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之傻柱是个好人 » 第0048章 铁匠铺

第0048章 铁匠铺

    何雨柱牵着妹妹的手一路上沿着地安门大街向西慢悠悠地走着。

    城里有名的铁匠铺聚集在城西厂桥附近的前铁匠胡同跟后铁匠胡同,鞭子朝的时候,这嘎达儿是正-黄旗的地界,叫铁匠营,专为旗兵打制兵器的。

    虽说离锣鼓巷不近便,大约有五里路,但路直呀,沿着锣鼓巷向南走到巷子的最南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地安门大街,然后一直向西走就得了,过了西什库的路口,离着厂桥就不远了。

    何雨柱领着妹妹走走停停,后来看雨水实在累的走不动了,何雨柱只好背着妹妹继续走。

    足足走了一个多钟头,何家兄妹才来到铁匠铺聚集的铁匠胡同。

    还没进胡同,远远地就听见节律感很强的敲击声,何雨柱精神就是一震,这声音听上去跟自己的切墩声有得一比。

    妹妹何雨水瞅着已经到了铁匠铺一条街,就挣扎着从哥哥的身上爬下来,牵着哥哥的手,跟着何雨柱一家家地看着。

    这年月的铁匠铺大多是一个师父带着一个徒弟的,没那么多人。大点的铁匠铺都有自己的招牌产品,像宣外的王二麻子刀剪铺等等。

    过去还有专门制作刀剑的兵器铺,门口挂的幌子是一串刀坯跟剑坯,如今都已经消失了。

    现在的铁匠铺多数都是打制各种农具,再就是铁锅,锅铲等等,或者修理已经损坏的铁器。

    南锣鼓巷经常有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吆喝着修理铁活的铁匠,但何雨柱还是要找个有铺面的铁匠铺来打制煤炉。

    快要找到街尾了,何雨柱找到了一家,师父的头发有些花白,一手拿着长把铁钳夹着一块通红的铁块放在铁锭上,另一只手拿着小锤,时不时地在铁块上敲打一下。

    徒弟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光着膀子,肤色黝黑,双手抡着大锤一锤又一锤击打着那通红的铁块,每一锤下去都是火花四溅。

    何雨柱牵着何雨水的手就站在一旁,也不说话就这样看着,有些入神了。

    花白头发的师父早就瞥见何家兄妹站在一旁,但是手中的活计没有做完,他也不出声询问,直到那铁块暗红了,才用长把铁钳夹住放到炉火中继续加热。

    停下手的徒弟把铁锤立在地上,自己从旁边的挂架上拽下一条有些发黑的毛巾,把自己身上的汗水擦净。

    “小子,你有什么事吗?”

    “大爷,我想打一只煤炉。”

    “噢,去那边看看,那有一只现成的。”

    何雨柱朝铁匠师父的手指方向一看,原来是这年月常见的老式铁皮炉子,这炉子直上直下的,炉筒上方的侧面没有烟道出口,也就不能装烟筒。

    生火的时候,必须在屋外,还得在炉口上放上一個长长的上细下宽的喇叭形拔火筒,才能把煤炉迅速生好。

    太不方便了,何雨柱在自己的煤炉设计中,只保留着老式铁皮煤炉的提手跟炉脚,方形的炉盘被改成了圆形,直接可以扣在炉口上,而在炉筒的上方画了个侧面开口的烟道。

    另外,何雨柱还画了弯头烟筒的图样,平直的白铁长烟筒这里就有现货。

    “师傅,我不想要那种老式的炉子,我画了个图样,你给瞅瞅能不能做?”何雨柱从怀里拿出煤炉图样递给铁匠师傅。

    铁匠师傅抬头看看何雨柱,才伸手接过何雨柱手中的图样。他打开一瞧,“哟,小子,你这图画的不错呀。”

    何雨柱靠近铁匠师傅身边一项接一项的解释着,铁匠师傅听着连连点头。

    “你这个炉子,天热的时候能搬到屋外做饭,天冷了,又能放在屋里接上几节烟筒就能取暖,真是不错呀。”

    “小伙子,大家都用方形炉盘,为啥你要用圆形的?”铁匠师傅对圆形炉盘还有些疑问。

    “大爷,这个圆形炉盘可不能用铁皮做的,要用厚一点的铁板,把最外圈,你看就是这里,敲下去,不就能直接扣在炉口上嘛。

    还有炉盘中间的空洞大小能坐上水壶就行,这种炉盘再加一个炉盖不就把整个炉口封住了嘛,这不就把炉圈给省掉了。”

    “小伙子,你这东西是好,但加工起来可费劲了。切割这块圆形炉盘,就得花费不少工夫。而且,你这个炉子的样式跟铸铁炉很像,你怎么不去买个铸铁炉哪?”

    “大爷,铸铁炉太沉了,也太贵了,哪有我这个轻便还实用。”

    “是轻便,但打制这个炉盘就老费劲了。”

    “大爷,我倒有个法子。你看呀,找块尺寸合适的铁板,在铁板的中央冲个眼,把个铁锥子钉进去,直直地立着。

    然后在铁锥子上系根绳子,这不就可以把铁笔系在绳子上在铁板上画圈嘛,炉盘的内圈,外圈跟压边不就能画出来了。

    线都画好了,你们铁匠一定有办法切割的。”

    铁匠师傅抬头盯着何雨柱,眼神中带着一点不敢相信的色彩。

    “小伙子,你做什么的呀?”

    “我呀,在轧钢厂食堂做工。”

    “噢,原来是轧钢厂。”铁匠师傅似乎有点相信了。

    这年月,隔行如隔山,伱没有经历过,或者说没有见过,是说不出这样的法子的。

    当然,你可以说,这不就是圆规的变相用法嘛。

    呵呵,不信,你可以问问会用圆规的孩子,让他在一块方形卡纸上不用圆规跟尺子画一个圆出来,不给提示,你看看能不能做到。

    触类旁通,这就是本事!要是你孩子真的能做到,那么恭喜你。

    “大爷,我是在厂里见到过的,怎么样?合用不?”

    “合用,当然合用啦。没想到,我打了一辈子的铁,在你这倒得了个法子。”铁匠师傅唏嘘不已。

    “哎,要不是见过,我哪知道还有这样的法子呀。”何雨柱跟着连连叹息。

    “以前听人讲古,说什么活到老,学到老,现在想想,还真有些意思。”

    “大爷,你说的对呀,以前我没上过几天学,也不识几个大字,如今想想可是不行的。正好我妹妹上学,我就拿着她的课本跟着学,已经认识不少字了。

    我是个厨子,跟师父学川菜。师父告诉我,外面已经有菜谱印刷成书了,要我买些看看,自己多琢磨琢磨,这样厨艺才能提高。

    大爷,你说我要是不识字的话,哪能看懂呀。”

    “哟,你师父倒是有些想法。”铁匠师傅说着,还瞅了一眼自己的徒弟,看着徒弟那呆傻样子,就有点气不打一处来。

    “别在这捂着了,还不去找块合用的铁板。”徒弟应声去了。

    “小伙子,你的活,我接了。”

    “谢谢大爷。”何雨柱也有点高兴了,这说明这个铁匠师傅认可了自己的设计。

    “对了,大爷,这炉筒比一般的大一圈,没什么问题吧?”

    “这有什么问题,小伙子,你就擎好吧!”

    交了定金,跟铁匠师傅约好了交货的日子,何家兄妹俩出了铁匠铺,往来路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