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宋当文豪 » 第61章被名利拖累,心浮气躁

第61章被名利拖累,心浮气躁

    沈时行在赏花宴上的“鲁莽”,张岳拿起一本书,狠狠地砸在沈时行的脑袋上,尽管结局出乎他的意料。

    以他的眼光来看,沈时行那副高高在上的文人模样,实在让人难以接受,若非德王宽宏大量,只怕会有大麻烦。

    沈时行当然不可能告诉她,封蔚是他请来的,这一切都是他们在演戏。所以,他只能乖乖地接受了导师的训斥,并且写了一份检查报告。

    张瑚因为没有抓住,同样被“连坐”,心中有愧。

    “虽然你很想打他,可人家好歹也是个皇子。”张瑚倒没有抱怨,大概是因为平时挨的打多了,都有些麻木了,“可是打又打不得。我和他练了几招,都没赢。”

    张瑚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学来的武功,打得我好痛。”

    沈时行想起自己和封蔚交手,封蔚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落荒而逃,不由撇了撇嘴。

    这货装习惯了吗?

    沈时行早就习惯了封玮一这种人前一种人后的态度,此时从封玮一的耳中听出了与自己记忆中的大相径庭,他很平静,甚至可以将这件事情当成一个玩笑,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封炜。

    封蔚一脸自恋道:“别问了,我有多牛逼,你是不是很佩服我?呵呵呵呵!”

    沈时行抬起手里的书,“啪”地一声砸在了封蔚的脸上。

    沈时行声名鹊起后,张岳还真怕沈时行被名利拖累,心浮气躁。

    知道沈时行要静心看书,又要定下方案,张岳抚须点头。

    这小子,还真是聪明。

    沈时行给自己制定了五套方案。

    第一件事就是早点起床,早点睡觉。日升而上,日暮而眠,持而不息。三是要克制骄傲和愤怒,每天反省自己,让自己平静下来。不贪心,一卷通思明,一卷不看,一卷不看;四是学书法。每天练习一个小时的书法,一次古文,一次政治演讲,一次演讲,一次演讲。每天运动一个小时,不吃不喝,不吃不喝。

    张岳见过沈时行的谋算,便说道:“为什么都是诗文,而非诗文?”

    沈时行说道:“诗者,旁门左道。”

    张岳微微一笑,点头道:“你最擅长的就是诗文,我还真怕你沉迷其中,耽误了自己的大事。既然你已经知道了,那我也就不再多说什么。这个计划很详细,你要按照我说的去做。”

    学习更多的还是要看个人的,他做师傅的,也就是解答一下自己的疑惑。

    沈时行记下了这一切,并将其悬挂于案后,日日反省。

    封蔚虽然每天都会准时“回家”,但她和沈时行却是井水不犯河水。只有在用餐和运动的时候才能在一起。

    沈时行向张岳展示了这五个要点后,其实他自己也有别的事情要干。

    这一点,他是绝对不能告诉张岳的,否则张岳肯定会骂他冲动。

    就像他对张岳说的那样,作诗写得好的人出名得很快,可以流芳百世,但是要论起做官来,作诗真的只是个小角色。

    写的好的诗,只能被称为天才;能被称为大儒的,都是文学。

    就算是在现在,写的再好的诗,也不可能让你做官,也不会让你去问政。考试的时候,也不是这样的。

    虽然有诗歌的题目,但诗歌的比例并不高。科举的时候,是以经学为主,而科举的时候,则是以理论为主。

    上流社会的读书人,也许会写诗,但绝对不会只会写诗。文人墨客,琴棋书画,落第者比比皆是,即使被选入宫中,也只能陪着皇上玩耍,没有实权,没有实权。

    沈时行早已因诗歌而闻名,但他并不只是诗歌。

    写小说是扬名立万的最好办法,沈时行拒绝了封蔚出诗集的提议,也不打算再出一本。

    他要写一部有关《圣经》和《圣经》的著作。

    如果这样的书籍出名了,那他就可以在上流社会中扬名立万,成为一代大学者,而不是被人嘲笑。

    《古文注释》是读书人的必备之物。某些被广泛认可的注释,乃至考查点。

    沈时行是从一千多年之后来到华夏的。他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这个世界的巅峰,文明从来没有断过。就算是到了近代,华国对于传统文化也是极为重视,四书五经更是一门学问,流传了很长时间。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掘,科技的进步,四书五经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沈时行身为一代宗师,对于那些在未来被证实为真理的作品,他当然很熟悉,因为他也曾撰写过类似的作品。

    如今他又选了《春秋》、《春秋》之类的典籍,撰写一部高质量的《史记》,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他踩着一个巨人的肩膀。

    然而,沈时行的年纪,却成了他最大的疑问。

    像他这样七十多岁的人,也许已中了举人,出了这样的著作,人人都会夸他。如果他现在就开始下注,有些人甚至会认为他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一个黄毛,怎么可能赌得起。

    要不要放弃?就算不出诗,他也能出一本书。沈时行略一思索,便打算尝试一下。

    如果他做了注释,肯定会被人喷的,所以,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注解。

    沈时行看了一眼自己课本上的标点,发现这些句子都是用来造句的。

    不是注释,就是句子组合?

    识字识字,那是最基础的东西,他一个书生,怎么可能会说自己骄傲,因为自己只是一个读书人,却要“教断句”?

    这是他的亲身经历,不能说他胆大包天。

    而且,每一段话都要解释清楚。要不要把意思联系起来?要不要把自己的感悟拿出来,写下来?

    表面上是训诂、训诂、训诂,其实就是训诂者的筋骨。

    沈时行一想也是,就把写书的事写进了自己的日程安排里。

    写书,也是一种学习。沈时行所作《春秋》的注释,既是为了将来,也是为了现在,以现存的经典加以证明。光是阅读这些书籍,就是一大堆工作。

    以沈时行现在的底蕴,一天也不过一千多字,等秋闱结束后,他才能把这本书全部看完。

    正好可以借此扬名立万。

    若是能在乡试中取得好成绩,他的新书发行也会容易许多。对于书中的论点,学者们也会更加重视。

    沈时行认真看书,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很快就到了科举之日。

    进试之前,张岳向沈时行讲过他的科考经历,又细心地查看沈时行的考室,增加了许多内容。

    “测试结束后,编号会被锁定。张岳解释道。

    考场编号就是考场里的小房间,换衣服就是去洗手间。

    “最糟糕的是雨和臭。张岳提醒道。

    考院也不是每年都翻修,有的考号无人维护,漏水,被称为“雨号”;而靠近厕所的地方,更是臭气熏天。

    很明显,被抽到臭和雨的人,会受到周围的环境的影响。

    但张岳说,文人要专心,要专心。这只是一个借口。如果沈时行真的被分配到了臭气熏天的位置,他也不会被外界影响。

    沈时行并不认为这有多困难,他在部队里的时候,连比这更艰苦的条件都熬过来了,又怎么会害怕这种臭气熏天的号雨号呢?

    封蔚也怕沈时行抽到不好的号码,所以他原本是打算通知一下,将沈时行安排在最好的位置,却被沈时行给否决了。

    沈时行并不想让他们之间的关系提前曝光。

    而且,他的运气也未必会那么糟糕。

    但他的运气实在是太背了,竟然抽到了一个“臭”字和一个“雨”字。

    房顶漏水,门窗透风,旁边就是一个厕所。

    沈时行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等这次考核完了,他就该去烧香拜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