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日本战国:若狭之虎的崛起 » 第26章 英雄迟暮

第26章 英雄迟暮

    “源兵卫,修建这国吉城怕是耗费了你全部精力吧?”信重问道。

    栗屋胜久点了点头,却有些失落道:“说来也惭愧,臣能力有限,以国吉城这样的地形,曲轮本可以建得再多点,土堀也能挖得再深点……”

    信重知道,之前依靠栗屋元隆的支持,他还能有资金和人力用于城池建设,可现在栗屋元隆倒台了,栗屋氏即将被清算,再也没有谁会关注自己这么一个栗屋氏旁支分家所建造的国吉城了。

    “你不必担心,”信重宽慰他道:“国吉城这座边界重镇,很快就会有新的使命,届时,现在这些城防工事足够应付了。”

    是啊,等到拿下了东面的敦贺郡,国吉城就不再是边界上的城池了,它将作为敦贺到小浜之间的一个交通枢纽和中转站,继续发挥在经济而非军事上的作用。

    “主公说的臣不太明白。”栗屋胜久一头雾水。

    “过几天你就知道了”信重报之一笑,转而说道:“话说,现在越前那边有什么动静么。”

    “臣在更靠近越前的岩出山、狩仓山、駈仓山各建造了一座城砦,用于侦查、传递朝仓军的动向。目前看来很不乐观,特别是过完新年,越来越多的军势从各地朝边境移动,目前少说有三千人。”

    栗屋胜久虽说只比信重年长数月,但对前线的态势感知能力确实远超同龄人,他知道国吉城虽然扼守要道,但为了避免被动防御、打呆仗,还是要把情报网尽可能地前移,及时获取敌军动态,为自己调整防御措施争取时间。

    “三千人?远远不止,后续还会有更多的。”信重同样对前线的形势不太乐观,但他知道,栗屋胜久已经做了他能做的一切,算是尽力了。

    “你放心,本家不会让你孤军奋战的,我调集两郡的军势前来支援你,另外,也派人去京都请求朝廷和公方出面调停了,这场仗不会太过被动。”信重劝说栗屋胜久不要太过紧张,当然,朝仓景高这个杀手锏还没到时间公之于众。

    “主公能在此危难时刻来到这国吉城,已经是对臣最大的支持了。”栗屋胜久拜谢道。

    “此战过后,我将把‘宫川之乱’和这次战事放在一起进行战后评定,届时,我会指定你继承栗屋氏宗家的家名。”信重说道:“对你我也不做隐瞒,栗屋右京亮的知行地我要全部没收的,能给你的可能就很少一部分,但只要你干的出色,我一定不会辜负你。”

    得知能继承栗屋氏宗家,栗屋胜久感激涕零,这不仅意味着自己这一分家终于完成了“逆袭”,不用再受族人白眼和轻视,更重要的是,他也可能借此机会晋升家老的行列,这可远比获得一块知行地更加荣耀。

    “主公对臣有再造之恩,臣感激不尽,必将赴汤蹈火,以死相报!”

    “这都是你自己争取来的。”信重对栗屋胜久的反应十分满意,谁都不会嫌弃忠臣多的,特别是此危急存亡之秋,信重更是要竭尽可能将有能力的人拉拢到自己麾下。

    “今晚,我便在你这讨扰一宿。对了,我身边这位,是我新进延揽的军师,名叫山本重幸,我希望你明天能派几位熟悉地形的武士,随他去探查一下横谷川和野坂岳一带。”信重说道。

    “横谷川……野坂岳?”栗屋胜久迟疑了片刻,想想山本重幸身有残疾,便好心提醒道:“那里地势崎岖,人烟稀少,现在又是大雪封路,进山很是危险啊。”

    “大人不必担心,别看在下瘸了一条腿、瞎了一只眼,这都无妨,您只管替在下找几名精干的武士就行,此行可能要三五天时间,还要带好足够的干粮。”山本重幸明白栗屋胜久的好意,但他决定了的事情是不会轻易更改的。

    一听说要去两三天,信重颇有些诧异:“即便那里山路严峻,也用不了这么久吧,况且,我明日便要启程前往三方城,难道重幸你要一个人留下来吗?”

