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剩女三嫁 »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五章

    从明德门进了皇城,再经西华门转大安阁向西,廖晴住进了鸿禧殿早已被安置好的房间,她的肚子已经显怀,一路长途跋涉,即使是坐车,也不免会劳累。

    李妃如愿以偿带着泰山住进了穆清阁,小家伙正是好动的时候,精力充沛,每天四个奶妈子不错眼地看着,一溜儿宫人服侍着,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李衮则又开始了每天早出晚归的忙碌生活,各处应酬,联络感情,接受侄子侄孙们的比试,处理各种政务。

    不过为了不让媳妇儿担心,他都是洁身自好的,谢绝一切艳遇,每天晚上再晚都要回来搂着老婆睡觉。

    今年回归的宋人和高丽人奴隶仍旧不少,不过已经不像去年那么忙碌,很多都已经形成了流程,并且已经非常通畅了。

    因为廖晴身体的原因,能够接受邓神医亲自诊疗的门槛变得非常高,基本上等同于神赐。

    忽必烈只恩赐自己认为最有必要的人延年益寿的权利。不过为了奴隶的回归,廖晴还是继续全力以赴。

    元大都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传到了元上都,驻地的官员也动了心思,想在当地兴办医学学校,然后办一个医院,毕竟现在许许多多贵族是因为元上都有神奇的治疗效果才来的。

    忽必烈予以首肯。蒙古人也应该有自己的好医倌才行。毕竟打仗因伤而病残的蒙古人很多,他作为蒙古人的大汗,也希望蒙古人变得更好。

    元上都的城池厚重皆为石头打造,修建颇为不易。

    廖晴觉得北方半年都是冬季,寒冷多雪,夏天蒙古人马才会汇集在一起,修建学校耗时费事,没有蒙古包实用。

    学生们也不需要在冬季在校,所以元上都的医学校和医馆都使用斡耳朵做为屋舍,开办春夏秋季,冬季全部放大假,倒是非常符合草原的生活习性。

    搭好一定规模的斡耳朵就可以开办学校,很多蒙古和色目的能人们发现了巨大的商机!

    一时间,有技术的各族人才奇货可居,有了娴熟的技术再被聘请成为学校老师成为了一条知识分子新的安身立命之路。

    其实不管是什么国家什么民族,身为父母心愿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们可以上进,有出息,可以有安身立命的本领,可以无病无灾无忧无虑地过完一生。

    现在仗打完了,蒙古人有了广阔的草场、领地,有了自己的牛羊,如果孩子们可以有非常好的营生,那日子就会越过越好的。贵族们也非常高兴可以在自己的领地拥有更多的有手艺有本事的人口。

    除了长途跋涉前来看病的人,因为元上都迸发出来巨大的商机,许许多多的商队不远万里跨越亚欧大陆前来“淘金”,越来越多的财富与人才源源不断地向元上都汇聚。

    有人有钱就会有奇迹的出现,一些高大华丽的建筑被纷纷建起。酒楼瓦舍客栈青楼戏院更是多不可数。据元上都城司官员不完全统计,目前元上都居民已达6万余户,几十万居民,税收那是非常可观的。

    忽必烈第一次觉得国家有钱了!他打了几十年的仗,多数都是为了掠夺财富扩大领地,都是在不停地消耗财富,现在居然因为两都的快速建设,国库开始有余钱了!这种感觉真是太棒了!

    因为财富增加而激动不已的大臣们脑洞大开,既然商贸增加可以明显增加朝廷的税收,充盈国库,那就大力发展经贸好了。三十税一,这个税收得挺低的啦。

    陆地可以走,海上也可以走嘛!把船造起来,有了船队,海贸也可以蓬勃发展的。船队相比陆地上也更加自由些呢。

    谁说蝴蝶的翅膀不能掀起暴风雨?

    夏天多雨,金莲川草原地势平坦,较低,一场大雨就容易积水。过去人口没有如此稠密,自然不显得多么要紧,现在不行了,出门就是趟水,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怎么办?只能挖沟渠。其实一个城市下水道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个好的下水处理系统,是难以满足日常需求的,更别说在暴雨的时候及时排水,避免洪涝灾害了。

    面对大自然的灾害,道教的态度较为积极,提出了铸造一个大的铁幡竿,插入西侧最高的山岭上,镇压水患。

    在工部大臣的积极倡导下,修建铁幡竿渠被迅速提上了日程。忽必烈急招郭守敬至元上都,进行勘察落实修渠事宜。

    郭守敬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多年的操劳,已经疾病缠身。廖晴知道郭太史入朝,特意请示忽必烈,要给郭守敬治病。

    一见了面,郭太史惊讶地发现,传说中的邓神医,一个男人,实际身份居然是东墩亲王妃!得知亲王妃已经有了身孕,还要为自己耗费精力心神治病,郭守敬极为感动。

    郭守敬亲自体验了廖晴的调理经络的出神入画的医术以后,非常惊喜地感受到了自身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他总算是明白了忽必烈康健的关键所在。

    廖晴为了国家大业考虑,将钱氏功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郭守敬。郭太史熟悉天文,是一位非常聪明的人,自行琢磨后,应该可以修炼起来,延年益寿。

    做完这一切,廖晴精力不足,被李衮心疼得命人用软轿抬回了寝宫。

    郭守敬感谢天恩之余,吃住都在了工地上。事关元上都安危,李衮也不分夙夜在修建现场进行总指挥。

    既有规划又有资金人力物力,还有亲王亲自指挥,工程自然进展迅速。

    深挖沟渠,用褐色粘土进行夯筑,外面用大石料进行修砌,于西关大街北侧折向正南入闪电河。

    铁幡竿渠修建好了以后,元上都水患迎刃而解。庆功宴上,廖晴足月发动,历经一日一夜,生下了她和李衮的第二个儿子。

    忽必烈大喜之下,给这个小孙子起名为孛儿只斤.铁山。好吧,廖晴安慰自己,铁山就铁山,比起金山银山还算是低调的。

    蒙古贵族们有了泰山的先例,对铁山倒没什么特殊想法。更为关心的是听说邓神医感染了风寒,已经病倒了,不再接诊了。

    不过还有一条小道消息,说是邓神医因为东墩亲王妃更为受宠,屡诞麟儿,得了心病,醋坛子打翻,因而病倒了。

    这这这,东墩亲王只有一位,这神医咋这么想不开呢,天底下高大帅气的好男儿多的很,您别紧着一棵树吊死啊!

    不行,得送礼!送到神医病好为止!

    一时间,元上都美男云集,颇有现代选美的架势。各个人种的年轻高大的美男子被源源不断地往皇宫送去。

    为了避免老婆“见色起意”,李衮不得已连夜请示父汗,提前开拔回元大都!

    忽必烈准了。各种流言也已经传到了元世祖的耳朵里。

    唉,谣言止于智者,皇帝也止不了这种劲爆的八卦传播啊!

    临行前,李衮身穿金黄色锦缎织锦亲王袍,头戴镶着珠玉的四方瓦楞帽,腰束满金镶宝石的“土豪”腰带,脚踩驼皮靴,骑着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非常骚包地在送行的蒙古贵族面前晃悠了许久。

    小泰山在车上看见他父王如此英俊威武,高兴得直蹦跳。

    廖晴抱着铁山,看着李衮如同一只开屏的孔雀到处显摆,笑得直打跌。她的男人是天下第一美男!谁也比不上!

    一众蒙古王公贵族心下感叹,难怪邓神医如此死心塌地啊!小皇子的确魅力无边。罢了罢了,等来年再草原相会吧!

    是年九月初,王庭沿西线返回元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