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剩女三嫁 »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一章

    廖晴感到无比喜悦。这个孩子是她和李衮的爱情结晶,是新生命与新希望。作为宋人与蒙古人的后代,这个孩子可能比李衮更有凝聚力。希望这会是一个男孩。

    李衮倒觉得男孩女孩都可以啦!反正只要是廖晴和他的孩子,他都会视若珍宝。他对于要当父亲这个新身份有一点点紧张。养儿方知父母恩,当他看见廖晴孕吐这么严重,就问李妃他当初是不是也一样很磨人。

    晚上李妃把儿子的傻话说给忽必烈听,忽必烈不禁感慨,这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心中对李衮的担忧也少了一点点,儿子还不到19岁,可以慢慢教,有他在,不怕学不会。

    元帝国只是在表面上看起来富饶而已。历年的搜刮,民间储备已经严重不足,打仗对财政的伤害极大。再来一场天灾,就更是雪上加霜。

    十月底,秋雨连绵。元大都的城墙泡在雨水里,居然有一些地段变得软趴趴的,有点要倒的架势。这怎么行!京畿府尹组织当地的徭役,冒雨修葺城墙。

    李衮顾不上廖晴了,冒着雨也带着人手出府办事去了。现在和窝阔台汗国的战争正处于胶着状态,后勤压力巨大,他自然忙碌不已。

    忽必烈打了一辈子仗,经验丰富。虽然没有亲临战场,可是面对着地图与沙盘,居然把战争走向判断得七七八八。

    老对手海都最擅于花言巧语蛊惑人心,贯会画大饼,给周围的蒙古贵族许诺各种各样的好处。忽必烈对此行径嗤之以鼻。打仗讲究的是实力为尊,可不是空口许诺就可以获胜的。

    那些墙头草们左右逢源,忽必烈的小本本上可都一笔笔记着帐呢,慢慢一笔笔清算,不急不急。

    真金太子妃阔阔真的母族主要在东北部,对自己的外甥争夺汗位是不遗余力地支持,对这场重要的战争自然是站队分明,甚至派出了自己部落的得力人马参战。

    不过这样一来,东北部的部落战力就又增强了,尾大不掉,将来是个祸患。老谋深算的老皇帝觉得目前还是好好利用好目前手中的战力为主,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李衮忙得昏天黑地,天天费心费力处理层出不穷的各项事务,往往都是深夜才回府。他虽然没有直接参加对窝阔台汗国的战争,可是觉得自己也一样辛苦的。

    早孕反应很大的廖晴往往都提前睡觉了,等不到李衮回来。李衮洗漱后在外面把自己身上捂暖和了才钻进被窝里,晚上不搂着廖晴睡他心里真不踏实。

    之前他已经派人去杭州请钱三爷与冯氏带着邓家兴来元大都了。他天天太忙不在府中,廖晴现在身子不好,需要娘家人照顾才能万无一失。

    冯氏一听说宝贝女儿有了身孕,高兴得给送子观音上了好几炷香。钱三爷也思念女儿,加之要谋划宋人大业,当即收拾家当,带着自己的人马和邓家兴奔赴元大都。钱得胜仍旧留守杭州,为钱氏产业发展劳心劳力。

    一开始冯氏还担心李衮会在女儿有孕后闹出什么小妾的事,可是回元大都一个多月了,李衮从没有动过什么不该有的心思,连李妃都没有仗着婆婆的身份闹什么幺蛾子,让冯氏大大松了一口气。

    这样看起来,女儿这个亲事结得不错。懂事的女婿,省心的婆婆。再嫁可以有这样的亲事,真是满天神佛保佑,钱氏祖宗照应。

    亲王府挺大的,侍女侍卫倒是不少,也都是府里的老人了,不过内宅内院还是用自己人安心些。冯氏天天忙里忙外为女儿的身子着想安排,钱三爷这边也没有闲着,他经过这大半年的调查,已经对年初的刺杀案有了一些眉目。

    当年邓一伦的刺杀发生之时,钱三爷也只是以为是南宋张世杰旧部所为,毕竟宋人与蒙古人是死敌,不是轻易就可以化解的。邓一伦为报母仇,行事狠辣,江湖上树敌众多,被清理,他也无话可说。

    李衮则不同。他的身份特殊,在蒙古大贵族中,是少有的倾向于维护宋人利益的实权派。他如果遇刺身亡,元世祖报复起来,整个南部宋人都会遭殃,这肯定不符合绝大多数宋人的利益,这是年初刺杀案最大的疑点。

