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封神:通天座下第一根脚 » 第30章北海事毕,朝歌未平

第30章北海事毕,朝歌未平

    元州城下,三仙被斩。

    闻仲骑上墨麒麟,驾云升至城墙之上。

    “袁福通,北海已然如此,你还欲做顽抗吗?”

    袁福通也是修为高深之士,根脚更是玄异。

    只是三仙行事肆无忌惮,这才节节败退。

    此时见三仙被斩,心中已有退意。

    圣人许诺埋骨之地,只是缥缈,眼前闻仲与九龙岛四圣压来,却是迫在眉睫。

    “闻太师,我等本也不欲行那叛逆之事,只是大王对诸侯虎视眈眈,我等终日不得安宁,方才不得不行此事。”

    “哼,大王行事,自有群臣进谏,却怎轮到你等妄兴兵灾之事,陷百姓于疾苦之中?”

    “太师此话却不讲理,不见丞相商容自绝于德龙殿,上大夫梅伯仅仅是多说几句,便被炮烙化灰。

    更有妖妃蛊惑,构陷皇后,剜眼剁手,死于非命。

    四大诸侯,被诓骗入朝歌,两死一囚,到底是何道理。”

    闻仲听得袁福通之言也是一噎,想要反驳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他离开朝歌的时日,确实是发生了太多荒唐无道之事。

    “近日人道法旨已到,敕封我截教首徒枯荣为人师,更是赐下人皇圣剑,用于督监君心,尔等皆可放心,成汤必兴。”

    “人皇圣剑。”

    袁福通瞳孔回缩,却看到闻仲手中宝剑正熠熠生辉,农耕畜养,四海归心之相浮于表面。

    城中人族听闻仲所言,又感圣剑人道之辉,纷纷下拜,称颂三皇。

    袁福通见事不可为,有心投降,却知已犯大错,还要讨个说法,否则只有取死一途。

    “那请问太师,若我等投降,大王会如何处置我等。”

    闻仲犹豫半响,却也拿不定主意。

    “此事还要问过人师,你且等待,我去问询一番。”

    “好,我信太师之言,便在此等候。”

    闻仲跨坐墨麒麟,驾起风云,回转朝歌。

    北海之地受三仙肆虐,受损太重,急需休养生息,耽误不得功夫。

    匆匆回府,来到枯荣面前。

    “大师伯。”

    “北海之事已定?”

    “还未,不过仅剩一城,那袁福通欲要个说法,还得大师伯决断。”

    “你认为此事应该如何处置。”

    “北海之地,已然荒无人烟,若想兴盛,还需修养生息,励精图治,仲以为留下袁福通,让他经营北海之地,倒也比寻一陌生之士从头再来稳妥。”

    “那便依你之言,不过尚有条件。”

    “请大师伯赐教。”

    “告知那袁福通,兵灾之事,仅此一次,如有再犯,必将之打成灰灰。

    北海之地,休养生息,他有三年时间,三年未见成果,要他无用。

    所有战死诸侯,不再世袭罔替,化国为郡,由朝歌派遣郡守,虽为北海治下,却归朝堂节制,此事你去与比干商议。”

    “可是那些诸侯后人?”

    “兴兵灾之祸,当真以为不得惩处?就算那袁福通,三年之后未有成果,也一样要被处置,如有不服者,杀。”

    “闻仲谨记于心,我这便去传达。”

    “还有一事,上次师尊与女娲圣人对战,妖师鲲鹏尚存,便让九龙岛四圣驻守极渊北海,以防鲲鹏作乱,极北寒气,也有助于他们四人压制四凶之气。”

    那九九散魂葫芦,终究还是在鲲鹏身上,如若鲲鹏来犯,倒是正好,却也不得不防。

    “遵大师伯令。”

    “去罢,尽早还朝,这帝辛,最近却是又开始闹腾,朝堂之上,还需整顿一番,那妖狐,也是留不得了。”

    闻仲一听,心中也是一惊,不知朝堂之上,又发生了何事,却也只能先平定北海,回朝再看。

    枯荣本不欲多插手朝堂之事,才会指派比干与黄飞虎辅政。

    但此二人却是压制不住帝辛,近日帝辛受那妖狐蛊惑,又要造那虿盆,酒池,肉林,更要重修摘星楼。

    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当真是不为圣君。

    只待闻仲回转,将朝堂梳理一番,他也可专心大劫之事。

    闻仲回到元州城,与袁福通传达枯荣之语。

    袁福通思虑再三,别无他法,只得妥协,开城投降。

    闻仲站于元州城上,远远的望着疮痍满目的北海之地,心中生出无尽悲凉。

    此次北海七十二诸侯几乎折损殆尽,仅仅剩余几位还在。

    诸侯后人听说侯国不再延续,俱是愤愤,竟然再次揭竿而起,逼迫朝歌做出妥协。

    闻仲得知此信,也不着急,只是下命于袁福通。

    “袁候,此事由你而起,也当在你手中了结。”

    袁福通听后心中一惊,面露为难。

    “太师,此皆诸侯后人,父辈随我战死,我若出手,却是难以交代。”

    “交代,人师仁慈,于你悔改机会,你还想和谁交代,莫不是还存着再叛之心。”

    闻仲眼睛眯起,手不自居的扶上了轩辕剑。

    “不敢,不敢,我这就去处置此事。”

    此乃绝户之计,诸侯遗孤反叛一平,袁福通在北海便只能一心受朝歌节制。

    即便想要再反,也无人再敢响应。

    一切安排妥当,闻仲亲自站在入北海必经之路。

    迎接北海百姓回归,这都是他人族大好子民,没想到却遭此无妄之灾。

    入北海时的老者也带着他的孙子回归,终究是祖地难忘,故土归根。

    老者见闻仲亲自站在路边迎接,激动的奔来。

    携稚子跪下于闻仲行大礼,口中念叨欲立长生牌,为他日日祷告。

    一众流民听闻老者之言,也都纷纷下跪,谢闻仲平定北海,还以百姓家园。

    拜的闻仲羞愧难当,脸皮发烫。

    这北海之祸,大半都是他的三位师叔搞出来的,他怎有脸面受此之禄。

    “老丈请起,大家都快起来,此战不是我之全功,诸多助力方能功成,你们如此,当真羞煞我也。”

    “太师,如若没有你的带领,哪能如此快速平定北海祸事。”

    “大家不必如此,回归家园,休养生息,为我人族延续未来方为正道,为人族解忧,乃是我本分之事。”

    “我等定好好经营,休养生息,早日恢复北海荣光。”

    又是一阵山呼海啸之声,闻仲无法,只得安排将士,速速将流离百姓遣送回家。

    大批的百姓归家,一切重新踏上正轨,闻仲才放心的离开北海,回到朝歌。

    相比北海之事,朝歌才是重中之重,大王总不觉醒,当真让人无奈。

    大师伯再次出手,不知又要如何,只是有些奸佞,有些妖惑,当真是要处置一番。

    否则一直蚕食殷商气运,恐大难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