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洪荒:云梦大蛇 » 第七章 太乙金仙和终至不周山

第七章 太乙金仙和终至不周山

    太乙金仙对于先天神圣而言,只要知道路径方向,很快就可以成就。

    这是因为天地在孕育祂们时顶上三花,胸中五气已经被打磨圆满,只是藏于同性命黄芽一样日日生长,并不起眼。

    就如同人在正常情况不会在意呼吸一样,更何况还有道果这样根本之宝吸引注意力,只需以用法力构成一种关系性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以性命黄芽钩挂道果,吸引三花绽放,五气并发即可。

    成功后性命修为与道果挂钩,自然相合,介时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包裹道果,就无需主动维持这一状态。

    由主动维持变成被动,无需耗费心神,太乙真自成。

    后续就如往常一般,积攒法力,性命双修即可,直至将于包裹后的道果填满打磨,完成后再就可以去开辟自己的大罗天,寄放道果,沟连洪荒,成就大罗了。

    积攒法力可以依靠外力,服食天材地宝,但性命修为只能依靠自己,乃水磨功夫,凭时间一点点的去磨了。

    祈在当时与鸿均分开后就于洛水中寻了一静处,闭关修炼,仅千年便成为太乙金仙。

    其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开发适应那种状态,力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而剩下的时间则在观察这种状态下自己的变化。

    在成为太乙后,祈也无心继续慢悠悠的在云上飘了,抓了一只形如鹰隼的凶兽,用法力干扰其感观,向不周山飞驰而去。

    一路狂飙,行一万七千载,飞死凶兽一百余,祈终于是见到不周山的山体了,心中有种说不清的激动。

    体内真血仿佛苏醒过来一般,汹涌澎湃,心脏疯狂跳动,天地间迷漫着似有似无的威压,却使人兴奋不已。

    祈看到了一条大道,通向山中,祈在大道上,心神激动,带着朝圣般的心情,走向不周山。

    一步一步走向山中,天地之间迷漫的威压随着祈离不周越近,变得越发明显。

    直至山脚处时,威压已经可以明显让祈感到压力了。

    这时,祈看到了一块石碑,碑上有一道道短短的、颜色各异的痕迹,有的痕迹已经开使褪色,有的痕迹在不断消失,回归石确原样,而有的痕迹依然𦒉𦒉生辉。

    祈伸手触摸第一个痕迹,感到一道金光照耀,心中忽然知道了这是谁留下的痕迹了。

    天皇苍离氏。

    祈感觉像极了在景点中留下到某某到此一游一样。

    依次往下触碰,道韵各不相同,或温暖,或冷寒不一而同,都是于道的先行者在此留下道韵与姓名。

    从中祈也找到了很多记忆中有着深刻的印象的名字,也找到了自己认识的神的名字。

    元凤、祖龙、始麒麟、鸿均。共其中元凤的名字旁边还紧紧贴着一个名字,元凰。

    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有羲,娲,帝俊,太一,杨眉,乾坤,元始,太清,上清,冥河,红云……

    其中,有两道明显最近才刻下的痕迹,其名字为帝俊,太一!

    祈平复了一下心态,指间凝聚一点白光,在石碑上一抹,留下属于自己的道痕和名字。

    同时又在心中劝说自己,这也是景点的一部分。

    在刻下道痕后,祈发现这方天地在不断磨去道痕,这也是那些痕迹暗淡无光,逐渐消失的原因。

    祈开始登山。

    每往前走一步,威压便大一分,祈身上道韵发散而出,在威压之下道韵变得圆润饱满。

    攀登的过程中,逸散的道韵被汇聚在脚下的土地上,形成道路的一部分。

    道路愈走愈狭,十年转瞬即逝,当初的宽阔大道至此只剩下一条山间小路,但凝实无毕。

    天地间的威压极为严重,祈的呼吸已经十分沉重了,又见道路旁有一穿金缕长袍,头带群星耀日冠的威严男子在趺坐修行。

    那威严男子见祈到来,并有交流的想法,连忙拒绝,没有起身,只是勉强抬手抱礼,言:“吾名帝俊,本应全礼,惜此时狼狈,恕不能与道友相谈,吾弟太一尚且在前,其才更胜于吾,道友不妨前往,吾己无力他顾。”

    语毕,闭目修行,不再理会祈。

    祈有些蒙,但也无了交流的心思,反正出去后自能相见,又好奇传说中的圣人之人第一人的东皇太一,便也不言语,加快步伐,向前追去。

    又行走了一年,此时的祈举步为艰,全凭意志行走,想追上太一,太一与祈仅三百步的距离,但是祈知道,他追不上了,已经到了极限。

    此时太一回头道:“道友,还请止步,需量力而行。”

    祈也无奈,知自己止步于此了,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再走下去了。

    于是就地趺坐修行。

    此时祈的脚下已经没有了路,身后却有一条蜿蜒小路,散发着白光,那里祈的道,净化之道,并不是学习白莲的有无转换,而是祈真正的道。

    使万炁回归本质的道,虽然与有无转换类似,但却完全不同的道。

    祈明了,这是盘古大神留给众生的福泽,让众生在抵抗威压的逐渐增强中,明白自己真正所行的道。

    趺坐在地的祈终明己道,以往想不通的问题,以现在道的去解释就十分的明显,再看《白莲净世普化明道始真经》其质就大不相同了。

    以往只能算看到后四字,明道之始,却忘了白莲净世普化之言了。

    太一很无奈,自己大哥给自己找了个麻烦呀,此人又犟又不明道,本是福泽深厚的先天神圣,却不知利用自身的优势。

    明明道韵已经给了提示,却死抓有无转化,舍本逐末,天资过人却在错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罢了,出去后提醒一下,只有适合自己的道才是正确的道,过度追求开天之理只会荒废自己,虽交浅言深不好,但总不能看人误入歧途而视之不见。

    突然,太一发现身后人的气息变了,变的更自然了些,回头看,那人明道了。

    太一心情好了很多,见证了人恍然醒悟,明己闻道,于是回头提醒祈,让其止步,过犹不及。

    在祈止步后又行二百,觉得自己继续走下去会令自己心神有损,便不再行,太一又回头看了一眼祈。

    觉得此人尚可,犹豫片刻,返身向祈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