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我开的收养院,人人竟成了皇帝 » 第五十四章 以工代赈

第五十四章 以工代赈

    见张天成没死,孙明哲脸上由悲转喜:“堂主,您没事就好。”

    “到底发生了何事,怎养济堂中人人披麻戴孝?”

    张天成向书房的方向抬了抬下巴:“去书房讲。”

    二人落座书房内的茶几两侧,孙明哲迫不及待道:“堂主,地道的事项有销路了。”

    “在下与本地钱员外商谈过后,钱员外想在自家钱府挖一条密道以供逃生。”

    一听钱员外之名,张天成脑中回忆起慧舍和尚死前逗留的钱府。

    “钱员外怎么说,文华可算过此趟能赚多少银子。”

    孙明哲从怀中拿出一张文契,上面的内容皆由他与钱员外共同制定,待张天成细细读过文契,他不由哂笑。

    “养济堂挖一条地道尚需百两足银,钱员外却只愿出三十两,难道钱员外的命只值这许多。”

    孙明哲生怕张天成不愿签字画押,赶忙为钱应许辩解:“钱员外对此事也只是观望态度。”

    “若我等地道挖得使得钱员外满意,钱员外后续定然会为我等引荐其他本地大户。”

    张天成将文契扣在桌上,好奇道:“阳临县如此排外,这些家丁护院都不愿让外地人担任。”

    “文华是怎么说服钱员外,将此等隐秘事交到你手上的?”

    听到得意处,孙明哲举起茶杯抿了一口,以掩饰不断翘起的嘴角。

    “文华只与钱员外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我等外地人不过是过眼云烟,待地道挖完,盘缠备齐,也将往北而逃,不会留在本地。”

    “有道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若是派本地人挖地道,本地人长久居住阳临县,说不定哪天挖地道的人便会给钱员外一记闷棍。”

    张天成听到回答颔首道:“文华心思缜密,此事本堂主应允,可先为钱员外挖一条地道。”

    张天成不需要一条地道能赚多少银子,只要表面上有进项的由头便可。

    再者说来,像地道这般隐秘事,买家不会与外人道,那么赚多赚少纯靠张天成自己编。

    哪怕张天成对外的口径,为一条地道能赚五百两纹银,听到的有心之人也无从查证。

    哪位买家会告诉其他人,自家有密道呢?

    而买家与买家之间,有天然的盟友关系,自然会三缄其口。

    只要养济堂进项一事解释的通,养济堂便有了长期开下去的理由。

    不仅打消许多有心人的注意,也使得养济堂安全许多。

    一契三证。

    张天成从书桌上拿下一方小印,在印泥上揉压几次后,向文契底部按了下去。

    签上自己名字,按上拇指印,这份文契立成。

    “文华,此事需好好办,若有难处可向本堂主来提。”

    听到张天成的勉励,孙明哲一直期待认可的心情才得以满足。

    他脸上笑意难藏:“放心吧堂主,文华定然不负所托。”

    二人还在书房中商议,忽的梅小翠敲响书房门,焦急道:“堂主,孙先生,门口来了好多人,说要咱们施粥哩。”

    将文契递给孙明哲,张天成起身打开书房门:“怎么回事?”

    甫一开门,养济堂门口的敲碗声便传入张天成耳中。

    快步行至养济堂门口,街道上黑压压地站了小一百人,将养济堂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

    见养济堂中有男子出来,门口破衣烂衫的一群人七嘴八舌地喊道:“俺们快饿死了,养济堂何时才能施粥。”

    这些人边说边拿手上的锅碗瓢盆敲击,张天成犹如归巢的老鹰一般,听着巢穴里小鹰们叽叽喳喳地张嘴要食。

    此时,孙明哲也赶到了养济堂门前。

    眼见门口的一群人拿眼神望来,孙明哲刚欲喝骂刁民二字,却被张天问道:“文华,钱员外那的地道需多少人来挖?”

    听到问话,孙明哲嘴上的刁字立时一收。

    粗粗算了算眼养济堂门口的人数,孙明哲眼前一亮:“堂主是想以工代赈?”

    张天成颔首道:“这群人不知是怎么进城的,听着口音各自不一,应是城外难民。”

    “若今后再来几批,养济堂可养不起这么多人,只能以工代赈。”

    孙明哲经历过张天成斩杀陈康伯一事,已猜出张天成话中之话。

    此事定然是有人操持,意在针对养济堂这个乱世扎眼的存在。

    往前大跨一步,孙明哲提气一喝:“尔等听好,我家堂主愿给尔等一份活计养活自己,意在以工代赈。”

    “若有人不愿干活,只想等着喝粥,养济堂养不起此等好吃懒做之人,从哪来便回哪去。”

    “愿意领一份差事之人随我来,领上工具即刻开工。”

    言罢,孙明哲挤开拥挤的人群,独自朝着钱府而去。

    待孙明哲喊完,张天成左右示意,护院们便将养济堂大门关上。

    人群之中发出了嗡嗡的议论声,来之前有人告知他们阳临县内设有养济堂,不需花费便可喝粥。

    但来到此处才发现情况并非如此,许多人觉得上当受骗。

    但议论归议论,总有人已经饿地前胸贴后背,再不喝粥恐怕撑不了多久。

    遂当孙明哲走出人群时,他背后蹒跚着也跟上了几人。

    再拍养济堂大门已无人响应,在场之人只好向孙明哲离去的方向跟随而去。

    不消片刻,在养济堂前上演的场景,便在钱府门前再次上演。

    钱府管家接到下人的通报,戴上一顶深棕毡帽便朝钱府大门走了过来。

    孙明哲已将挖地道的工具下发,见钱府管家出来,他边走边从怀中拿出文书。

    “薛管家,东主已将文契签上,文华此番带人而来,正是为此事。”

    钱员外早已与薛管家通过气。

    但薛管家看到眼前的一群人分明是城外难民,便心生厌恶:“怎滴都是城外的泥腿子。”

    孙明哲只好陪笑:“文华与薛员外有约在先,只用外地人,不用本地人。”

    薛管家晦气地挥挥手:“让这些人手脚干净点,若府内丢了什么物什,定拿你是问。”

    孙明哲点点头:“是是,文华定会管束好下人。”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冲进钱府,吃喝不出府,只在关城门前赶回城外的窝棚处。

    眼见几天中养济堂门前毫无声响,既不见养济堂采买大量米面,也未听到有人再上门乞粥。

    岑康泽抓来几名挖地道的难民,一问才知这些人干什么去了。

    岑康泽恨恨一声:“好一个以工代赈,既如此,看看你这养济堂能吃得下多少人。”

    “来人,把城外的难民放进来,全部发往养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