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道正途 » 第三十三章 《太乙金华宗旨》(二)

第三十三章 《太乙金华宗旨》(二)

    清风解释道:“此章解释开天目内视黄庭之法也!

    其意为:回光,是功法的总名称。但功夫上进一层,则光华也盛大一番,回光方式也更妙一些。

    前面功法是由外部而控制内部,现在功法则是由中央而驾驶外围;前面功法是用臣佐来保证君王,而现在功法则是奉君王圣旨来发号施令,面目完全是一大颠倒。

    这一功法的内容是在欲入静之前,首先要调身调心,使它自在安和。接着放下万缘,丝毫没有牵挂。让天心正位于中央,然后两眼垂帘,就像奉了圣旨去召唤大臣,谁敢不尊?接着就用两眼的目光内照坎宫,光华所到之处,真阳就会出来迎接。

    八卦中的离,外部是阳而内部是阴。它的本体原是乾卦,一个阴爻进入内部,却成为主人。于是随物而生心,顺物而流转。

    现在回光内照,不随物而生心,那阴气就受到了控制;同时由于光华的注射,逐步变成了纯阳。又因同类相亲,会调动那坎卦中间的阳爻向上升腾。

    这一阳爻原非坎阳,实际上也是乾阳,所以,仍然属于乾阳应接乾阳。

    这两件物体相遇,就是纽结不散,氤氲活动,忽来忽往,忽浮忽沉。

    这时自己元宫之中(指胸腹腔),犹如太空那样无边无际,全身轻妙无比,飘飘然好像要上升,这就是所谓“云满千山”。

    接着,那气机来去无踪,浮沉无迹,忽然脉也停住了,气息也停了。

    这种状态在养生书中称为“坎离交媾”;这就是所谓“月涵万水”。

    等到在那杳杳冥冥之中,忽然天心一动,这就是一阳来复,活子时出现了。

    但这里面的消息还要细说。

    一般人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那眼和耳一直是随外物而动的,外物走了,看和听的行为也结束了。

    这里头的动静,就好比是下边臣民办事,而上面的天子反而随着他们去服务一样。这样下去,无异是跟鬼住在一起了。

    现在我们的人,一动一静,不是跟鬼在一起,而是跟人在一起。

    那人,就是真人,就是自己身中的天子。

    天子一动,下面的臣民一齐跟着动;这种动就称为“天根”。

    天子一静,下面臣民也一齐跟着静;这种静就称为“月窟”。

    天子动静无端,臣民们也随着动静无端;天子休息上下,臣民们也跟着休息上下;这就是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

    天心处在镇静之中,气机动得过早,火候就失之太嫩;天心已经在动,那气机在后面才动,火侯就失之太老。

    正确的方式,是天心一动,立刻用真意导引气机向乾宫(头顶)上升,两眼的神光也注视顶部作为引导,这就是动得恰到时机。

    天子已经上升到乾宫,正在悠扬自得时,忽然那运动似乎要停止下来;这时应当赶快用真意引导他下降到黄庭部位(中丹田),而眼光内视那“心后关前”的中黄神室。

    接着,气机运动又要停止,那是一念不生的结果。这时眼光向内注视的意念,也忽然淡忘了,身心来了一场大解放,万感千念一时泯灭;自己神室中炼丹的炉鼎(鼎指着中丹田,炉指着下丹田),也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甚至连自己的身体在什么地方,也找它不到。

    如果进入这种境界,就叫作“天入地中”,那就是众妙归根的时刻。到了这一阶段,才是所谓“凝神入气穴”。”

    他虽如此与我讲解了,但我仍不甚了然。

    不过结合清松所教的以意引气进行周天循环,又兼之清风告知我此为内视之法,估计是一种类似于练气的修炼神魂的功法。只是此法从眉心开始,引领神念,入黄庭巡视,进入忘我状态!与清松所言练吐纳术最终入入定状态或有相似之处。

    我把我这一粗浅认识对清风说了,清风大感惊异,赞道:“你竟这么样就摸着法门了?不得了!果然不得了!”

    然后他不失时机地顺势问我:“啥叫忘我状态呢?”

    我心里暗中说道:“唉!老师!到底是你教我呢?还是我教你哟!”

    小石此时与我心灵相通的,也是暗自吃笑!

    但面子上还是要做足尊敬他的样子,就正而八经地说道:“所谓忘我,便是无我状态。神念运转于黄庭,什么也不想,犹若闲庭信步,而整个神智又都在投入于其中!故而吕洞宾开篇即言,要持无为之心而为之!”

    清风听了,拂须叹道:“原来如此哟!我辈练到能持无为之心已不易了,接下来居然如此!”

    他这话一出,自知失言,便强笑道:“小颜啊!为师亏得遇到了你这么个学生,这才教学相长,又有所悟也!”

    对于后面的“夫一回光也,始而散者欲敛,六用不行,此为涵养本原,添油接命也……”这些内容,我还待要继续问下去。他却止住了我,说道:“今天下午你已学得够多了!暂且就到此为止吧!这《太乙金华宗旨》你倒可带回去接着看!”

    他这一说,明显又是要逐我走了,他又要独自再去参悟参悟了!

    我当然也要回去独自试试是否理解得对头,便拿了书告辞而去!

    回到清松那斗室,我在蒲团上坐了下来,便决定试试《太乙金华宗旨》所说的那种内视之法。

    我先念完清心神咒,使自己心静下来,呼吸平稳了,便双目微睁,意念着双目观印堂,由印堂入里深入到脑颅。然后想着意念在神海里转了一转,再向下过胸及中丹田、下丹田再回来收回意念。

    做了一阵,除了略感印堂开豁,神若与外相通,犹如练气功时百会穴犹若开放,气接天地一般。

    除提神醒脑似乎挺有效外,其它就没多大感觉了!

    其实这一过程我也明显感觉有呼吸吐纳的参与,但并不是一气到底,而是一直都略有变化却又相对微弱的呼吸活动。

    或许龟息大法便源于此吧!

    当然,我想一是自己对功法并未吃透,另外就是演练得太少太肤浅,自然没啥效果。不可能这么样就达到无我状态了的!

    不过,说老实话,按我在现实世界的经验来看,我宁肯相信练吐纳气功能让人进入入定状态。而由这种内视之法,达“无我”状态,纯属无稽之谈!

    话又说回来,如此理解似乎也有我神来之笔!

    我觉得不行,不过也没啥危害。让清风去瞎琢磨下,也没啥不妥。他反正一天到黑没事干得很!

    转而我对“无我”的认识呢,觉得还是于精神层面上来说更确切些。

    由“无为”而达“无为而为”,若说成是精神层面上的自我觉醒,摆脱了消极的无所作为而变为积极的不抱私心地有所为。再上升到“无私无我”的状态,就更符合老子所倡导的“功成身退”“有而与人”等圣人之道的理念!

    还别说,如此一想,我脑海竟又豁然开朗起来,精神境界又上了一个台阶!

    这为我回到现实世界中独辟蹊径,成就一番伟业打下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也使之成为我改造世界的主导方向!

    当然,这是后话了,暂且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