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1983年小山沟创业路 » 第二十三章 搪瓷盆

第二十三章 搪瓷盆

    大早上薛成龙和薛父开始比拼编土篮子。

    薛成龙用加了插件模具和羊角锤做土篮子,薛父用原来的模具编土篮子。

    一个上午,同样的时间,薛成龙这个手艺一般的人居然比薛父快了一倍还多。薛成龙编的土篮子,也得到薛父的认可。编的土篮子质量一样,速度快那么多。

    薛成龙弄这些就是为了省力,就是为了提高效率,让自己家能编出更多的土篮子,赚赚更多的钱。

    这些名词都是薛成龙上学和在城里时候看的闲书里学到的。薛成龙当时上学,学校教的都是老一套的东西,根本没啥有用的东西。所以他就经常找些闲书看,以此打发一下时间。

    他从旧书摊淘到了很多建国前后的书籍,这些书籍让薛成龙学了很多的知识,也知道了很多的道理。

    尤其是看《资本论》和《经济学》这两本书,更是给薛成龙打开了一扇大门。虽然看的是一知半解,看也是读懂了一些原理。

    因为知道了一些经济学原理,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愤世嫉俗。

    为啥?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了个人的地位。薛成龙当时是个临时工,拿着最低的工资,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要收入没收入,要家庭背景没家庭背景,这种情况不会有太大的出息。

    事实也是如此,自己被打回原形,回来种地了。

    但是现在变了,农村的土地包产到户。有了这个改变,就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自己必须要紧紧抓住,只有抓住这次的机会,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走出这封闭的大山,才能有自己事业,斩获一个美好的未来。比如现在,薛成龙无时无刻不想着挣钱,无时无刻不想着出人头地。

    拜《资本论》和《经济学》知识的洗礼,他自己的思想有个很大的提高,起码比一辈子种地的薛父薛母更能接受新事物,更有闯劲。但是这两本书的内容实在是太深奥了,他自己还得慢慢品味。

    这两本书里面的名词和经济学原理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尤其是在计划经济的当时,那基本上没法理解。

    但是现在经济放开了,自己才有了更多的体悟。其中也包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商品的利润率。当然,他还知道了一个叫做流动资金的概念,流动资金其实说白了就是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就比如今年一年薛成龙其实挣了不少钱,加起来也都有五六百了。可是,最终这个钱都上交给薛母了,薛母则把这个钱交给了薛父,薛父把家里的帐给清了。

    其实,这些账本可以晚一些结,薛成龙能用这五六百更快速的赚钱。可是现在已经木已成舟,钱已经还了,现在能做的就是加快编土篮子的速度,这也就能加快挣钱的速度。

    薛成龙做的这个插件果然没有辜负他自动的期望,实验证明确实可以提供近一倍的效率。薛父最后也对这个插件赞不绝口,于是三人就开始用这加了插件的编土篮子神器编土篮子。

    还别说,可能是有了这个插件不但能使编土篮子更快,还更加的轻松,三人编起土篮子就忘了休息,也忘了做饭。直到这天逐渐暗了下来,当薛成龙去点油灯的时候,他才感觉到了饥饿和寒冷。

    “爸妈,咱们是不是晌午没吃饭?”

    这个时候薛母也反应过来。

    “哎呀!我说怎么这么冷!原来是没烧炕做饭。”

    东北的冬天一天要三遍的烧火,要不这炕就凉了,屋子自然就凉了。

    “爸妈,你们就不觉得饿么!我肚子都瘪了。”

    “那你咋不说呢!你不是饿的特别准时吗?”

    薛成龙的肚子那是到点就饿,都快赶上闹铃了。

    “我看你们编土篮子那么认真,咔咔的干起来没完,感觉你们都入迷了,就没敢打扰。”

    “还真是入迷了,这都黑天了,也没啥感觉。我现在就去做饭。”

    薛父也开口说道。“溜一溜就行了。松龄,这不是有大盆了吗?明天你抽空多蒸点窝窝头、烙点玉米饼子,再多熬点菜,都放到屋后冻着。”

    “做那么多干什么?”

    “省了做饭了啊!一次性做够一个星期吃的,这样做一次饭就行了,到了饭点拿一些用锅热一下,这样能省多少时间。这样不就能多编一些土篮子了么!”

