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网游竞技 » 重生之全能网红 » 第399章质疑

第399章质疑

    报社一直以来编辑出版的这份“本报”,每天都出固定的“对开”16个版面。每逢周六周日,也出版不停,但版面则缩至8个版面。

    这样的一份大报,就算偶尔哪天刊登的“广告”较多,它也是压缩原本的各版面的文章,也不肯增加版面的数量的。

    因为印刷多1个版面,成本就要增加。没有特别的需要的情况下,版面都固定的。除非是多少多少周年庆的时候,要出“特刊”,那就一下子增加10来个版面都有可能。

    但那属于特例。

    而现在报社要投资一份“都市生活类”的报纸,也是一年365天,天天出版的“日报”。

    这份“都市生活报”,由报社投资,收益也归报社所有。对于它的版面大小,一开始报社里的“头头”们,也有一些人认为,弄成“羊城.晚报”那样子的对开大版面好。而多数人则认为8开的“小版面”,让人翻阅起报纸更方便、舒服。

    以后想要增加“版面”,看起来报纸就是厚厚的一叠,很划算的样子。这样读者才更有购买的劲儿。

    最后李社长拍板定下那份“都市生活类”的“子报”,就按照8开的版面出版。

    至于报纸的名字,为了与大报区别开来,就用了个“当代生活晚报”的名称。

    这份生活晚报,创刊初期,暂定16个版面。这样印刷的成本就没那么高。

    毕竟不可能一开始就有可观的“自费购买”的读者用户啊。李社长也打算开始时,每天每期的“印数”都锁定在10万份。这10万份的印数,估计真正卖出去的,也就1万份左右吧。剩下的当天如果卖不完,就送掉。

    这等于是一种免费的替自己这份全新的子报来做宣传、做推广。

    如果能按照计划,顺利的推进的话,3个月左右的时间,应该就可以收支平衡的。否则,像这样每天亏将近10万份的报纸啊,那可不仅仅是报纸的“印刷成本”。还有这“当代生活晚报”的配备的人员工资成本,还有采写新闻的各种开支成本……

    连续先“亏损”3个月以期“打开局面”。

    这3个月亏损的金额,就当作是“投资”。单这3个月那就得亏上多少钱呢?

    报纸暂时定价在5毛钱1份。就算报纸由报社自营的“印刷厂”印刷,但这5毛钱里面,少说也有3毛是“成本”。印刷10万份,那成本就是3万块了。

    天天都亏掉这3万的印刷成本啊,连续亏3个月90天,那就是单单印刷成本都要亏90万。

    还有人力方面的成本呢?

    办这样一份报纸,起码得“配置”大大的几十号员工。现在的员工工资福利可不低啊。

    所以说,创办一份天天出版的报纸,如果不能赢利,那每个月每1年下来的亏损额,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李社长创办这样一份生活报,是为了赚钱的,而不是单纯的为了“理想”。

    先期投资(就是亏损)上一段时间,然后“收支平衡”ꓹ再之后就是“盈利”——一般一线城市创办的“都市生活类型”的报纸ꓹ都遵循这样的一种模式。

    李社长当然也希望能够如此“复制”别家的成功模式。如果新创办的“子报”不能迅速的盈利,哪怕不是亏损ꓹ只是像“本报”那样不死不活的“吊”着ꓹ报社的员工们也会觉得那得一种“负担”。

    本来办一份不怎么赚钱的报纸,都忙不过来了,还要再多创办一份也不赚钱的“子报”ꓹ那不是自己找辛苦ꓹ自己找不自在?!

    李社长那是坚定的认为ꓹ报社创办的这样一份全新的“生活类子报”,必定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创造出可观的利润。

    届时ꓹ报社的半死不活的经营状态ꓹ就可以一下子得到彻底扭转。

    当然ꓹ如果失败了咋办?

