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星海归向 » 第130章 实域与褐矮星

第130章 实域与褐矮星

    旗舰面前的光球消失了,只留下导航和一枚三维度状态的“碎片”。

    标志着第一次“交易”的开始。

    秘域之主将一枚高维碎片变成了三维固体,能够像一般的物质一样被携带。

    那片轻薄的蓝色晶片,此刻就躺在舰船的仓库中,被白发少年捏在手里,仔细观察。

    来自翡晶文明的探测器,后来被北极星培养分裂了许多个,每艘旗舰里都有。

    但现在已知的只剩下这一个了,因此他更加小心,用手指夹着几乎没有厚度的晶片,生怕被锋利的边缘切伤。

    “这应该是秘域之主的‘大脑’。”北极星沉吟着。“他想要将这些部分送到其它的封闭域中……”

    预设的启航通告,在两艘舰船中广播,将北极星的目光拉回现实,放弃了无意义的揣测。

    两艘舰船轻巧的抵达了蓝色雾霭中的某处,确认坐标正确。

    “启动谐振仪。”

    赤环族将消息传递出去,随后两艘舰船上的一切都开始以某个频率振动起来。

    空间站中回响着低沉的嗡鸣声,上面的生物有一种微微的酥麻感。

    两艘舰船突然在虚空中消失不见。

    出现在另一个封闭域中。

    由于这里是没有名称的,因此北极星建立了新的档案。

    “实域,R001,褐矮星域。”

    “进入方法,在中心域特定区域,以200hz频率振动。”

    如秘域之主所说,每个封闭域都有着特定的进入和脱离方法,原因暂时未可知。

    与漆黑一片的“虚数域”不同,“实域”有着更加光怪陆离的存在形式。

    这里有一颗类似木星的气态巨行星,表面有暗色条纹与漩涡斑流转。

    但质量大概有木星的30倍,庞大的体型北极星前所未见,介于行星与恒星之间。

    其内部发生的不完全聚变反应,让巨大的星球发出幽绿色的荧光,照亮了这里的空间。

    这里同样是一个封闭域,远处还有无数同样的星体,像两面重叠的镜子,中间出现无数倒影。

    这就是无数封闭域中之一,某个实域的模样,似乎是原本星空的一小部分。

    两艘渺小的文明造物就悬浮在环绕褐矮星轨道上,观察着下方的暗色表面。

    北极星在盘算着,如何从星体上收取物质。

    舰队已经很久没有获得过补给了。

    直接降落肯定是不现实的,褐矮星虽然并不是恒星,但内部的不完全聚变依旧能够让表面达到数百度。

    更何况,超过30倍木星的庞大质量也不是虚幻的,表面有着数十倍母星的强烈重力场。依靠冷聚变引擎或许可以强行脱离,但绝对很不划算。

    “制造一批低轨道收集器,去收集星体的大气层。”

    北极星只能退而求其次,让赤环空间站迅速开工。

    由于物资匮乏,第一批次只能制造少量的收集器,在一段时间后,使用收集的物质制造更多,滚雪球一般增长。

    这不可避免的很耗费时间。

    但秘域之主没有提及时间上的限制,或许对他而言,“时间”是最不值钱的事物。

    因此北极星可以不急不躁的做好准备,降低未知空间带来的风险。

    毕竟两艘舰船一艘是指挥舰,一艘是生活空间站,即使是成熟的星空文明造物,在虚空中依旧像纸一般脆弱。

    ……

    第一批收集器已经投放了。

    几个微小的银色物体排成一列,从漆黑深邃的空间里平行下降,在逐渐浓厚的雾霭中张开一圈淡淡的晕。

    那是一张八边形的膜,每条边都有一百米长,纤细纵横的骨骼像蛛网上的丝线,维持着基本的结构强度。

    碳纳米骨架汇聚之处,是一颗银色的立方体结构,作为收集器的仓库。

    灰星战役中产生的技术产物,气体云收集器“灰瘴”,收起来仅仅数米见方的探测器,物质收集效率却不低于启航时的“穹顶”级旗舰,是成熟的星空文明造物。

    同时使用了两个文明技术。

    广阔的帆面上,灰色的流体向着中央缓缓流动,裹挟着宇宙空间中的稀薄物质。被中心的收集器过滤后,再沿着中空的管道重新回到外围,如此往复。

    舰队的物质储备在平缓而有序的缓步增加。

    在之后的时间里,舰队会将收集的物质运回空间站,并制造更多的收集器。

    并重新制造出基础的舰队,拥有一定作战能力。

    而现在北极星则按照惯例,正在执行另一项工程。

    他要发射探测器去观察褐矮星的表面,这也是独一无二的资料,对提升“任务”的完成度有很大的帮助。

    那个特制的探测器已经抵达大气圈了。

    专门加固过的梭型探测器,显得修长而厚实,正在引力的拉扯下快速坠入云雾中。

    由于高重力和稠密的大气,这次的火光格外明亮炽烈,像一颗数千米长的火流星划过天际,光芒甚至盖过了厚重云层中闪烁的电弧。

    穿过数百千米厚的风暴与云层,探测器的镜头前突然清晰。

    要抵达近地表了。

    北极星不慌不忙的控制着探测器,弹出巨大的高分子织物减速伞,让火焰逐渐削减。

    晃动的镜头中,苍茫的大地似近实远,这个高度甚至还在一般岩石行星的太空轨道上。地面平滑如镜,朦胧的绿色光芒透过地壳,在高空往下看仿佛逆向的极光。

    仪器检测到强烈的辐射,是聚变反应无疑。

    随着下坠,地表距离更近,“天”与“地”的概念逐渐清晰,一侧是幽绿光芒的大地,一侧的黑褐色,混沌一片的天空。

    昏黄的粘稠雾气中,偶尔有能量无法预计的宏伟电弧,击穿一百公里的天地,旗舰“夔”的主炮与之相比不值一提。无数高耸尖细的龙卷风扭动着在大地上行进,似乎永不停息。

    探测器平稳的降落,却漂浮了起来。

    这里的地表,覆盖着甲烷构成的海洋,无边无际看不出一丝弧度,柔和厚重的微光在天边浮动。

    稠密的大气微风鼓动,让淡黄色的液体泛起粘稠的波纹。

    温度不过一百度,相对而言无比温和。

    出乎意料的宁静平和,那些无比广阔的天灾,却只能占据极小的角落,辽阔无尽的大地温和的接纳了渺小的造访者。

    北极星拍摄了照片,记录着自己的想法。

    “褐矮星有着接近恒星的质量,表面却是微风与大洋,或许也能够成为生命诞生的摇篮……”

    北极星想起了外部宇宙的星空,其中最黯淡,最弱小的m型恒星,也拥有着超越眼前巨物数倍的质量。

    而自己所在的银河系中,就有着千亿计的恒星,却仅仅只是宇宙的一隅。

    虚空的广阔与浩瀚,此刻如此清晰。

    北极星想要像远古时代的作家诗人般,发表些感慨,却依旧一句都说不出来,相比60年前毫无长进。

    赤环族发出了通讯申请,北极星不得不调转注意,面对眼前的琐事。

    “进展如何?还是说,遇到了麻烦?”

    “对,领袖,我们可能……遭遇了一些意外。”

    “有‘东西’在‘灰瘴’的附近徘徊。”

    北极星切出了收集器视角的镜头。

    卫星的面前,一群模样怪异的生物漂浮着,每一只都有数百米大小。

    它们扬起帆索般的触须,对着灰色的帆面张牙舞爪,在稀薄的大气中掀起阵阵气浪,似乎非常愤怒。

    高空的云层中,竟然有生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