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东汉末年三剑客 » 第7章 三国第一帅哥初登场,江东小霸王之父止步37

第7章 三国第一帅哥初登场,江东小霸王之父止步37

    那时候,孙坚这哥们儿在和刘表玩得不亦乐乎,结果不小心被围了个正着。幸亏有程普、黄盖、韩当这三个铁杆儿,硬是把他给救了出来,不过也损失了不少兵马,只能带着剩下的人马灰溜溜地回江东了。从此以后,孙坚和刘表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再说说袁绍吧,这哥们儿在河内那边扎营,但是麻烦的是,粮草不够了。冀州的牧官韩馥,人还挺好,送了点粮草过去帮忙。这时候,袁绍身边的谋士逢纪来了句:“大丈夫当自强不息,怎么能等着别人送饭吃呢?冀州那地方,可是个宝地,你怎么就不想着去拿呢?”袁绍一听,心说:“有道理,但我得有个好计划。”逢纪这时候来了个主意:“咱们私底下写封信给公孙瓒,让他也来打冀州,咱们一起分地盘。公孙瓒那人一听有地盘分,肯定乐意参一脚。韩馥那人没啥主意,到时候肯定会请你来管冀州,这不就得手了吗?”

    袁绍听了乐开了花,立马就派人去给公孙瓒送信。公孙瓒收到信,一看有地盘可分,二话不说就起兵了。袁绍这边又偷偷地通风报信给韩馥。韩馥一听,急忙召集荀谌和辛评两个谋士商量。荀谌说:“公孙瓒带着燕代的大军过来,那势头我们挡不住。再加上劉備、關羽、張飛这三兄弟帮忙,更难对付。袁绍那人聪明能干,手下又有好几个能打的,你不如请他来共管冀州,他肯定会好好待你的,这样也不怕公孙瓒了。”

    韩馥一想也是,就派关纯去请袁绍。可是长史耿武站出来反对:“袁绍现在依靠我们才能维持,就像小孩子依靠奶吃一样,一旦断了奶,立马就饿死了。你怎么能把冀州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他呢?这不是引狼入室吗?”韩馥回答说:“我和袁家是老交情,而且我比不上袁绍。古人有让贤的道理,你们为什么要嫉妒呢?”耿武听了叹气:“冀州完了!”然后就有三十多个官员辞职不干了。只有耿武和关纯在城外等着袁绍。

    几天后,袁绍带兵来了。耿武和关纯拔刀想刺杀袁绍,结果被袁绍手下的顏良和文醜给解决了。袁绍接管了冀州,把韩馥安排成了奋威将军,然后把州里的事务分给了田豐、沮授、許攸、逢紀几个人,韩馥啥权都没有了。韩馥后悔莫及,只好带着家小,骑着马去找陈留的太守张邈了。

    袁紹这哥们儿刚在冀州坐稳了屁股,公孙瓚那边就有点坐不住了。毕竟之前两人约好了一起打韩馥,结果袁紹自己偷偷摸摸就把冀州给占了,这事儿要是放在谁身上谁都得火大,公孙瓚也不例外。于是,他派自己的弟弟公孙越去找袁绍理论,想分一杯羹。

    袁紹听了,摆出一副大佬的样子说:“你兄弟要地,直接让他自己来找我,咱们好好聊聊。”公孙越没办法,只好带着这口气回去。结果,回去的路上,刚出了不到五十里,突然跳出一帮人来,嘴里喊着“我是董卓的人!”就开始乱箭齐发,把公孙越给射死了。

    公孙瓚听说弟弟死了,那叫一个怒从心头起,恨不得立刻就把袁绍给剁了。他一气之下,带着自己的部队直奔冀州。

    袁紹知道公孙瓚来了,也不示弱,领兵出迎。两军在磐河一桥之隔对峙起来。公孑瓚站在桥上大喊:“袁紹你个背信弃义的家伙,还有脸面见我!”袁绍也不甘示弱,骑马来到桥边,回敬一句:“韩馥那家伙没本事,愿意把冀州让给我,你又有啥资格在这儿叫嚣?”

    这时,袁紹的手下文醜一马当先,挺枪就冲上桥去跟公孙瓚对干。两人刚交手,公孙瓚就支撑不住,败下阵来。文醜紧追不舍,一路追到公孙瓚的大军里头。公孙瓚的手下四个猛将出来迎战,结果还是被文醜一个人给干趴下了。

    就在公孙瓚准备溜之大吉的时候,突然从草丛里冲出来一个年轻将军,挺枪直取文醜。这位少年将军不但长得帅,而且打得好,跟文醜战了五六十回合还不分胜负。最后公孙瓚的援军到了,文醜才撤退。

    公孙瓚好奇地问这位少年将军是谁,少年将军答道:“我叫赵云,字子龙,原是袁绍手下的,但看到他没有忠君救民的心,我就决定离开他,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将军。”公孑瓚听了大喜,立刻拉赵云回营,准备好好整顿一番,准备再战。