    凉拌呗。

    反正李社长还有几年就可以到“退休年龄”了。报社创办“子报”可以迅速的盈利,乃至大赚特赚ꓹ那么他当这个社长ꓹ就有更多的“钱”花了。

    如果失败了ꓹ那就是继续过“紧巴巴”的日子而已。毕竟还有一份大报在那儿支撑着。大报的发行量是固定的ꓹ毕竟都是靠的上级的“动员”ꓹ基层的公家单位都必须“帮衬”订阅的。这地方的公家单位数量稳定,那这大报的每年订阅量,那也相对稳定。

    大不了回到之前的“紧日子”去。

    或许,比之前的“紧日子”还要再“艰苦”一些的日子(因为这次计划由报社筹集上千万来创办一份“生活类子报”,这上千万里面,有差不多一半的钱,是拿报社的办公大楼去银行抵押,贷出来的贷款呀)。

    反正不怕过“失败后的苦日子”,就有希望开创出崭新的局面来。

    李社长那是真的不怕。毕竟好日子歹日子,他都只干几个年头了,怕个啥?!

    他想着,如果真能在短期内替报社弄一个“下金蛋的鸡”出来,不仅仅名声好听,报社有了大量的闲置资金了,李社长可以考虑在报社内上马一些新的“基建项目”。

    只有大项目能上马,他作为主要负责人,才可能有好处的。

    不说别的,李社长就看中了本市郊区有100多亩地。那是属于经营不善的农机厂的地皮。如果有钱买下那地儿,李社长打算把在市区内的“报社印刷厂”,外迁到郊区那边去。

    如此,就可以腾出地处城市中心的“报社印刷厂”的位置,拿来再建一栋办公楼。或者建个高层的住宅电梯高楼,都可以考虑。

    上马了一些大工程大项目,李社长才好把工程交给自己的亲戚熟人去完成。

    甚至,他还想让自己在“帝.都”打一份不死不活的公家工的大儿子,下海弄个建筑公司,就来承接未来可能要搞的报社的建筑工程。

    这样的大工程,他大儿子创建个建筑公司,只要能接上一、两单的这种建筑大工程,就能赚到他几辈子“打公家工”赚不到的钱了。

    这都不需要李社长去“黑”钱。直接有大工程交给自家儿子,就注意能收到丰富的回报。

    至于说,他儿子有没有一支过硬的“施工”队伍来完成工程?这个根本不需要多顾虑。能领到大工程才是最关键最困难的一个环节。领到了大工程,还怕没人替你干活吗?

    现在哪个大工程的承包方,不是把自己接到的工程,分解以后,又逐一的“外包”出去的呢?

    总之,李社长还是很有想象,很有追求之辈。

    他希望在替“公家”创造了巨额财富的同时,也能让自己的“小家”也分润一下,也“共同富裕”起来。

    当然,只有创办的“子报”能真正赚大钱,才可能让他的大儿子“下海”。毕竟在“公家”打工多年,如果没有注定能赚钱的项目,就那么冒失的“下海”,那也是非常不合适的。

    李社长不赞成那样的冒险。

    正因为知道创办一份“生活类晚报”,牵涉极广、影响深远,李社长那是要举全“报社”之力做成它。

    钟任也算是在这种“大变.局”时代,临危受命,担当起办好那样一份“赚钱生活报”的重担。

    关键着眼点,就在于“赚钱”二字。至于生活类啊什么类都好,那都是围绕着“赚钱”这个中心点来布局的。

    如果大报纸不是没有主动订阅的“客户”,拉不到众多商家的广告费,其实谁会想“兴师动众”,冒着重重危险去创办这样一份“子报”呢?!

    钟任毕竟在“基层”的“一把手”身边呆得久了,人情世故精通之极。他明白了李社长想创办“子报”是出于“赚大钱”的迫切心理,当然就满口的承诺(甚至包括在公开的场合,他也照样敢宣告),要在短时间能把“子报”的收支搞平衡。然后,第2年就以“5000万”的广告收入作为目标。第3年以“1亿”的广告收入,作为预定目标……

    这真是每年上一个新台阶啊。

    而这个时间,报社的大报本身,每年才区区的几百万收入而已。都只勉强够“铺排”报社的各种开支。

    钟任居然“夸下海.口”,创办的“子报”第2年就收入几千万?那也吹牛吹得太过火了吧?

