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1983年小山沟创业路 » 第三十六章 吵架

第三十六章 吵架

    薛成龙对林场的人就是有些羡慕,尤其是羡慕那些开车的。天天的从村里的路上过,那真是趾高气昂的,特别的潇洒。

    “有汽车有啥用!这些汽车全是配给我们倒运木材用的,配的越多,压给我们的任务就越多,我们干的就越来越多,都快累死了。”

    “你又不去伐木、扛木头,你累啥?”

    “我得值班啊!以前我都不用值夜班,现在两天一个夜班,都快把我弄成神经病了。”

    “我觉得挺好的,你这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在我看来已经是享受了。”

    “其实这工作就是一座围城,里面的想出去,外面的想进来,等你进来了就知道了。”

    “怎会呢?你这样的干部咋还想着出来呢?”

    “你知道下海这个词不?”

    “下海?你说的是辞职做生意?”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只是这些人胆子不大,搞了个停薪留职。停薪留职其实就是字面意思,就是你出去干买卖,挣了钱你就大鹏展翅遨游世界,赔了钱你再回单位重新开始。”

    “这也可以啊!”

    “咋不可以呢!咱们这是试点,出去闯荡几年,又不发工资,大家都没有损失,多好。”

    “还有这种操作!还是你们好,你们的职位在我们看来都是金疙瘩,可望不可即啊!”

    “其实,职位对我们也是金疙瘩。我们林业局就有几个人下海经商了,没赚到钱回来,编制有是有,就是关系不在了,给调到最累的岗位去了。有些人为了留住职位又想出来了另一个点子,那就是搞三产。”

    “三产?第三产业,搞服务业?”

    “老哥,你肚子有点货啊!这你都知道?”

    “在书上乱看的,知道的不多!”

    “我就爱和读书人打交道,我一说啥你就能懂。不像那些大老粗,跟他们说话,他们的回答总是驴唇不对马嘴,跟他们说话费劲死了。”

    “老一辈都不识字,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那你们林业局有第三产业吗?”

    “有啊!比如把林业局的围墙拆掉,租给个体户开店。把闲置的汽车组织起来搞个运输队。就像我们林业局的卡车也就是秋冬春三个季节比较忙,其他的时候就去跑运输赚钱。”

    “那赚来的钱给个人吗?”

    “咋可能给个人,这不是犯错误吗?你可以偷偷带一些货,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是被发现了领导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人管。但是公家的钱还是给公家,顶多给你点出差补助啥的。不过连工资带补助也能有两百多了。”

    “这么多?”

    “那可不!这还不算私下搞的一些小动作呢!加上那些搞个三四百那是轻轻松松。要不我当时死活都要去开汽车呢!就是老爹不让。他说,开汽车再风光也是被人管的,搞行政才是正途。”

    “还是你爸说的对,当官才是正途。等升了官,那些待遇就都有了。”

    “我爸也是这么说的。”

    “看来,你爸官不小啊!”

    “就是林业局的普通干部。”

    “那也不错了。这不也把你培养成干部了。”

    “我可不是走我爸的关系。我是凭自己的努力考上大专,然后分配到这里的。”

    “大专生!那咋分到这山里面了啊?不应该啊!你这个起码应该到大机关当干部去啊?”

    大专生可是高级知识分子,跑到这里干活确实有些屈才了。

    “你以为我不想啊!是我老爷子把我硬要过来的,然后就被发配到这里了。”

    “好吧!虽然我没啥资格同情你,但是我还是要说,你可够倒霉的。”

    “可不!我同学都在省城或者市里工作,最次的也是到林业局机关工作。就我自己被我老爹弄到林场来了,算是最偏远的那个了。”

    “对了,你们是林场,木材加工厂没建一个吗?”

    “有啊!必须有啊!林业局那就一下子就建设了两家锯木厂,还有一家木材加工厂。生意老好了,大家都抢着去那干活。”

    “工作高?”

    “那必须的。而且还能天天回家,你说谁不愿意在家门口干活,天天可以老婆孩子热炕头的。”

    “用的机械都是关里采购的?”

    “咋可能?咱们市里的林业总局就生产啊!干嘛要到关里采购!”

