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隋皇长孙 » 第54章 大好时机到来

第54章 大好时机到来

    片刻之后,这次被始毕可汗率领南下的部落中,大部落的首领与东突厥的重臣将领,尽数回到了始毕可汗的主营帐中。

    “可汗,何事将我们突然召集回来?”

    “隋廷的那支大军,明日晌午便会到达雁门。”始毕可汗道。

    听到这个消息,在场众人齐齐色变。

    他们这般被逼得最后一搏连夜攻城,就是因为这支隋廷大军。

    如今这支隋廷大军将要到了,他们的处境瞬间就变得危险了。

    大多数人都在此刻萌生了退兵的心思。

    但其中也有胆识过人的将领站了出来道:“可汗,今夜我们必然将雁门城攻破,生擒住大隋天子。”

    “届时那支隋廷大军到来,也将无济于事,届时就会受制于我们。”

    “况且,以我之见,这支隋军并非像是数万兵力,而像是在虚张声势。”

    这位胆识过人的将领为众人分析,“若这支隋军果真有数万大军,不至拖到明日晌午才到雁门。”

    “必然会在那支五千先锋兵马到来后的一两日,抵达雁门。”

    “现今却已过四日,在明日晌午才抵达,这极有可能是在一路虚张声势,不敢急行军。”

    最后他说出己见,“可汗,我主张立刻攻打雁门,一举将之拿下。”

    听他这么一说,在场各大首领中,有一些人赞同他的点头。

    他们今夜孤注一掷,攻下雁门城不是问题。

    那支隋廷大军,声势上确实像极了拥有数万大军,但经这位将领这般分析,也的确像是在虚张声势,有形而无实。

    “这支隋廷大军,这般迟才将抵达雁门,是因选择了进逼崞县。”

    始毕可汗心中一叹。

    他本来也是越来越起疑,这支隋廷大军拖延这么久没有出现,极有可能是虚张声势制造出来的数万大军假象,担忧被他查探出虚实。

    但在得知崞县已经退兵的消息后,他心中再也不敢猜忌这支隋军。

    “就在四日前,俟利弗设已经迫不得已退兵。”

    “俟利弗设率领着六万大军,这段时间即使有很大死伤,也必然剩下四万左右兵力。”

    “在面对这支隋廷大军时,却不得不退兵,这已然现实这支隋军真实有数万大军。”

    此消息一出,全场惊骇。

    即使刚刚进言的那位有胆识的将领,也再不敢主张攻城了。

    围困崞县的俟利弗设,是始毕可汗的二弟,不可能会背叛始毕可汗,这般退兵,那就证明了那支隋军的确有数万真实兵力。

    “大势已经不可为,我已经决定即刻退兵,诸位有何意见?”始毕可汗扫视着众人道。

    各大部落首领与诸位将领,现在已经没有一点心思再攻城。

    恨不得举双手赞成退兵。

    他们先前虽然有信心攻破雁门城,但战场却千变万化,谁知道雁门城能支撑到什么时候才被攻破,若拖的久了,他们将会变得非常危险。

    现在再得知了崞县退兵的消息,军心已散,更不可能攻破雁门城。

    若不想损失惨重,动摇根基,只能即刻退兵。

    “我们就这般退兵的话,恐怕会生祸乱,诸位认为该如何退兵?”始毕可汗出声询问。

    众人为之一愣。

    一直以来,东突厥的事情都是始毕可汗一人独断,全由始毕可汗一人安排,现在怎么会突然询问他们怎样退兵了?

    错愕之余,一些人忽然发现。

    始毕可汗召集回来的人员,皆是东突厥中的大部落首领以及重臣将领。

    其余小部落首领,与不那么听始毕可汗话的将领与首领,皆没召回来。

    发现这一情况的首领,一下子就明白了始毕可汗想要怎么退兵了。

    他们在场的这些首领与核心人员,率先率领各自部族即刻退兵,其余那些小部落与不怎么听始毕可汗话的人,依然留在前线。

    如此一来,即使雁门守军与那支悍勇隋军发现情况后,主动反击了,这些留下来的人也能为他们断后,让他们安然退走。

    他们部落的人便能完好的保存下来,死的就只是那些小部落与异己而已。

    好!

    这条退兵之计太好了!

