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战国兵雄传 » 第一回 三国分晋战国始 安邑乐羊志学儒

第一回 三国分晋战国始 安邑乐羊志学儒

    古代小说

    作者简介

    王占福,一九五四年生人,原籍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原是石家庄市工信局处长{原市经委或经贸委},长期从事机关工作{已卸任退休},喜以诗歌形式,记述思想和旅游考察感受,已写出两千二百多首诗词。历经五十余年学研不缀,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自小喜欢文学书籍和历史地理知识,对古贤哲理深邃研学,涉猎广泛,犹喜历史古典文学。年少即立志,欲在文学创作方面有所建树,但未能如愿,皆因觉得智识尚浅,功底不足,难于承担此任。由于小学五年级后,经历止学,十五岁即进工厂做工,后虽到大学深造,但为数学专业,与文学无缘。后三十余年在机关工作,无暇顾及文学创作。五十五岁后,闲暇之余,又发心动,提笔拟练,先后写出《当众讲话》《人生道谋》两部书稿,但均未发表。对小说文学从未涉及,但总想尝试一下。且喜好游历观光,犹喜古迹传闻,出差走遍祖国大部城市,又自驾车游走二十余年,行程四十多万里,一生走过约五六十万里路程,可围地球转六七圈,增长了见识和考察求证智识。五十五岁始,用近八年时间,写出了《锋陲铭》之书,为宋代历史小说,近三百万字的巨著之作,以《天狼啸中山》之名,在网上发表已数年,各网站均可阅读到。被国家省市图书馆收藏书稿,誉为天下第一巨篇长书。后又写出《秦汉智雄传》一书,约五十多万字,亦发表在网上,揭示了秦楚汉战争风云,介绍了历史名人张耳事迹,翔实展示波澜壮阔的古代战史,网上即可阅览。本书是一部战国史风云作品,因为两千四百年之历史故事,贯穿二百年时空,明朝人冯梦龙曾著《东周列国志》,将战国名人故事,以单独逐个做了介绍。创写文笔精彩,成为经典名著,但均为从史书中摘出内容,未能系统连贯,难于通络为一体之书,欠存断续衔接之不足,使人阅后困惑难解,尚有此缺陷。由此带来读解混乱,错情时见,不利读者明解清晰,而本书试图弥补该弊,创写出熔铸一体之作,却是艰难创举,破解了数百年来的困惑难题。且展示文学水平优劣,欲与古典名著比试高低,看今人能否赶上或超越古人,也是为民族文学发展奋争拼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能否如愿?将拭目以待。

    前言序语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深厚的优秀民族,几千年来的先人,以其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为民族的骄傲。在历史长河中,曾出现了很多思想家,理论家,哲学家,诗人,词人,文学家,戏曲家等,创作出浩瀚的文书典籍,为后人留下了丰厚文化遗产,使我们能一睹先辈的智思风采。这些闪耀着历史光芒的遗作,指引者我们前进的方向,也使我们懂得了人生哲理,文字学问,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用之不尽,取之不完,成了我们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宝库。此番成就,令世界广众羡慕不已,仰目相看,以至不断交流学习,从中吸取文学营养,从而发展丰富了本国的文化,起到了促进世界文化发展,提高文明程度的作用,由此显现了传扬不凡的成果。

    这些成果表现在,由于古代文学传播,各国文学作品迅速发展,各类新书不断涌现,在现代文明中熠熠生辉,推选出类拔萃的名著杰作,奖励著述耕耘者,使之扬名世界,成为继代文化新星。尽管如此,虽誉之名著精品,却不能与我国古代经典作品相比,未见造诣水准,超越的文学作品出现,从文学科学的角度讲,我们的祖先还算占居着制高点,此说虽显自夸,但也令人服气。首先我们的古典诗词,造诣极高,韵律应用,简约含蓄,内容丰富多彩,足可独树一帜,各国难于比拟,再加我们所创成语,言简意赅,谁人可比?这是我们民族古今智慧的结晶,也是引以为豪的资本。还有古典书籍中,学问理论莫测高深,就连我们现代人,都难于领会透悟,还在研究探讨,其它国度之人,功底尚欠,也多是望洋兴叹,自愧不如了。

    当然,外国也有优秀文化,值得我们学习领悟,互相交流,充实提高,也是促进文化发展的有益之举,但却不可轻视本民族先贤,决不可有数典忘祖之念。才会使本国文化发扬光大,要敢于超越古人,大胆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继续创造辉煌,耸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现今条件如此优越,智慧远高前人,文化空前普及,资料极易搜集,可去各地考察,交通极为方便,网络发达快速,学识广博深远,具有前人不可比拟的基础条件。若是我们的作品水平,连古人都超越不了,那真是我们现代人的耻辱!实在是说不过去,又怎么讲发展呢?当自愧于后人!这也是我们当代之人,应当奋发努力的方向。

    以上所述,或许有人说:“这是对当代人的贬低,文化水平高低,是应以识字的人多少为准,或以高学历人群比例为标志,怎能说不如古人呢?”这话也算有所依据,似有道理,但却不太准确。因为所谓文化水平,不应以识字人多少,学历高低而论,而是应以古代优秀作品,甚至是经典作品,与现代人的优秀作品相比,自会立见高下,不言自喻了。如果我们已经超越了古人,又何必再学古典文学呢?尤其是如今,提倡在教科书中,加大古典文学内容,促使提高语言文字能力,这是历史经验证明的有效办法,是有科学依据的。由此看来,文化繁荣,并不等于文化水平提高,也不等于文学作品优异,量大不等于质高,文多而无佳采,又有何用?此理再明了不过,毋庸赘述。

    对于古代优秀文学作品,早年虽然识字不多,却有着极大的喜爱,每逢读到那些,与语文书中不同的文字章节,就觉得写的真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语句凝练优美,不似今日的口语化作品,简单乏味,欠失文采,干瘪无光,令人生厌,形同小儿科,看似地摊货,翻书即撇,味同嚼蜡,装订精美,却多诩为名家所写。因此,愿看古人名著书籍,时间愈久,阅读渐丰,广览搏记,提高了语文能力,增长了文学智识,经过刻苦磨炼,写作水平迅长,逐渐形成自己特点。在三十岁时,报上级审阅的材料中,竟能独占鳌头,无人能予改动,受到领导赞赏称道,自认有了一定基础,为后来创著文学作品,打下了牢固根基。