    第二天,公孙瓚带着自己的白马义从,一派气势汹汹地摆开阵势,准备给袁紹一个下马威。袁绍那边也不是吃素的,派出顏良、文醜带领弓箭手做前锋,布下了战阵。

    结果,公孙瓚这边一上来就不顺,先锋嚴綱被袁绍的麴義一刀斩于马下,大军一时间大乱。就在公孙瓚军想要反扑的时候,赵云这位新晋猛将突然发威,一个人冲进袁绍的军队,左冲右突,打得袁绍军措手不及。

    最后,在赵云的带领下,公孑瓚的军队大破袁绍军,这场混战终于以公孙瓚的胜利告终。这就是赵云第一次在历史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也让他从此声名鹊起。

    话说袁紹这位哥们,听说自己的小弟麴义斩将搴旗,正得意洋洋,以为自己大获全胜。于是带着田豐,还有一帮手下,出来看热闹,边走边笑:“看看这公孙瓚,真是个没用的东西!”正笑着呢,突然看见赵云冲他们来了,那弓箭手们还没来得及射箭,赵云就已经刺倒了几个人,剩下的全都吓得四处逃窜。

    紧接着,公孙瓚的大军也围了上来。田豐看形势不对,急忙对袁紹说:“主公,我们先躲一躲吧!”袁绍一听,立刻拍了拍胸膛:“我袁绍生是男儿,死也要死在战场上,怎么能躲在墙里呢!”于是,他们就在那儿硬撑,赵云虽然勇猛,但也冲不进去。这时,袁绍的大军和顏良的援军一起上,赵云只好保护公孙瓚突围成功,回到了界桥。

    袁绍趁胜追击,结果追到一半,突然山后冲出了三位大将,正是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位一出现,立刻给袁绍吓得半死,连宝刀都掉了,赶紧撤退。公孙瓚也趁机收兵回营。

    后来,刘备、关羽、张飞和公孙瓚、赵云聚在一起,大家相互称赞,感情好得很。袁绍这边,因为吃了一败,就开始守着不出来了。两军对峙了一个多月,这事儿也传到了长安董卓那里。董卓听了,就派人去劝和,结果两边都接受了皇帝的诏令,停止了战斗。公孙瓚还推荐刘备当了平原相,刘备和赵云临别时,两人都很不舍得。

    另一边,袁術听说袁绍占了冀州,就想跟他借马,袁绍不给,两兄弟从此不和。袁術还想从刘表那里借粮,也没借到,气得不行。于是,他就写信给孙坚,让他去攻打刘表,说是为了报仇。孙坚一看信,立刻准备起兵,连忙安排了战船和军备,准备大干一场。

    刘表那边听说孙坚要来攻打,也急忙召集手下商量对策。蒯良建议说,不用太担心,让黄祖带领江夏兵马先行,自己再带着荆襄的兵马作为后援。刘表听后,觉得有理,就这么安排了。

    咱们说到孙坚这位老哥,家里儿女一大堆,全是吴夫人给生的,可谓是人丁兴旺。长子孙策,人称伯符,二儿子孙权,也就是后来的孙仲谋,再往下还有孙翊和孙匡,一个比一个有出息。吴夫人的妹妹也不甘示弱,给孙坚又添了一子一女,儿子叫孙朗,字早安,女儿叫孙仁。孙坚还有个过房的儿子孙韶,字公礼。别忘了孙坚还有个弟弟孙静,字幼台,一家子热闹非凡。

    临出征前,孙静拉着孙坚的儿子们,一字排开,对孙坚说:“现在天下乱成一锅粥,您带着大队人马去打仗,真的好吗?”孙坚听了,摆摆手:“少说两句,报仇雪恨,这是男人的事。”孙策立刻跳出来:“爸,您要是去,带上我。”孙坚一拍大腿:“行,咱们父子一起上。”

    说干就干,孙坚和孙策带着一帮子人马,直奔樊城。黄祖那边早有准备,一见孙坚的船只靠岸,立马就是一顿乱箭。孙坚不慌不忙,让部队藏好,反复诱敌。三天下来,黄祖那边箭都射光了,孙坚这边反倒收集了十几万箭。顺风一来,孙坚一声令下,箭如雨下,黄祖军队大乱。

    孙坚趁机上岸,程普、黄盖分两路进攻,韩当也不甘落后,三面夹击,黄祖大败,丢下樊城,往鄧城跑。孙坚让黄盖看守船只,自己领兵追击。黄祖没办法,只能出来迎战。孙坚大摆阵势,孙策也全副武装,站在父亲旁边。黄祖带着两个将军出来,结果不是对手,一个被孙策射中,一个被韩当砍了半个脑袋。程普冲上前,想捉黄祖,黄祖丢下装备,混在士兵里逃了。

    孙坚追到汉水,命令黄盖把船只推进汉江。黄祖败回,向刘表报告,说孙坚势不可挡。刘表急忙召蒯良商量,蒯良说:“我们刚败,士气低落,还是先防守为主,暗中求援袁绍。”蔡瑁听了不干:“这种时候怎能坐以待毙,我虽不才,愿意出城一战。”刘表同意了。

