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四十九章:锦衣

第四十九章:锦衣

    唐均问清楚情况,忍不住道:“要不和同车间的叔叔阿姨说说,跟他们打个商量,让他们顶下班。是是是,大家都想过年休息,但世界上没有事情是不能商量的。之所以没商量,那是礼数不够。这事就让我去办吧,你们两个也别怄气伤了身体,在家等消息好了。”

    什么叫礼数,礼就是礼物,数就是给多少。

    这个时候唐均这几趟去省城买回来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派上用场。

    先去找了父亲的几个工友,一人送了一包白糖,一盒饼干,一个水果罐头。

    又连连拱手说:“我家确实需要回乡下一趟,没办法,我妈要尽孝。叔叔帮帮忙帮帮忙,过年期间上班的工资我按三倍补给你。”

    几位工友见唐均礼数周到,都很高兴道:“补什么补,都是一个车间的哥们弟兄,说钱就没意思了。更何况是要回老家尽孝,这是大事,如果不答应,我还算是人吗?”

    最后又感慨:“唐德文这儿子不得了,大作家,大知识分子,将来肯定是大干部。他究竟是怎么养出来的娃,羡慕死人了。”

    唐均去找母亲工友调班的路上,就看到远处孟卫军和厂花魏秀雅走过来。

    二人相隔大约十米,却亦步亦趋。

    他们后面是一群小孩子,都在喊:“搞对象了,搞对象了,孟卫军和魏秀雅搞对象了。”

    孟卫军和魏秀雅两人脸上都红红了,很腼腆。

    唐均眼珠子都掉地上,大吼一声:“卫军,你和厂花什么时候搞到一起了的?”

    孟卫军大怒:“怎么说话的,什么搞在一起,那么难听。”

    唐均嫉妒的眼都红了:“你还没有回答问题。”

    孟卫军一脸得意的说:“我学了你教的法子,反正每天去秀雅家纠缠,只要有活就抢着干,就差抱起人家里的蜂窝煤洗,终于和秀雅确定了恋爱关系。”

    唐均听完,一笑:“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啥意思,不懂。”

    “就是,有了想法就去干,终归会有个结果。”

    “对了,小均,你这着急忙慌地要去哪里?”孟卫军问。

    听唐均说完春节换班的事情,并愿意出三倍工资的事情之后,孟卫军眼睛大亮:“三倍我去干,另外再给我两张布票,我要给秀雅做套新衣服。妈的,每次去秀雅家都要捎点东西过去,家里都快被我搬空,老爹老娘看到我就怕。谈这个屁恋爱,把我都给谈穷了,不赚点实在顶不住。”

    “你去,开玩笑吗?”

    “真的不开玩笑,你答应不,现在是四倍了。”

    “卫军……”

    “五倍,三张布票。”

    “行行行。”唐均大笑,这个孟卫军奸商的本质血脉苏醒,难怪后来去南方做生意后混得不错。

    说好换班的事情,唐均的父母春节就腾出了四天的休息时间。

    但母亲却为回娘家,还是去夫家,过年和唐德文吵起来。

    原来,唐均现在是著名作家,又解决了正式工作,以工代干,将来还很有可能转为正式国家干部。

    加上唐家因为有了稿费,日子过得越发滋润,唐德文有心回家炫耀一番。

    所谓,富贵不回乡,犹如锦衣夜行,否则那还有什么意思。

    但许梦娟却想回娘家,她的理由也很充分,公公婆婆早在多年前去世,老家就几个老表,也没有直系亲属,不像娘家,还有个母亲和一个大哥,那才是真正的血脉相连。

    儿子让工友换班的理由是回老家尽孝,自然是要回娘家看亲妈,你去夫家看堂兄弟算什么回事,就为了得瑟得瑟?

    真是莫名其妙。

    老唐被老婆说破心思,恼怒,就和妻子大吵特吵。

    唐均劝不了,就对唐宁说:“二妹,你去拉住爸爸。”

    唐小妹正在刷题,期末考试拿了高分让她很激动,寒假期间读书也异常上劲:“懒得管,我还要写作业,没空。再说了,我就是个小孩子,怎么拉得住爸爸。”

    唐均怂恿道:“揍他呀!”

    唐德文闻言大怒:“小龟儿子你要揍谁?”

    唐宁忽然发出尖叫:“吵吵吵,天天吵,烦不烦,我要写作业,我要读书!我要去看外婆,你们不去我自己去!“

    家中最大领导唐宁发话要去看外婆,唐德文无力反抗,事情就这么定了。

    许梦娟娘家也在隔壁县。

    西关县面积大,有二十几个乡镇,一百五十多万人口,乃四川第一人口大县。

    也因为如此,到唐均外婆家挺远的,骑自行车要跑五六个小时。

    大年三十这天,唐家人早早就起了床开始收拾东西。

    两辆加重的二八大杠,左右都挂了筐,里面搁满了年货。

    为了避免被邻居看到,上面还用牛毛毡盖着。

    大杂院里的其他人也起来准备过年,北方外省籍员工没地方去,自然留下。

    本省不远的则准备回乡下,都在擦自行车。

    有人就凑过来笑着问:“老唐,这么多年货啊,你们唐家过得跟地主老财一样,是啥啊!”

    就伸手要去揭。

    唐德文急忙用手压住牛毛毡,装出一副苦脸:“什么年货不年货,就是家里用旧的破布烂衫,给乡下亲戚带去。我什么地主老财,我家为了过这个年,都开始喝稀饭,一个月没沾荤腥,都快得水肿病了。”

    众人呵呵笑道:“老唐你这人不诚实,日子过得好,我们又不去你那里吃饭。”

    一家四口出发,唐德文和唐均各自骑一辆自行车。

    唐均后座带着母亲许梦娟,唐德文则载着他的小棉袄唐宁。

    许梦娟唠叨:“德文,邻居要看年货,你让人家看看又怎么了?还说什么全家吃不起饭的话,可能吗,还不让人笑话。”

    “你懂个屁,现在的人都是恨人有嫌人穷,让他们看到咱家的年货,难保没有人会心生嫉妒。”唐德文开始教训起妻子,向她传授人生经验。

    这次回娘家,许梦娟准备了很多礼物,基本都是唐均从成都买回来的。

    有白糖、饼干、水果糖、布料、炼油、棉花,都是需要凭票供应的稀缺货,就是没有肉,有点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