    再有就是喜读古代诗词,这是少时爱好,认为诗词洗练铿锵,具有韵律感,是顶级文学精品,从中可受到熏陶,对提高写作水平,具有莫大帮助作用。后来便习练作诗,逐步熟悉其规律,熟中生巧,经过数十年的磨炼,竟能得心应手,随意而作,虽理论欠深,却有诗的底功,填词自不必学,乃长短句而已,有何其难也。早年看到古代佳作,心中佩服古人智慧,竟能将文字这门艺术,运用到炉火纯青,创造出了精湛无比的华章锦辞,崇敬之情,心底由衷,却也产生了一个疑问。就是古人能够做到,而我们今人如此聪明,却跟之不上,较之不及,其中到底原因何在?此种困惑,始终在脑海中萦绕,也曾试想解开这个疑迷,却感觉无从下手,茫然磋研半生,并未找到准确答案。

    纵观古人留下的精湛作品,能成为经典之作的并不多,也就那么有限的几部,数百年来,无数文人志士想窥破其中奥秘,均都未能如愿。否则,早有同等作品或超越作品出现,可惜未见实例!尽管许多专家教授,号称文苑大佬,或能讲的头头是道,却均为臆断,猜想,揣摩,思判之辞。因未经科学证实,难于确信无疑,因为这是几百年来,文学界的疑难课题,怎会轻易就能解开?也曾问过有些高人,说其是否写出过此类作品,回答却是:“那为神作,谁人能写?”我说既然未曾写出过,古人未曾透露信息,前人未能窥透,你又如何能解呢?以此玄论教导后人,岂不是骗人的伪科学吗?如何能使人信服?其竟无言对答。

    本人曾言道:“读书者多如牛毛,懂书者凤毛麟角!”其实懂得著述途径,悟其所走之路者,天下竟有几人?指为经典之作。这就如同人们,品尝某种珍果,知其味道鲜美,品质俱佳,却不知是如何种植出来的,只能是品评内容如何。如今多此现象,其实并未涉及实质,只做表皮文章,对读者学习许有助益,若写作者无启迪作用,甚或钻入书本中,去讨论内情细节,实属欠妥之举。若要真读懂书的内涵,当要了解其作者经历,或写作时代背景等,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因为任何文学书,都是在写作者自己,均无例外。从所著述中,尽可看到作者本人的影子,其喜好观念,见识水平,认知高低,文化底蕴,均会透露出来,这是会读书者,应持的探索方法,否则皆为观赏愉悦而已。

    在苦练底功数十年后,感觉有了一定基础,既然不欲与现代作品相比,索性就以古代经典作品,定为追赶目标,便试写了一百多万字作品,却不大满意。只好继续苦学两年,自认修改前稿无益,便即抛弃重写,竟然写出了一部三百万字的巨著,书名叫:“锋陲铭”,网上书名为:“天狼啸中山”。内中自创作诗词九百余首,却为宋代内容作品,超越了古人之书。屈指算来,应为诸书之最,因对古今书籍篇幅字数,早已了如指掌,恐不牢靠,便到国家省级图书馆证实,果然不虚,竟被多个图书馆收藏,称誉为天下第一书。

    后来又即兴写了一部,五十万字的历史演义小说,书名:“秦汉智雄传”,两书全部发到了网上,供喜爱读者阅览。虽未得任何报酬,却受到讽刺挖苦及蔑语白眼无数,认为不能出版,必定是低劣作品,没赚到钱即失败,奋斗十年无成果,属于白费力气的愚蠢之举。每当遇此情时,苦辣羞愧之感,不禁由心而生,但却不觉沮丧,因出版社认为此书甚好,只是不符大众口味,怕出版赔钱,但却远景看好,鼓励继写,自是心中甚慰。便决心再写一部,难度更大之书,与古代名著一较高下,以显示自己的才学水平,看能否与古人相比,或可寻找出版之机,不然就还发表网上。于是又继续了创作之路,以坚韧不拔之意志,秉灯达旦,奋笔疾书,历时近一年半苦熬,终于完成了此书。

    《东周列国志》一书,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学的经典之作,数十年前偶然得到一部,属于繁体字的原著,使我如获至宝,经常阅读欣赏,以致将书翻损过重,心中珍惜怀愧。因是周朝后五百年历史故事,书中根据史书记载,摘出精彩内容简述写成,欠缺系统连贯性,且多以人物事迹单独描写,使人读后难于连接贯通,多有迷茫之感。尤其对战国二百年的历史,写的较为笼统简略,实想看到一部系统之书,以解心中疑惑,却难能如愿,也知此为极难之事,非大手笔才可为之。遗憾的是,数百年来并无人著成,终究是个缺憾,就想试写一部此项作品,也算是对自身的考验,却实心怀忐忑,始终踌躇难定,深知其难度非同寻常。

    正好因特情,便先写了“秦汉智雄传”一书,内中已有说明,也是为此书先做了试笔,在写到“乐毅”时,对其祖辈后人贯穿战国,有了深刻认识了解。随之闪念,这不就是绝好的纲线吗?所以在心中不断酝酿,终于有了一个总体架构,待完成前书后,又经过近一年的思考,数万里路的探察考证。于2020年6月初开始写作,于2021年7月12日完成初稿,经三个月修改三遍,才终于完成定稿,总字数若印纸质书,当有八十五至九十万字,较水浒传等多出十万字。此书写作难度,是诸书难于相比的,首先是时间跨度过长,竟有二百年之久,其它书不过三四十年,其难可知。其次是国别众多,乱战纷繁,除七雄之外,还有鲁宋卫周中山,等小国参与搅扰,难于摆布排列清晰。再有人物众多,且在各国穿流不定,实难透彻叙明,当须分轻重主次,还防平淡无奇,的确难于把控掌握。

