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宋当文豪 » 第71章

第71章

    毕竟如今对商家的排斥还不是很厉害,可清贵之家,对于经商这种能挣钱的事情,向来是有损风雅的。

    封蔚收到了沈时行的来信,将这封信转给了他哥哥的妻子。正如封蔚所预料的那样,皇帝和皇后非但没有责怪他,还送了两盒银子给他,说这是大宝和小宝的钱,用沈时行的话来说,就是股份。

    沈时行扫了一眼,发现每一个箱子里都放着一份千两的地契和一叠银票。

    好吧,现在大宝小宝是最大的股东,他也就是个打杂的。

    封蔚闻言,也表示要参与进来,便依样画葫芦,将一张千两银子的地契交给了沈时行。

    沈时行都能在这里开三个店铺了。

    皇后娘娘金口玉言,将大宝小宝的利润分了五成,沈时行觉得自己也算是个技术股东,皇上又不缺这一笔,便欣然接受。

    但是想要独吞五成利润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他将手中的股权分为四股,一人一股。

    沈时行并没有打算在这里做一家奇特的店铺,而是做一家餐厅。

    现在,吃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了古代。

    沈时行将各种“秘方”都掏了出来,有卤制的,有酿酒的,有甜点的,有烧烤的,甚至还找来了不少没用过的调料。

    在沈时行将药方拿出来的那一刻,封蔚就明白了,为何沈时行明明已经攒下了足够的资金,却迟迟不肯出手。这些药方,随便拿出一种,都会让普通人死无葬身之地。

    别说是商贾,就是世家大族,家里都有一两份菜谱,当做传家之宝,绝对不会轻易外泄。

    “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封蔚借口说要去汤泉庄子歇一歇,“好歹也得给我弄个饭吧。”

    “你不是第一次尝到了吗?”

    虽说没有开业,但也算是尝遍了所有美食。封蔚一边吃饭,一边给皇帝和皇后盛了很多。

    他们固然是在享受美食,可也没想到要沈时行送出菜谱来。

    不曾想,沈时行竟然要自己做生意,难不成他还能把厨子训练出来,然后送入宫中不成?

    在封蔚的帮助下,沈时行终于将药方和经营计划交给了封蔚,让她的手下们处理。沈时行也是乐见其成。

    沈时行在命名这座餐厅时,亲自写下了“百香楼”三个大字。在他那个世界,百香阁就是其中之一。百香楼一楼是为权贵服务的,二楼是为平民服务的。

    二楼里的贵族们,把剩下的饭菜都挑出来,包成馒头,然后卖给辛苦劳作的平民。百香馒头火了,名声好了,银子也多了,沈时行便打起了这个主意。

    沈时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觉得封蔚会对“仁义”这个名字有点意思,没想到封蔚竟然是冲着馒头来的。

    “这倒是个好办法!”封蔚激动地说道,“这些人都是要脸的,一大桌的饭菜只有几个人自己吃,剩下的不是扔掉,就是被店员们吃光了。到了这个时候,居然还能把它拿出来出售,时行你真是太精明了!沈时行的嘴唇动了动。当然,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不过,作为一个皇子,你这么在意这点小钱,未免也太掉价了吧?

    封蔚表现出自己已经习惯了穷困潦倒的生活,对金钱看得很重。

    一言为定。在封蔚的帮助下,百香楼迅速开张。二楼的台阶与一层大厅并不相同,所以官员与平民不会发生冲突,这也让好名声的贵族们更感满足。加之菜品独特,味道鲜美,百香楼开业后,更是门庭若市,每天都赚得盆满钵满。

    百香阁一开业,就推出了不少珍馐美味,其中的配方更是让人垂涎欲滴,不少人都动了歪心思。等他们知道幕后黑手是德王爷后,再也没人敢耍什么花样了。

    他们终于知道百香阁的美食为何如此之多,原来是从宫中带来的。

    这样的消息一传开,百香楼的生意就更加红火了。上面的座位很少,没有预订。也有一些没有预约的公子哥,因为没有座位,所以被抓了起来,然后赔礼道歉。

    经过这一系列的事情,百香楼内,已经没有人再来找麻烦了。

    百香包在京城声名鹊起,老板说:“我做馒头,不求盈利,只求造福于民,减少浪费。”这四个字,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好评,就算是读书人,也会赞不绝口。

    在这个时代,人们也不会在意馒头里有没有剩饭,能吃到高官剩饭,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你看看那些节日里,皇上赏赐亲信的饭菜,都是残羹冷炙。

    一想到这馒头里面装的都是权贵子弟的饭菜,便有不少人开始争了起来。

    每个馒头虽然没多少银子,但光是这一点,就能攒下一笔不小的数目。百香楼虽然没有上面一层那么赚钱,但也是一大笔收入。

    后来沈时行和封蔚商量了一下,反正都是好事,那就把事情办完。原本他们是不会做馒头的,所以大部分的食物,要么给下人吃,要么拿回家吃。如今取消了这个优惠,那就把所有的收入,都交给了那些大老板和小工。

