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宋家族 » 第27章 科举改制

第27章 科举改制

    方远年前,本是已经拜会过各位岳丈家了。

    但是这方世界里,他孑然一身,过年和平常也没什么区别。

    加之富弼热情相邀,方远自然也无不可。

    吃完早饭,方远和富若凝便带着儿女们一道去了宰相家。

    何诗与赵福姬也一同前往。

    富弼以宰相的气度行事,邀请方远来庆新年的话,自然不可能只邀请了他和富若凝。

    肯定会嘱咐来传话的小厮,一定要把方远的和其家人,全部接过去。

    更是足足叫来了七辆马车。

    虽然方远一家用不到这么多车,但是为了不空着,众人也是稍微分开了去坐。

    待到了宰相门前,出门相迎的是方远的连襟冯京。

    冯京前年出使辽国,用长生不老药,换得十年无战事与废除岁币的文书。

    他也寄此功劳,做了端明殿大学士。不过这个称呼与之前的翰林学士一样,都是荣誉称呼。

    是对其功劳或能力的褒奖,而不是真正的翰林或端明殿学士。

    如果是真正的翰林学士,则在官衔后面会加上知制诰三个字,以表示此为实职而非贴职。

    不过即使如此,三十岁出头的端明殿学士,已经是无比的光耀了。

    “方郡公可是让我久等了呀,哈哈。”

    冯京见方远下了马车,立刻下了台阶,亲自迎了上来。

    富弼知道方远答应要来后,就将他也一起叫来了。

    一是为了热闹热闹,二则是加强两人的关系。

    富弼知道,将来以后,冯京早晚也得入两府。

    其中一些事情的处置以及开展,少不得方远在背后的支持。

    虽然方远只有官身,没有任何实职。

    但那只是他不想,仁宗皇帝赵祯也没有强求。

    如果有朝一日,真要闹到预想中的那样。

    方远是万万不能,放任其在朝野之外的。

    不说看管起来那么难听,起码也得放到眼皮底下,日日见着。

    不老药的事情,经过去年一年的发酵。

    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已经看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了。

    既然吃了不老药就能长身不老,要活上十几万年。

    那岂不是做宰相的一直是宰相,做大官的一直是大官?

    那富贵之家的人呢?

    长此以往,世间一切位置都会被那些长生不老的人占住。

    科举以后还能进行下去吗?

    没人死去,没人告老。朝廷还需要科举吗?

    阶级固化带来的问题,不只是现代人能看到。

    聪明的古人,自然也能想到。

    只是迫于时代的限制,他们无法大声去宣扬,去争辩。

    真相往往就这样,被藏在了市井流言之中。

    当下环境还没有到那么恶劣的时刻,虽然有些流言传出,但是很快也会被秘密处理了。

    可是这些流言带来的问题,站着众生之上,自诩高人一等的贵人们。

    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应对了。

    这就是权势和富贵带来的前瞻性。

    他们总是能提前发现这些问题,在别人反应过来之前,占据有利位置。

    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地位和富贵,得以长久的保持下去。

    “姐夫这么说,却是让方远无地自容了。”

    方远一行,确实来的有些迟了。

    从城外到相府,如果早点出发,午饭前应该能到。

    可是方远等人,磨磨唧唧的一路走来,愣是到了午时二刻才赶到府前。

    这可就苦了,辰时就在门房等候的冯京了。

    那是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

    差人去问,回报都是在路上,可就是一直等不到。

    他也不好独自回府歇着,让下人在这等。

    只能在四处漏风的门房里,来回踱步。

    中间岳父富弼,也派人来问了两次。得知方远一定会来吃午饭之后。

    就叫人安排好宴席,没有再问。

    “切莫多礼了,快快随我一起去拜见岳父大人吧。”

    冯京拉着方远的胳膊,就牵着他往里走。

    “你们去给各位少爷小姐,拿矮凳来。”

    一边还指使仆役们,端来方便上下马车的矮凳。

    方远见一切安排妥当,就把剩下的事情,交给了富若凝去安排。

    自己就率先同冯京去了府里,拜见岳父岳母。

    -----------------

    入了内院门,进了中庭。

    富家将接待方远的宴席,摆在了中堂里。

    不过方远听到,旁边的偏房里也有些动静。

    方远猜想应该是和去年一样,在偏房里女眷们在一起另开一席。

    “天明说中午来吃午饭,果然守时啊。

    眼下午时二刻,便是午正时分,现在开席正是合了午时而食的说法。

    快快上座,坐到我边上。”