    如果不是因为姚迪是确确实实的宋人,钱三爷都要怀疑是竞争汗位的蒙古人出手的了。

    随着廖晴亲卫队的成立,钱三爷手下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好手,钱氏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人力的聚集。现在廖晴有了身孕,她的地位越来越稳固,隐隐已经有了宋人利益代表的势头。

    现在元大都里蒙古人色目人如果想要欺负宋人,是需要掂量掂量的。谁都知道东墩亲王最是宠爱东墩亲王妃,连大汗都特许了近卫队的。现在东墩亲王大权在握,得罪他,纯粹是属于想不开啊。

    廖晴除了隔一天去一次大内调理元世祖的身子,其他时间基本上没有出府。邓家兴就象是一匹精力充沛的小马,在府里乱窜,钱三爷时常把他带在身边管教。

    钱盼晴怀邓家兴的时候,因为邓一伦新丧,可能是注意力被转移了,身体上倒是没有表现出来什么特别的不适感,廖晴这一胎却不同,反应重,不亚于生了一场病。

    不光是呕吐,连一点怪味都不能闻。有时候吃了,也还是会吐出来。因为总是食欲不佳,基本上吃什么吐什么,身体绵软无力,人也瘦了不少。

    李衮白天不在家,并不知道这些,他又没有接触过怀孕的女子,自然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廖晴在李衮面前也掩饰得很好,虽然只是靠喝米汤油吃小咸菜在活命。冯氏不禁暗暗发愁,这样下去可是不行啊!

    这天一大早李衮去上朝了,廖晴恹恹地躺回床上,觉得内里浊气翻涌,撑不住吐了一口鲜血出来。侍女们吓了一跳,忙团团围住,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廖晴运转功法,将逆行的血气调理到正常,冲侍女们挥手说没事,让她们下去了。

    廖晴心中默默算了算日子,已经快要一百天了。她以前听妇产科的同事说过,严重的早孕反应是胎儿的自我保护,一般到了一百天,反应会慢慢减弱的。真难熬啊!

    第一场雪落下的时候,李衮接收了一大批从窝阔台汗国做为战利品发过来的奴隶。有高丽人,西域人,蒙古人,最多的,是宋人。在簌簌而落的雪花中,衣衫单薄的奴隶们瑟瑟发抖。活下来的基本上都是青壮年,更多的人死在了长途跋涉的路上。

    这些奴隶是被上贡给元世祖的年礼之一,成千上万。李衮还是第一次亲眼目睹这样处在凄惨处境的人,在死生的边缘挣扎求存。他不禁想起廖晴向他提出的做一个好大汗的要求。

    廖晴在辛苦地孕育他的第一个孩子,所有的人,不论出身,都是一个个母亲受了大罪,在父母的企盼之中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廖晴平日里给李衮强烈地传达了一个理念,人人生而平等。这在这个世界已经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李衮耳中,是非常新鲜的说法。不抢夺,不用武力征服,哪会有强大的自身?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弱小的部落在冬季是活不下去的,这是草原上生存的蒙古人的共识。

    唉,自己恐怕一辈子都实现不了廖晴的理想吧!那个人人平等的世界,肯定是虚构出来的。

    李衮将中书省相关部门的官员召集到了一起,表达了希望可以好好安顿这些人的意愿。他希望把这些奴隶全部转换为平民,立即无条件办理。

    冰天雪地里,李衮策马,亲自带人到活人署落实相关问题。他特批了官仓放粮,并让钱氏商贸百业落实了衣物药品等等问题。钱三爷带人忙活了整整三天,才把这批人尽最大可能一一安置好。

    富贵与权势没有给李衮这种安心感,大汗母妃的宠爱没有给他这种满足感,李衮心里相信,自己这样的所作所为才对得起廖晴对待自己的情谊。

    他理解了廖晴在不经意间所说的话,杀人算什么本事,救人才是真正的本事。

    安顿好了这批奴隶,李衮浑身轻松地回到亲王府,惊喜得发现,廖晴不再孕吐了,恢复了正常饮食了。太好了!

    冯氏高兴得直念佛。这是胎终于坐稳了的表现,对孕妇来说最危险的时候过去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廖晴的肚子慢慢大起来了,转眼又到了春节,迎春花快要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