    这一次,店里的人更加积极的卖着馒头,夸着自家主子的好名声也越来越响亮。

    在他们看来,剩下的食物,肯定没有那些金灿灿的钱币好看。

    沈时行亲笔所书“百香楼”三个大字,更是让人怀疑是不是他所书。听说在赏菊会上,德王就喜欢上了沈时行。

    随后沈时行也呈上了一副对联:“一菜一饭,思天地之艰难,微金毫白银,乃得来不易”,是百香阁贴在了酒楼的门前,这一点,终于得到了证实。

    沈时行与德王的亲密,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他的对联更是在京师中流传开来,很多人都会提到他,教他如何节约。

    沈时行还没有写出一本书来,百香楼就已经出名了。

    沈时行的艰辛,很快就传开了。而他所住的那个小院,也是他叔叔的产业,而他,则是一个穷小子,只能在舅舅家里生活。

    听说沈时行中了状元后,送了不少礼物,却并未购置房产,又添了几个下人,沈时行在明面上的所作所为,他们都看在眼里。她现在就住在叔叔的院子里。

    这间小屋原本是封蔚用来做“后门”偷偷跑出来的,所以面积并不大。

    有人说沈时不能用世俗的东西,他就是个书呆子。更多的人则从沈时行为百香楼所作的楹联中,看出沈时行是一个勤俭之人,并不在乎钱财。

    本来还有些嫉妒沈时行年少得志,说沈时行是个冲动的书生,现在却是对沈时行有了几分好感。

    你看看,这位解元郎,就是这样的人。

    封蔚在床上哈哈大笑,弄的沈时行尴尬不已。

    他怎么可能不在意世俗之事?百香酒楼是他开的,京中的店铺可不仅仅只有百香楼一间。她之所以没有再购置一处宅院,就是喜欢奢华,在德王府对她的悉心照料下,才养成这样的习惯。

    她的衣食住行,都是德王府安排的,自然要好得多。

    沈时行的意思是,他是个不要脸的人,也不在乎被人包养。

    而沈时行这种从容的态度,更是为他赢得了更高的声望,就是张岳也写信称赞,沈时行总算是老脸一红。

    ……

    沈时行在汤泉庄住了几天,一直等着陈磊送来一份请柬,这才返回京城。

    自从沈时行成为他的老师后,陈磊便彻底放开了沈时行的学习,两人只是偶尔通过信件交流学习上的事情。沈时行中解元的时候,沈时行特意去拜访陈磊,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但陈磊让他多加小心,日后二人不要再来往了。

    并非陈磊妒忌自家弟子的前途,只是沈时行在试中解元后,陈家、文家都有些蠢蠢欲动,所以才会借着陈磊之手,与沈时行搭上关系。

    陈磊与张岳一般,视自己的弟子如己出,在他们看来,沈时行必能考中,说不定还能考中一甲,怎能让这些无关紧要的人来干扰沈时行的学习?

    张岳仗着自己的实力,完全可以压得住这些人。但陈磊不行,所以他告诉沈时行,以后尽量不要与他接触,以免为他人所趁。

    “我也想好好学习。”陈磊早就辞掉了教书先生的职位,在外面租下了一处院落,专心备战。

    陈磊家境本就不错,可在到了京城后,因为气候的原因,生了一场大病,这一次科举,不仅让他的成绩大打折扣,还让他的身体变得更加虚弱。那下人还以为陈磊撑不住了,收拾东西就走了。

    好在有老乡相助,陈磊的病才慢慢好了起来。他虽有一封信寄回家里,但来回也要一段时日,所以就住在了文家的宗学里。

    如今家里又来了一位新的老师,他也就不需要再去教书了。

    沈时行得知陈磊的过往后,有些不悦地看着陈瑞德。

    陈瑞德先生既是陈磊先生,又是亲戚。虽说有点渊源,但好歹也是一个老师,陈磊受了这么重的伤,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他的导师询问了他的住处,还说可以把沈时行送到他家里来。

    你就不能找个地方住下,给点银子也行啊?

    连老乡都对陈磊这么好,你身为他的师父,却是什么都不做。

    还是说,他觉得陈磊病的要死了,所以才会放弃治疗?

    陈磊听了沈时行的话,哈哈一笑,说道:“陈先生在科举之前,就是陈家宗的教习,虽说是我的师父,但也谈不上什么交情。”

    没有哪个导师会把自己的学生当回事,他又不是陈瑞德的亲传弟子。

    但即便如此,陈瑞德毕竟是亲戚,也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了。

    “如果我不死,他会尊重我。”陈磊很坦诚地说道,并没有隐瞒沈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