世居满脸无奈中,方远又被灌得酩酊大醉。

    好在他有个习惯,喝多了酒,问什么都拒绝。

    吃鱼吗?不吃。听曲子吗?不听。回家吗?不回。

    看妹吗?不。。。可以看看。

    拜这个好习惯的保护,方远总算是没有答应任何事情,就撑到被人抬回去。

    算是又过了一关,而且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