    “这个可以啊!那行,明天我抽空多做点饭。”

    “做能吃一个月的也行。”

    “那可不行,现在还没到最冷的时候,做多了放不住。”

    “那你看着办!”

    薛母先把今天晚上的饭菜给溜上,让大家先吃饱喝足。

    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做饭,整整一上午就是蒸窝头,和面用的就是铝盆,这次让铝盆是物尽其用。

    一大锅一大锅的窝头蒸好了,就放到洗干净的大铝盆里,然后薛成龙端到屋后。两个大铝盆严丝合缝的扣子一起,再压上一块大石头,这样外面的那些耗子、黄鼠狼啥的就没法造害了。

    薛母最高兴的是薛成龙拿来的四个铝盆,用这特别的方便。

    有了这些盆,她做的贴饼子、熬的炖菜终于有地方放了。以前啥都没有,盛放的器具很多都是用土篮子代替。现在算是有了好用的盛放器皿。

    还有就是薛母抽空也开始熬饭豆。

    这次有了大盆,终于不用在锅里捣饭豆了。

    薛母也知道这再好的锅,也怕捣,只要一个不小心就是朝鲜族的铸铁锅那也得被捣烂。

    现在薛成龙就在大铝盆里捣饭豆,这饭豆里放了一点糖精。放了糖精的饭豆,真的特别的好吃,特别的甜。捣好的饭豆,就是豆沙了。这甜丝丝的豆沙,是东北少有的甜的食品,每次捣豆沙的时候都偷吃一些。薛成龙时不时的拿起一点就塞到嘴里,感受饭豆沙的美味,也算是解馋了。

    豆沙做的豆沙包和粘团子,也是东北冬季最好的食品。

    薛母做了好几锅的豆沙包和粘团子,都冻起来了。大铝盆都用完了,薛母就把这些好吃的放在房后的裂了纹的大缸里。缸口用遛平的石头盖上。石头一盖,那些家雀、老鼠就没法钻进去了,保证这些好吃的不被祸害。

    虽然这石头盖子能防护食物不被老鼠什么的祸害,但架不住薛成龙去偷吃。这小子从小就是个馋猫,见到好吃的就挪不开眼睛。

    这豆包都被冻的邦邦的,啃一口只留下一个白印。就是这样也愿意啃,因为这豆馅甜丝丝的,特别好吃。

    农村人最缺的就是甜食,但凡是甜的都好吃,就是又硬又冰,那也照啃不误。

    薛母除了做了豆包和粘豆包,还用大锅熬了大碴子。

    大碴子里面有饭豆、红豆、苞米碴,基本上都要熬一天才能做好。

    熬出来的大碴子不但黏糊糊的,喝起来还特别香,还有些甜丝丝的味道。

    熬了一大锅的大碴子,一次肯定是喝不完。

    剩下的大碴子用铝盆放到房后背阴的地方,在将冻未冻的时候用菜刀剁,剁成小块。每次吃饭的时候取一块放到锅里,再加上水,熬上半小时就能吃了。这样就能时不时的喝大碴子了,也特别的方便。

    家里的熬的菜也照此办理,也是每次取出一块放锅里,再熬一下就能吃了。

    可是因为做的饭菜太多了,这器皿又不够了。最后的办法就是用冰做盖子。

    大缸的盖子用的是一块片状的石头。

    可是家里就这一块大的片状石头,现去找已经不可能了。

    先不说能不能找到,就是找到了也会被冻住,如果硬砸的话,这种片状的石头特别容易碎,所以用石头当盖子是不太现实了。

    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一个招,那就是往大盆里加水,冻上几个小时,这样就能得到一个和大盆差不多的冰盆,扣在盆上刚刚好。

    有了这个启发,薛成龙又做出好几个冰盆,彻底解决了冬季缺乏储存器皿的问题。

    虽然这冰盆只能冬天用,但是能用一天是一天,总比没有强。

    那些铝盆还能解放出来,放点其他的东西也是挺好的。

    这个就叫做合理利用资源。你说是吧!

