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二十三章:星星

第二十三章:星星

    又有一封信是骂娘的,估计写信的人有点年纪了,为人也老古板。

    在信中,这老头一本正经教训起唐均:“小唐同志,你刚插队回来,应该还是个小年轻。”

    “可你是怎么写的,小唐同志,请问你又是什么立场?”

    唐均看得抽了一口冷气,这不是神经病吗?

    谁说写小说就应该伤痕就应该控诉,生活已经够累的了,谁他妈喜欢看你在纸上一把鼻涕一把泪?

    小说,首先应该好看,应该有趣,让人看了觉得爽才是王道。

    对这种老夫子,多搭理一句都是浪费时间。

    ……

    除了看信,唐均还是选了几封看起来正常点的回了信,每封回信也就一两百字,内容不外是鼓励读者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加强自己修养,努力建设国家。

    都是老生常谈,八股文章。

    写好,蹭编辑部的邮票,贴了,和退稿信和在一起,等会儿社里有专人送去邮局。

    正写着,忽然有人在耳边扑哧一笑:“好书法,无门无派,自成一格。”

    闻言,唐均心叫一声惭愧。

    在后世他用电脑和手机打字多了,现在手写,经常提笔忘字,字也写的不怎么样。

    抬起头,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身后竟站着一个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老头,正笑眯眯地朝唐钧挤着眼睛,神情诙谐。

    唐均很是光棍:“什么无门无派,什么自成一格,根本就是狗爬搔。”

    老头没想到唐均竟豁达地承认字写得难看,心中就有几分喜爱,问:“你是青年作家的人?”

    任月萍笑着介绍:“牛老师好,介绍一下,这位是《棋王》作者,唐均。唐均同志,这位是《星星诗刊》的主编牛沙河牛老师。”

    牛沙河的名字在文学青年圈里可是如雷贯耳,他本是诗人,在蜀地一省文学界的大拿,现在又是《星星诗刊》的主编。

    星星是什么地方,星星是中国现代诗的第一刊物,五一年创刊后,就发表过诸如郭沫若、朱老总、陈老总等政治文化名人的作品,对了,陈老总的《梅岭三章》就是在上面首发的。

    而且,这些年,星星诗刊主推朦胧诗,推出了北岛、舒婷、顾城等一系列新生代诗人。

    可以说,八十年代的朦胧诗运动就是以此刊物肇始,并成为主要阵地。

    在年轻诗人心目中,《星星诗刊》的地位甚至还超过国家级诗歌刊物《诗刊》。

    牛沙河做为星星的主编之一,可见其在现代诗界的地位。

    虽然身为编辑,但他的名字在中国朦胧诗历史上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唐均忙站起来,恭敬地和他握手:“小子浮浪,冲撞长者,恕罪恕罪。”

    牛沙河点评道:“人不轻狂枉少年,你的小说我看过,写得好看。别人说你文笔老练,依我看来,却有一丝青年人特有的狂气,很让人喜欢。对的,创作就应该有老子天下第一的状态。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读者来信,好的,咱们回个信。不好的,甚至无理取闹的,就别搭理。”

    唐均很是认可:“对对对,牛老师说得对。”

    任月萍有点疑惑:“牛老师,你怎么想起到我们这里来的?”

    牛沙河满脸促狭:“闻到你这边的橘子味了,紧赶慢赶,还是来迟一步。”

    不住顿足:“月萍,你就是这么对我的吗,等下你请吃饭。”

    唐均立马表态:“我请,我请。”

    牛沙河一脸认可:“你的《棋王》稿费挺高的,肯定你请啊,咱今天就要打你土豪。”

    说着话,牛沙河看了一下手腕上的海鸥表,叫了声:“哎哟,已经五点,准备干饭。”

    唐均和任月萍正要走,牛沙河忽然说声等等::“我把小魏喊上,好不容易逮到唐均这头肥羊,自然要紧着他薅。小唐,你不会小气吧?”

    唐均巴不得多认识些文化界的人,连声说:“不就是添几双筷子,我这人喜欢热闹,自然是人越多越好。”

    牛沙河道:“对咯,咱们四川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寂寞。我手下的小魏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社里,小伙子有才气,人也有趣。他以前也是插队知青,和小唐年龄相当,应该能够成为好朋友。”

    任月萍问道:“牛老师,你说的小魏是不是魏兆杰?”

    牛沙河点头:“是,就是他。”

    唐均听的心中一动,魏兆杰,不就是后来《星星诗刊》的执行副总编吗?

    星星诗刊现在的总编是白航老先生,五十年代的时候,白老是星星的创始人。

    不过,他现在年纪大了,平时也见不到人,就挂了个名,主管大方向。

    具体工作,则由执行副总编负责。

    魏兆杰进星星不几年,因为国家有年轻化和知识化的要求,他就被提拔为执行副总编。

    在他主持日常工作中,扶持了一大批新生代朦胧诗人,可说是朦胧诗教父式的人物。

    不过,现在的魏兆杰也就是个新入职没多久的编辑,他的名声大多来自于杂志上发表的散文。

    魏兆杰还有一个散文家的身份,文章写得极好。

    牛沙河立即冲进青年作家社长办公室,抢了单位唯一一台转盘式拨号电话,就给星星诗刊那边挂了个电话。

    “叫小魏听电话,哦,小魏你就在电话旁边。什么都都别说了,马上下班到大门口等我,今天打牙祭。对对对,老地方,你懂的。”

    《星星诗刊》社距离青年作家没两步路,唐均和牛沙河、任月萍走了过去,远远就看到那边筒子楼的楼梯上有个夹着人造革公文包的年轻人走下来。

    唐均2.5视力,虽然隔得老远,依旧能看到蓝色公文包上印着上海两个大字,代表这包产自沪城,高级货。

    牛沙河指着那个年轻人对唐均说:“那就是小魏,等下你们多亲近一下。”

    还没等唐均说话,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牛沙河同志,请问你是牛沙河同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