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谁让他来救朕的! » 第十三章寡人要坐实实在在打下来的江山!【新书求收藏】

第十三章寡人要坐实实在在打下来的江山!【新书求收藏】

    后人常说,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是人生巅峰。

    可谁又知道,掌权有多么的不容易。

    别的不说,就说现在还是秦王的嬴政,每天早上五点多钟就起来上朝了,之后才用早膳。

    用完早膳,又得马不停蹄地前往政务殿,处理一天的政事。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使得历来勤于政事的嬴政,不过才三十出头,身体就被拖垮了。

    早些年的时候,他还没什么感觉,毕竟二十多岁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就算政务再忙,也要去后宫溜达一圈。

    可如今,嬴政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去后宫的次数明显降低了。

    产出也相对减少了。

    也就在今年,生了一个叫胡亥的儿子,此后再无耕耘之心。

    所以,每次早朝后,嬴政都不会去后宫某位美人那里用膳,而是选择在政务殿左侧的书房独自用膳,为的就是能稍稍休息一会儿,小憩片刻,以便养足精神处理一天的政事。

    这宝贵的时间,大概也就一个时辰不到,因为在已时之前,嬴政必须要出现在政务殿,为臣子们做表率。

    中途实在疲乏,没休息过来,只能依靠方士炼制的金丹,救救急。

    此时,又有一筐竹简奏折被宫侍从殿外抬了进来,刚刚处理完一筐奏折,略感疲乏的嬴政,瞬间清醒了大半。

    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奏折,都不需要嬴政亲自处理,只需他审阅了解情况,交给长史李斯处理,再经过他核查后,发放到地方。

    如今李斯不在,嬴政审阅的那些奏折也没人处理,抬头看了眼外面天色,还有刚送来的一筐奏折,稍作沉思,便让人将赵高叫了过来。

    现在的赵高,虽然偶尔会随侍在嬴政身边,但作为中车府令的他,只是帮嬴政驾驭马车的车夫,并无资格踏足政务殿。

    所以,当赵高得知嬴政叫他去政务殿的时候,既激动,又彷徨。

    但腿上的动作却一点也不慢。

    没过多久,赵高便小心翼翼地来到了政务殿。

    却听嬴政淡淡道:“赵高,寡人素闻你熟读《秦律》,今日李长史不在,你且将那关于秦法修订的奏折拿过来,替寡人斟酌一二。”

    “赵高能得大王器重,此生不悔入秦也!”

    赵高闻言,当即扑倒在王案前,重重叩头谢恩。

    一时间,原本在政务殿协助长史李斯处理奏折的书令、书丞等官吏,无不惊讶。

    其中就有蒙恬之弟蒙毅。

    只见他深深看了眼赵高,眉头紧蹙,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他不知道嬴政为什么会器重一个平平无奇的宦官,但一向厌恶臣子阿谀奉承的嬴政,面对赵高的叩拜,却一点也不反感,只是笑了笑,便招呼赵高赶紧将奏折呈上来。

    而赵高的心思则十分透亮,立即躬身拿过奏折,侍奉在嬴政书案旁,替嬴政答疑解惑。

    然而,还没等赵高答疑解惑完一份奏折,李斯就从燕国使者驿馆回来了。

    蒙毅偷偷瞧了眼笑眯眯站在嬴政书案旁的赵高,心说此人脸皮真后,李长史都回来了还赖着不走,真把自己当大臣了?

    要是长兄在这里,恐怕早就呵斥他了吧?

    以蒙恬与嬴政的关系,确实无需顾及君臣之礼,只是他这个刚入仕途的蒙恬之弟,没这个胆子。

    就在蒙毅暗自懊恼的时候,李斯缓步来到嬴政书案前,看都没看赵高一眼,拱手行礼道:“大王,老臣已经查明详情了。”

    正在审阅奏折的嬴政,微微一愣,旋即抬头看向李斯:“如何?”

    “请大王屏退左右!”李斯正色说道。

    嬴政看了眼蒙毅等人,又看了眼赵高,摆手道:“赵高留下,其余人先出去。”

    “诺!”

    蒙毅等人虽一脸不解,但还是应诺而退。

    很快,议政殿里就只剩下赵高、李斯、嬴政三人。

    却听嬴政又沉声道:“燕国使者真是来行刺寡人的?”

    “八九不离十。”

    李斯点头,肃然道:“老臣与荆轲见了一面,发现其并非一个合格的特使,连最基本的邦交斡旋都不会,甚至没有燕国与秦国的盟约梗概;

    唯其如此,老臣断定燕国,名为割地、求和、献人,实则诈秦行刺而来!”

    “呵!”

    嬴政闻言呵了一声,不禁自嘲道:“寡人本打算用怀柔之策,做一个周天子大梦,没想到,终究还是寡人付错了。”

    说着,神色突然变得威严起来:

    “天下没有议出来的统一,只有打出来的统一。荆俊那小子说得不错,我秦国有统一六国之能,何须怀柔虚德,让天下臣服?

    秦国要建立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寡人要坐实实在在打下来的江山,不是打下来的江山,寡人不坐!”

    “大王英明!”

    李斯和赵高异口同声。

    却听嬴政当机立断道:“燕国献礼,欲掩盖荆轲行刺之举,寡人岂能坐以待毙?传令下去,命王翦挥师北上,灭燕!”

    “大王且慢!”

    李斯连忙劝阻嬴政道:“此时攻燕,名不正言不顺,有损大局也!”

    “既已查明燕国有行刺之举,何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嬴政不满地皱起了眉头。

    李斯叹了口气,摇头道:“纵使燕国有行刺之举,却无行刺之实,如何服众?”

    “大王莫非忘了远交近攻之策?韩、赵两国之所以被灭,乃我秦国师出有名,列国无从插手。如今燕国称臣,众所周知,我秦国如何攻之?”

    “照李长史这么说,寡人要在大殿上等着荆轲行刺寡人?”

    “大王误会了。”

    李斯苦笑一声,反问道:“大王莫非忘了荆俊之策?”

    “嗯?”

    嬴政一愣,他还真没有想起荆俊有什么良策。

    却听李斯又叹息道:“老臣此前跟大王想的一样,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也;

    奈何忽视了燕国对赵国的先例:以赵国当时抗秦之强,可为燕国屏障。

    然,燕国尚不知感恩赵国,屡屡背后攻打赵国。如此庙堂,岂能臣服于老诸侯眼中的蛮夷秦国?”

    说完这话,顿了顿,继续道:

    “故而,老臣思来想去,此等龌龊之国,又岂能让它轻易灭之?”

    嬴政眼睛大亮,不由追问道:“长史意欲何为?”

    “荆俊之策,可让燕国毁于昏昧。”李斯捋着胡须道:“也可让大王坐收渔人之利!”

    “何解?”

    “先捞好处,再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