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汉丞相 » 052,五丈原的秋风真冷啊

052,五丈原的秋风真冷啊

    诸葛瞻看着那些痕迹,眼神幽幽。

    一旁的法邈以为诸葛瞻睹物思人是在思念诸葛亮,不由的说到:“思远,可是在想丞相?”

    诸葛瞻叹了一口气。

    “子明,我是在想,如何解决司马懿这个大敌。”

    作为能与诸葛亮对线而只是稍落下风的司马懿,蜀汉所有人都对司马懿很是忌惮。

    诸葛瞻自然更加知道这老家伙的厉害之处。

    可以说,整个汉末三国时代,在苟之一道之上,无出其右者。

    关键是这老家伙,是越老越厉害。

    怎么说呢,就是司马懿是那种基础条件非常优秀,而且还会不断学习进步的人。

    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

    因为别人不仅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这怎么破?

    听到诸葛瞻说起司马懿,法邈也沉默了。

    他虽然有些傲气,且也自命不凡,可是唯独对诸葛亮是十分钦佩和服气的,敬为天人。

    司马懿可是能够跟天人对抗,且不遑多让的存在。

    沉默了一会,法邈直接摆烂了。

    “思远,我相信你可以打败他的,你也必须打败他。”

    我自然打不过他,但这不是有你吗,我抱你大腿,只要你能赢过他,就相当于我赢了。

    不得不说,法邈深通自我和解之道。

    诸葛瞻笑了:“子明,你倒是个聪明人。”

    法邈也是微微一笑,没有多说什么。

    诸葛瞻也没有过多说什么,他也只是感叹一下。

    正所谓登高怀古,此时不吟诵点诗词文章就有点对不起他这个文道宗师的身份了。

    诸葛瞻踱步吟咏道。

    长蛇成八阵,渭水鼓雷波。

    地据三分少,公才十倍多。

    慨吟梁父韵,常叹大风歌。

    日月光同烈,青编永不磨。

    法邈听了这首诗道:“好一个日月光同烈,青编永不磨,丞相之风将吹扬千年万年矣!”

    法邈说的没错,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成为千百年中国人心中最大的意难平之一。

    为何如此?

    大概是因为诸葛亮的身上寄托了华夏民族种种的美好。

    神机妙算,忠诚无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当然最大的还是因为他身上带着的那种独属于华夏民族的浪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最大浪漫,莫过于此。

    当人民困于现实不得拯救的时候,诸葛亮就会成为人心中的一道光,能够给人力量,实现自我救赎。

    这或许就是千百年来无数人怀念他,思念他的缘故。

    五丈原的秋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寒冷的秋风。

    “先父已矣,吾辈当努力了,便让我们去见识一下曹氏家族统治下的魏国是何等模样吧。”

    随后,众人便渡过渭水,向长安进发。

    在这个时代,三国之间战争频繁,若非是诸葛瞻借用了糜家商队的名义,还真不一定能够进得去关中。

    其实,在古代,人口流动是很少的。

    除了出现大规模的灾害产生的流民以外,能够自由流动的也就是商人以及士族中人了。

    绝大多数的百姓,一辈子都可能不会离开自己的出生地,种一辈子地,生儿育女,如此循环往复。

    诸葛瞻这一路行来,仔细观察了关中百姓的生活。

    应该说大部分的人都是维持在一个半饱的状态,甚至于很多人就是饿不死的一个状态。

    至于说穿着,衣或短褐不完。

    就是衣衫褴褛的意思。

    这就是曹魏屯田下百姓的实际生活状况。

    当然,那些士族就不一样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但是中国的老百姓,数千年来都有一个优秀的品质,坚忍。

    只要饿不死,他们就不会造反。

    唯有当快要饿死的时候,才会揭竿而起。

    所以,曹魏的统治基础还是比较牢靠的。

    毕竟绝大多数人都饿不死,这就足够了。

    法邈跟着诸葛瞻见识到这一幕,不由的感叹道:“我大汉欲要收复关中,实在是大不易啊。”

    诸葛瞻点点头。

    “关中已经不闻大汉天子几十年,且此地的百姓也多是关东迁来,他们已经习惯了头顶上的天子姓曹而非姓刘,人心已失,想要恢复自然是千难万难。”

    诸葛瞻自然不会天真的以为,竖起兴复汉室的大旗,关中百姓便会箪食壶浆的迎接王师了。

    那简直就是玩笑话。

    这些人未曾受过大汉的恩惠,又岂有恩情,又怎么可能冒着杀头的风险箪食壶浆呢。

    除非是大军开进长安,说不定才会出现王师已至,跪地相迎的景象。

    说到底,在关中人心的争夺上,蜀汉已经失去了优势。

    当然,诸葛瞻自然有办法将这人心给争夺回来。

    打土豪分田地这是不现实的。

    因为这个行动会在摧毁曹魏统治基础的同时,也会把蜀汉的统治基础给摧毁了。

    魏蜀吴本质上区别不大,依靠的都是士族地主来统治的。

    打土豪分田地固然会很爽,可是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但是可以化用一下,那就是帮助农民对抗士族地主,这样就会为进入关中的蜀汉游击部队提供一定的群众基础,这才是游击部队能够生存下去的关键。

    两人一边讨论着一边进入了长安。

    作为商队,自然要买买东西了,这一次诸葛瞻带来的东西便是蜀锦和马钧纸。

    因为队伍之中有糜家的商队管事在,这些事情自然不需要诸葛瞻他们去操心。

    诸葛瞻和锦衣卫的事情便是观察整个长安的布局以及军事布置,一路上已经路过了不少的城池,零零散散的撒下了一百个左右的锦衣卫了。

    因此,剩下的这四百人分成了数十个小组融入了人群当中,开始观察整个长安。

    而诸葛瞻也没闲着,把能去的地方都去了一遍,四天后,一个三维立体长安图就出现在了诸葛瞻的脑海中。

    此时的长安在经受了董卓、李傕郭汜以及南匈奴等的摧残之后,与东汉末年的长安已经大为不同。

    此时的长安更多的是作为应对蜀汉的大本营存在,很多损害的建筑并未修复,尤其是两汉时期建造的宫殿,基本上就是稍作清理,任其损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