    “咱们自己都能生产?”

    “那必须的。咱们省是全国最大的林业局,自己的机械都不能生产,还怎么叫最大的林业局。”

    “咋地?你想弄个锯木厂?”

    “我们村都没有电,咋弄锯木厂?”

    “你可以弄那种柴油机带动的圆锯的推台锯,市里木工机械厂就有生产。”

    “那林业机械厂是干啥的?两个厂不一样吗?”

    “那哪能一样。林业机械厂那是造火车头的,就是那种林业局的小火车,都是他们造的。木工机械厂这个就牛了,这个可是亚洲最大的木工机械制造基地。明白吧!亚洲最大,你说得多牛。这可是林业部只管的企业。”

    “那去买机械是不是很费劲?”

    “那是相当的费劲了。我爸跑了两年才把两个锯木厂的跑下来。”

    “不卖给你们吗?你们不是一个系统的吗?”

    “不是不卖,是太抢手了。再说过来买的都是林业系统的,所以都得排队。我们要的机械太多,零零碎碎、大大小小上百台,所以拖得时间就久了点。”

    “那咱们的加工厂算是大的吗?”

    “咱们这也就算是中等吧!最大的木材加工厂在市里边,那可是五千人的大厂,咱们可比不了。”

    “那得多大啊?”

    “这才哪到哪?知道牡丹江规模最大人最多的工厂是哪个吗?”

    “桦林橡胶厂吧!不是说也是亚洲第一吗?”

    薛成龙虽然在县城呆了一段时间,还真知道这桦林橡胶厂。农机具用的轮胎全是桦林橡胶厂生产的,你说徐成龙能不知道吗?这可是橡胶行业的老大,是全国第一,曾经叫国营第一橡胶厂。据说,现在要引进意大利的技术,要搞全钢子午线轮胎的生产线,如果搞成了,那又是一个全国第一。

    “桦林橡胶可能是最有钱的,但绝对不是人最多的。”

    “那是哪个厂?”

    “当然是纺织厂了,以前可是叫东北第一纺织厂,这个名头可不是白叫的。这可是上万人的大厂。”

    “纺织厂?都是女工吧!”

    “对啊!其他厂矿的姐妹、妻女,好多都进这个厂了,所以这就是咱们市里最大的厂子了。咱们市里的大型厂矿还有机车工厂、北方工具、轴承厂、维C制药、毛毯厂、矿山机械厂、纤维厂、钟表厂、造纸厂、化工厂1---7个大型化工厂、食品厂、糖果厂、罐头厂、建工机械厂、白酒厂、啤酒厂、炼油厂、军马场、火材料厂、车床厂、互感器厂、彩印厂、1--4塑厂、树脂厂。当然还有我们的木工机械,林机厂和木材厂!可谓是应有尽有。”

    “有七个化工厂啊!”

    “对啊!不同的厂生产不同的产品,化工一厂生产火石,化工二厂生产硼砂、硼酸,三化生产面碱、小苏打、叶酸,四化生产溶解乙炔,五化生产草酸,六化生产油漆,七化具体干啥我忘了。”

    “那塑料厂都是干啥的?我计划多买点塑料,弄个大棚子。”

    “塑料一厂生产农膜,泡沬,地板革,硬板。塑料二厂生产塑料管,薄膜。塑料三厂生产天棚板。塑料四厂生产塑料桶,盆,安全帽等。最近又新建了塑料五厂生产凉鞋。新建了塑料六厂生产吹塑膜和打包带。红旗化工厂有了塑料车间生产啤酒箱和食品箱,吸顶灯。我们平时都是在塑料一厂直接进货,他们生产的质量不错。只是他们没有对个人,你如果想买的话可以到镇里的农资公司购买,他们那也有卖。”

    “你对市里这么熟悉?”

    “废话!我在大专就是在上的。”

    “你不是在镇子边上的那个市师范学院上大专的吗?”

    市师范很有意思,这座学校挂着市师范的名字,但是却在县下面的镇子旁边。原来叫县师范专科学校,现在市师范学院。

    “谁说我是在市师范上的大专了!”