    其初写此书之意,本想重点为乐毅,可展开之后,即放手而作,其结构也难细致把控,只管根据内容纵情书写,大致根据构思,捋出纷繁头绪,略显驰骋不羁。总之是尽了最大努力,才完成了这部作品,自认为下了难于想象的功夫,耗尽了毕生精力,应该不为劣品,质量水准高低,还须读者品评为准。值得惊奇的是,在写到后半部时,却突然解悟了古代前人,写出经典之作的路径,恍然知晓了,此类作品的创作目的,似解开了先贤的智慧密码。为今后创作此类作品,或能指明捷径方法,以致促进此类作品快速诞生,具有颠覆性的理论依据,皆因经过了五百多万字的实践过程,才会获得详实证明,属实践出真知。曾仗胆作诗曰:“欲识庐山真面目,须登极顶耸云空。遍览诸峰高低竞,不甘俯首拜下风!”此为真实心境。正因如此,才敢大胆说与古人较比,看孰为高超?可拭目以待。

    此为作者亲笔。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写的是,从我国两千四百年,至两千二百年间,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故事,具有深远的文脉基础,也是史册的延伸之作,应属文学著作。书中以战国初期兵家乐羊为始,系统贯穿了其家族后代,如乐羊、乐舒、乐池、乐举,乐毅、乐乘、乐间等六七代战将,在历史舞台上,展演的精彩绝伦故事为总纲线。穿联插叙了兵家孙武、吴起、庞涓、孙膑等兵道名人事迹,还有神秘莫测的鬼谷先生,从生到死的非凡经历过程,及其四个出道弟子,纵横捭阖,搅乱战国风云的故事。皆因其二百年的长河历程,由于燕赵韩魏秦齐楚七雄混战,外加鲁宋卫周及中山等小国加入,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代。曾出了许多有名的国王君主,如魏文侯、赵武灵王、齐湣王、燕昭王、楚怀王、秦惠文王、直至秦始皇,登上战国历史舞台,演绎了无数精彩篇章。涌现出了众多名臣良将,如孟尝、平原、信陵、春申四君子,商鞅、苏秦、张仪、范睢、蔺相如、屈原等名臣。还有兵雄孙膑、庞涓、吴起、乐羊、乐池、乐毅、白起,蒙骜、王翦、廉颇、庞煖,赵奢、李牧等无数名将。真是众星闪耀,展演精湛,创造了历史辉煌,成就了很多成语,其纷繁复杂之情,使人眼花缭乱,应顾不暇,难于捋清脉络承序。因其延续了春秋时的兼并风潮,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中,一段极为特殊时期。前人记述此段历史过程,难成系统,只好摘其人物事迹,分别独立成篇,这在《东周列国志》一书中体现明显,再历后数百年中,却无系统连贯之书出现,使人读之多有困惑。本书试图解开这一难题,便以乐家世族臣将接续为纲,紧密连贯穿插,糅合联捏,串成一部前所未有的创著,或会给喜阅历史者,带来通览便利实效。

    由于战国时间跨度过长,内容纷繁复杂,人物众多难记,几乎超越了各文学著作,其创作难度之大,当不言而喻,也或算是个创举,能否达到读者满意,尚心怀忐忑。深知当代之人,虽学历见高,却历史知识欠丰,能读懂此书者或许并不多,但我国的文学科学事业,不应只为普及大众,还须有高端作品涌现,代表超古越今的高度水平,方可显示辉煌璀璨。今值文化繁盛时代,只有超越了古人,才可理直气壮展示进步,能在此基础上发展,超前继进才有希望。否则,只能提出学习继承,不敢说发展超越,若连古人都超越不了,岂不自卑?就永远抬不起头来,只能是崇拜敬仰,望高兴叹,有失当代水准,谨表衷意。望读者阅此书后,多提看法意见,以促进学术交流,或能切磋技艺,若遇高明指点,将不胜欣悦!此为题外话。

