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东汉末年三剑客 » 第2章 前有黄巾军,后有宦官F10

第2章 前有黄巾军,后有宦官F10

    董卓,一个自大到不行的家伙,原本是河东太守。他那天对待刘备和他的兄弟们可真是不怎么样,张飞这个火爆脾气直接就想上去给他点颜色看看。但刘备拉着他说:“这哥们儿虽然不咋地,但也是朝廷的官儿啊,咱能随便动手么?”张飞那叫一个不乐意,嘟囔着说要是非得听这种人的,他宁愿自己单飞。刘备一听这话,急忙安抚,说咱三兄弟一起走天涯怎么样?张飞这才勉强同意。

    于是,他们三个一拍即合,夜里就带着人马去找朱雋。朱雋对他们可真是不错,热情接待,又合兵一处,打算一起去讨伐张宝。此时,曹操正跟着皇甫嵩去打张梁,两边战事一触即发。朱雋这边派刘备当先锋,结果张宝那边派出副将高升来挑战。张飞一马当先,几个回合就把高升干掉了。刘备带领大军冲过去,谁知张宝站在马上,头发乱飞,拿着剑,开始施展妖法。一时间,风雷大作,黑气从天而降,好像无数人马冲过来一样。刘备一见,立马带着人马撤退,结果大败而归。

    回到朱雋那里,朱雋出了个主意,说咱们用猪羊狗的血,等张宝的军队冲过来的时候,从高处泼下去,这样可以破解他的妖法。刘备按照计划,让关羽和张飞各自带着一千人,准备好了“特殊武器”。第二天,张宝又带着军队来挑战,刘备出去迎战。张宝一施法,刘备假装败退,张宝紧追不舍。当张宝的军队过了山头,关羽、张飞带领的伏兵突然放炮,把准备好的东西全泼下去。结果,那些看似无穷无尽的人马全都变成了纸人草马,一阵风吹过,全都散了。张宝见破了法,急忙撤退,但关羽和张飞已经率军冲出,刘备和朱雋也紧随其后,张宝的军队大败。

    刘备在追击中,射中了张宝的左臂,张宝带伤逃进了阳城,死守不出。朱雋带着军队围攻阳城,同时派人去打探皇甫嵩的消息。回报说皇甫嵩大获全胜,朝廷因董卓屡败,决定让皇甫嵩接替他的位置。皇甫嵩上任后,发现张角已经死了,张梁带着余众抵抗,但最终还是被皇甫嵩连胜七阵,斩杀张梁,并将张角的棺材打开,示众其尸,然后送往京师。余下的敌人也都投降了。朝廷为了表彰皇甫嵩的功绩,封他为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同时,因盧植有功,朝廷恢复了他的官职。曹操也因为有功,被任命为济南相。朱雋听到这消息,更加努力攻打阳城。最后,张宝的将领严政刺杀了张宝,投降了。朱雋就这样平定了数郡,上表朝廷,报告了这次的胜利。

    话说回来,黄巾军的余孽还没完全消失,有三个家伙——赵弘、韩忠、孙仲,他们聚了一大帮子人,数万之众,四处烧杀抢掠,声称要为张角报仇。朝廷一听这事,马上命令朱雋带着刚打赢的部队去收拾他们。朱雋拿到命令,二话不说,带兵直奔宛城。

    到了宛城,赵弘派韩忠出来迎战。朱雋这边则是让刘备、关羽、张飞去攻城的西南角。韩忠带着精锐部队,也往西南角赶。朱雋自己则带了两千铁骑,直去东北角。贼军一看这架势,怕是守不住城了,赶紧从西南角撤回去。刘备看准时机,从背后发起攻击,贼军大败,逃回宛城。

    朱雋就把军队分成四面,把宛城围得水泄不通。城里的贼军断了粮,韩忠派人出城想投降。朱雋一听,摇头说不行。刘备就劝他,说当年刘邦得天下,不就是因为他懂得招降纳顺吗?朱雋回答说,那时候和现在不一样。现在天下已经统一,只有黄巾军在反叛,如果这就让他们投降,那怎么能鼓励人向善呢?这样做,只会让那些贼寇得逞。

    刘备听后,又提了个主意,说现在四面围得像铁桶一样,贼军既然投降不成,肯定会拼死一搏。这样的话,即便是万人一心,也难以抵挡。不如撤掉东南两面的军队,集中攻打西北角。这样贼军肯定会逃跑,不会再有战斗的心思。

    朱雋一听,觉得有理,就按照刘备的建议,撤掉了东南两面的军队,全力攻打西北角。果不其然,韩忠带着军队逃了。朱雋和刘备、关羽、张飞带领的三军紧追不放,最终射死了韩忠,剩下的贼军四散逃跑。

    刘备等人刚刚在追赶贼军的时候,突然跳出来两个黄巾余孽——赵弘和孙仲,带着一帮人马,气势汹汹地跟朱雋他们打了起来。朱雋一看这俩人来势汹汹,决定先撤一撤,结果这赵弘趁机又夺回了宛城。朱雋在十里外扎营,正准备再次进攻,这时候东边来了一支人马。