    同事们无论是认可,或者不认可钟任“能力”的,这一回都觉得他不可能实现他“夸下的这个海.口”的!

    那样的目标,对眼界极为有限的报社同事们来说,实在太过遥远了呀。

    但李社长就非常欣赏钟任的这种表态。他就需要有此雄心,不畏艰难的得力干将,去替他创办一份真正赚钱的“生活类晚报”嘛。

    因此,有些报社的“副职”,不太欣赏钟任的这种“吹牛皮”的作法。就在李社长面前,婉转的提醒这位“报社老大”,不要被钟任的“夸夸其谈”的表现给蒙蔽了。有时候,往往越是能吹的人,做事的结果越是糟糕。

    李社长却不以为然的回应:钟任那是在吹牛皮吗?或许有一点。但只要他能完成他自己定下的“目标”的五分之一,那就是明年“子报”能创造一千万的广告收入,我们报社的日子就好过得多了。那就是他的大功劳……所以“吹牛皮”也不是罪过。你觉得,一个连“牛皮”都不敢吹的人,能指望他做成什么样的大事呢?

    就是这种态度。

    只要有希望帮李社长实现心里一些“不可告人目的”的,李社长就是那么的“护短”。

    他决定要重用钟任了,别人再来“叽叽歪歪”,那就是不识趣了。

    要来攻击钟任,也等人家创办报社失败了,再来数落吧。现在远没到那个时候哩。

    哪个富豪总结过的?

    人总是要有点“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总之,看出了李社长态度坚定的要“力挺”钟任,创办一份“赚钱”子报了,“副职”们也识趣的不再提什么“牢骚怪话”了。

    但表面上报社内的员工们,无不“鸦雀无声”了。那并不代表内.部不再有“反对意见”。

    同事们只不过,是把一些“不服气”放在了心里了。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在心里憋着一股子气儿,冷眼旁观,就等着要来看“钟任”乃至李社长的“笑话”!

    毕竟,这个“创办子报”的事儿,整个都是由李社长主导的。其它“社委”都觉得把握不大,只有李社长“信心满满”。

    大伙虽然不希望报社的“投资”白白打了“水漂”,但有朝一日(其实就是很短的几个月后),就看到李社长力主的这个项目,大败亏输,那李社长的表情一定非常精彩。一些同事那是不介绍到时候天天欣赏李社长的精彩表情的。

    不一定是跟李社长有巨大的矛盾。就是不爽他这种“不民.主”的作风。

    上马一个如此“烧钱”的子报项目,员工们觉得,单纯就是“社委们”通过,都有点太武断了,应该由报社全集的“干.部”们来集思广益,大伙一块来投票决定要不要创办“子报”的。

    现在倒好,由李社长掌控的“社.委.会”居然轻易就通过了这样一项计划。而且从计划到实现,相隔才那么几个月时候,有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市场.调查吗?

    总之,上马这样一个项目,员工们都觉得挺“悬”,非常不靠谱啊。

    员工们的信心一点都不足。钟任居然还夸口,要明年就赚它个5000万,后年赚1亿……就连李社长都不敢这样吹牛皮啊!

    让这样一位“靠吹牛”被提拔重任的人物,来负责“子报”的创办及经营,真的合适吗?

    反正报社的同事们安逸惯了,对于创办一份全新的“都市类子报”,都有点不想动得感觉。因为在钟任最初的安排中,为了压缩报社的开支,打算从大报那边“抽.调人手”来“子报”这边做工。做的是“子报”的工,而领工资仍在大报那边领。

    如此一来,等于大伙的工作量都变大了。虽然收入也相应的有了提高,但对于一群安逸惯了的同事们,宁可不要那么辛苦劳累,就按照普通的8小时工作制,领取也并不太低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那就挺不错了。

    总之,大伙都不看好李社长和钟任,真能把“子报”项目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