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新明:从加入靖安司开始 » 第三十七章 巴蜀兴,大朱王

第三十七章 巴蜀兴,大朱王

    说是千户日常办公衙门,其实也不尽然,郑青舟平日里大部分时间全在山顶之上的黑塔里,这里就是手下兄弟们无事聚集到场所。

    别看外面一身光鲜亮丽的飞鱼服人五人六的,真到了自家地,也是和帮派似的,喝酒划拳,比斗切磋,闲谈摆龙门的,啥都有。

    史蔚自去小楼二层找个房间睡补觉,李新年则坐在屋檐下的廊道边,靠着柱子啃起了葱油馅饼。

    “李…兄。”

    左侧传来一道声音,一个穿着整整齐齐飞鱼袍的年轻宽脸汉子坐到自己身侧。

    李新年微微点头,从油纸袋里又取出一个葱油馅饼递出,笑眯眯道。

    “小段吃点,这个味道蛮不错,你之前在山上修行时,应是吃不到味道这么地道的馅饼儿。”

    段兰荪下意识想要拒绝,犹豫了下,手还是伸出去接过。

    李新年看在眼里,忍不住失笑。

    段兰荪吃了两口,称赞了一声,便把话题移转到其他地方。

    “李兄,小弟想了下,上次在酒肆那回事,实是不应该……小弟的修为要高些,应该是小弟…留在酒肆,而李兄回来报信的……”

    李新年眼睛眯起来,上下打量着说话有些犹豫吞吐的段兰荪,竟觉得有些有趣。

    和段兰荪出去做任务,竟有一种让他回到前世,带手下新兵蛋子的那种感觉……

    眼里是清澈的愚蠢,脸上是满满的胶原蛋白,做事是没有经验的,事后却会主动复盘道歉……

    太典了,不过这样也能说明,小段是一个有远大前途的……

    李新年拍了拍段兰荪的肩膀,道:

    “这算什么大事,你虽然修为境界比我高,可是论经验,却是不如我的。”

    段兰荪心想,你也不过才比我早半天入靖安司,难道就比我多很多经验嘛?

    但他终归是职场新人,这种话,犹豫了下,没有说出口。

    有一名叫杨退之的微胖汉子,过来打断他们的谈话,客客气气地和段兰荪言谈几句。

    转到李新年这边时,却亲热地勾住他的肩膀,一副兄弟伙谁跟谁的模样。

    “李大郎,来打牌不,弟兄们就缺你了……”

    说完他胖手指了指不远处一片竹从前围坐的三五个汉子。

    李新年哈哈一笑,道:“退之兄有请,小弟何敢不从啊,不过我可事先说好,谁赢钱了,谁请吃酒……”

    “你个不吃亏的,和他们说去。”杨退之笑骂道。

    两人勾结搭背朝竹从前走去,只留下段兰荪一人呆在原地,怔怔地望着他们的背影,欲言又止,只好低下脑袋吃起馅饼。

    在前世,李新年就发现,在体制内,打得一手好牌,喝得一手好酒,吹得一嘴好牛,绝对是和领导同事相处利器。

    哪怕穿越到古代社会也是一样,体制内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像段兰荪这种刚从大学毕业的应届牛马,再混个两三年应该也会明白这个道理。

    可是李新年他们没有打多久,脸上带着狰狞鬼面具,行走间带着一股煞气的千户郑青舟便走了过来。

    郑青舟是个对下属非常好的上司,平日里,他一般是不会来此处,打扰下属们娱乐休闲的,除非有什么特别的任务。

    小楼前的靖安卫见上级来了,一时间鸡飞狗跳,收拾整理一番,换上一副正色肃容的表情,依照着职位高低,进入一楼厅堂,整整齐齐立在已经端坐于中间大椅上的郑青舟。

    郑千户戴着狰狞鬼面具,横扫了一眼站在身前的下属,然后轻轻地把面具摘下,露出下面那张柔和若女子般的面容。

    继而又看向李新年,问道:“李大郎,下个月修为能到炼气境界圆满不?”

    李新年拱手道:“下个月修为定能到炼气境界圆满。”

    厅堂中靖安卫们有些议论之声,郑青舟却是满意地微微颔首,继而轻轻咳嗽了两声,厅堂中的议论声霎时间消失。

    果然是有一项紧急的任务。

    郑青舟堂而皇之的拿出一份调令文书,并且当场宣读。

    这还是一份到西南蜀地的外勤任务。

    原来是今年新明大旱,许许多多省份的土地出现旱情,地里粮食收成不够。

    以水田肥美,沃野千里,物产丰富著称的西南“天府之地”旱情犹盛,堪称百年难得一遇。

    其实这种百年一遇的荒年嘛,懂的都懂,在陈明后期以及新明一朝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

    关键是这些年巴蜀之地并不安生,那朱允明朱贼和其他省份那些流氓强盗头子不一样,造反造的也颇有章法。

    自从他在地里挖出一块“巴蜀兴,大朱王”的石牌后,仅仅两三年的时间,纠集数万兵马,数十万百姓,攻占了四川省四府三州之地。

    若不是朝廷今年委派了黄宗显巡抚四川,只怕会有更多州府落入那朱贼手中。

    外有旱情天灾,内部还有反贼内乱,四川省今年省内的粮食储备显然不足。在未被那朱贼占领的地界,甚至出现了饿殍枕藉、哀鸿遍野,十室九空之惨状。

    在四川巡抚黄宗显连续数次上疏要求下,圣上和阁老们终于做出了运粮支援西南的决定。

    中央也不是不理解他黄宗显的难处,后方饥荒暂且不说,前线打仗不发饷银粮草,新明这些兵油子哪个肯拼命替你杀贼啊。

    但是中央也是中央的难处,这几年这么大面积的旱情,又不是只有西南一地闹饥荒了,闹内乱……而且和北边鞑子虽然属于和平时期,但是也是需要防御部署的。

    内阁扣扣搜搜权衡各方后,最后拿出了四十万两白银和四十万石粮食支援四川,用以赈灾百姓,犒劳士卒。

    而郑青舟这边的任务,就是协助押解这四十万两白银和四十万石粮食送入西南。

    厅堂中的众人都觉得有些奇怪,这种漕运事宜一般都由专门的漕运衙门负责,有时候是会有抽借少数靖安卫高手的情形,可是这次,怎么竟直接是由千户这边协助押解?

    运送白银与粮食入蜀,从金陵这边出发,多半是要水运逆流过入蜀峡口的,可这枯水期,又岂是那般好过的?

    李新年却眼尖地注意到,郑青舟手上拿着的那份文书,似乎不是从黑塔韦春风指挥使那拿来的,好像是一份票拟?

    这不合流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