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了当然要狠狠赚钱啦 » 第009章凤亭县季家

第009章凤亭县季家

    得常威启发,杨怜好像找到了一点感觉,再次尝试的时候没有刻意追求一笔一划小心翼翼的来,而是用很平常的写字心态,有节奏的落笔,写字速度自然而然就上来了。

    随着杨怜进入状态,竟然发现自己写的毛笔字还有一点美感,这是前世学书法时都不曾有过的感觉。

    抄完一页,得在右下角用小小的字体写上抄书人的名字,这个很重要,既是为了确定抄写人,也是方便将来发现问题可以追责。毕竟这个时代所有的审核都是人工的,每天书坊都要审核那么多的书页,百密一疏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一本书几百文到几千文不等,花这么多钱买一本书回去发现字是错的,谁乐意?不得回来退吗?一旦书中有严重的错误,整本书就废了,顾客退书,书坊亏损,总得找抄书的人赔偿吧。

    所以,为了避免麻烦,每个人抄完之后都会自觉的检查一遍,确定没有问题方才签名放到一边。

    杨怜并不觉得这样的工作枯燥,当然很可能是因为今天第一天干,新鲜感足,找到感觉之后就有点乐在其中。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中午,书屋外有伙计走过,说了一句,“中午休息啦,各位可到后堂免费领馒头吃,还有免费的凉茶。”

    常来这里做事的书生当然知道这里会提供午饭,就各自搁笔,揉了揉手腕和脖子,整理了自己写好的书页,用重物压住方才起身,三三两两、有说有笑的去了后堂。

    常威是杨怜在这里认识的第一个人,午饭时间当然也是二人一起。

    后堂还挺大的,有亭子和树荫休息,吃着白面馒头喝着苦涩的凉茶,倒也还不错。

    “来季家做事就是不一样,还给白面馒头吃。”常威手里拿着四个白面馒头来到了杨怜旁边。

    杨怜看着他怀里有四个馒头,就纳了闷,这不是每个人只能领两个吗?莫不是他又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拿到了两个?

    “季家很有钱吗?”杨怜随口一问。

    “有钱?”常威有些震惊的笑了笑,震惊杨怜竟然不知道季家的情况,笑杨怜见识太少,“季家能用有钱形容?我跟你说,季家老爷季霸虽然是商人,却娶了一个郡主,膝下共有两子一女,长子季天云乃是将军府左侍郎,三品武官,次子季迎风现为临州湘州府尹,而季家小女嘛,就是今天我等见到的季清禾啦。季小姐人美若天仙就算了,还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乃是当之无愧的大才女。”

    常威说着,摸了摸下巴,看着天空就陷入了美好的想象中。看得出来,跑那么远来青禾书坊抄书赚钱并非他全部目的,来看看季清禾也是他的目的。

    这么说来,季家确实厉害啊,大儿子在将军府当侍郎,相当于在国防部当官,二儿子当的府尹,宁朝的地方分级中,州相当于省,所以,季家次子季迎风是当高官的。

    按理说,季家出了两个这么厉害的晚辈应该也足够震惊宁朝了吧?可是好像并不能掀起太大的波澜。

    与常威多了解方才知道季家二子都是由他们当王爷的外公举荐当官的,对此,朝中有人颇为不服,暗中使绊子也是有的。

    二人正说着,却看到季清禾正和几个伙计来了后院,她径直去了装订书本的地方,从她有些急促的步伐不难看出是遇到了什么紧急情况。

    “哎呀,世间怎么会有这般美女子!”常威看得犯了花痴,杨怜只能笑笑。

    吃饭要紧,好好赚钱比什么都重要。

    中午短暂休息了一下,下午又得继续抄书,这一抄就是抄到日落西山,直到有伙计过来通知下班,大家方才有序的过去排队结算工钱。

    “你抄了多少?”

    “约二千字!”

    “唉!我差点,昨夜苦读诗书,睡得晚了,今日精神不好,抄错了两页,实在是……得不偿失啊,哈哈哈!”

    几个关系比较好的书生还有闲情雅致谈笑风生,看来他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工作。

    杨怜只觉得手腕酸痛,这个身体本就弱,第一次做同一件事做这么久,果然还是有点吃不消啊。

    杨怜并没能如愿以偿抄完两本,自己还是高估了自己写毛笔字的速度,不过算了一下,一页纸正反两面加起来一百字,自己也抄了十六张,算下来足足八百文,扣除开始时写错的两张纸,就是七百九十文。

    对方给的是碎银,这是杨怜第一次拿古代的银质货币,有趣的是这些银子很脏,并不像古装剧里面看到的那样银光闪闪的,主要是银子经手太多人,氧化加污垢,很容易就脏了,唯有刚刚浇筑出来的银锭才是漂亮的银色。

    杨怜可不管脏不脏,这就是货真价实的货币,差不多是前世的八百块,有这笔钱自己就算未来几天不工作也不会饿死。

    常威熟能生巧,比杨怜多写了一百字,而且他没有出错,所以就赚得多了一些。

    常威也算是杨怜在此结交的第三个朋友了。怎么说常威这个人呢?有点爱表现,不过心地是好的,值得结交。

    杨怜把碎银藏在衣服最深的兜里,快步往东门街的杨家米铺走去,自己的伤好了,就不应该再给林家兄妹添麻烦了,以后赚了钱再去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也行。

    回去的路上,杨怜低着头,时不时看看周围,尽量往人多的街道走,这样就不至于遇到公然抢劫的乞丐了。

    离开青禾书坊不远的地方,杨怜看到街边一个很大的门店正在装修,几个伙计挂上了巨大的牌匾,搞得阵仗还挺大。

    “这是哪户人家,竟然在本县最大的青禾书坊旁边开另一家书坊,到底会不会做生意啊?”

    “你不知道?开店的乃是葛家。”

    “葛家?你是说,城北的葛家?”

    “对啊。”

    “葛家也是本县大户啊,不过他们是地主,怎么开起书坊来了呢?”

    “嘿嘿,有所不知了吧,其中缘由还十分有趣,且听我娓娓道来。”

    路边看热闹的几个人聊了起来,杨怜正好要停留买吃的,干脆就驻足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