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晨风起 » 14.世界从不平等,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二)

14.世界从不平等,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82岁育种院士——谢华安爷爷,“饥饿”影响了谢华安爷爷的一生。

    长大后,他立志投身农业,为了生产更多的粮食,他追着光和热去到了海南,培育了许多优质的种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如今我们吃的米饭,面条,玉米背后都是爷爷他们辛勤劳动下的科研成果。

    向让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让我们不再饱受饥饿之苦的每一位科学家致敬!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我门每一个人也向往着浩瀚的宇宙星河,希望有一天自己像嫦娥一样可以奔向月球,或者像某位神仙一样可以飞升踏入某一星球。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移居到火星。从地球到火星的旅程大概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空间站的建立,与不断的实验,实验要有结果,要不断的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有相应的解决对策,不断的完善空间站,为载人登上火星而提供有效的措施。

    看着王亚平说恢复地球人模式很开心。出差太空半年后,王亚平说自己刚回地球喝完水总想把杯子“粘”住,生怕“飘走”,也总想在太空一样直接“飞”过去。

    在我印象里,只有小说和电视剧会仙法的人才可以会飞,有法术才可以把杯子粘在墙上。

    不知道,在很久以前,那些著书立说的人是否真的见过神仙?或者真的有从外太空而来的人!

    星河是浪漫的,畅游在星河的人同样浪漫!比如刘洋的小星星就好浪漫。

    看着中国航天人的浪漫!在空间站的每一天,航天员刘洋都会在纸条上写一句话,叠成星星,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地方留下她的感动与希望。

    钱七虎杜富国张桂梅也给即将步入学堂的学生送来开学寄语:新学期,新起点,愿你不负时光,勇敢前行!

    九万里风鹏正举。九月来了,愿今后的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而金色的九月已经开启,我还每天都在家中吃饱了睡,睡醒了吃,说来真是惭愧!

    除了吃,好像也不会做什么了!现在,每天有大米饭吃,就是一种幸福。那大米是从哪来的呢?

    看着荧幕上面,那一粒黑色的像石头一样的古怪的东西,居然是万年前留下来的大米!

    一粒小小的“万年米”,却蕴藏着中华文明起源的秘密。中国社科院历史学部主任、研究员王巍给大家讲了这粒米的重要性。

    王教授介绍,农业的起源是文明起源的基础。讲座伊始,他翻出了ZJ省浦江上山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米的照片。这距今大约一万年前的一粒米,是国内迄今能够确认最早的栽培稻米,也是世界最早发现的稻米。

    这一粒稻米的出现,说明中华民族先民在一万年前就开始了对水稻的栽培。他们守在田边等待秧苗成熟、抽穗,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王教授让大家想象一下,史前时期,人们原本住在山洞里,穿着树皮、点着篝火穴居,稻作农业的出现,开启了人类发展的新纪元。

    然而水稻带来文明的变化令人震撼,良渚遗址也不例外。王教授给我们介绍道:良渚遗址的中心有一个高台,其南部发现了20万公斤的稻米,让人大吃一惊。从上山遗址到良渚遗址,中华文明经过了5000多年的发展,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华文明经历了沧海桑田,成为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之中唯一没有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离不开古代先民坚韧地开拓土地,更离不开一代代中华儿女长期奋斗。讲座尾声,他对收看节目的中小学生亲切期望:“回溯历史,感受5000年文明超越时光的力量,我们有责任奋斗不止,延续这份文明的荣光。”

    我们每一个人都为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看了水稻的历史,突然对水稻的生长也充满好奇!

    在微距拍摄下的水稻种子原来长这样!生命真的是很神奇,微观世界的水稻种子看上去就像……

    怎么形容呢?突然觉得自己词语好匮乏,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还是谢华安院士厉害!描述起这些种子简直就是出口成章啊!他说:这些形态各异、特点鲜明的种子就像孩子一样,每一粒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世界没有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种子,更没有相同的人!

    哪怕是同一类人,却也终究不是ta。

    明明是大象,为什么叫羊妞?这是同一类?也不像啊?羊和象,我还是可以区分的!

    唉,原来它是2015年羊年时被救助的幼象,一直靠喂食黑山羊妈妈的奶长大,因此取名“羊妞”。

    羊年,吃羊奶,还真是别样的缘分!

    想着湘君府有道招牌菜,就是小炒黑山羊。想到吃,我的胃又不安分了,又开始蠢蠢欲动。没有解封的消息,只能消停的听话!

    接下来是讲青藏高原的史料首次公开亮相,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人员先后进行了两次青藏科考,用双脚丈量高原,一点一点填补起了青藏科考的空白。

    双脚丈量,我的小宇宙又被震撼到了,因为对于缺乏锻炼的我来说,长时间走路会引起身体的各种不适!

    这是怎样的精神与毅力,才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做到呢?

    没有恒心与毅力,万事难成!就如我国的两弹一星,也是经过艰苦的奋斗,才突破西方的封锁,有了今天的辉煌。

    有航天人回忆第一次见到钱学森:“两弹一星”的成就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回忆起第一次见到钱学森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周建平院士骄傲地说:“这是我们的幸运!”那是十足的见到偶像才有的表情。

    我这才知道,原来科学家也追星,但追的是科学之星,追的是梦想和奋斗之星!

    有了先辈的努力,中国发展航天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中国人的步子也迈向更高更远的太空,用中国的航天器把中国的文明播向星辰大海。

    有了他们的不懈努力,2022年7月24号,问天实验舱发射成功,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则第一次把课堂“搬到”了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把开学第一课课堂搬到火星,搬到更遥远的星辰大海。

    奋斗成就梦想!

    身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身为中国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完成当下我们能够完成的任务,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这是科学家爷爷的感叹,每年的开学第一课,我都是一个学子,静静得守候在电视机前,每年都让我有不同收获不同的感悟,敢于担当,勇立潮头,立志成为新时代青年,在史书上谱写属于我的篇章。

    正是凌云壮志豪情万丈直飞云端的时候,就被人一嗓子给震到了深渊。

    “惟惟,拿碗筷,准备杯子,开酒,我们吃饭啦!”

    “快帮我端菜!”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