    目录

    第一回三国分晋战国始安邑乐羊志学儒

    第二回王屋山下遇劫匪志士相救交恩友

    第三回山村叙谈结契缘酒肉恭待尊师随

    第四回乐羊鲁国拜儒师怪癖学友交相知

    第五回巫师佯判离家避秀英草寮苦存身

    第六回王诩无父遭蔑辱母无屈愧忆风流

    第七回忍辱负重育孤子苦习文武去寻父

    第八回鬼谷迷解寻父路踏遍河山入青州

    第九回云洞山王栩练武逢高师教授兵法

    第十回述说孙武非凡事兴吴灭楚建奇功

    第十一回军师归隐三交地恋家游子回故乡

    第十二回恩师嘱馈留疑迷珍宝武艺母惊奇

    第十三回镇恶霸王家发威借神说巧智正名

    第十四回学道师从广阳君深悟哲理正德心

    第十五回求学半途风云变返乡省亲拜道师

    第十六回广阳道师论兵书弟子归家赴友约

    第十七回会友同赴广阳山欣学兵法拜师尊

    第十八回教授兵法十三篇苦读偷闲探医仙

    第十九回两雄兴游中山国吴起赴鲁挡惊马

    第二十回齐使荐举联婚姻吴起杀妻取将帅

    第二十一回吴起战齐获大胜田和设计间君臣

    第二十二回乐羊贤妻遭祸殃父难教子求友帮

    第二十三回契友投乐羊义助伐中山抛私争帅

    第二十四回中山国巧遇病女乐少郎运交桃花

    第二十五回乐舒娶妻任国卿乐羊奉命挂帅征

    第二十六回两军大战井陉关父子城头情难全

    第二十七回乐羊怒食子肉羹攻城灭国建奇功

    第二十八回奖功封赏灵寿君乐羊慎行释疑云

    第二十九回守邺调任西门豹巧除巫患隐玄妙

    第三十回惩巫邪治水开渠守西河拓疆五城

    第三十一回登峰择定茔葬地西河守战著兵书

    第三十二回吴起争位遭君忌逃楚拜相乱箭亡

    第三十三回乐羊拒赵侵兵难王栩师徒斩将援

    第三十四回乐羊辞世留遗嘱姬恒奋志抗魏赵

    第三十五回桓公复国谋巧计乐池借机统两军

    第三十六回乐池挥军扩疆土王栩葬母脱羁困

    第三十七回乐池奋征兴盛国王栩洛阳遇孙宾

    第三十八回话语道破久心迷师徒朝歌游高台

    第三十九回王栩忆友话吴起墨翟赴约入卫都

    第四十回采药同入云蒙山相知巧会无名谷

    第四十一回攀爬绝壁採奇药探查峡谷观天书

    第四十二回墨翟离谷留话语王栩朝歌摆卦摊

    第四十三回庞涓拜师学兵法王栩奇思揽英才

    第四十四回苏秦拜师学游说张仪利口解厄困

    第四十五回师门求异号鬼谷墨翟赞颂扬学说

    第四十六回辞鬼谷庞涓走聘赠兵书孙宾深进

    第四十七回庞涓得志忘同门墨翟荐才夸孙宾

    第四十八回孙膑辞师登高车苏秦张仪学成归

    第四十九回巧送张仪结友情暗派弟子寻珍药

    第五十回鬼谷升仙归隐逝孙膑魏国做客卿

    第五十一回庞涓暗施阴毒计孙膑上当剔双膝

    第五十二回庞涓施计求兵书孙膑脱难诈疯魔

    第五十三回墨翟施恩救孙膑田忌赛马用术谋

    第五十四回孙膑奇阵败庞涓计陷田忌罢兵权

    第五十五回苏秦出游逢资困妙解难题运智能

    第五十六回苏秦游历通列国齐都拜会大师兄

    第五十七回苏秦躲难游吴越魏军伐韩齐救应

    第五十八回庞涓攻韩齐攻魏马陵万弩射庞涓

    第五十九回卫鞅率军使诈计获胜损誉失信义

    第六十回苏秦求仕遇阻困返家谋计任赵相

    第六十一回张仪赴楚受屈打苏秦故意傲学友

    第六十二回张仪被激秦求仕苏秦施策纠联盟

    第六十三回苏秦合从相六国张仪施计破网罗

    第六十四回辞燕相苏秦赴齐施反间朝堂丢命

    第六十五回鸡鸣狗盗过函关收债布德复相欢

    第六十六回张仪欺楚伪献地怀王动兵遭众弃

    第六十七回张仪赴险困楚囚妙计脱解操连衡

    第六十八回赵武灵王伐中山乐池拒敌暗布兵

    第六十九回赵攻坚城遭水淹兵败房子悲天寰

    第七十回国君兵败思变革群臣众议乱朝堂

    第七十一回胡服骑射坚推行中山称王拒忠谏

    第七十二回乐池罢将忧祸患联谊秦相脱险关

    第七十三回欣受邀乐池赴秦武灵王惜才释仇

    第七十四回宴请留赵遭婉拒敬待阅军展双雄

    第七十五回演骑射小将受赏享猎宴兄弟结义

    第七十六回乐池客卿代秦相赵王借机攻中山

    第七十七回围攻掠地夺四城乐池归赵任高将

    第七十八回学让国燕哙召兵助平乱乐池挂帅

    第七十九回燕王招贤筑金台中山灭国死君王

    第八十回主父诈使会秦王两子并立愿难偿

    第八十一回父子出游沙丘宫危机暗伏赵王廷

    第八十二回安阳君行叛遭戮赵主父受困离宫

    第八十三回欺主父控交兵权王归都囚君遇女

    第八十四回贤女报恩舍命陪夜寐梦悟惊主君

    第八十五回哀告求生终无果主父饿毙沙丘宫

    第八十六回沙丘宫成困龙地乐毅牵累赴魏都

    第八十七回遭谗毁乐毅赴燕拜国君赏识重用

    第八十八回乐毅投燕担大任设计图齐暗施谋

    第八十九回兴国失道号桀宋齐王雄霸灭暴君

    第九十回欲报仇燕王授意联四国乐毅谋齐

    第九十一回乐毅游说成联军率兵攻齐战济水

    第九十二回夺城灭国齐王逃引狼求救遭惨丧

    第九十三回太子躲难逢慧女乐毅遭谤失兵权

    第九十四回田单神设火牛阵骑劫亡败君悔信

    第九十五回乐毅受责回书报慷慨陈词辩理明

    第九十六回乐毅归葬祖茔地相如护璧斗秦王

    第九十七回蔺相如完璧归赵会渑池再屈秦王

    第九十八回虞卿巧言将相和赵奢妙计解韩围

    第九十九回范睢赴齐君高待疑叛屈打计逃秦

    第一百回假张禄得宠为相真范叔欺虐仇人

    第一百零一回索魏齐秦王兴兵质平原魏齐自刎

    第一百零二回春申君险计归楚秦伐韩赵国贪利

    第一百零三回战长平诈敌易将坑赵卒白起施谋

    第一百零四回白起含冤死杜邮毛遂自荐成语留

    第一百零五回吕不韦慧眼识宝谋大利舍本得金

    第一百零六回异人脱难回秦国仲连雄辩斥帝秦

    第一百零七回信陵君窃符救赵智如姬巧言脱罪

    第一百零八回秦王灭周迁九鼎蔡泽雄辩获相位

    第一百零九回廉颇败燕杀二将信陵纠兵灭秦军

    第一百十回秦反间信陵罢相伐赵败剧辛自刎

    第一百十一回国舅争权除黄歇於期传檄讨秦王

    第一百十二回成峤败北受诛灭甘罗少年取高位

    第一百十三回不韦坚奋著春秋嫪毐伪腐乱秦宫

    第一百十四回茅焦解衣谏秦王韩非献书屈谗亡

    第一百十五回韩计疲建郑国渠李牧坚壁却桓齮

    第一百十六回王敖反间杀李牧郭开卖国蒙赵王

    第一百十七回田光刎颈荐雄士荆轲感恩赴绝任

    第一百十八回献地图大闹秦廷论兵机王翦灭楚

    第一百十九回灭六国江山一统号始皇建立郡县

    第一百二十回稳帝国焚书坑儒施暴政短命王朝

    开篇诗语:

    欣阅前史册,往事千年过。

    历历在目中,字里行间烁。

    虽道记载简,却易解悟破。

    皆因岁龄迈,平日喜读获。

    知识凭积累,游览考察索。

    神州任驰走,驱车苦为乐。

    风景兼乡土,山川或村陌。

    观书疑问情,印证细琢磨。

    方晓真与假,透析古贤卓。

    故事堪精彩,谁保不出错?

