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武道通神,从集灵开始 » 第四章 功,典,图

第四章 功,典,图

    清晨

    一群外门学徒在教习们的呼喝之下,连忙穿好衣服,吃过早饭后鱼贯而出,来到演武场中呼呼喝喝的演练起了自己所学的武学。

    而教习们一个个手执教鞭,昂首挺胸巡游于学徒之间,时不时指点一下其出拳、发力、站桩等方面。

    严厉的怒喝,甚至是教鞭抽到屁股上的噼啪声此起彼伏,偶尔还会传来一名瞎了一只眼睛的教习或者一名断臂教习的大声喝骂,或者捧腹大笑声。

    这些教习大部分都是从军队退役下来的军官,他们大多身有暗疾,经由武馆招揽而来,他们的潜力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但其在武学方面的经验指点一些外门学徒是绰绰有余的。

    类似这样的教习每个武馆都有,他们在充当中层乃至基层的教育力量的同时也担任着武馆的护卫。

    皇朝初年,武道大兴,于是便有大量的退役底层武官,不愿入朝的中层武官纷纷选择建立武馆,并借以收纳那些已经退役下来并且身患隐疾暗疾的底层军官,士兵。

    而类似于府衙、县衙所直属的府兵、捕快、捕头等等也基本上是由退役下来的军官与士兵所担任,不过相较之下,他们的身体素质更好。

    如此安排不仅解决了军官和士兵的安置问题,也极大提高了朝廷的掌控力。

    “出拳要狠,站桩要稳,看看你们这些样子,放到十来年前,踏上战场第一个被砍掉脑袋的就是你们这些家伙!”

    一名只有一条臂膀的教习一脚踹在了一个下盘有些不稳的外门学徒上,将学徒踹了个狗吃屎后忍不住厉声说道。

    “哈哈哈哈,老王,不要对这些年轻人这么狠心,我等浴血拼杀,为的不就是眼前这辉煌的盛世嘛,我人族现在可是真正的站起来了!”

    不远处,一位脸上留有一道跨过大半个面颊伤疤的教习笑呵呵的说道,他周围的学徒们也一脸崇拜的看向这位教习。

    “老莫,现在这世道还是不太平,野外那些化妖的畜生随处可见,连绵的大山处处隐藏着危机,我们的地盘还不稳当,这些新生的力量才是皇朝的未来。”

    右侧一名教习手持长棍,身体绷直,宛若松树,他面前的学徒们一个个战战兢兢的,稍有不对之处便一棍点在了他们身上。

    啪!

    说着,这名教习一棍点在了左边学徒的手腕上。

    “注意角度,否则你等这一拳打上敌人会疼,你们的手腕子可能也就折了!”

    张茂站在一旁有一会了,他本来也想加入进去,结果那些教习们却纷纷推脱,意思就是专门有人来指点他,而不是他们。

    闻言,张茂也就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发现这些教习们虽然有的时候下手有点儿狠,但他们没什么别的坏心思,就是单纯的恨铁不成钢。

    他们还没有从战场上的腥风血雨中完全走出来,依旧以战场的高标准来要求着这些上显稚嫩的外门学徒。

    “小师弟,我来了。”

    张茂在一边津津有味的看着,多少还有点想加入进去的意思,冯龙的声音忽然响起。

    他扭头一看,冯龙穿着一身精干的短褂,手上绑着护腕,衣服展开,露出一身精壮的肌肉,一双臂膀似能跑马,一身脊梁好似苍竹挺立。

    冯龙不同于那些教习,他是馆主赵德利的亲传弟子,他所担任的是总教习,也是馆主本人的象征。

    “冯师兄。”

    见冯龙过来,张茂正想迎上去,却不想冯龙两步走来,大手搭在他的肩上。

    “你我师兄弟不必客气,你可是师傅看中的人,说不定日后大定武馆的旗帜还要在你的肩膀上扛的更高!哈哈哈哈。”

    冯龙爽朗的笑着,他是真的希望武馆能变得更好。

    “走吧,今天就给你讲讲我们武馆的功法。”

    在专门用于外门学徒练武的演武场角落处,冯龙一改方才的和善面孔,变得有些板正严肃起来。他从内兜中拿出了一本颇显老旧的线装本放到了张茂手上。

    “我们大定武馆是少有的拥有典的武馆,小师弟。”