    富弼说着客套话,面带笑容的站起身邀方远坐到他的身边。

    “小婿,拜见岳丈大人。”

    方远自然不能在富弼面前托大,那不就失了礼数嘛。

    “快快请起。我来与你介绍下。

    这位是欧阳永叔,今日来与我询问一些公事。

    正好今年的科举之事,又有所变动。

    永叔为陛下所托主管此次科举事宜,有一些问题,想要问问你。

    你们也不曾打过交道,恰巧我与永叔商议时耽误到了饭点,我便邀他留下来与你一见。”

    原来此时富弼身边空位旁的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欧阳永叔,欧阳修呀。

    “文宗当面,失敬失敬。”

    方远生活在这个年代日久,自然听说过这位天下文宗的欧阳永叔了。

    以前上学时,还背过的醉翁亭记。

    这一千古名篇了,便是眼前这位消瘦的男子。

    可能是因为常年的操劳,模样有些显老,灰白的须发,脸上有些皱纹。但却显得饱受风霜,学识渊博的样子。

    联想到上次庆历新政,他被旧党合伙,狼狈出京城的经历。

    方远不禁有些感慨,政局风云果然最是熬人。欧阳修这样聪明强干的人,都要几经风霜,自己这样的俗人果然还是远离的好。

    方远不知道的是,欧阳修不仅才华横溢,能力更是出众。

    历史上,他主持的嘉佑二年科举,更是被誉为宋科第一榜。

    中榜进士,更是有众多惊才艳艳之辈,影响了整个宋朝,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文化。

    不过因为方远的影响,嘉佑二年的那次恩科,出现在了嘉祐四年。

    朝廷准备改科举制式,从最基本的三年一科改为五年一科。

    这个时间间隔,以后可能还会更长。

    “方郡公客气了,我此次来本来是想向你岳父打听,你何时有空。

    想向你问询一下,你在天上,可有遇到过恩选科举之类的事情?

    听人传言议论,天上亦有天庭,不知可是确有此事?那里选材又是如何进行的?”

    欧阳修性格就是如此,说话从不拐弯抹角。

    即使是面对京城内外,炙手可热的方远;方大仙人,他也不曾一改常态。

    在他看来,下了凡就是自去了仙人的尊崇。

    就如下了朝,去了官职的官员。虽受人尊敬,也不过是一平民。

    “确有此事,。。。”

    方远便坐在他身边,与岳父富弼等人,边说边聊。

    将自己知道的一些考公事宜说了说。

    “唔。。。原来如此,我已知晓了。感谢方郡公今日相助,来日有空我们再一起喝酒闲聊。

    今日公务繁多,我还要回家处理公务,就不再久留了。

    也多谢富相公款待,欧阳修告辞。”

    酒菜没吃上几口,欧阳修就要告辞了。

    他今天来的目的,就是富弼差人跟他说,方远会来,他才在这等着。

    以他的性格和行事准则。

    世间没有任何事情,比皇帝交代的公事更加重要。

    自从去年仁宗赵祯,开始头疼科举的事情时。

    就一直与众大臣商量,该如何改变现状。

    随着不老药的不断扩散,阶级固化就在眼前。

    可如果仅仅是阶级固化倒还好,只要各级人员,都是有才干有能力的人,不影响他大宋天子千万年的权势富贵,自然也无不可。

    平民百姓,在他看来,只要不加以苛捐杂税,厉法酷待,便是恩赐了。

    士人也不过是自己的掌中棋子,需要时选取几粒放到该去的地方,让他发挥作用。

    可是眼下,冗员,冗费的问题不解决。或许大宋,真的百年都不一定撑的过去了。

    前年那个叫王安石的小官,呈上的《本朝百年无事扎子》内里所说的话。

    仁宗做了这么多年皇帝,自然也能看清楚这繁荣背后的危机。

    欲享万年富贵,此时却是到了祖宗之法不得不变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