    “那你是在市林业师范上的大专?”

    林业总局在市里面也建设了一个学校,叫市林业师范学校。薛成龙觉得,这林业人上林业学校应该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就这么说了。

    “不是!”

    “那你上的林校,林校是中专啊!”

    林校是林业系统专门培养林业技术人才的学校,主要有采机、营林等专业。

    “我上的是牡丹江医学专科学校!”

    “你学医的?”

    “对啊!”

    “那你学的啥专业?”

    “影像学!”

    “那是干啥的?”

    “就是给你的内脏和骨头拍照片的。”

    “还有这么牛的技术。不过,一个学医的咋没去林业医院?”

    “不是跟你说了么!我爸逼我过来的。”

    “这不可惜了吗?”

    “也没啥可惜的。这影像学对人体有辐射,不干这个专业也好。”

    “辐射?”

    “你想想,能把你骨头照出来的东西能是啥好玩意。这个专业一般都是结婚生子后才正式上手的,我还没结婚,还有大好年华,我才不要早早就去干这个专业。”

    “你这经历很丰富啊!”

    这个时候,他就开始讲起他家里罗七八嗦的事情,薛成龙也听的津津有味。也可能是他实在是找不到说话的人,逮着薛成龙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说开了。薛成龙也趁机就将昨天薛父打听的情况和小张说了说,问他有没有这回事。

    尤其是那柴火号多少钱,这次是问清楚了。

    小张干部告诉薛成龙,原计划其实是要涨到五块钱,但是所有人都反对,尤其是地方上的人反对的最厉害,所以这事就延后了。今年还是按两元收,明年再按五元收。

    还有一张柴火号可以运三辆架子车的柴火。其实这一张柴火号只能运一车的。这里的一车指的是牛车。牛车拉的多,架子车拉的少。大家约定俗成,三架子车算是一牛车。

    牛确实有劲,牛拉的是胶轮大车,满载木柴都能拉动。

    如果换成人,一个人拉空的胶轮大车都费劲。所以这三架子车才算一牛车。

    小张干部还和薛成龙说,来买柴火号一定来找他,他会给予一定的方便。

    果然,这家伙肯定要搞一些猫腻。不管他搞什么鬼,只要咱们自己能获得好处,那就没问题。

    回来的时候在供销社买了一包大料、一包花椒,还有一块生姜。

    这是薛母嘱咐的,因为吃鱼少不了这些调料,要不这鱼腥的真吃不下。

    晚上做饭的时候,薛父看薛母在切生姜。

    “要是有肉就好了。姜丝炒肉,真是好的不得了。比红烧鱼可强多了。’

    薛成龙也是无语了,这肉你上哪弄去。也就是想想吧!

    还有这姜丝炒肉。薛成龙长这么,最不愿意吃的就是生姜,也不知道为啥薛父喜欢吃姜丝炒肉,搞不明白。

    其实薛成龙吃饭根本没有啥忌口。但是有时候吃东西能吃出阴影。

    比如这生姜,就硬生生的吃出阴影了。其实解释起来很简单。

    薛成龙小时候体弱多病,每到冬天都要感冒,而且一个冬天要感冒三、四次。除了正常的打针吃药以外,薛母最常给薛成龙做的就是姜汤。

    我的天!每次感冒都喝姜汤。薛成龙每次喝完姜汤都吐,弄的是满嘴满鼻子都是姜丝。这生姜的味道就可痛苦联系到一块。你说,这还能喜欢吃生姜么?以前薛成龙一闻到生姜的味道就犯恶心。现在长大了,体质也好多了,已经好久没喝姜汤了。现在还能受得了生姜的味道。

    但是如果是吃姜,那还是算了吧!宁愿干啃苞米饼,也不会动姜丝一筷子。

    今天做的不是姜丝炒肉,做的还是红烧鱼。这次薛母特意多放了几滴油,让鱼汤看起来油汪汪的。

    其实为啥还是红烧鱼,而没有换成辣炒肺片呢!