    领头的这位,广额阔面,虎体熊腰,一个标准的江南好汉。这人名叫孙坚,字文台,是吴郡富春的人,还是孙武子的后代呢。这位年轻的孙坚,十七岁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不凡的勇气,一次他和父亲在钱塘见到一群海盗在分赃,他就提刀上前,一个人吓跑了一群海盗,还顺手干掉了一个。这事让他名声大噪,被推荐为校尉。后来,有个叫许昌的妖贼在会稽起了反,自称阳明皇帝,聚了数万人。孙坚就带着勇士们去打,结果把许昌和他儿子许韶都给斩了,因此被升职做了盐瀆丞,后来又做了盱眙丞、下邳丞。

    这次听说黄巾贼又起,孙坚就聚集了一帮少年和商旅,还有淮泗的精兵,一共一千五百多人,前来助战。朱雋看到孙坚来了,高兴坏了,立刻安排孙坚攻南门,刘备攻北门,自己攻西门,东门留给贼军逃跑用。

    孙坚第一个登城,斩了二十多个贼军,贼军顿时大乱。这时候,赵弘想冲上来干掉孙坚。孙坚从城上飞身而下,夺了赵弘的枪,一枪刺下马。然后骑上赵弘的马,在贼军中来回冲杀。孙仲带着人冲出北门,正好碰上刘备,根本没心思打,只想逃跑。刘备一箭射中孙仲,孙仲从马上栽下来。朱雋的大军紧跟着上,斩了数万人头,降者数不胜数。南阳一带,十几个郡都被平定了。朱雋带着军队凯旋,被封为车骑对军,河南尹。还特别表扬了孙坚和刘备的功劳。孙坚因为有人情,就去别的郡当司马了;只有刘备等人,等了好久都没被封官。

    三人心里郁闷得很,无聊地在街上溜达。这时候,郎中张钧的车马来了。刘备上前自报家门。张钧听了大吃一惊,马上进宫见皇帝,说这黄巾之乱都是因为十常侍卖官鬻爵,导致天下大乱。建议斩了十常侍,悬首南郊,然后重赏有功之人,这样天下就能太平了。十常侍听了,立刻反驳说张钧欺主,皇帝就把张钧赶出去了。十常侍们商量着,觉得这些有功之人没得到封官,所以才生出怨言。决定暂时给刘备等人一个小官,以后再说。于是刘备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准备上任去了。刘备带着二十多个亲信,和关羽、张飞一起到了安喜县。到任后,他们和民众相处得很好,大家都很感激他们。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同吃同睡,形影不离,成了一段佳话。

    咱们这回话题一转,来聊聊那个乱世里的“宫斗剧”——十常侍的故事。话说这十常侍,可不是一般的角色,他们在朝中握有重权,简直就是古代版的“超级VIP”,想干嘛就干嘛,谁敢不从他们的意,那就是找死的节奏。

    这帮人里头,有两位特别出名的叫趙忠和張讓。这俩货,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只要是打败黄巾军的将士,都得给他们送金帛,不送的话,直接就被他们弄下台。皇甫嵩和朱雋这种正人君子,当然不肯跟他们玩这套,结果也被趙忠他们给弄下了马。而且,皇帝还给趙忠他们加官进爵,让朝政更加腐败,百姓苦不堪言。

    就在这时,各地又开始有人闹腾,长沙有个叫区星的家伙起义,漁陽的張舉和張純也不甘寂寞,一个自称天子,一个自封大将军。朝廷这边,急报如雪片飞来,十常侍们却像没事人一样,全都装聋作哑。

    有一天,皇帝和十常侍在后花园里喝酒作乐,諫議大夫劉陶忍不住冲了进来,大声痛哭,说天下危在旦夕,皇帝却还在这儿跟那些宦官喝酒,简直不可思议。皇帝一听这话,火大了,直接命令将劉陶给斩了。劉陶临死前还大喊,可怜漢室啊,四百多年的江山,就要完了。

    这时,司徒陳耽冲了进来,想要劝皇帝,结果也被一并抓了起来。晚上,十常侍还没完,打算直接在狱中把他们给灭了。同时,假帝韶派孫堅去平定长沙的叛乱。

    不过,好消息也来了,孫堅不仅平定了江夏,还被封为侯爵。而劉虞被派去平定漁陽的叛乱。这时,有人推荐了刘备给劉虞,劉虞大喜,立刻让刘备为都尉,带兵去打叛乱。刘备果然不负众望,大败敌军,張純被自己人给弄死,張舉也自缢身亡,一举平定了漁陽。

    因为这番功绩,刘备被朝廷免去了之前的罪名,还被提拔了职位。公孫瓚也看到了刘备的能力,推荐他做了平原县的县令。刘备在平原,又开始重整旗鼓,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至于劉虞,因为平定了叛乱,也被封为太尉,可谓是功成名就。

