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道正途 » 第六十四章 何为善

第六十四章 何为善

    见我收好小册子后,清风又询问了我一些今天指导众师兄弟们修炼的情况。我大概地说了一下,也把自己的那些想法简单地说了下。清风听了,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就又笑着说道:“小颜啊,为师功力浅薄,也只能传你这些了。但我发觉按你对《道德经》那样的理解,还深有研究头呢!不如我们还是继续研究《道德经》吧!”

    对此,我也算是习惯了!

    一个真正追求真理的人,看着《道德经》如此深邃而伟大的至理,哪有不上瘾的!

    但要让他自己琢磨下去,可能是怕吃不透或者又理解歪了吧!

    因此他还是想求教于我。

    于是,我又翻开《道德经》,接着对他往下解析: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上一章老子提出了要重天下,这章接着说圣人的做法“善救人、善救物”,使天下无弃人、无弃物。顺带对准圣人们指出了要虚心学习圣人的做法。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翻译下挺简单的,就是说: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说的话不会有瑕疵让人谪诘;善于计数的,不需用筹策这些工具;善于封闭的,不用栓销而使人打不开;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老子列举这些高人们擅长的技能,只是为了烘托后面要说的圣人之“善救人”与“善救物”的高明罢了。

    “善救人”,就是要接济、扶持生活有困难的人。让他们能够渡过难关,恢复正常生活,使之不会觉得被社会所抛弃了一样。拿古人的说法,就是要让老百姓感受到“皇恩浩荡”。

    当然,这不是指那种无差别对待地搞个庆典,人人都有红包拿那种事。而是要真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该帮助的人。拿个说法就叫精准扶贫。

    这样,就能让大家都能抛掉后顾之忧,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发展好生产,过好日子!

    这也是老子所说的统治者要对人民有爱心的表现。要把对老百姓的好真正做到实处,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展生产,从而达到能“自救”的目的!让他们从此能真正地过上好日子!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说圣人往往善于拯救世人(百姓),所以天下就没有被抛弃的人;圣人往往善于挽救物品的使用,所以天下没废弃之物。这就是承袭了英明的做法。

    前半句提出了圣人往往关爱人民,使人们都能比较好地发展好,过好自己的日子。这就是“以天下为重”的表现!后面则是泛化了的节约思想,物尽其用而不浪费。

    道家“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思想原本就挺质朴,甚至显得有点点儿抠门,但在此处显然侧重于要善于救人,使人民都能较好地发展。这种关心民生,重视人民的发展的思想无疑是十分先进的。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是老子接着指出的要善于学习与借鉴。

    即:擅长救人救物的人是不擅长救人救物的人的老师(指要向圣人学习“善于救人救物”);不擅长救人救物的人的做法,又是擅长救人救物的人应该去分析、借鉴(引以为戒)的资料。不珍惜自己的老师,不爱惜自己的资源,就算是智者,也算是个大迷糊蛋。这就是如何能做个英明的君主的要妙所在啊!”

    清风听了,捋须点头说道:“哦!是这个意思哟!”看来,他的确有些吃不透!

    我点评道:“老子此章呢重点说的是要体恤民情,真正帮扶到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对象!这也是一种极其伟大的政治格局!现实中可能无法完全做到,但要有这种情怀,并尽量去做好!对于掌权的人而言,要落到实处,好些事情都是很简单的事,(比如少收些赋税,无偿发放些种子给需要的人)而对很多老百姓而言,那可就是挽救一家子人性命、恩同再造般了!”

    清风又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

    在这清虚界,修炼者虽然并不欺负一般老百姓,但对老百姓们的生活也是不管不顾的。就算是对在俗的亲人,也是没啥子帮扶的。因为他们觉得没这个义务与必要。老百姓们自然而然的生活,他们不去打扰也不会去干预。

    这也是此界最缺失了的东西——对天下人的大爱!

    也许,他们把这歪曲地理解成“圣人无情”去了!

    圣人果真无情么?非也!从圣人“善于救人”这点就可以看出,圣人是有大爱之人,实是至情之人。

    这就有点儿像范仲淹《岳阳楼记》最后所说的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般的道理了。

    但此界的修炼者明显是有些冷漠的。

    虽然他们维护正义,但对俗世百姓缺少具体关爱和帮助。

    我想,这也许也是此界民生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之一吧!

    无它,百姓中天资聪明的,或许多半也被他们吸纳来修炼去了,连人才都被他们“掠夺”去了!

    当然,这种冷漠也为一些邪教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这回事倒是我后来才想到了的!

    清风的感触也接近于此,不过他说不清楚。他只是叹息了一声,说道:“唉!至圣情怀,的确非吾辈可及也!”

    其实,这也算他们的一种推御与逃避责任的心态!若他们人人如同圣人一般关爱俗世百姓,那岂不是另一番景象?

    同样,现实世界里又何尝不是如此!人们习惯了商品经济资本运作带来的输输赢赢,从而互相冷漠视之,帮扶之心渐失。

    一朝遇到困难,连向亲戚朋友借点钱渡过难关都不大容易借到!

    更别说那些有钱的资本家了,经济不景气时,他们宁肯裁员再裁员,也不愿意拿出点儿老窖来买下人气,逆流而上!也不知他们是否真的短见得很!

    但念及于此,我又痛心不已!

    这似乎成了我心中顽疾,卡住我修炼的瓶颈!不能勘破这回事,估计我也就无法寸进了。

    不过,好在我对清风讲《道德经》这一章时,又意识到了这回事。说明这瓶颈又在松动了。因为,既然发现了问题,就有可能解决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