    “我刚刚给你的便是五灵典也是我们武馆最好的功法。”

    说罢,冯龙指着张茂手中的线装本,接着说道。

    “五灵典重在强化五脏,尤其是心脏,以心脏造血之能为核心贯穿全身气血,无论是在九品练皮肉,还是八品锻骨脏,到了七品凝血髓都有不菲的助力,你手里的是五灵典前半部分。”

    “至于六品,嗯,师兄还没到那份上,体会不来…………”

    有些尴尬的冯龙换了个话题接着说道:

    “功,典,图是当下人族武道功法的分层。”

    “功,为口耳相传之功,所指的便是能练到七品的功法,重在打基础,练气血,皇朝初立陛下便开始布武天下,所以天下人皆可从各处的府衙或武馆购置“功”,下三品重在强身,因此哪怕功法练出了岔子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伤,最多在床上躺了一两天。”

    “典,即为立身之典,重在练武者的血气,可练至六,五,四品,即中三品,中三品武者已经可以称之为皇朝的中坚力量,速若奔马,力若莽牛皆以不足形容此等武者,拥有典的武馆皆需到官府进行报备与记录,而此等层次的功法也被管制。”

    “图,即为传世之图,珍贵至极,我也不甚了解,师弟,功,典,图这三种层次的武道功法皆有不同,不过每一门功都可以与典随意搭配,毕竟功是打基础,壮体练气血,无非是底子的好与坏,哪怕练典一开始也无非是打基础罢了,都是夯实基础增强气血,只有练出了血气才是真正的定下来路子。”

    讲解完一部分了后,冯龙不知道从哪里摸来了一壶茶水,润润嗓子。

    “还有,凡是八品及以上武者,不论出身都要去官府记录,授予武牍,无武牍者一律视为反贼,此为铁律,放心,不记录功法等隐秘,领武牍时要向武道天碑发誓不得背叛于人族,发誓后一丝天碑之力将附着于武牍上。”

    “武道天碑是武道异宝,可以分化无数坐落于府衙,上面记录着无数武道功法,是人族重宝,在天碑前立誓后,背叛人族,违背誓言者武道之路断绝难以寸进,心境有缺。”

    武者的身份证?不过全国武者都记录在案的话对于皇朝也是一件好事。

    发誓这事也好说,又不是什么涉及隐私,强制约束之类的事情,就一件事,不背叛人族,不背叛自己的种族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么。

    这样也避免了自己有传承的和意外获得传承的幸运儿走上歪路,毕竟对着天碑立誓了。

    “皇朝有过律令,但凡是练功练至七品的武者,皆可到附近府衙申领“典”,不过要加入朝廷或者帮朝廷完成一些事情,现在很多朝廷高手都是这样加入朝廷的。”

    “当然,可劲砸钱也行,天下百废待兴,朝廷也缺钱,不过这跟帮朝廷做事一样,这两种都要验武牍,不得触犯律法,品性至少过得去,保险起见还要以武道二次立誓不得背叛,有害于人族,师弟你知道的,立誓是必须的,要在府衙立着的武道天碑处立誓。”

    “只有立誓才能让天碑传武,天碑可没办法用什么歪门邪道的方法,必须立誓才行。”

    说到这里,冯龙还想起了当今天下还有一批群体,便接着说道:

    “还有一部分门派,在野手握传承的武者,也就是所谓的江湖人士,只是这样的江湖人士现在很少,在皇朝建立之前是门派的天下,江湖乱象频发,门派兼并严重,一个个就是割据的藩镇,他们纷纷参与天下争霸,仰仗背后门派,门派弟子极为跋扈,公然喊出凡民岂配与武者为伍之言。”

    “后来武皇崛起,在登基前,为了天下安宁,武皇亲自领兵横扫江湖,后而收拢武学功法,师傅曾说过,当年他也参与其中,我们武馆的传承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那些灭掉的门派。”

    在冯龙的解释下,张茂也理解了武道之中功法的区别,功更像是广撒网的大路货,典和图才是正儿八经的武道坦途。

    但是功的兼容性很好,这也与其自身只是打基础的定位有关,练到头可以跟任意的典衔接,并且功的铺展范围极广,也能减少沧海遗珠的情况发生。

    在野天才也就那几种选择,加入武馆和加入朝廷是最好的选择,加之目前大部分武馆都是朝廷退休军官创的,也难怪现在皇朝空前强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