    大喜之余,一些阅历丰富又聪明的首领,忽然又立马意识到,始毕可汗询问他们如何退兵,是在找背锅的人。

    始毕可汗身为东突厥之主,是不可能亲口下令这样退兵的。

    那么就只能找背锅的人来提议。

    以后那些受害的部落,才不会将恨意放在始毕可汗的身上。

    仇恨目标将会转移到提议的部落身上。

    这些聪明的首领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很机智的不提议,装出深思退兵之策的模样。

    但在场的一众首领之中,有人却不那么聪明,深层次的揣测到始毕可汗是找背锅人。

    他们只聪明的看到了始毕可汗表面的退兵之策。

    自我聪明的认为,自己揣测到了“圣意”,正是自己表现的时候。

    一位大部落首领当即站出来说道:“可汗,我有一个退兵之策。”

    “哦,如何退兵?”始毕可汗惊喜的看着这位大部落首领。

    “可汗可率领这里各大首领与大臣的部族,先行退兵,而还在前线的那些部落,依然留下,之后再让他们知晓退兵一事,如此退兵便可避免生出祸乱。”

    “这……”始毕可汗很是为难了。

    “可汗,时间紧迫,如此退兵也是为大局着想,由不得再犹豫了。”

    “这……”

    始毕可汗迟疑不定,看向众人,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全由可汗决断。”那些聪明的大部落首领,机智的回答。

    “可汗,不能再犹豫了啊。”那位首领完全不知始毕可汗在做戏,让他来背锅,还在苦苦相劝。

    “那……就这般定下吧。”始毕可汗为难又无奈的叹了一声,最后定下了退兵之策。

    很快,退兵之策开始施行。

    “燕王,你果真料事如神,突厥要退兵了。”

    此刻杨倓一行人所在的山顶上,罗士信见到了突厥大营中的兵马调动,已是呈现出退兵的态势,立时激动了起来。

    秦叔宝也是为之大喜。

    突厥退兵的时机,太有利于他们了。

    这就是他们这支奇兵,最好的机会。

    “突厥退兵看起来好像有些奇怪。”侧边方的魏良疑惑道。

    杨倓也是在看着突厥大营中的动向。

    他也是发现了,突厥大军的退兵,并非是统一又整体的退兵,营地中的兵马,只快速的收起了一些重要的营帐,其余的营帐皆是没有动。

    甚至有些辎重都不准备带走。

    随后杨倓又发现,那些从营地离开的首领,快速驰向了雁门。

    没过多久,这些首领又率领着各自部族返回,而且这些部族,也不是一次性全部带回来,而是分了几批陆续返回来。

    “我明白了。”

    看着这些迹象,杨倓忽然明白了突厥的退兵之策。

    “从突厥军队的这些迹象来看,咄吉世是准备先撤走听他话的大部落的突厥部族。”

    “而那些依然留在雁门城前的突厥部族,是咄吉世的异己,用来垫后或直接牺牲。”

    “咄吉世这样撤兵,不仅能瞒过雁门守军,也能将那些留下来的突厥人一并骗了。”

    “但如此撤兵,愚蠢至极。”杨倓大喜,都想要笑出声来了。

    秦叔宝与罗士信等人,纷纷大喜。

    始毕可汗这样撤兵,必然会败。

    他们必然会胜!

    “下山。”杨倓此刻充满了必胜的自信。

    一行人回到山下,山下的那三千余士卒,见到杨倓回来了,纷纷停止了休息,快速整顿好了各自的战马与作战兵器。

    杨倓从自己的战马上,取下了一个囊。

    同时也示意其余的人,将携带的囊取下。

    “你们可知这里面是什么?”杨倓举起手中的囊问大家。

    “酒。”

    “对,就是酒。”

    这些酒,是从他们之前夺下的那处突厥驻防点中所得,当时那万人突厥兵马溃败逃走时,遗留下了很多物资,其中就有酒。

    “这些酒来自何处?”

    “突厥奴。”

    “对,来自突厥奴,我们现在喝突厥奴的酒,接下来便饮他们的血。”

    说到这里,杨倓朗声道:“这一战,我有信心大获全胜。”

    “所以,这口酒,不仅是壮行。”

    “也是预祝我们的大获全胜。”

    说着,杨倓拔掉囊塞,仰头灌了一口酒。

    在场所有将士,皆是拔掉囊塞,豪气的仰头灌下一口酒。

    可在这时,一阵被呛着的咳嗽声响起。

    众人错愕看去,便见豪气灌下一口酒的杨倓,被酒呛着了。

    众人看着想笑,却又硬生生的憋住了。

    连秦叔宝与罗士信都憋着,不敢笑出来。

    杨倓出了丑态,也毫不在意,他扔下手中酒囊,翻身上马,爽朗的大笑道:“我的酒力虽然不胜你们,但我的兵器……”

    话语微顿,杨倓猛然一挥手中的战兵,“但我的兵器,能饱饮突厥奴血。”

    “你们谁若能胜过我,便放手一搏,看看我会输给你们何人。”

    “出发。”

    这一番话,激起了所有人的斗志,那冲天的披靡士气,惊得山林间的鸟兽都为之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