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剩女三嫁 » 第六十章

第六十章

    今年忽里台大会两个重要议题:一,中央税务局应该怎么设置,简而言之,就是这个蛋糕该怎么分。二,应该立谁为皇太子,忽必烈后大家应该奉谁为大汗。

    李衮羽翼未成,在这些老派的蒙古贵族与宗王眼中,他是没有资格可以继承大统的。可是现在忽必烈给了他这么大的权力,肯定会有很多人不满。

    李衮管理政事是一把好手,理财能力一流,且大公无私,不为自己谋私利,其实很多人还是看好他的。可是,他并不姓孛儿只斤,怎么可能成为帝国的皇帝?忽里台大会最重出身。察必皇后的亲生子虽然都已经不在了,可是嫡皇孙还有三位呢!

    这是由权力最大的几家蒙古世家共同发起的攻击。忽必烈也很是出乎意料。他身体康健,这两年压根没有考虑过继承人的事,没想到已经有人忍不住了,跳了出来。

    廖晴思量再三,和李衮私下里讨论了许久,觉得现在不能争太子之位,而是必须得让出去。忽必烈身体现下依据廖晴的估算,最少还可以再撑八年十年,早早成为太子,老皇帝疑心之下,必然会步真金太子的后尘。

    几家人的准备还远远不足,年轻一代还没有成长起来,现在和蒙古世家起明面上的冲突,无异于以卵击石。

    有时候,必须得以退为进。保存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李衮和李家人谋划了许久,认可了这个决定。

    于是,在忽必烈御前的小朝会上,李衮明确提出愿意效忠于前真金太子的嫡子,无论是哪一个。

    此举甚得人心。无论是真金太子妃的家族,真金太子班底的家族,还是几个嫡皇侄,蒙古骑兵的伯颜家族,成吉思汗的其他直系子孙后代,均觉得小皇子知道进退,且有理财之能,会是下一任大汗的好帮手。

    忽必烈沉吟良久,拟钦定真金太子的大儿子为皇太孙,没想到,却得到了真金太子妃的反对。真金太子妃认为自己的小儿子才应该成为下一任大汗!幼子守灶嘛。

    忽必烈、李衮和众多朝臣眼睁睁看见阔阔真与三个儿子、媳妇吵成了一锅粥。众蒙古吃瓜贵族:看来真金家族自己内部也意见不统一嘛!

    吵来吵去,真金太子妃阔阔真还是坚持到了最后,幼子守灶!看来这天底下父母其实还是偏心的多。真金太子的长子被自己的母亲摆了一道,又不能公然反对自己的母亲,只能负气离开了元上都,去往东北部做了宗王。

    忽必烈心下不满,老子想传位给自己的小儿子,你们没什么人支持,怎么到了自己就传给小儿子了?不过他也知道自己的小儿子目前没有实力,李妃也只是一个普通嫔妃,争不过这些蒙古世家,也只能心下叹气,下赐了太子金印。

    忽里台大会选出来了下一任大汗,对中央财政部的组成进行了不亚于拔河赛的拉扯,终于决定了最重要的组成,蛋糕分好了。

    因为有了新的财政制度与督导制度,元帝国的一切才真正稳定起来,想打仗的人少了,想好好做生意建学校建城市发展自己领地内的经济的人多了。

    其实,风光与歌舞升平都是贵族的,经历了连年战乱,普通的蒙古人更多的是陷于贫穷,如果再经历了天灾,那么就会沦落到出卖自身为奴的地步。

    在廖晴的建议下,李衮平衡国力之余,设立了专项资金,开始赎买分散在各个汗国的蒙古奴隶。这些人恢复自由之身后,由国家下发启动资金,组建成小的部落,开始重新在广袤的草原上游牧。

    东墩亲王的爱民如子的好名声,在底层蒙古人口中,渐渐流传开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嗯,不以善小而不为。

    夏天渐渐过去了,忽必烈王庭要开拔返回元大都。既然已经册立了皇太子,那么元大都的太子宫就应该由鉄穆尔去住了。可是铁穆尔不干啊。他不喜欢元大都,要留在元上都,方便他管理自己的领地。

    忽必烈沉下脸来。这个鉄穆尔,想干什么?一个国家是不允许出现两个权力中心的。蒙古大汗和蒙古皇太子,需要在一起。否则,政令下达,朝臣们该听谁的?维持一个政治权力中心运转,又会有多少额外的消耗!

    李衮没敢出声,近侍大臣们也都把头低下去不敢发声。当朝皇帝和皇太子之间,谁敢多说话?真是嫌命长了,脑子短路了。

    鉄穆尔是元朝第二位被册立的皇太子,之前真金太子当了十五年的皇太子,病故后的十三年间忽必烈没有再立太子,元朝在这个皇太子制度上是没有先例可以查询的。

    忽必烈已经八十五岁高龄了,这个岁数的老人,随时都有可能会挂掉的。民间老话,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意思就是说世事无常,老年人要有随时离开的思想准备,不能给别人添麻烦。

    忽必烈是一个心胸宽阔同时又铁面无私的大汗,他并不废话,将儿媳妇真金太子妃阔阔真与孙子鉄穆尔都喊到御前,当着朝臣的面询问是不是对自己的诏令不满?是不是要放弃皇太子位?

    阔阔真和鉄穆尔吓得魂飞魄散。过去老皇帝体念到儿子病故后儿媳妇拉扯几个孩子不容易,从来没有对她发过脾气红过脸,鉄穆尔兄弟几个更是被大汗当作继承人细心教养,自己只是舍不得领地的产出,并且觉得在元上都自在些,可从来没有别的想法啊!

    “汝既为皇太子,务必以天下子民的生计为打算,不能只考虑自己封地的利益。”忽必烈坐在王座上,沉稳地说。这些话,还需要他来教?看看李衮是怎么做的吧!他在心中大摇其头。

    阔阔真拉着儿子拜倒在地,磕头认错:“谨遵大汗之命!”

    就这样,真金太子妃与新立的皇太子鉄穆尔一家人,收拾了家当,跟随着忽必烈的王庭,一起返回了元大都。

    忽必烈考虑到阔阔真的身份已经不同,李妃在后宫难免会受其掣肘,不顾朝臣的反对,在元大都册封李妃为可墩。李衮与廖晴的身份也因而上涨了一大截。

    蒙古老臣们纠结了许久,考虑到李衮和李妃很早以前就没有争大位的心思,且此次忽里台大会李衮的表现良好,也就默认了大汗的决定。

    李妃欢喜得热泪盈眶。在忽必烈的后宫熬了三十几年,终于让她熬出头了。在后宫中,李妃不必向阔阔真行礼,反而因为辈分的原因,阔阔真需要向李妃行礼问安。这真是太好了!

    廖晴对忽必烈后宫的事宜一丁点都不关心。她现在每天都会进宫调理大汗的身体,并且非常注意大汗的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务必把忽必烈的身体调理到最佳!

    这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李衮和她才刚刚进入赛道,离终点还早得很呢!

    这一年,忽必烈八十五,鉄穆尔三十四,李衮二十三,泰山四岁半,天下归一,四海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