    因为,那些卤好的猪肺有一些让薛母送人了,剩下的一些薛母又不舍得吃了。

    当然,送的还是那些当官的。

    薛母的意思是以后拉木材得维护好这些当官的,要是他们使坏,这赚钱的生意都能给你弄黄它。

    虽然,薛成龙也心疼那些猪肺,但还是认同薛母的做法,毕竟真如果他们搞个鬼,这事真不好办。

    所以,老娘才特别在意那些冻鱼。

    对了,为了让红烧鱼看起来油汪汪的,每次都是盛菜的时候放油,这油看起来很多,其实没几滴。

    好在鱼里放了花椒、大料、姜片和白酒,做的是色香味俱全,一点腥味都没有,特别的好吃。

    薛父又把白酒给贡献出来的,这白酒上次喝完,又让老爹放起来了,在柜子里又放了好长时间了。这次为了吃鱼,专门拿了出来。

    因为鱼做的非常入味,三人多吃了好些苞米饼子,薛父和薛成龙也小酌了几两酒。

    期间,薛母看这两人喝的有滋有味的,也要求来几口。可是,薛母根本喝不惯,又把酒倒到薛成龙的碗里。

    薛母就是这样,每次她都要尝一下,但是就是喝不惯。

    酒足饭饱,真是舒服,这种微醺的感觉美滋滋。

    “这鱼没啥吃肉,净是刺!如果能吃上肉多好,有酒有肉,真是神仙般的生活。”吃完饭,老爹开始幻想了。

    “如果你当了林场职工备不住能吃上肉,听说他们的福利特别的好。”老娘这个时候说话了。

    “能有多好!我看他们天天扛木头也累的不轻。”薛父反驳道。

    “再不行,那他们过年过节也经常发福利。现在只要是有单位的人,过年过节哪个不是大包小包的往家倒腾东西。”

    “看人家好,你咋不嫁过去。”

    “当时我就是~”

    薛成龙听他们又吵起来也很是无奈,只能居中调解,但是效果全无。

    “你有完没完!成天就你爱唠叨!八百辈子的事都要拿出来说。”

    “我说咋了,不是你干的吗?当时要不是看龙还小,我早就走了。”

    “你有完没完!我揍死你!”这个时候薛父举起酒瓶子就要打薛母,薛成龙连忙上去夺酒瓶子。

    薛父见打不着薛母,他就把酒瓶子往地上摔。这地面是地板的,酒瓶子摔在上面没有碎。

    “别吵了!你俩有意思吗?刚才还好好的,咋就一下子就吵起来了。”

    “龙,我说啥了。我就说你爸当年拿着锄杠打我,把锄杠都打折了,要是真打在我身上,那不得打死啊!”薛母对薛父老是打人很是不满。

    “没完了!成天嘟嘟囔囔的!”薛父对薛母天天唠叨以前的事很是恼火。

    “得得得!你们别吵了。我也没法说你们谁对谁错。今天咱们分炕睡!明天你们再接着吵。”薛成龙这能在中间和稀泥。薛成龙把薛父推出里屋,到外屋来。

    薛成龙捡碗,然后开始烧火。把小屋的火烧的旺旺的,等会薛成龙和薛父要过去住。

    这个时候薛成龙跟屋里的薛母说。

    “妈!别说了,感觉焐炕睡觉。我爸现在好多了,起码没摔锅碗瓢盆的,他就摔了个空酒瓶。你看,这酒瓶子都没摔碎。你看你看。等会我和我爸去小屋睡,你在大屋好好睡啊!”

    “那是你在家!你不在家他啥不摔!”

    “我不是在家么!你放心。我爸怎么不了你。还有,你也不要说了。你越说我爸越生气。好了!赶快睡吧!”

    回到外屋薛成龙又对薛父说道。

    “爸!你生啥气啊!我妈愿意叨叨就让她叨叨呗!你又掉不了一块肉。”

    “成天嘟囔嘟囔的。几百辈子的事都说,一天说八百遍,没完没了的。”

    “好了!今天咱们睡小屋,咱们不听她叨叨了。”

    薛成龙把薛父推进小屋,然后把被褥拿到小屋去。

    这样这世界终于是安静了,薛成龙也长舒一口气。薛成龙致此也没明白明明吃的好好的,两人咋就突然就吵起来了,真是烦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