    蔡瑁领着一万多人,出了襄阳城,布阵迎战。孙坚带着胜利的兵马,长驱直入。蔡瑁一出马,孙坚问:“谁来跟我抓这个家伙?”程普挺着武器冲了出去,几个回合下来,蔡瑁败逃。孙坚大军继续推进,杀得对方尸横遍野。蔡瑁逃回襄阳,蒯良说他不听好建议,导致大败,按军法应该斩首。但刘表因为刚娶了蔡瑁的妹妹,就不忍心下手了。

    孙坚这位江东大佬,手下有一帮子猛将,正围着襄阳城打得火热。这不,某天突然来了一阵狂风,把孙坚军中的大帅旗给吹断了。韩当一看,心想这不是什么好兆头,赶紧建议孙坚:“老大,这风都把咱们的旗给吹断了,咱们是不是该收收兵,先回去再说?”孙坚听了,摇头就像拨浪鼓:“我孙某人打了这么多年仗,哪有因为风吹旗断就退兵的道理?攻城拔寨,就在今朝!”

    这边厢,刘表的智囊蒯良夜观天象,发现有将星快掉下来了,而且指的就是孙坚这边。于是,他建议刘表快给袁绍写封信,求个援兵。刘表一拍大腿:“好主意!”但问题来了,谁敢冲出去送信呢?这时,一个叫吕公的猛将站了出来,豪气冲天:“我去!”

    蒯良给了吕公一个计划,安排了五百骑兵,特别是强调了要带上好手。吕公带队冲出城,目标直指峴山。孙坚在帐中听说有人冲出来了,立刻带着三十多骑兵追了出去。吕公早有准备,在山林里埋伏好了。孙坚单枪匹马冲进埋伏圈,结果被石头和箭猛砸,当场战死,年仅三十七岁。

    因为在这个时候挂了,退出历史故事之前,我们来给孙坚这位江东小霸王总结总结,这个故事得从他还穿开裆裤的时候说起。咱们孙大佬,字文台,东汉末年的一位猛将,更是孙吴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一点也不为过。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长大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直到成为一方霸主。

    从小就不简单

    孙坚,这小伙子出生在一个看似普通,实则有着光辉历史的家庭。他老爸孙静虽然只是个小官,但别忘了,他们家可是有名将基因的,曾祖父孙坚(注意,这里不是打错了,就是同名)在东汉初年就是个猛人(这里让我想起了七龙珠孙悟空的儿子孙悟饭和爷爷孙悟饭,果然爷孙同名的人都很猛)。这样的家庭背景,给了孙坚一种“我也得出人头地”的冲动。

    据说,孙坚从小就聪明勇敢,遇事能冷静处理,简直就是个小大人。这种从小表现出的特质,为他后来的猛将之路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名

    孙坚长大后,不仅勇猛,而且聪明绝顶,学什么都快,尤其是学习武艺和兵法,简直就是个天才。这不,年纪轻轻就已经开始在军事和政治上小有成就了。

    大显神威

    说到孙坚的威名,那可是从黄巾之乱开始的。这位年轻的将军,带领着自己的部队,打得黄巾军溃不成军,一战成名。而后,在反董卓联盟中,孙坚更是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尤其是在寻找皇帝献帝时,那英勇的表现,让他声名鹊起,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英雄。

    开拓江东,奠基未来

    孙坚的政治远见也是一流的。在多次战役后,他选择了江东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开始在这里建立势力。这一决定,为孙吴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生总有失误

    孙坚的一生虽然光彩夺目,但也不是没有失误。最大的失误莫过于与刘表的战斗中,因为过于鲁莽,导致自己英年早逝,这直接影响了孙家一段时间的发展。

    来个总结

    总的来说,孙坚这位老兄的一生,就像是一部精彩的历史大片。他的勇敢、智慧加上政治远见,让他成为了三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尽管最后走得有些突然,但他为孙吴王朝的建立奠定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话锋一转,吕公截杀了孙坚的三十骑,城里的黄祖、蒯越、蔡瑁也带兵杀出,一时间江东军大乱。黄盖听到动静,带水军杀来,生擒了黄祖。程普保护孙策,急着想找路撤退,结果遇到了吕公。几个回合下来,程普一矛将吕公刺下马去。

    两边大战了一夜,天明各自收兵。刘表军回城,孙策回到汉水,知道父亲战死,悲痛欲绝。黄蓋提议用黄祖换取孙坚的遗体。这时,一个叫桓楷的军吏站出来,说自己跟刘表有旧,愿意去城里谈判。

    桓楷进城后,刘表表示孙坚的遗体已经准备好了,可以交换黄祖,双方停战。桓楷正准备谢恩离开,蒯良突然跳出来:“不行!我有个主意,保证让江东军一败涂地,先斩桓楷,再用计。”这下,桓楷也遇到麻烦了。正所谓,追敌孙堅方陨命,求和桓楷又遭殃。桓楷的命运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