    “没个三五天,怎么能摸清情况呢?主公明日只管启程便是,臣就在这国吉城等主公好了。”山本重幸回答道。

    “实在搞不懂你想做什么。”方才进城的路上,信重便对山本重幸的想法不明所以,现在更是好奇不已。

    “主公别介意,臣一直都是这么个性子,等这件事结束了,臣定好好向您禀报。”山本重幸挠了挠自己本就凌乱的发髻,笑着说道。

    信重听罢,一脸的无可奈何:“茂五郎,新九郎,明天我们先去三方城,由他去吧。”

    结束了五天的风餐露宿,信重等人终于能在榻榻米上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

    可是这一晚上,信重却是难以入眠——想想这才正月初二,朝仓氏就已经集结了三千军势,真到了约定的正月初八,还不知会有多少人出现在两国边境。即便有了朝仓景高的保证,他仍然怀疑这小小的国吉城能否坚持到他在大野郡起兵。

    次日清晨,信重等三人在叮嘱山本重幸务必小心后,在栗屋胜久的目送下动身前往三方城。

    途中,信重有意无意地向熊谷隆直问道:“茂五郎,经过昨天一见,你对源兵卫印象如何?”

    熊谷隆直思忖片刻,直言道:“主公想说什么,臣明白。家父和他之间的矛盾与我无关,仅从昨日的表现来看,臣以为他确实是个难得的忠臣。”

    信重微微颔首,对熊谷隆直的回答表示满意。在他看来,这位熊谷氏的庶子已经转变了立场,开始从武田氏的角度考虑问题了。

    三人一路向西,临近中午终于抵达了三方城外的阵城(类似于军营)。

    这座三方城历史悠久,原本是一色氏担任若狭守护时期,守护代三方氏的居城。武田氏代替一色氏成为若狭守护后,三方氏随之衰落,跟随武田氏从安艺迁徙到若狭的熊谷氏,于是占据此城,但仍称之为三方城。

    在城外山脚下的阵城中,信重见到了从三方郡和远敷郡各地赶来的豪族、国人,甚至还有一些地侍也拖家带口前来参阵。

    望着城中五彩斑斓的军旗、千奇百怪的马标,信重心里既是欣慰又是无奈。

    欣慰的是,虽然刚刚继任家督,可这些地方势力却愿意追随自己对抗外敌,足见对自己是认可的;无奈的是,这些零零散散拼凑起来的军势,战斗力想必也是参差不齐,怎能抵挡住朝仓军的进攻?能做的似乎只是在开战之初虚张声势罢了。

    “主公!”见到信重走进城内,刚才还熙熙攘攘、谈笑风生的一群人,瞬间围了上去,对着信重便是一通嘘寒问暖。松宫清长和香川盛久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信重身旁,兴奋地说道:“主公,事情成了吗?”

    信重重重地点了点头,两人见此也是欣喜不已。松宫清长更是把另一个好消息告诉信重:

    “主公,目前动员已经基本完成,根据最新的统计,三方城下的军势达到两千三百人,臣盘算了一下,已经是两郡能动员的几乎所有兵力了,就连那几家奉公众都参阵了。”

    对于三方城能集结的兵力,信重心里是有底的。他此前估摸着在两千人左右,毕竟集中了两个郡的豪族国人,以及自己直属的马廻和备队。此番多出三百人,虽说在意料之外,倒也不算太惊喜。

    “丹后方面呢,逸见骏河守带了多少军势去仓桥城?”信重紧接着问道。

    “骏河守派人带信来说,他在大饭郡召集了一千军势,已经是尽力了。”松宫清长颇为羞赧地回禀道。

    “大饭郡本就贫瘠,一千人……我相信骏河守应该是没有藏着掖着,加上仓桥城的三百人,那么整个丹后方向便是一千三百人,依托有利地形应该可以抵挡丹后军一阵子。”

    信重心里正思考着如何排兵布阵,一声“三方殿到”,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下意识地转过身,目光所及之处,在熊谷一门众簇拥下走进来的,乃是一名身穿印有“寓生鸠”家纹的天青色素袄的中年武士,只见他剃着月代头,留着山羊胡,眼神如同猎鹰一般犀利却又尽显疲惫。

    这便是信重的岳父,被尊称为“三方殿”的熊谷胜直。

    信重来到这个世界,与自己的这位岳父只有数面之缘,特别是“宫川之乱”后,这还是两人第一次见面。

    “主公安康。”熊谷胜直在众人的注视下,艰难地向信重拜伏行礼,其间咳嗽不止,这也让信重心里不是滋味。

    “三方殿请起。”信重赶忙弯腰将他搀扶起来。

    “好轻啊。”扶住熊谷胜直肩膀的那一刻,信重震惊了,这个身高四尺有五的中年汉子,身子竟然消瘦到这般境地,用骨瘦如柴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臣身染沉疴,有失远迎,请主公恕罪。”熊谷胜直一边猛咳,一边掏出一块白色方巾捂住口鼻,方巾瞬间被鲜血染红。

    “三方殿,身体已经这般了,就不该来此,这次作战,有平次郎和茂五郎出阵就可以了。”信重看着这位曾经给予自己最大限度支持的岳父,疼惜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