    看看,这乱世中,英雄出世,奸臣当道,真是一出好戏。不过,这出戏还远远没有结束,接下来还有更多精彩,咱们慢慢看。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中平六年夏天,我们的灵帝突然感觉自己不行了,急忙叫来了大将军何進,想和他商量一下后事。你看,何進这人,可不简单,凭借妹妹进宫成了皇后,生了皇子辩,自己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朝中重臣。

    然而,靈帝的后宫还有其他人物,比如王美人,她生了皇子协。何后看着王美人眼红,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下手毒死了人家。可怜的皇子协,只好被送到董太后那儿养着。说到董太后,她是靈帝妈妈,也是解瀆亭侯刘萇的老婆。当年因为桓帝没儿子,就把刘萇的孩子迎来做了皇帝,也就是我们的靈帝。

    董太后一直想让皇子協做太子,灵帝其实也挺喜欢这个儿子,想立他为继承人。可就在这时,灵帝病得不轻,中常侍蹇碩出了个主意,说要立協为太子,必须先解决何進,以免后患无穷。灵帝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叫何進来宫里。

    何進还没进宫,就被司马潘隐提醒说蹇碩想害他,吓得他赶紧回家,召集朝中大臣,打算一举清除宦官。就在这时,曹操站了出来,提醒何進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何進没把曹操的话放在心上,觉得他懂个啥。

    紧接着,潘隐又来报,说灵帝已经崩了,蹇碩和十常侍正在密谋,打算立皇子协为帝。这消息一出,何進急忙召集人手,准备进宫定夺后事。这时,袁绍挺身而出,表示愿意领兵入宫,立新君,清除宦官。何進一听,大喜过望,立刻点了五千御林军给袁紹。

    袁绍带着这五千精兵,一路杀进宫中,扶立了太子辩为新的皇帝。接下来,袁绍又去收拾蹇碩,结果蹇碩被郭胜在御花园给杀了。袁绍觉得机不可失,劝何進趁机清除宦官。

    然而,张让等人知道事情不妙,赶忙跑去找何后求救。何后保证会保护他们,让何進别太过分。何進听了何后的话,决定只处罚蹇碩一家,其他宦官不必追究。袁绍觉得这样不行,但何進已经做了决定。

    接下来的日子里,董太后和何后之间的权力斗争越来越激烈,最后竟然演变成了宫中的一场大戏。何進一边被何后拉着一边被董太后拉着,真是左右为难。而十常侍们,似乎又找到了新的机会。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中平年间,何進这位大将军做了一件让人啧啧称奇的大事,他悄悄地派人去河间驛庭,用酒酖了董太后,然后大摇大摆地把董太后的棺材运回京城,安葬在文陵。这事做得,可以说是又狠又准,直接把董太后送上了西天。

    何進自己倒是装病不出门,好像这事跟他没关系似的。这时候,我们的袁绍,司隶校尉,一个看似粗中有细的大汉,跑来找何進,跟他说:“现在外面都在传,说是你酖了董太后,想要搞大事。如果这时候不把那些阉人一锅端了,迟早会出大问题的。你看看历史上竇武那不就是个例子吗?现在你手下都是一群能打能拼的好汉子,这不就是老天给你的机会吗?”

    何進听了,摸摸鼻子说:“这事儿得好好想想。”不过,他身边的人马上就去告诉了张让。张让这人精,立刻就开始行动,给何进的亲信何苗送去了不少好处。何苗拿了好处,就去跟何太后说:“大将军这是要闹哪样?不行仁慈,专门杀人。这不是找乱吗?”何太后听了,心里有数了。

    不一会儿,何进就去跟何太后说,他想清理宫中的宦官。何太后一听,心想:“这宦官们不都是我手下的人吗?你杀了他们,那我面子往哪儿搁?”于是就对何进说:“这可不行,这些中官都是朝廷的老人了,你这是想闹哪样?”何進一听,没了主意,只好灰溜溜地出来了。

    袁紹在外面等着,见何進出来就急忙问:“怎么样?”何進摇摇头:“太后不同意,这下怎么办?”袁紹一拍大腿:“简单,咱们就召集四方的英雄好汉,带兵进京,直接把那些阉人给端了。现在是紧急时刻,太后也得让步。”何進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立刻就开始发檄文召人。

    就在这时,主簿陈琳站出来反对:“这可不行,这就像是捂着眼睛捉麻雀,自欺欺人。国家大事怎能这么随便?你何将军手握重兵,完全可以迅速行动,一举成功。何必要召集别的大臣,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何進听了,笑道:“你这是胆小的看法。”

    这时,旁边突然有人鼓掌大笑,说:“这事简单得很,何必多此一举?”一看,原来是曹操。曹操这人,可不简单,一句话就点醒了何進。这就像是那句老话说的:“要想清除君侧之宵小,还得听朝中智士的计谋。”至于曹操说了什么高见,那就得下回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