    对了再说说家里屋后的那口大缸,就是现在家里储存好吃的那个东西。

    正常来说这大缸应该用来腌酸菜,当酸菜缸的。或者用来盛水,当水缸的。

    现在为啥摆在屋后了。那是因为这缸裂了。而且是第二次开裂。

    以前这个大缸是酸菜缸,放在厨房里的。但是有一年的冬天特别的冷,冷到厨房里都结了厚厚的冰。水缸天天用,每天都能砸冰,所以还没啥事。可是这酸菜缸就不行了,冻的邦邦的,最终把缸给胀裂了。

    当时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就找来锔缸的师傅过来,帮着把这大缸用锔钉给锔上了。可是好景不长,又是在一个冬天,这天气又特别冷,又把厨房里的酸菜缸给冻裂了。

    这次也不用再锔了,因为裂的地方太多,没有锔的价值了。所以就被搬到屋后阴凉的地方,用铁丝圈了一下,做储存食物的大缸了。

    等有机会,还是要去城里再买个大缸,要不用小缸腌制酸菜量太少,每年都不够吃。

    家里像大缸一样易碎的东西,还有暖壶和搪瓷盆。

    暖壶的内胆特别容易碎,这个是众所周知的。

    这暖壶用的时候也得小心,里面的内胆是玻璃的,很容易摔碎。尤其要注意暖壶内胆下边的尖刺,这个尖刺特别愿意坏。如果这玩意坏了,不再保温了,这暖瓶也就废了。只能拿着暖壶去供销社换暖瓶。

    还有那搪瓷盆,也特别容易容易碎。

    现在很多的盆都是搪瓷的,但凡磕着碰着它都会掉瓷。这搪瓷盆掉瓷后就露出里面的铁胎,露出铁胎的盆就特别的容易锈穿。

    家里的搪瓷盆也补过,但是只要是锈穿的盆就再也使不住了,补过没多久照样会在旁边锈穿,锈穿后就开始漏水。

    自己家的洗脸盆就是搪瓷盆,底部已经锈穿了。

    没办法,只能是在盆后面垫块石头,把盆斜着放,用不漏水的地方洗脸。

    这个破盆必须要换掉,还要多买几个盆。面盆、饭盆和装猪油的深的盆也要有,这些都是小盆,起码都要置办个差不多。

    薛成龙买的那四个铝盆都太大,做饭用着稍微有些大,不太方便。

    虽然现在没有猪油可以装,以后备不住就有了,咱不能一辈子都受穷吧!现在用不到,咱可以装凉白开,反正都能用到。

    这个时候的盆大部分都是用搪瓷盆。为啥不再去做铝盆了呢?

    因为新的搪瓷盆,居然比重新铸造的铝盆还要便宜。所以大部分人还是要从供销社买搪瓷盆。

    为了规避搪瓷盆爱被磕碰的缺点,有些聪明的城里人想到了一个主意。什么主意呢?

    这个主意就是给搪瓷盆安个架子。最为典型的搪瓷盆架子就是洗脸盆架子。

    城里人每家每户都有洗脸盆架子,所以城里人的洗脸盆损坏的就少,使用时间就长了。

    农村人喜欢把洗脸盆放到地上洗脸,这搪瓷盆坏的就特别快,这也是大家对搪瓷盆没啥好感的原因。

    城里人很多都是用粗铁丝做的脸盆架,林区主要是用铁力木做这个脸盆架。

    铁力木是东北最硬的木头,可以当铁用,故名铁力木。铁力木的密度非常大,把这种木头放到水里是可以沉底的,所以这铁力木也非常的沉。因为这种木材非常结实,同时又非常沉,是做支架的好选择。

    就是这种木材加工特别费劲,这加工费也不是个小数字,所以目前薛成龙不考虑让木匠做脸盆架。

    城里卖的那种铁的脸盆架,价格太贵,不咋划算。所以这脸盆架的事就这么搁置了。

    直到有一次卖完土篮子,到废品站溜达溜达的时候,薛成龙发现了好东西。

    废品站李叔那里是薛成龙每次到公社集市必去的地方,这都成了习惯了。

    在溜达的时候,就看到了一团钢筋。看着是乱七八糟的一团,但细细一看。这不就是踩扁的铁质脸盆架么!这是啥情况?居然有人把脸盆架给采踩扁了,拿到这里卖废品,这是个人才。