    今朝慎执笔,文风严谨作。

    著述任评说,良心寄神魄。

    恒意坚韧志,磨砺何敢惰!

    奋创求新展,藐众追超越。

    莫视云飞荡,冷眼审世漠。

    不为钱眯眼,逐利俗辈做。

    无私寡欲行,天道酬勤客。

    秉公抒论理,洁身免贬唾。

    激发鸿蒙智,勇登巅峰涉。

    经典久传扬,圣堂升宝座。

    篇首词:《宝鼎现》

    日月交替,恨时短、暮年倥偬。回望人生非虚度,十载奋搏作品丰。须努力,六百万字展,余剩收卷将终。十册大书呈现世,敢与古今比争。少年从读动乱止,堪文盲、渴望提升。历经煎熬激志兴。小学识字虽有限,凭爱好、尽可续补充。恒毅研修更精。采集天地之灵气,竟成无师自通。常阅古籍经典,吮华粹、习诗蕴能。练章法、言辞脱俗,夯基厚底功。练技健身拟试笔,出手亮剑锋。宏篇巨著初扬名,欲攀文冠巅峰。

    篇首诗语:《通篇简介》

    中华泱泱万古悠,千年神脉蕴风流。

    史册记载虽云繁,阅览片段连续愁。

    乱世纷争说战国,二百冬夏继春秋。

    英雄故事代代传,兵革风云尽统筹。

    东周列国曾先著,今书填平隔断沟。

    通篇一体久盼无,抒笔创写解众忧。

    三国分晋战国始,七雄各展吞并谋。

    开端且述乐羊子,不甘庸为贫汉苟。

    贤妻激励怀大志,发奋出学官仕求。

    路遇吴起救危难,王屋收徒友情留。

    拜师曲阜从儒道,恰逢王栩结谊投。

    皆因家境殊不堪,心怀自卑显孤疚。

    寻父吃过千般苦,巧逢师傅于青州。

    云洞山中学武毕,尽孝始见辞母游。

    儒门所教难从业,另寻广阳道君修。

    联络好友拜师尊,兵道奇术将军酬。

    学成鲁国争挂帅,吴起竟斩亲人头。

    挥兵抗齐获大胜,却被反间逼逃走。

    乐羊回家妻惨悲,客依卿府待机候。

    同窗解难傍为将,际遇中山灭国仇。

    攻城掠地伤亲子,肉羹怒食愤声吼!

