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隋皇长孙 » 第66章 内史侍郎萧瑀

第66章 内史侍郎萧瑀

    若是没有在打雁门这一仗之前,想要将宇文化及与宇文智及铲除,以杨倓空有其名而无实权的亲王来看,那基本上是不可能。

    但如今,打完了这一仗后,杨倓有信心在接下来的时光里除掉宇文家。

    将这件事暂且搁置在一边后,杨倓准备沐浴更衣,稍后还要去见杨广。

    片刻之后,沐浴更衣完毕的杨倓,在赵忠十位亲卫的伴随下走向大殿。

    “燕王。”路途中,在离宫中巡逻的禁卫,纷纷向着杨倓行礼,杨倓明显感觉到,这些禁卫如今对自己的态度,已经不同了。

    以前这些禁卫对他行礼,虽也带着敬意,只是因为他是亲王的原因。

    而现在这些禁卫的敬意中,却是多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强者的尊敬。

    雁门的这一仗,杨倓展现出来的勇猛强悍一面,让这些禁卫亲眼所见,在所有禁卫眼中,杨倓已不再是那个年少儒雅的亲王。

    一路上,所有禁卫在见到杨倓时,无一不是带着敬意向着杨倓行礼。

    庆功宴是设置在离宫的主殿内,赵忠等人自然是没有资格过去参加,留在了外面,杨倓穿过走廊,独自向着庆功大殿走去。

    “燕王。”在经过御花园时,一道声音从侧边传过来。

    “内史侍郎。”杨倓转头看去,叫自己的人正是萧瑀。

    萧瑀是杨倓祖母萧皇后的同母弟,若论起辈分,杨倓还得叫萧瑀一声舅爷,当然,在这朝廷之内,杨倓只能叫萧瑀的职务。

    而杨倓之前也与萧瑀没多少亲近,关系自然不可能亲。

    “燕王,我们结伴过去如何?”萧瑀善意的向杨倓道。

    “好。”杨倓微微点头,但心中有些诧异,他明显感觉到,萧瑀有意在向自己示好,同时,萧瑀似乎也是刻意在这里等他。

    杨倓也不知萧瑀有何用意,谨慎起见,他也没有多言。

    静待萧瑀的下话。

    如果萧瑀有意接触自己,必然还有后话。

    果然

    结伴而行中,萧瑀向着杨倓道:“燕王可知之前陛下那道让你们主动叫阵的旨意,是由何人提议?”

    杨倓道:“许国公。”

    萧瑀愣了一下,笑道:“原来燕王已经知道了,是我多言了。”

    “内史侍郎能刻意提醒我,我心存感激。”

    杨倓明白,这是萧瑀刻意在提醒自己,许国公宇文述在针对他。

    萧瑀点了点头,随口感慨,“昔年为太子殿下僚属时,太子殿下的文韬武略,令臣崇敬万分,臣甘愿为太子殿下赴汤蹈火。”

    “这一转眼就过去近十年了。”

    叹息一声,萧瑀看了杨倓一眼,感叹道:“今昔燕王展现出来的文韬武略,让臣又隐隐看到了太子殿下当年的英武雄姿了啊。”

    杨倓听到这里,完全明白了萧瑀的用意。

    萧瑀借助说起太子昭的事情,表达想辅佐他之意。

    这正合杨倓心意。

    萧瑀是梁明帝萧岿第七子,出身于兰陵萧氏。

    南朝的两朝天子,齐王朝与梁王朝就是这个家族所建立。

    在南方,兰陵萧氏便是顶尖世家门阀,当初杨坚让还是晋王的杨广,娶了如今的萧皇后为晋王妃,就是为了笼络南方士族,而杨广也因此得到了南方士族的支持。

    如今这样的人物有意辅佐自己,杨倓自然接受。

    “昔年内史侍郎辅佐阿耶时,我常听阿耶夸赞内史侍郎是良臣大才,并嘱咐我,日后要好好向内史侍郎请教。”

    “只是当时年幼无知,并未领会到阿耶的用心。”

    “这些年来,疏于与内史侍郎请教了,实是有负阿耶的嘱托。”

    说完这些话,杨倓满是歉疚与自责之意。

    随后,他诚恳的向着萧瑀道:“从今以后向内史侍郎请教,不知是否已迟?”

    “不迟。”

    萧瑀大为高兴,这也正是他所等待的,“只要是燕王请教,臣必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彼此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二人的关系在不言中建立了起来,绑在了一起。

    有了萧瑀的相助,杨倓心中更是有了信心。

    萧瑀现在不仅是兰陵萧氏的重要人物,更是杨广身边的重臣,最主要的是,萧瑀与萧皇后姐弟情深,这对他极有利。

    走向宴会大殿间,杨倓又忽然想起一事情,问道:“内史侍郎,我有一事不解。”

    “燕王请说。”

    “之前我率领五千兵马到雁门之时,守城军民便为我呼喊,这次归来,近十万城民也是如此,他们为何会知道我?”

    萧瑀笑了笑,并未回答。

    “是内史侍郎为我宣扬的?”杨倓从萧瑀的笑意中得到了答案。

    “这是燕王想要的,臣只是顺意而为。”萧瑀笑着点了点头道。

    “多谢了。”杨倓现在完全感受到了萧瑀是真心想要辅佐自己。

    萧瑀没在这件事上多谈。

    他看了看周围,见着没人后,压低声音说道:“燕王,你带领的那三千兵马,与张通守领的那近两千人,皆是跟随你一直作战,他们必然已经很服你,是绝好的兵马,你有什么打算?”

    杨倓自然是想将这支兵马一直带在身边。

    不过,杨广是不可能让他拥有私兵的。

    杨倓虚心的向萧瑀请教道:“内史侍郎认为当如何?”

    萧瑀沉吟了一下,声音更低道:“雁门这一战,陛下身边的骁果军与禁卫死亡很严重,这五千兵马,可以招进陛下的骁果军与禁卫中。”

    妙啊!

    杨倓大为惊喜。

    雁门之围解除了,各路勤王之师也必然要带领着各自的兵马返回,有的临时征召的兵马更是需要遣散。

    杨倓带领的这五千兵马,是杨义臣与张须陀训练出来的精锐,以及之前他率领突围出去的三百余个骁果骑兵,如今雁门之围解除了,杨义臣与张须陀需要将他们的兵马带走。

    杨倓在打完这一仗时,便在寻思怎样将这支兵马掌控在手中。

    如今萧瑀的这个提议,真是如同瞌睡来了送枕头,最好不过。

    “还得有劳内史侍郎。”这个提议,杨倓是不能自己向杨广提出来的,他带领过的兵,再由他提议招进骁果军与禁卫,想干什么?

    “好。”萧瑀一口答应。

    很快,庆功大殿眼前在望,歌舞声已是从大殿方向传了出来。

    听着空间中传来的歌舞声,杨倓脑中又不由浮现出了雁门城破败的景象,与大量的人失去了住所,他忍不住叹了一声。

    “燕王何故叹声?”一旁的萧瑀诧异问道。

    杨倓微微摇头,并没有回答。

    “内史侍郎,之前诸位大臣在雁门城前迎接我们归来时,其中有一位英武不凡的青年将领,你可知此人是谁?”

    “燕王所说的这位青年将领,应该是唐国公次子,李世民。”

    李世民!

    听到这三个字,杨倓心中一震,实在是这个名字在史上太响亮与厚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