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青春水彩 » 浅论边塞诗的美学意象

浅论边塞诗的美学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中边塞诗以雄浑阳刚的风格,积极进取的内涵和西部自然特有的壮丽风光的描写在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留下了鲜明的一笔。在边塞诗派的活跃下,“盛唐气象”有了一个雄浑的筋骨,那一篇篇豪迈瑰丽的边塞诗,有着动人的艺术魅力。这是与时代和地理分不开的。且简单分析一下其中的美学意象。

    一、激烈的战争战事

    盛唐边塞诗的兴起是因为当时出戍西北边疆,保卫国家、建功立业的热潮而来的。在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时代,那种自信和积极豪迈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位民众。作为官本位的中国古代文人,无不是有着建功立业的想法。再加上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要求被文人封为信条,以及唐朝出守边疆可以直接升迁高官,一股“到西部去”的热潮形成了。西部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在唐代有高昌、吐谷浑等少数民族,边关战事不断。

    残酷的战争和军旅生活成为了戍守西北边塞的文人的主要生活,因此在诗歌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祖咏《望蓟门》)、“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杜甫《前出塞九首》)、“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等。诗歌中不无闪烁着刀光剑影、生死参半、英雄壮志、铁甲峥嵘的战争意象。

    战争战事的意象,有着铁甲、刀剑、弓箭、金鼓、战马、敌寇等意象。峥嵘铁血,流露着冷兵器时代的铿锵声和刀光剑影。显得刚强而果决,充满了雄浑和惨烈的意境。这些战争的意象丰富充实了诗歌的内容,给诗歌平添了一份刚硬之情。

    二、忧闷伤感和潇洒旷达的战争之悲

    战争是充满激烈的情志的,有壮志豪放的正义之感,也有悲戚的,百姓的伤感之悲。对于戍守边关的战士来说,不仅有随时都会被夺去性命的生死之慨,也有对于百姓的同情和厌战的情绪。边关的凄苦、战争的残酷、生死的交错,让人产生悲伤的感慨。在诗歌中多有描写:“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等等。

    面对惨烈的战争,远远离家的战士、诗人们,对于思乡有着孤寂和悲凉之情,对于死生,有着人生梦幻,暂且麻醉自己,淡看生死的潇洒情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一种旷达的情绪。对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边塞诗人们多有反思和描写。体现了关心和同情人民的情感。这种战争带给人的悲剧情绪,在茫茫的大漠中,显得格外苍凉。

    三、西北特有的西域风光

    在边塞诗中,最给人印象深刻,最有瑰丽色彩的便是西北的风光了。西北多有荒漠、高原,少植被,气候干燥,人烟荒凉,有一种独特的开阔瑰丽的美感。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的夕阳,还是黄沙遍野的大漠,风沙漫天的气候,还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冬景,都有一种迥然于中原和南方景观的美。使来到边塞的人们,被这种风光所震撼了。在诗歌中多有体现:“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等。

    夕阳、黑山、大漠、孤月、大雪、烽火、黄昏……这些边塞诗中的意象,色彩鲜艳浓烈,对比强烈:橙红、苍蓝、金黄、黑、白。构成的画面形成了具有冲击性的瑰丽图案,这便是西北的风光景色了。在这样的与中原和江南绿树茵茵、小桥流水的风景大相径庭,是一种粗犷、豪迈、浓重、雄壮的美。这种景观的美,融入了边塞诗中,使得诗歌染上了一种雄浑苍劲的美,也使得边塞诗成为了唐诗中瑰丽绚烂的一道独特风景。

    此外,还有许多西域特有的事物如葡萄、古琵琶、胡笳等事物也出现在边塞诗中,使得诗歌有一种异域色彩。

    结语

    边塞诗形成了边塞诗派,其诗歌总体的特点是悲壮苍凉、雄浑激昂。诗中出现的色彩浓重、刚性十足、豪迈雄浑的意象,是边塞诗风格独特的主要原因。这与边塞诗的成因、内容、地点是分不开的。西北广大地域是我国的一块待开发的宝地,其特有的自然风光在诗人们显得多姿多彩,令人过目难忘。西域的战事生活是边塞诗的主要内容,从而生发的豪迈的报国壮志、征人思乡、命运悲慨和西域风光是主要的思想内涵。在西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盛唐那个充满进取和开放豪迈的时代里,酝酿出的边塞诗派和边塞诗,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魅力。

    中国诗歌少不了婉转多情的抒情,优美细腻的柔婉,但是能够支撑起民族文化魂魄的还是那些充满阳刚之美的的豪迈篇章。盛唐气象,总的特点是雄壮激昂,边塞诗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一特点。使得中国古典诗歌多了一份浓烈的刚硬之气。

    边塞诗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2011.6.23