    赏功封为灵寿君,举家迁入权镇守。

    王栩失徒助孙辈,援抗赵寇骑军优。

    吴起西河取五城,续著兵书后世剖。

    却因争位赴楚国,终为相臣箭亡休。

    乐羊悲切早离世,挚友扶定乐家后。

    桓公复国君臣固,王栩飘然四海游。

    洛阳偶遇孙宾徒,墨翟赴约朝歌凑。

    卦卜喜得三弟子,自号鬼谷响乾宙。

    庞涓苏秦加张仪,兵道辩术杰范优。

    战将应聘先出道,威震四方惧心揪。

    独享富贵忘誓言,师兄被荐魏渴求。

    畏其超越阴毒害,佯诈疯魔脱羁囚。

    报仇对战施妙计,弩射庞涓斩魁首。

    苏秦张仪辞师归,欲展大才壮志酬。

    师留岂肯剑藏匣?教遵德义戒脸丢。

    脱解孤闷返灵寿,伴友仙逝隐墓丘。

    苏秦倡从任赵相,张仪被屈冤棍抽。

    设计巧诓师弟怒,激秦任仕方解透。

    明战暗合从容对,各显奇能如转轴。

    总揽乾坤六相印,得宠君主报楚仇。

    使燕倚重太后淫,赴齐败计致亡咎。

    玩弄楚君掌中物,解破合从凭舌口。

    屈原忠谏获谗罪,忧愤解职自溺流。

    虽享祭奠香火盛,不及张仪捭阖牛。

    秦易新主临危际,善策终寿家乡楼。

    赵武灵王攻中山,房子之战惨败羞。

    胡服骑射改故习,排阻变革勇貔貅。

    揽才不惜抛仇怨,老将过境待宴候。

    高抬屈尊敬恭挽,情浓感动忠贤收。

    兵威壮烈震天下,虎胆敌穴敢探究。

    攻灭中山遂宏愿,赵王城台千年留。

    终因不慎决策悔,早立幼王难再纠。

    两子豪斗沙丘宫,主父牵累困死囚。

    耀星陨落英雄泪,系及乐毅将职丢。

    魏主不识英才士,燕王招贤宝金搂。

    亚卿谋划强兵策,报仇毕生誓不苟。

    反间计骗齐王欲,灭宋得罪邻邦扭。

    说服四国担帅将,五路大军战济州。

    灭齐攻破七十城,夺回国宝功赏厚。

    湣王兵败引狼惨,竟被抽筋死吊猴。

    燕邦易主听谗言,贤将罢权躲赵投。

    新帅无能败田单,大悔歉意信责邮。

    回书申辩成绝唱,客卿燕赵善终寿。

    鸡鸣狗盗过函关,孟尝养士获益收。

    毛遂自荐惊楚王,平原合从解困忧。

    窃符救赵雄名扬,信陵威望超君侯。

    弄险太子脱秦困,春申相稳却命诟。

    战国闪耀四君子,最属信陵拔头筹。

    完璧归赵蔺相如,两屈秦王功勋秀。

    廉颇曲解愤不平,负荆请罪美名收。

    赵奢良将慎遗嘱,纸上谈兵赵括咎。

    白起坑降遭天谴,范睢用计刎杜邮。

    奇货可居吕不韦,商贾豪设吞国谋。

    富贵得逞任国相,一字千金著春秋。

    秦王戴冠平嫪毐,立志一统灭国六。

    燕侠行刺殿惊魂,尉缭出策众灭骤。

    李牧项燕战丢命,难挡趋势大潮流。

    江山改制成郡县,号为始皇驿道游。

    焚书坑儒施暴政,筑陵长城宫苑修。

    梦求长生不老药,却落短寿遗憾留。

    亲臣奸佞簒权柄,二世亡国饮剑喉。

    遍地烈火燃寰宇,两个农夫掀翻舟。

    皆因政令违民愿,煌煌天朝倾翻沟。

    开创封建新体制,沿用千年百代悠。

    是非功过任评说,足堪耀史贯九州。

    第一回三国分晋战国始安邑乐羊志学儒

    回前词《临江仙》

    战国纷乱二百年,史册记载简繁。分晋三雄君候立。渺天下诸公,周廷难阻拦。魏最强盛有缘由,皆因民富卿贤!乐羊怀志奔儒坛。赴鲁路途艰,王屋

    山遇险。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可上朔五千年,均曾有文字记载。但在三千年时的周朝时期,因周武王姬发采用战争手段,一举灭了商朝,建立新的周朝,为奖赏王族和功臣,采取了裂土分封制。众多在战争中有大功之臣将,得到了自己的封地,一时诸侯国竟有数百个,实行世代承袭,由周朝廷认定批准,属于奴隶制社会。这些君候初始,还能遵从周朝所制定的礼制,互能平等相处,待过了三四百年后,却有些违制相侵现象出现。随着周朝廷统治的能力减弱,一些具有野心的诸侯,竟为扩展自己地盘,渐相侵吞邻国边境土地,周朝的统治王庭衰微,却无能力加于阻止,以至于逐步形成了混乱局面,这就是所谓“春秋”时代的开始。

    那时的诸侯国,由于生产力低下,多以农耕为立国之本,平时首要之任,得顾及民众生计,吃饭是第一生存要务。所以农忙时不敢随意侵犯邻国,怕战争影响国计民生,只能在春天或秋天,当庄稼耕种收割完之后,闲暇无碍之时开战,进行争夺地盘的拼斗,多是展开小规模的战斗,开始了互相兼并争夺。因此,当时的鲁国先师学士孔子,在总结这段历史过程时,根据其历史特点和现象,首创记录了当时数百年的史册,并编撰成卷,书名便叫作“春秋”二字。后人多所仿效,如后来秦国丞相吕不韦,就曾汇集高能文士著典,编写出过“吕氏春秋”,乃是一部珍贵的文史。

    这种混乱局面,一直持续了二三百年之久,当时还是各诸侯国君之间的争夺拼斗,尚遵循君臣之序,并没有臣灭君而自立之象。直到赵、魏、韩三国分晋,产生了权臣坐大,君弱僚强,国君难于控制的现状,以致臣灭君以自立,并以地盘实力自立为君候,摆脱周王朝的制约,或设法得到周朝廷认可。开启了臣僚独立自专的先河,逐步形成了燕、韩、赵、魏、秦、齐、楚,七个大国称雄的时代,当时虽也还有宋、卫、蔡、郑、吴、越、中山国,等诸多小国共同存在,但却不能再有所作为。为此,史家多以这个时期,被确定为战国的始端,此后二百余年的混战史,成为一段群雄争霸的战乱时代,演绎了许多战争奇雄故事。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历史名人,做出了令人炫目的光耀事迹,是中华民族历史中,难于磨灭的一段风云史间。

    在这段乱世纷繁的风云中,却出现一个贯穿战国时代的兵道家族,这就是以乐羊、乐池、乐毅为代表的乐氏家族世系,可说是不间断的生出兵家之能人,且都兴旺发达。使得乐氏一族,兵家将帅层出不穷,并分布各国为将,多能展现其兵道才能,而且极少战殁沙场,竟能多为善终,不能不说是战国时代的,一个极为罕见的奇迹。其中,乐氏家族诸多将帅,均多智善变,俱能在风云莫测的诡谲博弈中,表现出了灵活机敏的处世之道,贯穿了数辈多代,传承不断。由于深悟其中奥妙精髓,方能在乱世中,游刃有余,很好的把握住时机,使本族群不断壮大发展。且能得到各国君臣将卿称道,深晓其才能作用,并给予充分信任使用,真是继代延续不绝,自有其深邃精妙的道理。

    就是到了秦朝一统之后,少有战事发生,兵道难再支撑经世传技,其后人却又能转风使舵,深研道家理论学问,出现了道学立世的精英典范。传说汉高祖刘邦,崇佩乐氏族人,还曾刻意寻其后人,封为君奉待,照样能被人敬服崇拜,确实暗含不凡之功道,值得后人研究探讨其奥秘玄机。要想弄清此中内情,还得从乐氏的先祖乐羊说起,顺其主线逐渐剥开,从而展现出乐氏家族传承秘诀,窥破其中玄机方略。从中解悟出高深策谋,丰富我们现代人的处世方法智慧,为后人传授料判机谋,方才是探索此深意的入门钥匙。

    虽说乐氏家族历代,最有成就的当属乐毅,也是知名度极高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名载史册,彪炳千秋。就连三国时的诸葛亮,也对其钦佩之至,成为效仿的典范,甚至自比宣扬,做为年轻时的偶像自诩,不能不说是非凡的历史人物。可要说到乐毅,就不得不道明其祖上开族先人乐羊,这才能让人明了其始端因由。正因为乐羊曾为军帅,经过苦战数年,才攻下古中山国,功绩卓杰获赏,被魏文侯封在了中山国都灵寿,应时做了“灵寿君”,也就是此城垣统治者。所以乐羊前往当地就职,才举家带族迁居灵寿,并终逝埋葬于此地,可却使乐家后人,成为当地的名门旺族,并在此地传延多代。历史所记载的乐氏名人连续涌现,多有史册记载其经历事迹,成为人杰地灵的引傲之源。