    于是薛成龙就拿起这个东西,找到李叔,把这个踩扁的脸盆架按照比废铁价高一点的价格买了下来。

    这个被踩扁的架子完全能恢复,就是拿回家,弄不弄不就能用。

    所以既然这有了这玩意,那就去供销社买搪瓷盆。

    先把车子放在收购站,让李叔帮忙看着,薛成龙走着去供销社了。

    首先买个脸盆。自己家的那脸盆都不成样子了,已经有好几个窟窿眼了,根本不能用了,所以脸盆必须要买。现在的脸盆基本上都是红红火火的样式,寓意不言自明,那就是美好的生活红红火火。

    这种红盆因为寓意特别的好,也成为新人结婚必须购置的物品,更是亲友间赠送的结婚礼品之一。

    这结婚礼品除了红色的脸盆,还有红色的铁皮暖壶,暖壶上面不是印着红双喜就是龙凤呈祥,特别的喜庆。更有甚者直接印上“恭贺新禧”的字样。

    当然,还有送被面的。就是那种色彩斑斓,也叫大红大紫大绿的缎子,图案都是鸟语花香、龙凤呈祥、凤戏牡丹,寓意也是很好的。不过,这种被面比较贵重,一般都是直近的亲戚才送。

    关系一般的送些香皂盒,基本上都印有喜字。还有就是镜面一角印有梅花,镜面后面是明星大美人的台镜。要不就是可以挂着的挂镜。

    还有送香脂、袜子、窗帘钩、筷子笼这些小物件的。

    当然在农村,最多的是送些鸡蛋、鸭蛋、鹅蛋,或者送两只活鸡也是非常多的。

    又扯到结婚上面了,真不应该,看来是又想女人了,真是不应该。

    说点正事,那就是买搪瓷盆。

    薛成龙又买了个那种深的搪瓷盆,这个盆全国统一颜色,都是黄的。这种盆带盖子,是盛放需要长期保存液体的理想器皿。这种盆在薛成龙印象中是夏天上地带饭使用较多,还有另一个用途是放猪油。

    还有,买两个和面的盆。这种盆,和面、洗菜都特别顺手,所以买了两个。

    一共买了四个搪瓷盆。

    厨房用的搪瓷盆好很多,可能是厨房用具很多时候都盛满食物,一般都是轻拿轻放的原因,坏的时候特别少。

    拿着四个盆回到收购站,把这些东西都绑好,拉上架子车,和李叔告别后就回了家。

    到了家,把这些盆给薛母。

    薛母是做饭的人,看到这些盆,心里是高兴的,但嘴上还是埋怨薛成龙乱花钱。

    “不是刚刚弄了那些个铝盆,又买这些干什么!”

    “用呗!”

    “能用得过来吗?”

    “盆到用时方恨少!肯定用得到。”

    “这么多盆子哪能用得到。”

    “咋用不到。生豆芽得用吧!和面得用吧!放菜得用吧!反正能用上。”

    薛成龙对薛母的抱怨并不在意,每次薛成龙买东西都会遭到薛母的埋怨,但每次都高高兴兴的使用。

    薛成龙这次没第一时间去编土篮子,而是恢复脸盆架子的本来模样。

    这玩意变形的并不严重,用撬杠、锤子,敲一敲,砸一砸、别一别,就恢复原来的形状了。

    把脸盆放到盆架子上,刚好合适。

    还有这个盆架子上还有放肥皂的地方,洗脸的时候特别方便。城里人用香皂,乡下人就用胰子好了。

    香皂顾名思义就是带有香味的肥皂。胰子就是农村用的有些臭臭的肥皂。主要是胰子便宜,所以就要忍受有些许的臭味。其实有时候这香皂也被叫做香胰子,农村用的就叫做臭胰子。

    薛成龙发现这脸盆架的上面其实应该有一块镜子的。按照薛成龙的推测,应该是夫妻吵架了,不小心把脸盆架碰倒了,这镜子就摔碎了。有个人可能生气,把这架子也给踩扁了。

    也就是无端的推测,其实就是瞎猜。

    这个镜子就先不安了,因为现在也买不到合适尺寸的镜子,等有机会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