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1919,他们正年轻! » 第二十五章 孙文之死

第二十五章 孙文之死

    1924年十月北伐并没有成功进行,经费不足是其一,更多的是军事上准备仓促,联合军阀的后患无穷。

    因此在商团叛乱时,一开始派回去一部分北伐军,后来剩余军队又全部派了回去。

    向前心里面很懊恼此时作为一个普通的底层军官,他不知道上层此次北伐没有准备齐全,就算北伐也是必败无疑。

    他生气的那该死的商团,不然他就有了战斗的机会。

    哎,这回便宜了高君宇和蒋湘耘这两个家伙了!!!

    徐象谦笑道:“现在别愁这个,以后有的是仗打!”

    向前摇头苦笑,没有说话。

    孙文在政界名声影响力极大,此时段祺瑞电邀孙文北上,前往BJ。

    原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打败了来自曹锟和吴佩孚的直系军阀,其中直系军阀内的冯玉祥倒戈张作霖,在其他直系军阀作战的时候,偷偷运兵回BJ,囚禁了控制BJ的曹锟。

    然而由于时局不稳,BJ势力混杂,因此段祺瑞和冯玉祥电邀孙文北上,稳定时局。

    孙文此时身体已经欠妥,长年的奔波,对他的身体造成了损害,革命政权内部考量了北上的危害,因此都极力劝阻孙文不要北上。

    但是孙文心系国家安危,因此抱病和夫人前去BJ。

    12月4日抵达天津,入住张园的平远楼。

    张园位于天津日本租界的宫岛街,在那时的天津非常出名。其主人张彪原为前清湖北提督和陆军第八镇统制,是武职一品大员。

    武昌起义让他失势,退隐天津。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让他给孙文借住不亚于被对方给了一逼逗,还得和对方握手言和,张彪自然不愿意。

    但是段祺瑞,日本驻华公使芳泽等重要人物纷纷出面,才让张彪不得不借住给孙文。

    在孙文借住的一个月时间里,张彪没有一次和孙文见过面。

    孙文离开天津之后,一直居住在紫禁城的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赶了出来,逃到天津张园。张彪不仅添购新家具,还让家丁每天打扫庭院。

    孙文此次应邀,多方势力是想要商谈出一个结果,那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联合政府,然而在见到张作霖的时候,双方会谈不欢而散。

    在抵达天津的时候,孙文在孙科、汪精卫、李烈钧等陪同下前往曹家花园拜访张作霖。张作霖一开口便要孙文放弃联俄联共,对于孙文提倡的废除前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事,张作霖认为应该暂缓废除。

    孙文当即拒绝。

    双方不欢而散。

    由于劳累和受寒,孙中山自张作霖处返回,便感身体不适,肝部隐隐作痛。原打算在天津稍稍停留、“7日早车入京”的孙中山,不得不遵医嘱暂驻天津。

    孙文曾在多个场合说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观点于段祺瑞,张作霖的意见向左,这也注定着孙文此次北上要无功而返!

    12月7日,段祺瑞在与日本记者谈话中公开表示:“孙所言之废除不平等条约,余殊不能赞同。”第二天,段祺瑞更是发表宣言,表示尊重与列强所缔结的不平等条约。

    此时孙文的健康问题愈发严重,在段祺瑞的督促以及随行医生人员的劝说下,孙文同意就医。

    12月31日下午4时左右,孙文抵达BJ前门车站受到北京人民的热烈欢迎,但是当日,孙中山因病入住北京饭店后再未露面,只派代表喻毓西向人们表示谢意。

    1925年1月4日,时为国民政府临时执政的段祺瑞,亲自看望孙文。

    26日,孙中山入协和医院治疗,确诊为肝癌。

    孙文住院期间,段祺瑞在31日又亲自赴协和医院探视。由于孙中山卧病在床,无法接待,只是由夫人宋庆龄“陪谈数语”。

    2月10日,张作霖也派代表郑谦,前往协和医院探望孙中山,但是这些面子上,礼节上的看望,并不能解开孙文心中的结。

    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壮志未酬的孙中山,病逝于BJ铁狮子胡同行辕。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孙文:

    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1866年11月12日出生——1925年3月12日去世

    名文,字载之,号日新,逸仙,又名帝象。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

    他第一个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倡导共和终结俩千年封建帝制!!!!

    1894年11月24日,孙文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之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

    袁世凯称帝,他多次联络其他势力讨伐袁世凯,最终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谩骂声中当了83天总统忧惧去世。他前前后后进行了多次北伐想要统一全国,却都失败。

    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孙文先生的爱国之心!常年来回奔波,对于中国,他就像一个父亲看着自己孩子生病,来回奔走寻医一样爱的深沉而伟大!

    孙文最后的遗言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文北上BJ之后,广东革命形势不容乐观。

    前期我们提到的陈炯明和孙文决裂,此时更加具体化。

    决裂后,孙文控制着三分之一的广东地区,而陈炯明则控制着三分之二的地区。

    陈炯明见孙文北上认为此时革命政权群龙无首,他个人野心勃勃,认为统一广东的时机已经到来!

    1924年11月,黄埔军校成立教导团。

    教导团的成立的初衷是为了保卫广东革命政权不被推翻,之后在苏联的建议下,采取“三三制”的制度规模——一个团下辖三个营,一个营下辖三个连,一个连下辖三个排。

    教导团还设有侦探队、机关枪连、辎重队、通信队、卫生队、炮兵营和暂编独立营等机构,每团1000多人。武器一部分缴自商团,一部分由苏联运来。长短枪、轻重机枪、山炮、野炮、弹药非常齐备。教导团中、高级干部由军校教官和少数一期毕业生担任,下级干部由军校毕业生和少部分通过社会招考的学兵担任。

    此前成立的教导团为一团。

    12月,成立教导二团

    向前担任一团二营三连一排副排长。

    蒋湘耘担任一团二营三连一排排长。

    高君宇则留校担任教官讲授政治经济学等。

    11月15日陈炯明在汕头召开军事会议,自任“救粤军总司令”。

    1925年1月7日,兵分三路,把防线布置到石龙、东莞附近,准备随时由博罗、石龙、石滩一线向广州进攻。此时的陈炯明兵力号称十万,实际上大约五六万人。其中战斗力最强的是林虎所辖的广西军,约一万五千人,编成4个步兵师。

    面对军阀陈炯明的威胁,代理大元帅胡汉民召集留粤各军总司令,决定由滇军杨希闵部、桂军刘震寰部、粤军许崇智部以及湘军组成联军,分路反攻陈炯明。

    此时教导团都成立没多久,参战经验不多,在最初组建东征联军时只被当作预备队使用。

    在蒋中正和军校学生联名请愿下,时任代理大元帅的胡汉民将这个请示告知了远在BJ的孙文,孙文回复信息表明同意学生们的请求,加入战斗序列,征讨陈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