    乐毅本人就是在灵寿古城出生,从而造就了其成长历程,并参与了后来的赵国长期征战,和燕国的成名经历。其出生地为赵国,史籍均明确记载,就在如今河北省会石家庄市,所属的平山灵寿两县境内。这也是本作者故自有意,为宣扬本地历史名人,使民众知道在这片热土上,曾有过一些非凡的名家杰范,为后人敬仰崇拜。这是本书写作的初衷意愿,在此向读者谨作提示,以便通晓书中人物之关联内涵,或能帮助读懂此书,自会大有益处。闲话莫絮,言归正传。

    这正是:华夏文明自悠之,春秋战国谱史诗。周朝裂土分封制,八百余年稳乱持。却有人杰兵族盛,贯穿百载延续支。乐家灵寿奠基旺,堪为传承典范师。

    话说春秋后期的晋国,本为强盛一时的大国,却被魏赵韩智等姓氏的实力家族,所分权掌控,多在国中地位显赫,而国君的地位和权威,却日渐衰微。后来经过智伯弄权,有意欺压其它三族,本欲灭赵氏侵占瓜分其辖地,联合魏韩两家兵马,发动了围攻赵氏的晋阳之战,也就是如今的太原之地。却暗被赵氏说服魏韩两家,共同谋算智氏,使强权太过的智氏被灭掉,竟被三分其广地,由此使三家更自坐大。时过不久,三家相议废掉晋候国君,而分成三个国家,且自号称为君候,与当时的齐楚秦燕等大国分庭抗礼。并各自划定边界地域,暗定互相照应,以对付它国干涉,却做出了臣灭君,夺权自封的先例,各国也只能听之任之,就连当时周朝国君也无力阻止。形成了周朝礼乐纷崩的现实局面,这也就是所谓之战国时代的始端。

    赵魏韩三国自立,既然成为事实,便也逐渐与其它国试着交往,自然顺理成章。当时韩国的疆域,主要是如今的河南省南部地方,魏国为如今山西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地方,正好地处中原之地。而赵国则为山西省北部,及河北省南部之地,均为原晋国管辖的广阔疆域。后又经各国向外拓展扩张,除灭掉周边诸多小国,或一些部族占据之地,使其地域更为辽阔,形成足可与其它大国相抗衡的新建之国。由于新创三国君臣,都知建国不易,因此都倍加勤谨,努力治理巩固好自己的国家,使之能延传后代,富贵荫及子孙,不至中途败落,被其它国家吞并。所以初始几代君候,确均都功绩不凡,成为傲立于群雄之间的强盛之国。

    在赵魏韩三国中,当时魏国相比较强盛,不仅因其所辖地域优越,而且文化相对发达,国中不断涌现杰出人才,魏国君又善于挖掘利用,因此声名俱隆,使得魏国显示最为强势凸显。国君亦让百姓安居乐业,减轻税赋徭役,不受长时征战之苦,多为勤于国政,养民积财,逐渐使库府民间富足起来。为后来成为中原强国,傲视群雄,兵威天下,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使国民教化训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安于耕种劳作,而且还能读书识字,进而成为国家有用人才,也是其治理策略正确,多些激励机制所起的作用。

    这正是:春秋乱行互并吞,周朝礼乐显崩纷。数百小国渐聚大,越法权臣灭庸君。擅称王侯无所惧,皆因势强屈弱尊。自此七雄始争霸,战国史册由此分。

    却说魏国都城安邑地方,就是如今山西运城所属的夏县,生活着一户叫乐羊的人家,因其早成家业,便与父母妻子小儿一块过活。身边有个六七岁的儿子,长得聪明可爱,给起名叫作“乐舒”,妻子有些姿色,很是勤劳能干,邻里夸他娶了个好婆姨。乐羊年少时习学过写算之术,尚能粗识文字,有过人记忆,聪慧颖悟,却不喜田间辛勤劳作,只想换个谋生方法。看到国都中的有些人,不甘平庸度日,都想方设法谋求富贵门道。于是他也萌生些志向之念,外出寻找出人头地的门路,家中靠着妻子纺线织布弥补家用,还有其他兄弟劳作生活。家妻很为贤惠,知其有远大志向,倒也极力支持,并不过多干涉埋怨,也想丈夫若大有出息,为家族门庭争光添彩,也算是没有嫁错夫家。

    有一日乐羊外出,到都城内找寻致富门路,也想学些安身立命的本事,可却难有让己上心之事可做,真也大志难抒,苦恼至极。正在其困顿忧虑之时,却也闷极生乐,无意中竟在路途回返时,捡到一块不小重量的铜饼,当时金属奇缺,也称之为“金”,要值不少钱呢!自是可买不少的粮米用物。也有说是真的金块,因当时确有金子表矿,金块露出地面,可供人捡拾得到,为稀缺金属,十分宝贵,后来此矿渐少,才淘沙金或延展为矿石熔炼,此为咨询银行专家所知。且说乐羊偶拾此金,也算幸运奇遇,当时心下很是高兴,看周围无人看见,也不知是何人丢失,于是赶快揣入袖中,就算是无意中发个小财。于是便高兴的赶回家中,将这个好事告知妻子,心说她定会高兴万分,不定如何夸赞自己运气好,当时内心竟然沾沾自喜。

    可却等见到妻子时,便忙着献出金子,说明道途奇遇,得了一桩飞来之财。其妻子却是个正人君子脾性,只见其竟顾低头劳作,连眼也不抬看一下,口中却是嗤之以鼻,还显露恼怒之态,竟弄得他十分尴尬。他于是问为何不悦,其妻便抬起眼,怒说道:“我虽是妇道人家,可也听人常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更何况捡拾不明金钱归己有,这岂不有损德行吗?哪还能有所长进,更不要说做何大事了!”乐羊听了此话,竟噎的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心中知道妻子,是盼着自己能光明磊落,做个有真本事的正人君子,不能凭侥幸得取财物,而败坏了做人的德行,其心中感到无比羞愧,知道此事是自己做错了。

