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汉逆子 » 第59章 朕必烹之

第59章 朕必烹之

    元狩三年,初夏时节。

    长安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经过淳于意的精心诊治,费时两个月,平阳侯曹襄的病,竟然真的被治好了。

    如今,那个昔日的病秧子,能吃能睡,活蹦乱跳,据说那家伙的脸色都开始变得红润起来了。

    听到这一消息,就连一贯威严、臭美而霸道的皇帝刘彻,也不自禁的站起身来,大喜若狂的问道:“真的治好了?”

    满朝文武,纷纷庆贺:“陛下圣明!”

    圣明个屁,一听就假的……第一次以‘太子储君’身份参加大朝会的刘据,一边腹诽不止,一边学着群臣的样子高呼:“陛下圣明!!!”

    接下来,自然便是皇帝自谦一番,然后,传旨厚赏大医淳于意和他的‘医疗小分队’,给他们加官进爵,封赏极厚;

    朝堂大佬们,也是十分配合的再一喊几声‘陛下圣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刘彻兴致勃勃的说道,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亿兆百姓,皇帝打算拨付一大笔钱粮,想在长安城里修建一座‘大汉医馆’,并选调一批太学生前往医馆,学习岐黄济世之术……

    满朝文武大臣,外加三十几名太学经学博士,绝大多数人保持了沉默。

    尤其是那些文官和太学博士,在老丞相公孙弘的表率下,一个个的眼观鼻,鼻观心,心无旁骛,作苦思冥想状。

    刘彻的脸色有点难看起来,淡淡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文官们不吭声。

    武将一派,因为大将军卫青去北方边境屯田戍边去了,故而,几乎所有人的目光,纷纷投向冠军侯霍去病。

    “陛下,臣以为此举大善!”

    霍去病‘呼’的站起身来,先对皇帝拱手施礼,朗声说道:“陛下,治国理政什么的大道理我不懂,不想学,也学不会,反正只要陛下能让我带兵打仗就行。

    可是陛下!

    我们打仗为了什么?可不就是为了保卫我大汉疆域,为了边境百姓免遭异族劫掠、屠杀?可不就是为了让我大汉百姓人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吗?

    所以说,以臣看来,淳于意的医术能救民于水火,无异于我们这些带兵打仗之人,他们的功劳,完全可以与军功媲美啊……”

    “……”

    在朝堂之上,霍去病很少说话,尤其这种慷慨激昂的言辞,更是从未有过。

    所以,当这位冠军侯站出来时,朝堂大佬们的脸色都不是很好看。

    刘据注意到,尤其是丞相公孙弘,不经意的瞥一眼霍去病后,便开始装死……呃,不对,是装昏聩。

    有了霍去病带头,其他武将们也纷纷出列,表示完全赞成皇帝的决定,并异口同声的表示,愿为此事捐赠钱粮、土地,万死不辞。

    刘彻很安静,直到没人吭声了,他才开口问询:“丞相以为如何?”

    公孙弘似乎打了一個激灵,颤巍巍的拱手告罪:“陛下,老臣这几日日不能食,夜不能寐,整日介浑浑噩噩,实在是……实在是茫无头绪啊。”

    刘彻微微点头,再问一句大农令儿宽:“大农令?”

    儿宽沉吟几声,道:“陛下,这大半年来,大农令竭尽全力的为大军筹备粮秣军械,委实、委实拿不出多余的钱粮。”

    刘彻转头看向御史大夫汲黯:“御史大夫?”

    汲黯站起身,出列,规规矩矩的对着皇帝躬身施礼,巴拉巴拉便是一番慷慨陈词:“……”

    因为这糟老头子用的是‘文言文’,满口的之乎者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所以,刘据大致只听懂了一句话:没钱,汝还修个屁!

    换一个通俗易懂的说法,便是您想要继续打匈奴,就没钱修医馆;修了医馆,就没钱打匈奴,您是皇帝,您说了算。

    听上去挺有道理,就差直接说出‘穷兵黩武’四个字了……刘据默默看向刘大胡子。

    他惊奇的发现,这位暴躁老父亲被汲黯指着鼻子训斥一顿,竟然一点都不生气,甚至,就连他的那一口大胡子,似乎都没有颤动一下。

    “众卿老成谋国,朕知道了,此事再议吧。”刘彻温言说了一句‘散朝’,便起身离开了……

    ……

    成年人的游戏,便是如此枯燥、乏味而无趣啊。

    退朝后,目送文武百官全部离开未央宫前殿,太子刘据这才算彻底放松下来,使劲活动了几下筋骨,搓了几下略显僵硬的脸颊。

    一个时辰的大朝会,竟比他苦练一个时辰的剑还累人,这让他很犯愁:‘当了皇帝以后,估计会更累。’

    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参与‘大朝会’,也是第一次见识皇帝与朝堂大佬们的斗智斗勇。

    看得出来,刘大胡子其实很生气,表面上,却还要装作一副从谏如流的样子,这就很厉害了。

    刘据坦承,目前的他根本就做不到……

    公孙弘是个老狐狸,儿宽是个和稀泥的,唯有一个汲黯是个耿直人,偏生脑子不好使,被人当枪使了还不知道。

    就连刘据这样的‘朝斗小白’都得清楚,文官和太学博士们,之所以反对皇帝修医馆,一方面是委婉表达了他们对刘彻继续打匈奴的不满,另一方面,可不就是为了维护儒生们的利益,不愿让医家得势。

    此外,朝堂大佬们各怀心思,对平阳侯曹襄‘捡一条命’的事情,其实早已恨得牙痒痒,只是不敢说出口罢了。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吧。

    当然,还有一个十分隐秘的原因,便是刘彻想选调一部分太学生去医馆,这无异于在儒家门徒的锅里捞肉,不跟你急才怪……

    “太子殿下,陛下召您进去。”就在刘据瞎捉摸时,大长门返回前殿宣召。

    刘据拱一拱手,道了一声谢,便随着老宫人进了未央宫的一座偏殿。

    “老犬!”

    “犬入的汲黯,朕必烹之!”

    “还有公孙弘,儿宽,太学经学博士,皆为老犬入哈的……”

    还没进门,便听到里面传出一阵‘乒乒乓乓’的打砸声,夹杂几句十分难听的脏话,自然是刘彻正在发泄心中的不满。

    撞在暴躁老父亲的气头上,真不会被打死打残?

    刘据缩一缩脖子,却还只能硬着头皮跨过门槛,瞬间进入熊孩子模式,车轱辘似的奔向刘大胡子:“阿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