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了当然要狠狠赚钱啦 » 第013章杨家大少要写词

第013章杨家大少要写词

    面对龚维这首《临江仙·夜来晚》,许多本地才子都十分喜欢,有的人忙于抄录品鉴,有的人则思考着如何写一首出来赢得那一百两赏银。

    如何才能赢得百两赏银呢?

    无非就是这一首水平差不多的《临江仙》出来,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得大多人和龚维认可者,自然就能拿下那一百两。

    记住,那是一百两不是一百文,百两纹银,真正的巨款,足够用来挥霍大半年,也足够用来成就一番小事业。

    可是,葛家也不是傻子,凤亭县的才子什么水平他们还是知道的,四书五经都难背全的一群人,所学词汇匮乏,写词这种需要丰富词汇储备的领域可不是说来就来的。

    再者,词牌于两宋时期发展至顶峰,又经历了几百年的翎朝,翎朝诗词虽然比不得唐宋,却也是一次小高峰,时至今日,词牌名总共就那些,每个词牌出的作品数不胜数,上等佳作更是不少,后人再想写出很好的作品怕是非常不易了。

    而凤亭县的才子们大多还在纠结于四书五经,哪里作的出诗词来,就算有天赋异禀者也会因为环境不行而泯然众人。

    勇夫倒也不是没有,在杨怜到来至现在,有三个才子各写了一首,其中二人填词混乱,牛头不对马嘴,连最基本的韵脚都没有,说难听点那就是狗屁不通,丢人现眼。

    还有一才子写得中规中矩,不过看得出来他尽力的模仿了龚维的这首《夜来晚》,比如,他把最后一句的“使人愁更愁”改成了“令人忧而忧”,诸如此类的借鉴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这样的词文当然也没有错,可是抄袭意图明显,没有自己的思想感情,空洞乏味,先不说龚维本人认不认可吧,就算是台下那么多读书人都是不愿意认可的,自然都不同意让他拿走那百两纹银。

    时间又过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台下才子们议论纷纷,有要合力写一首的,到时候拿了钱平分就是,毕竟百两纹银诱惑力真的很大,可是你一言我一语,最后也没能写出个门道来。

    怪不了这些人才学不济,实在是环境所致,没有名师,何来高徒呢?若是凤亭县有京都那么多出名的文人,后生有机会得前辈多一点点拨,也比自己在翻到烂的注解书里摸索强吧?再说了,地方小,离京都远,消息更新慢,现在凤亭县用的注解书可能是人家京都两三年前就不用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宁朝民风还是比较开明的,才女也有不少,现场也有几个大家闺秀结伴过来凑热闹,她们一个个戴着面纱,思考着如何写出一手好词来。

    其余的嘛,都是看热闹的市井小民,他们甚至都不识字,只听别人说。若是有人拍手叫好,他们也会跟着拍手叫好,主打一个陪伴。

    “哈哈,不愧是龚大才子。”见无人能拿走赏银,葛千秋大喜,立刻站起来说道,“我凤亭县的才子怎么一声不吭?莫不是嫌本少爷出的赏银不够高?好好好,那这样,第一位写出佳作的才子,本少爷愿意给纹银三百两。”

    纹银三百两!

    此话一出,现场立刻炸了锅,更是激起了众人的挑战欲。

    葛千秋就是要这般热闹,他对身边的下人耳语道,“去,把龚先生写的词送去给季小姐,跟她说,若是有暇,不妨过来看看。”

    “是!”

    下人接过龚维所写的《临江仙·夜来晚》原稿快步赶去青禾书坊。

    季清禾收到原稿,深知这是葛千秋的挑衅。龚维乃是丰城第一才子,季清禾也非常喜欢看他写的作品,这点葛千秋肯定是知道的,而葛千秋让龚维入驻千秋书坊不就是让她不得不去千秋书坊买书吗?就算她不去,让下人去,来往多了,也难免有接触。

    只能说葛千秋这厮有点头脑,可是不用在正道,全用在勾引女人上了。也难怪他一个花天酒地的大少爷总能把一些小娘子吸引得春心荡漾。

    “小姐,那我们去吗?”小莺看出季清禾不喜,就有些怯生生的问。

    “去,为何不去!”季清禾想好了,让那葛千秋看看她可不会逃避,还要去亲口告诉葛千秋让他死了那条心。

    回到千秋书坊这边,听到葛千秋说纹银三百两的时候,杨怜的心彻底压抑不住了。他太需要这笔钱了,如果拿下三百两,自己也算是小富,创创业什么的肯定不在话下,大可不必再看他人脸色打工受气。

    自己虽然不会写诗作词,但是别忘了自己可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唐诗宋词不能写,那明清诗词总可以写吧?这个时代,可没有明清两代,更没有那些明清出名的诗人啊。

    杨怜在脑海里想了想,想着哪一首词才能拿出来和龚维这首相提并论呢?思考良久,终是想到了,不怪自己学识浅,只怪明清诗词出名的太少。

    在心中默念很多遍,确定自己能够默写出来,杨怜方才挤过人群,嘴里还道,“让让,麻烦让让我……”

    杨怜没有自带纸笔,只能上台去,那里有准备好的纸笔。

    杨怜的动静挺大的,没办法,越往前越是拥挤。好不容易来到了台前,有一葛家下人站在台上俯身问,“你可是写了词?”

    “我……我想借纸笔一用。”

    杨怜的回答让现场众人哄堂大笑,大抵开始时大家都以为他有作品吧,没想到连纸笔都没有。

    “借纸笔做甚?”下人汗颜,尴尬笑了笑,问道。

    “做甚?当然是写词啊。”

    杨怜说罢,现场的哄笑戛然而止,还真是来写词的。

    “等等,他不是杨家少爷杨怜吗?”

    不出意外,杨怜很快被人认出来,有些人后知后觉,也认出了杨怜。

    “哈哈哈,杨家大少要写词,天大的笑话!”

    “对对对,杨家大少什么德行啊,还要写词?他若是能写,我明年必中进士。”

    “兄台何必谦虚,他若是能写,状元肯定都是你的。”

    “哈哈哈,怕不是杨家没落之后,杨家大少脑子坏了吧?”

    “说不定呢,我可听说杨家大少前段时间染了风寒,差点死了呢。大抵是发烧烧坏脑子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无不争先嘲讽杨怜。仿佛说慢了一句,他们就没有嘲讽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