    便在此时,乐羊暗自下定决心,定要外出拜师学艺,必当做出个人样来,以本事谋取功名富贵,才不辜负妻子的一片企盼之心。他当即将手中的金子抛出在外,不久便辞别父母妻子家人,说是要到远地寻师学艺,若无所成,便不归来。家中父母兄弟妻儿老小,看其决心下定,也是不好再强自阻拦,只是知道路途艰险,实为人生不易之事,定会遇艰辛难熬,吃苦受罪恐怕难免。只好多给备些盘缠钱物,嘱咐要多加小心,确保自身安危,早些返回家乡团聚。乐羊倒显些豪壮,安慰大家不必担心,定要学成本事,做出点光耀之事,为乐家族门争气添彩。之后,便抱着远大理想,毅然踏上了未知征途,去实现自身的发达梦想。

    其实此时的乐羊,早就听人传说,在当时东方的鲁国,是个倡学礼仪之邦,曾出了孔丘等不少名士,遵循周朝旧制礼道,成就了不少教导大师,能造就国家可用之才。于是便一心向往前去求学,若能学成本事后,回来为魏国治理成才,定会无限荣光,这是他当时的基本思想理念。而要去鲁国,就须东行穿山越岭,到达当时的卫国,再穿越几个小国,才能到达最终目的地鲁国,而只有真正到其国都曲阜,才会得到良师授教,获得真才实学,其艰难不言而喻。由于决心下定,不管途中经遇何等困难,也难动摇他前往求学的恒心,早已做好了接受任何考验的准备,值此情景,他也便义无反顾,自携带行李盘缠,向东方进发。

    在战国时代,各国均常经历随时征战,所以大都崇文尚武,一般民众都会些搏击术,且允许身带刀剑兵器,随时可从军打仗,或作防身之用,也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而乐羊也不例外,虽然也学会了些搏击拼战之技,但不十分精道,平日却多见腰悬宝剑,这也是崇尚武艺之风使然。如今出门远行,更是备好利剑携带,以防路途出现不测,便可做防身抵御之用,也是远行之人的必备之物。因此,乐羊在所背包裹用物之外,同时也暗藏一柄家传宝剑,与衣物盘费等同为相携之物。他早就打听清楚,去鲁国的东行路径,最近便的道路,当是穿越王屋山的沟坡小道,逶迤行过数百里山谷陡坡,一路上颇为留意所走过的地方,倒也觉得新鲜有趣。因其是初行远足,并不感到有何寂寞,与沿途同伴交往相识,却是情趣盎然,开始自是一路安稳顺便,未遇到困顿难事,心中并无恐惧感。

    这样日行夜宿,沿途道旁倒有饭肆客店,可供吃喝歇息,道路并无多少盘查拦阻,也是心情舒畅。虽然并不知前途如何,却也一心向往能求学成才,好实现志向愿望,也是未遇艰险困苦所致。当他行进到数百里外的王屋山时,却见山路渐自狭窄不少,路途人烟也显稀疏,又无什么同行之人可作伴,倒是内心有些发虚起来,不禁提高了些警惕之心。但毕竟是决意东行求师学艺,就不能怕困难险阻,也是内心中不断激励的结果,竟硬着头皮继续前行,从未有过退缩不定的想法。毕竟还是仗着自己年轻力强,也算怀志之人,当能经得住风雨考验才行,不取到真经绝不回头,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恒心毅力支撑,竟大踏步赶进王屋山深处,想早些走出这大山,才算碰到好运气。

    这日乐羊来到高山下,见王屋山巍峨耸立,形如宫殿一般,树木青翠如黛,却独自坐落在群山之中,周围峰峦叠嶂,拱卫在四面环绕,犹如众星捧月般神奇。他看到峰谷道路崎岖,两旁树木遮盖,显得阴森恐怖,说不定有些狼虫虎豹之类猛兽,会随时从树丛中扑出,自会伤害过路行人,使之成为其腹中物。或是会在树木丛林中,藏有持刀剪径歹人,会对自己孤单之客不利,不得不有所惕防。乐羊想到此处,也顾不得再欣赏山势美景,只是警惕的观察着四周,随手握紧了手中宝剑把柄,以应付突然出现的不测之事。

    可就在这时,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就听一声尖利的口哨响,使人不禁浑身发紧,知道是遇到了不速之客。在路旁的树林中,猛地跳出三个人来,高矮各异,胖瘦不同,均都布巾蒙面,只露出两只阴沉的眼睛,让人看了心胆颤抖。每手中都持着明晃晃的刀剑,急步围定乐羊,布成三角阵势,一看便是劫夺钱财的山贼。乐羊一见此情,也便不容其多想,立刻下意识的,迅速抽出了手中宝剑,做出了要格斗拼杀的姿态,遂即抱拳开口道:“几位好汉见礼,我乃行路之人,要到山东学艺谋生,并非富商大贾,只有零星盘缠,勉为吃住而已,未有多余钱财,就请各位高抬手,放我过去如何?免尝刀剑之险!”说完看着围上来的三人。

    只听其中一人冷笑道:“说得倒轻快,我们也非大盗强贼,不过谋些小利罢了。识相的,留下钱财,买路放人!否则刀剑无眼,定丧性命,这里就是鬼门关,谁也别想逃过去!”说完还将手中的家伙举了举,看样子死是不买账,定要做这一票。乐羊也不禁大怒,心想既然被逼到了这个份上,也不能束手待毙,看这三人腿脚并不利落,估计能耐不会太大,凭自己本事,还不至落败,也只好决个高低。想到此,便也准备拼死搏斗一番,便将行李解开放到地下,拿出架势要对战三贼。就在此时,只听旁近有人长啸一声,震动山谷,竟自高声发话道:“毛贼焉敢作恶,不摸摸项上头颅尚在否?”乐羊与其它三人听后,都是不禁一愣。

    这正是:人生励志效英豪,

    惊途艰险谁人晓?

    凭心向往痴情赴,

    常遇坎坷何所抛!

    未经磨难非杰俊,

    风火锤炼始成标。

    胆略多出经历酷,

    运交华盖坚挺熬。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